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基处理基础知识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49203502 上传时间:2018-07-25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地基处理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1地基处理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1地基处理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1地基处理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1地基处理基础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地基处理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地基处理基础知识(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水利工程地基处理重庆交通大学 河海工程学院吴 文 雪Email: 2007.12参考书目: n水利工程地基处理n刘川顺 武汉大学出版社n建筑地基处理技术及地基基 础工程标准规范实施手册n中国建筑出版社n复合地基设计和施工指南n龚晓南 人民交通出版社n堤防除险加固实用技术n董哲仁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地基处理基础知识第一节 水工地基处理的任务 、目的和方法n地基处理的基本概念n水利工程特点n地基处理重要性n地基处理对象n地基处理方法和类型n场地是指工程建设所直接占有并直接使用 的有限面积的土地。场地范围内及其邻近 的地质环境都会直接影响着场地的稳定性 。n地基是指承托建筑物基础的这一部分范围

2、很小的场地。建筑物的地基所面临的问题 有以下五方面:1)强度及稳定性问题;2 )压缩及不均匀沉降问题;3)渗漏问题; 4)液化问题;5)特殊土的特殊问题。当 建筑物的天然地基存在上述五类问题之一 或其中几个时,即须采用地基处理措施以 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与正常使用。第一节 水工地基处理的任务 、目的和方法n特点:n承担挡水、蓄水和泄水的任务,因而对 水工建筑物的稳定、承压、防渗、抗冲 、耐磨、抗冻、抗裂等性能都有特殊要 求 。n对地基的要求比较严格,工程常处于地 质条件比较复杂的地区和部位,地基处 理不好就会留下隐患,事后难以补救, 需要采取专门的 地基处理措施。 一、重要性n1大部分水工建筑破坏

3、、失事:地基 缺陷、设计问题 n1.1软基水闸、泵房或渡槽:地基沉陷 、不均匀沉降、结构开裂、闸门不能 开启、水泵不能运用、建筑倒塌。 n1.2砂砾石、粉细砂地基:不采取适当 的防渗排水措施则可能渗透变形、地 基淘空、建筑倾覆、堤坝塌陷、滑坡二、处理对象n对象:软弱地基、高压缩性地基、强透水地基 我国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中规 定:“软弱地基系指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冲 填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 。 常见类型: n1.软土 n2.冲填土 n3.杂填土松 n4.散粉细砂及粉质砂土 n5.砂卵石地基 n6.特殊土地基软土n包括淤泥及淤泥质土n特点: 1.含水量高、

4、孔隙比大、压缩性 高、内摩擦角小;承载力低、 地基变形大。 2.渗透系数小、固结排水慢、沉 降时间长达数年至数十年。冲填土n亦称吹填土:是指在整治和疏浚河道 和湖塘时,用挖泥船通过泥浆泵将泥 砂或淤泥吸取并输送到岸边形成的沉 积土。n特点: 欠固结、压缩性高、强度低,一般需要 经过人工处理才能作为建筑物基础。杂填土n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和工业废料 等无规则堆填物。n特点: 1.成分复杂、结构松散、分布不均 ;均匀性差、压缩性大、强度低 。 2.未经人工处理不得作为建筑持力 层松散粉细砂及粉质砂土n特点: 1.若侵水饱和,在地震及震动下 易液化流砂,承载力骤降。 2.渗透力作用下易流土变形。砂卵石

5、地基 n特点: 1.承载力满足要求。 2.透水性强、易发生管涌。n砂卵石地基(含粉细砂)必须采取防 渗排水措施。n管涌:在渗流动水压力作用下,砂卵 石地基中砂、土等颗粒被渗流带走, 形成较大的渗流通道,出现砂、水涌 出的现象。特殊土地基n包括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冻土等n特点:地区性 1.湿陷性黄土:侵水后土的结构迅速破 坏,沉陷显著,产生不均匀沉降。 2.膨胀土:吸水显著膨胀、失水显著收 缩,使地基隆起或下沉。 3.冻土:季节性冻土周期性冻融循环, 造成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水工地基处理目的n提高地基承载力n控制地基沉降和不均匀沉降n防止地基渗透变形三、地基处理方法和类型三、地基处理方法和类型第二

6、节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与土的工程分类n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n土的物理状态指标n土的工程分类土的物理性质指标n 1.容重()具有天然结构和湿度的土重(W)与 其体积(V)之比。=W/V (g/cm3或KN/m3) n2.含水量()土中水重(W )与固体颗粒重(Ws )之比。= W / Ws100%土的物理性质指标n 3.干容重(d)土的固体颗粒重与土体积之比。 d =Ws/V (g/cm3或KN/m3) n4.土粒比重(Gs) 土的固体颗粒重与其同体积水重之 比即土的比重。Gs= W s / Vs*1/= s/土的物理性质指标n 5.孔隙比(e)n6.孔隙率 n7.饱和度土的物理性质指标n 8.饱

7、和容重(sat)n9.浮容重( ) 土的物理状态指标n 1.无黏性土的相对密实度(Dr)土的物理状态指标n 2.黏性土的液性指数(IL)WP塑性下限或塑限:半固态和塑态的界限含水量。 WL塑性上限或液限:塑态与流态的界限含水量。 二个界限含水量的差值为塑性指数,Ip=WLWP 土的物理状态指标n 2.黏性土的液性指数(IL)土的物理状态指标n 3. 土的不均匀系数(Cu)土的工程分类n分类体系繁杂、不统一n我国目前倾向按土的颗粒组成、塑性指标划分n 粒组划分土的工程分类n 按塑性指数分类第三节 土的压缩性与基础沉降n一、基本概念 n二、基础沉降量计算第三节 土的压缩与基础沉降n一、基本概念 n

8、土的压缩性:土在压力作用下体积缩小的 特性。 n基础沉降:建筑物地基受上部荷载作用而 产生的垂直压缩变形。 n体积变形:正应力引起,体积缩小压密而 不破坏。 n形状变形:剪应力引起,超过一定限度, 将产生剪切破坏。 n体积压缩原因:土粒本身压缩变形、孔隙 水压缩变形、孔隙压缩变形。第三节 土的压缩与基础沉降n压缩性指标 n土的压缩曲线 n压缩系数第三节 土的压缩与基础沉降n压缩性指标 n土的e-lgp曲线 n压缩指数Cc第三节 土的压缩与基础沉降n二、基础沉降量计算 n基础最终沉降量:地基在荷载作 用下达到完全固结时的沉降量。 n方法:分层总和法、规范法 、弹性理论法和数值分析法。第三节 土的

9、压缩与基础沉降n分层总和法 n将地基沉降计算深度划分为若干个薄 层,分别计算出各薄层的压缩量,然 后求其总和。(软土:计算值小于实 测值;坚硬土层:计算值大于实测值 ) n规范法 n在分层总和法的基础上,采用平均附 加应力,引入沉降计算经验系数。第四节 土的抗剪强度n土的抗剪强度f:土体在外力作用下所能 抵抗剪切破坏的极限剪应力。由粘聚力和 内摩擦力组成。n库仑定律:第四节 土的抗剪强度n有效应力法:用剪切面上的有效法向应力 , 来表达土的抗剪强度的方法。n天然土体中的孔隙水压力难以测准,常用总 应力法和总应力强度指标、C 来分析。第四节 土的抗剪强度n三轴剪切试验:不固结不排水剪(简称不排

10、水剪UU)、固结排水剪(简称排水剪CD)和 固结不排水剪(CU)三种。n直剪试验:快剪(Q)、慢剪(S)和固结快 剪(CQ)三种。n指标选用:结合工程实际,考虑土体的受力 情况、应力分布以及排水条件等因素,尽量 选用实际工程条件与试验相一致的强度指标 。第四节 土的抗剪强度n指标选用n1) 如地基为不易排水的饱和软粘土,施工进度较 快,可选用不排水剪强度指标u、Cu或快剪强度指 标q、Cq 。n2) 如地基容易排水固结,而施工进度又较慢,可 选用排水剪强度指标d、Cd或慢剪强度指标s、 Cs。n3) 如建筑物竣工已较久,荷载又突然增大,可选 用固结不排水剪强度指标cu、Ccu 。n4) 若分析

11、土坝坝体的稳定性时,施工期可选用不 饱和快剪强度指标,运行期间可选用固结快剪强度 指标。第五节 地基承载力n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n理论公式计算n根据土性查规范(修正)n现场载荷试验和静力触探n通常由地勘确定提供给设计第六节 土的渗透性n达西定律n土的渗透系数n土的渗透变形第六节 土的渗透性n达西定律第六节 土的渗透性n土的渗透系数第六节 土的渗透性n土的渗透系数第六节 土的渗透性n土的渗透变形n渗透力:渗透水流作用在单位土体内 土粒上的拖曳力。n土的渗透变形:当渗流力大到一定程 度,土体表面局部上浮隆起或渗透水流 拖曳土粒移动,造成地基或堤坝等土工 建筑物中土的流失的现象。第六节 土的渗透性

12、n渗透变形的形式:流土、管涌 、接触冲 刷 、接触流土n流土:在向上渗透力作用下,局部土体上浮隆 起或土颗粒群同时起动而流失的现象称为流土 。n粘性土发生流土破坏的外观表现为:土体隆起 、鼓胀、浮动、断裂等。n无粘性土发生流土破坏的外观表现是:泉眼( 群)、砂沸、土体翻滚最终被渗透托起等。第六节 土的渗透性n流土第六节 土的渗透性n管涌:在渗透力的作用下,土体中的细颗粒(填料颗粒) 沿着土体骨架颗粒间的孔道移动或被带出土体,这种现象叫 管涌。它通常发生在砂砾石地层中。n接触冲刷:渗流沿着两种不同介质的接触面流动 并带走细颗粒的现象称为接触冲刷。如穿堤建筑物 与堤身的结合面和裂缝的渗透破坏等。n

13、接触流土:渗流垂直于两种不同介质的接触面运 动,并把一层土的颗粒带入另一土层的现象称为接 触流土。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颗粒粗细相差较大的 两种土层的接触带,如反滤层的机械淤堵等。第六节 土的渗透性n渗透变形判别:n砂卵(砾)石土:管涌n粘性土:流土n无粘性土:流土、管涌第六节 土的渗透性n无粘性土管涌和流土按土颗粒组成判别土 类类土颗颗粒组组成特 点渗透变变形形式正常级级配砂砾砾 石Cu20管涌缺少中间颗间颗 粒 的砂砾砾石Pz30流土注:Cu为土的不均匀系数,Cu=d60/d10;Pz为小於颗粒级配曲线 上断裂点A的粒径含量; d60为过筛重量占60%的颗粒直径,d10为过筛重量占10%的颗粒

14、 直径。第六节 土的渗透性n无粘性土按其细粒含量及孔隙率判别:n为孔隙率;pf为小于无粘性土中粗细颗粒分界粒 径df的土粒百分比含量。d15、d85分别为土颗粒级配曲线上小于含量15%、 85%的颗粒的粒径。第六节 土的渗透性n土的抗渗强度 n土的抗渗强度表明了土体抵抗渗透破坏的能 力,包括抗渗临界坡降和允许坡降。允许坡 降JB由临界坡降JC除以安全系数得到。土的 抗渗强度决定于土的性质和渗流条件(渗透 破坏形式)两个方面。第六节 土的渗透性n发生流土的临界坡降:n无粘性土:a.太沙基流土临界坡降公式b.王韦流土临界坡降公式n粘性土:a.中国水科院流土临界坡降公式第六节 土的渗透性na.太沙基

15、流土临界坡降公式: JC=(s/w-1)(1-n) ns为土颗粒的容重,w为水的容重,n为土 体的孔隙率。n由公式求得的JC偏小,大约小于试验值的15% 25%,因为在该式中没有考虑土的抗剪强度 的影响(包括内摩擦角和凝聚力两个方面) ,因此也是偏于安全的。第六节 土的渗透性nb.王韦流土临界坡降公式: JC=(s/w-1)(1-n)(1+tan) ns为土颗粒的容重,w为水的容重,n为土 体的孔隙率,为内摩擦角,为侧压力系 数。n考虑了土的有效重力引起的侧压力所产生的 摩阻力。第六节 土的渗透性n中国水科院流土临界坡降公式:第六节 土的渗透性n发生管涌的临界坡降:n计算管涌临界坡降的公式目前还不成熟,因此一般 通过室内试验测定。经验:水流向上的垂直管涌, 允许坡降一般为0.10.25,水平管涌的允许坡降为 垂直管涌的允许坡降乘以摩擦系数tg。n重要工程:试验确定第六节 土的渗透性n无粘性土抗流土或管涌破坏的允许坡降JB的经验值第六节 土的渗透性n各种土基上水闸设计的允许渗流坡降第六节 土的渗透性n防止渗透变形的措施:n采取防渗措施(建垂直防渗墙或水 平防渗铺盖)减小渗透坡降;n在渗流出口附近采取排水措施,提 前降低局部水头;n在渗流出口处加盖压重或设反滤层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