补体细胞因子-学生用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49348838 上传时间:2018-07-27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4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补体细胞因子-学生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补体细胞因子-学生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补体细胞因子-学生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补体细胞因子-学生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补体细胞因子-学生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补体细胞因子-学生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补体细胞因子-学生用(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五章 补体系统第一节 概 述存在于人或脊椎动物血清、组 织液和细胞膜表面中的一组经活化 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包括30余 种可溶性和膜结合蛋白,故称为补 体系统 补体(complement C)一、补体系统的组成:1. 补体的固有成分:经典激活途径的成分:C1(q、r、s)C4、C2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途径的成分: MBL、丝氨酸蛋白酶 旁路活化途径的成分: B因子(C3激活剂前体) 、D因子(C3激活剂前体转化酶) 共同的效应序列成分:C3, C5-C92. 补体调节蛋白:P因子(备解素)、C1抑制物、C4结合蛋白、I因子(C3b灭活因子)、 H因子(C3b灭活因子促进因子)等。

2、3. 补体受体(CR):CR1-CR5,C3aR,C4aR,C2aR 等。补体的产生补体的产生产生细胞主要是肝细胞、巨噬细胞。产生细胞主要是肝细胞、巨噬细胞。组织损伤急性期和炎症状态时,局组织损伤急性期和炎症状态时,局 部巨噬细胞合成大量补体,致血清补体部巨噬细胞合成大量补体,致血清补体 升高,所以补体属于急性期蛋白。升高,所以补体属于急性期蛋白。发现顺序:C1-C9;英文大写字母:多见于旁路激活途径 因子、调节蛋白:B因子、D因子、P因子 、 I因子、 H因子二.补体系统的命名C1抑制物、C4结合蛋白C1,C4b2bC3iC3bC1qR C5aRC3bC3a补体的特性1.血清含量相对稳定,占

3、血清球蛋白的10% ; 2.糖蛋白成分,性质不稳定; 3.肝细胞、巨噬细胞是合成补体的主要细胞 ; 4.豚鼠血清中补体的含量最丰富。第二节 补体的激活一.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the classical pathway of complement activation)从IgG或IgM类Ab与相应抗原(Ag) 形成的免疫复合物结合C1q开始,启动后 继补体成分发生连锁反应,产生效应的途 径称之。激活物与激活条件参与成分:C1C9激活物:AgAb复合物(免疫复合物 IC)IgG1-3、IgM类Ab 激活过程:三个阶段A.识别阶段:C1q与Ig的结合,C1酯酶的形成;B.活化阶段:C3转化酶和C5转

4、化酶的形成;C.攻膜阶段:攻膜复合体(MAC)的形成。二、补体活化的MBL途径(The lectin pathway of complement activation) 由感染初期产生的蛋白与病原体结 合作为激活物,启动与经典途径过程基 本类似的补体活化途径。参与成分: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 C反应蛋白,丝氨酸蛋白酶C2-C9激活物: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 与病原体的甘露糖残基配体结合 C反应蛋白三.补体活化的旁路途径(The alternative pathway of complement activation)不经C1,C4,C2,由激活物与C3b 结合而启动,B因子、D因子

5、等参与, 进而激活C5-C9并产生效应的过程。激活物:G-的内毒素(细菌脂多糖)、酵母多糖、葡聚糖、 G+ 的肽聚糖和磷壁酸、聚合的IgA和IgG4、其他哺乳动物细胞 等。 参与成分:C3、B因子、D因子、P因子、 C5-C9。活化过程: 在机体抗感染作用中,发挥作用的次序是:1、旁路途径, 2、MBL途径,3、经典途径。第三节 补体活化的调控n补体激活过程中的一些中间产物极 不稳定,成为级联反应的重要自限因 素。 例如:C2b、C4b自行衰变,从而影响 C4b2b形成;C5b也易衰变,影响 C5b67的形成。一、补体的自身调控二、调节因子的作用n按其作用特点可分为三类:n防止或限制补体在液相

6、中自发激活的 抑制剂;n抑制或增强补体对底物正常作用的调 节剂;n保护机体组织细胞免遭补体破坏作用 的抑制剂。nC1抑制分子 n抑制经典途径C3转化酶的形成 C4结合蛋 白(C4bp)与CR1、I因子、膜辅助蛋白 (MCP)、衰变加速因子(DAF)(一)经典途径的调节(二)旁路途径的调节n抑制C3转化酶的组装和形成、促进C3转化酶的 解离 H 因子 、I 因子 n对旁路途径的正性调节作用 P因子 n抑制MAC的形成 C8结合蛋白( C8bp) 、CD59n阻止末端补体成分插入细胞脂质双层膜 S蛋白(三)膜攻击复合物形成的调节第四节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补体系统的功能可分为两大方面:补体在细胞表面激

7、活并形成MAC,介 导溶细胞效应;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不同的蛋白水解 片段,从而介导各种生物学效应。一、 参与宿主早期抗感染免疫(一)溶解细胞、细菌和病毒旁路途径 病原菌 + C MBL途径 溶菌(二) 调理作用( Opsonization) (促吞噬作用)C3b 中性粒细胞或 颗粒性Ag + C4biC3b 吞噬细胞的CR1等受 体(促吞噬) (三)引起炎症反应1、过敏毒素作用: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 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生物活性介质 2、趋化作用:吸引中性粒细胞和单核 /巨噬细胞等向炎症部位聚集。 3、激肽样作用:增强血管通透性,引 起炎症性充血 C2a、C4a C5aC3aC4aC3a、C

8、5a、C567 二、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一)清除免疫复合物(The clearance of immune complex)抑制免疫复合物形成并促进其降解通过免疫粘附作用,清除免疫复合物Ag+Ab+C+RBC或其它细胞(大聚合物,易被吞噬清除) (二)清除凋亡细胞C1qC3b 凋亡细胞iC3b吞噬细胞的CR1等受体识别和结合三、参与适应性免疫(一)补体参与免疫应答的诱导C3等可参与捕获、固定抗原,使抗 原易被APC处理与递呈。补体活化片段 C3d促进B细胞活化。(二)补体参与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C3b与B细胞表面CR1结合促进了B细胞增殖 分化为浆细胞的过程。(三)补体参与免疫应答的效应阶段1

9、、细胞毒作用 RBC + Ab + C 溶血某些G- 菌 + Ab + C 溶菌2、调理作用C3b 颗粒性Ag + IgG/IgM C4b iC3b吞噬细胞的CR1等受体 (促吞噬) 3、杀伤细胞结合C3b后可增强对靶细胞的 ADCC作用(四)补体参与免疫记忆免疫复合物形式存在的抗原得以持续刺 激生发中心的记忆B细胞,从而维持后者的 存活。四、补体与其他酶系统的相互作用凝血系统、激肽系统、纤溶系统相互影响及相互调节关系 第一节 细胞因子的概述由机体多种细胞分泌的小分子蛋白质 ,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生 物学作用。第六章 细胞因子一、细胞因子(cytokine)的概念二、细胞因子的共同特

10、征(The general properties of cytokines)1、低分子量蛋白或糖蛋白,多以单体 形式存在。 2、与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发挥生 物学效应。 3、细胞因子的分泌是一个短时、自 限性过程,以自分泌(autocrine) 或旁分泌(paracrine)为主。4、一种细胞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 ,不同类型细胞也可产生一种或几种 相同的细胞因子。活化T细胞: IL-2、IL-6、IL-9、IL-10、 IL-13、IFN-、TGF-等。 IL-1: 可由Mo/M、内皮细胞、B细胞 、 成纤维细胞、表皮细胞等产生。5、众多细胞因子形成功能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 多效性:一种细胞因子

11、可对多种靶细胞发生作用,产生多 种不同的生物学效应。重叠性:几种不同的细胞因子也可对同一种靶细胞发生作 用,产生相同或相似的生物学效应.协同性:一种细胞因子强化另一种细胞因子的功能。拮抗性:一种细胞因子抑制其他细胞因子的功能。 6、细胞因子作用具有两面性: 有利、有害第二节 细胞因子的分类 一、细胞因子的种类1、根据来源分类:淋巴因子由活化的淋巴细胞产生,IL-2、4、5等。单核因子由活化的单核细胞产生,IL-1、6、8等。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生长因子2、根据功能分类:1、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 : 介导白细胞以及其它细胞间相互 作用的细胞因子。现已命名

12、了29种(IL-1IL-29) 二、各种细胞因子的主要来源 和生物学作用1、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 n产生细胞: 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等n作用: 介导白细胞间相互作用、调节细胞的 生长分化、参与免疫应答和介导炎症 反应n种类:IL-1IL-29IL-1发热, 促进T、B细胞增殖分化IL-2T细胞生长因子,增强NK细胞和LAK细胞的杀伤活 性IL-3刺激骨髓多能干细胞的增殖分化IL-4促进 B细胞增殖分化,诱导B细胞发生Ig类别转换 ,产生IgE或IgG类抗体 抑制Th1细胞主要由CD4+T细胞产生IL-5刺激嗜酸性粒细胞生长、分化,参与体液免疫 应答。由活化的Th2细胞、

13、肥大细胞产生 IL-6促进T、B细胞增殖分化IL-7诱导胸腺细胞分化、前T和前B增殖 IL-10抑制性CK,抑制TH1细胞合成分泌CK,抑制M抗 原呈递,由Th2细胞产生 IL-13抑制单核巨噬细胞合成分泌炎性细胞因子(IL- 1、6、8和TNF- )2、干扰素:3、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一类能引起肿瘤组织出血坏死的 细胞因子。4、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 facter,CSF):由多种细胞产生的可刺激造血 干细胞和不同发育阶段的造血细胞 增殖分化,并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 成相应细胞集落的细胞因子5、趋化性细胞因子(Chem

14、okine) 招募血液中的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等进入感染发生的部位。6、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GF):具有刺激细胞生长作用的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为同源二聚体,MW25kDn产生细胞: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n生物学活性:n(1)对造血干细胞、上皮细胞、血管内皮 细胞、T细胞和B细胞具有生长抑制作用,但对 肿瘤细胞的生长无抑制作用n(2)抑制IL-2诱导的T、B细胞活化。n(3)抑制巨噬细胞、NK细胞、LAK细胞和Tc细 胞的杀伤活性n(4)促进间质细胞增殖,对成纤维细胞、成骨 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等促分裂作用n(5)对单核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具有趋化作用, 促进伤口愈合。n(6)

15、促进细胞外基质如 胶原蛋白和纤粘连蛋 白的生成,在细胞形态维持和增殖、分化过程中起 重要作用,有利于胚胎发育和细胞修复第三节 细胞因子受体 (cytokine receptor, CKR) * CK必须通过与特异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 CKR与CK高亲和力结合,故微量CK可产生显效;* 某些CKR自膜脱落可溶性CKR拮抗CK作用;* CKR可分为造血因子受体超家族、IgSF、TNF受体超 家族、TPK受体超家族、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 CKR与CK高亲和力结合,故微量CK可产生显效;* CKR可分为: I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多数成员属多亚单位受体, 其中一种亚单位是细胞因子结合亚单位,另一为细 胞信号传递亚单位。包括:IL-2、3、4、5、7、9、 13、15、GM-CSF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等细胞因子受体。 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由同源的二分子形成的二 聚体,包括:IFN-、,IL-10等。 TNF受体超家族:TNFR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CD40 分子和 Fas分子。 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 都是跨膜蛋白,由胞膜外区、跨膜区和胞浆区组成.1、抗细菌作用: 细菌刺激感染部位的巨噬细胞释放IL-1、 I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