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必修四《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教案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9295269 上传时间:2018-07-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必修四《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鲁教版必修四《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鲁教版必修四《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鲁教版必修四《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必修四《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单元话题:探求美的真谛 落霞孤鹜、秋水长天是自然之美,老当益壮、穷且益坚是生命之美,灵动的飞檐、瓢逸 的水袖、绕梁不绝的琴音是艺术之美。自然美让人怦然心动,生命美让人幸福充实,艺术 美让人超然忘我。只要我们用心发现,美便无处不在,正如宗白华先生在流云小诗中 所说“啊,诗从何处寻?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在微风里,飘来流水者,在蓝空天末, 摇摇欲坠的孤星!” ,只要我们悉心体验,美会令我们受益无穷。 艺术家是艺术美的创造者,正是有了他们的一双双善于发现美的慧眼、一双双勤于创造 美的妙手,才有了琳琅满目、

2、美不胜收的艺术奇葩。我们是艺术美的再造者,在一次次的 共鸣与感动中,我们的欣赏活动应该会使艺术之花形象丰满,摇曳多姿。 本单元的文章或描绘了自然之美、生命之美,或揭示了艺术美的真谛和艺术家创造美的 奥秘。我们应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积累,与文本对话,进行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 通过审美体验,打开发现美感受美的心灵之窗,开启欣赏美创造美的智慧之门,陶冶性情, 健全人格,从而更加热爱自然、热爱生命。 让我们走进的美的殿堂,感受美的魅力,探索美的奥秘与真谛 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 知识与能力 理解“空灵”与“充实”的含义,熟悉一种艺术欣赏的境界。 过程与方法 研读文本,以作者所举古今中外讲空灵与充实的名

3、句为认知基础,进而理解作者的审美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作者简介 宗白华(18971986),原名之木魁,字伯华,哲学家、美学家、诗人。江苏常熟虞山镇人。 1916 年入同济大学医科预科学习。1919 年被五四时期很有影响的文化团体少年中国学会选 为评议员,并成为少年中同月刊的主要撰稿 人,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同年 8 月受聘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 ,任编辑、主编。 将哲学、美学和新文艺的新鲜血液注入学灯 ,使之成为“五四”时期著名四大副刊之一。 就在此时,他发现和扶植了诗人郭沫若。1920 年赴德国留学,在法兰克福大学、柏林大学 学习哲学、美学等课程。1925

4、 年回国后在南京、北京等地大学任教。曾任中华美学学会顾 问和中国哲学学会理事。宗白华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艺 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 。著有宗白华全集及美学论文集美学散步 艺境等。宗 白华于 1986 年 12 月 20 开在北京逝世,享年 90 岁。 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艺术审美观的集中体现,体现了宗先生这样一位立足中国传统 文化,洋溢着艺术灵性和诗情,深得中国美学精魂的大师的生命哲学和情理交融的审美观, 论文艺的宅灵与充实即选自美学散步 。 文题背景 1920 年 5 月,宗白华赴德国求学,在法兰克福哲学系注册。1921 年春,转到柏林大学,师 从著名的美学家德索

5、教授学习美学。在这里宗白华的美学体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回国 后开设课程包括“美学” “艺术论” “历史哲学”等。抗战期间,除教学外,便是潜心著述, 研究中国艺术,他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幽思壮采有着难以遏止的热情。 在他的美学研究过程中, 流云小诗 美学散步等名著诞生 r。令无数后人“在一丘一 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无限。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学习本课的目的及意义 历史悠久的华夏文明孕育了我们独特的审美观,这种审美观重视直观把握、领悟和体验, 直指人的内心世界,追求万物与我同一的艺术境界,在审美效果上是一种朦胧幽远的美, 是一

6、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韵外之韵;这种审美观不但关注人与自然相互交流,更关注人 的心灵有所寄托。而深得中国美学精魂的宗先生在作品中把这种美学追求作了诗意的阐释。 他是诗人型的学者,对生命的赞美,对人生的沉思都结集在美学殿堂里,他把自然作为艺 术化的自然,把人生作为一种艺术化的人生, “通过对古代诗文、音乐、绘画以至个体人格 风范的诠释,提出一种审美化个体自由人生的范本” 。 宗先生并没有构建什么美学体系,只是教我们如何欣赏艺术作品,教我们如何建立一种 审美的态度,直至形成艺术的人格。我们漂泊无定的心灵需要精神的家园栖息,需要用艺 术人生来丰富日渐萎缩的心灵,需要在艺术的“空灵”中寻找一一种生命的“

7、充实” 。因此, 学习这篇文章,不要仅停留在对概念的理解上,还应美育精神,丰富性灵。 一、质疑探究 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中说:“空灵和充实是艺术精神的两元。 ”请结合文本讨论文艺作 品中“空灵”与“充实”的对立统一关系。 什么是空灵? 用宗先生的话来解释空灵,就是超越现实功利考虑,以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不沾滞于物 的自由精神”静观万物,使万物都各得其所, “呈现着它们各自的充实的、内在的、自由的 生命” 。如果再直观一步来理解, “空”是指一种纯净的可以进行审美静观的形象氛围; “灵”是指灵气、生气的自由往来。 “空”与“灵”结合在一起,便是指在纯净、虚静、空 荡的气氛中时时透露出生命灵气的那种

8、艺术境界。空灵是“空”而不“虚” ,有生命的灵气 充溢丰盈。 空灵起于“静照” ,而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这时便会“静故了群动,空 故纳万境” 。用空明的诗心去关照万物,则万物皆染人的性灵,成为诗化的审美态度。 其实空灵的审美观点并非起于宗先生的认识,而是华夏审美的基本特征之一,如果要究 其哲学源头,当是受道家和禅宗哲学思想的影响。道家老严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 并作,吾以观复。 ”意思足说只有排除各种干扰,清除各种杂念,使心灵处于虚静状态,才 能体悟到道的奥妙,把握到万物运动的规律,禅宗认为一切皆从心生。禅宗“心”说认为, 心足一切事物和现象赖以存在的根本条件,是宇宙万物得以

9、产生的本源所在。 这两种哲学观点都表明传统审美和艺术创造首先从主体审美心理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出发, 然后从中得到美的熏陶,一切美的光皆是来自心灵,没有心灵的折射是无所谓产生美的光 芒,足以“与我心有戚戚焉” 。在艺术空灵的世界里,我们不足常听到远处传来的古刹晚钟 和甲沙落雁的扑翅声?不是常看到如在眼前的江天暮云倒映在落照里?不是又常能感到潇湘 夜雨的凄清和晓风残月的幻影? 什么是充实? 充实足指人生的广大和深邃。 “充实”来自“生活经验的充实和情感的丰富” ,是宇宙人生 “壮阔而深邃的生活的具体表现” 。 一切有成就的艺术家,都有极其丰富的人生世界,都善于向人们展示着他们所要表达的 充盈的生命本

10、色。 “歌德的生活经历着人生各种境界,充实无比;杜甫的诗歌最为沉着深厚 而有力,也是由于生活经验的充实和情感的丰富。 ”歌德的古典浪漫主义是宗先生的挚爱, 杜甫是中同诗歌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宗先生看来,这两个人的创作有着现实主 义的丰富生活为基础,是一切真正的艺术家创作的基础,也永远是文艺作品具有真实生命 力的法则。 当然在艺术家的笔下,这种艺术作品所蕴涵的无限丰富的内容,义常常不是直观地表现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出来,而是善于虚实相生,计白当黑,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陆机文赋)” 一画收尽鸿蒙之外”(

11、石涛画语录),更多地是让读者展开审美的联想和想像,以心灵 去感悟、补充,所以作者说山水画“幽淡的境界背后仍潜隐着一种宇宙豪情” 。 “空灵”和“充实”是什么关系? 宗白华说:“艺术境界中的空灵并不足真正的空,乃是由此获得充实 。 ”由此可见, “空灵”与“充实”是辩证统一的,充实为空灵提供生活底蕴和基础,而空灵又是艺术表 现充实的重要法则。 文中那句“空灵和充实是艺术精神的两元”是全文的总纲,是文章赖以展开的基础。正如 课文所说, “文艺境界的广大,和人生同其广大;它的深邃,和人生同其深邃。 ”然而人生 的这种广大和深邃在进入文艺的天地里的时候,又必须“凭它独立的形相,范铸出一个世 界,冰清玉

12、洁,脱尽尘滓” , “这又是何等的空灵” 。走过亭台楼榭,散步归来得到是心灵的 净化和升华。 二、中国诗歌、绘画、音乐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征?作者把这些艺术中的哪些材料融会 贯通起来阐述这个共同特征的? 特征:既空灵又充实。 材料: 1、诗词,例如陶渊明的饮酒 ,由“心远”接近到“真意” ,由“空”而获得充实。 2、黄子久作画沉酣于自然中,所以画意“与造化争神奇” 。 3、元人一山一水,一树一石包蕴繁富热闹的音乐。 三、摘录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中表现“共鸣”与“灵感”的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结构梳理 一、层层推论,提出观点 1、 古人空灵和充实 2、一切生活部门都有技术 3、文学艺术是技术 二、空灵 1、静观默照是美感诞生的时候 2、外界物质条件下的空 3、精神的淡泊 三、充实 经验充实,情感丰富 沉缅于自然,执著于艺术 简淡纳万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