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双城记》课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9167434 上传时间:2018-07-24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4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狄更斯《双城记》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狄更斯《双城记》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狄更斯《双城记》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狄更斯《双城记》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狄更斯《双城记》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狄更斯《双城记》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狄更斯《双城记》课件(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查尔斯狄更斯n查尔斯狄更斯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 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10岁时全家被 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 的家务劳动,12岁时其父就因债务问题 而入狱,后来由于父亲继承了一笔遗产 而令家庭经济状况有所好转,狄更斯也才有机会重回学校,15岁时从威灵顿学 院毕业,16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 ,后担任报社采访记者,他只上过几年 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狄更斯一生共创作了14部长篇小 说。许多中、短篇小说和杂文、游记等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描写劳资矛盾的长篇代表作艰难时代(1854年)和 描写1789年法国革命的另一篇代表作 双城记(1859年),双城记是作 家思

2、想性和艺术性相当成熟的代表作之 一。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反映了当时 法国社会中,尤其是贵族与平民之间的 尖锐剧烈的矛盾斗争n双城记是狄更斯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早在创 作双城记之前很久,狄更斯就对法国大革命极 为关注,反复研读英国历史学家卡莱尔的法国革 命史和其他学者的有关著作。他对法国大革命的 浓厚兴趣发端于对当时英国潜伏着的严重的社会危机的担忧。1854年底,他说:“我相信,不满情绪像 这样冒烟比火烧起来还要坏得多,这特别像法国在 第一次革命爆发前的公众心理,这就有危险,由于千百种原因如收成不好、贵族阶级的专横与无 能把已经紧张的局面最后一次加紧、海外战争的失利、国内偶发事件等等变成那次从未

3、见过的一 场可怕的大火。”可见,双城记这部历史小说的 创作动机在于借古讽今,以法国大革命的历史经验 为借鉴,给英国统治阶级敲响警钟;同时,通过对 革命恐怖的极端描写,也对心怀愤懑、希图以暴力 对抗暴政的人民群众提出警告,幻想为社会矛盾日 益加深的英国现状寻找一条出路。n 从这个目的出发,小说深刻地揭露了法国大革 命前深深激化了的社会矛盾,强烈地抨击贵族阶级 的荒淫残暴,并深切地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作品 尖锐地指出,人民群众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在贵族 阶级的残暴统治下,人民群众迫于生计,必然奋起 反抗。这种反抗是正义的。小说还描绘了起义人民 攻击巴士底狱等壮观场景,表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 力量。然而

4、,作者站在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立场上 ,即反对残酷压迫人民的暴政,也反对革命人民反 抗暴政的暴力。在狄更斯笔下,整个革命被描写成 一场毁灭一切的巨大灾难,它无情地惩罚罪恶的贵 族阶级,也盲目地杀害无辜的人们。 故事梗概n1775年12月的一个月夜,寓居巴黎的年轻医生梅尼特散步时,突然被 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强迫出诊。在侯爵府第中,他目睹一个发狂的绝 色农妇和一个身受剑伤的少年饮恨而死的惨状,并获悉侯爵兄弟为了 片刻淫乐杀害他们全家的内情。他拒绝侯爵兄弟的重金贿赂,写信向 朝廷告发。不料控告信落到被告人手中,医生被关进巴士底狱,从此 与世隔绝,杳无音讯。两年后,妻子心碎而死。幼小的孤女路茜被好 友劳

5、雷接到伦敦,在善良的女仆普洛斯抚养下长大。 n 18年后,梅尼特医生获释。这位精神失常的白发老人被巴黎圣安东 尼区的一名酒贩、他旧日的仆人得伐石收留。这时,女儿路茜已经成长,专程接他去英国居住。旅途上,他们邂逅法国青年查理代尔纳 ,受到他的细心照料。n 原来代尔纳就是侯爵的儿子。他憎恨自己家族的罪恶,毅然放弃 财产的继承权和贵族的姓氏,移居伦敦,当了一名法语教师。在与梅 尼特父女的交往中,他对路茜产生了真诚的爱情。梅尼特为了女儿的 幸福,决定埋葬过去,欣然同意他们的婚事。 n 在法国,代尔纳父母相继去世,叔父厄弗里蒙地侯爵继续为所欲为 。当他那狂载的马车若无其事地轧死一个农民的孩子后,终于被孩

6、子 父亲用刀杀死。一场革命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得伐石的酒店就是革 命活动的联络点,他的妻子不停地把贵族的暴行编织成不同的花纹, 记录在围巾上,渴望复仇。 n 1739年法国大革命的风暴终于袭来了。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 把贵族一个个送上断头台。远在伦敦的代尔纳为了营救管家盖白勒, 冒险回国,一到巴黎就被捕入狱。梅尼特父女闻讯后星夜赶到。医生 的出庭作证使代尔纳回到妻子的身边。可是,几小时后,代尔纳又被 逮捕。在法庭上,得伐石宣读了当年医生在狱中写下的血书:向苍天 和大地控告厄弗里蒙地家族的最后一个人。法庭判处代尔纳死刑。 n 就在这时,一直暗暗爱慕路茜的律师助手卡尔登来到巴黎,买通 狱卒,混

7、入监狱,顶替了昏迷中的代尔纳,梅尼特父女早已准备就绪 ,代尔纳一到,马上出发。一行人顺利地离开法国。 n 得伐石太太在代尔纳被判决后,又到梅尼特住所搜捕路茜及其幼 女,在与普洛斯的争斗中,因枪支走火而毙命。而断头台上,卡尔登 为了爱情,从容献身。1789 Revolution主主 要要 人人 物物Sydney CartonDr ManetteLucie ManetteCharles DarneyDefarge厄弗里蒙地侯爵第一类n一类是以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为代表的封建贵族,他们“唯一不可动摇的哲学就是压迫人”,是作者痛加鞭挞的 对象。n他表面上道貌岸然,颇有贵族气派,实际上灵魂极其肮 脏、凶残

8、。像侯爵这样的贵族们,恣意挥霍人民的血汗 ,过着极度奢侈、荒唐的生活。一位侯爵每天喝朱古力 茶,非有四个壮士帮忙就不能下咽。他们生活腐化、治 理国家无能,残害百姓却是无以复加。他们草菅人命、 荼毒生灵、残忍凶暴、灭绝人性。我们知道,封建专制 的统治是以否定人的价值为特征的,确如马克思所指出:“专制制度的唯一原则就是轻视人类,使人不成其为 人。”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精髓就是在于肯定人与生 俱来的权利与价值。正是从这个基点出发,狄更斯对厄 弗里蒙地兄弟进行了最充分的揭露和最无情的批判。厄弗里蒙地侯爵n小说中揭露:为了霸占一个农妇,他们可以满不在乎地逼死、害死四条人命。他们“填写一张空白谕旨,就可以

9、把 任何人无限期地埋在监狱里”。侯爵的马车横冲直撞,压 死穷人的小孩,他一面破口大骂人们没有管好自己的孩子,一面从车里抛出一枚金币。“好像偶然打破一件平常东 西,已经陪过了钱就够抵偿了似的。”然而,即便如此, 这位侯爵大人还不称心,他还念念不忘目前失去的许多特 权,念念不忘那碾死小孩连一个金币也不用赔的时代。他抱怨“法兰西现在越变越坏了。过去不远,我们的祖先对 于周围的贱民曾经掌握过生死之权。就从这房间里,许多这样的狗被牵出去绞死;我们已经失掉了许多特权; 一种新哲学正在变为时髦;现在,要确保我们的地位或许 (我不说势必)要引起真实的麻烦。一切都很坏,很坏!”他虽然已经意识到人民群众心中对贵族

10、的特权郁积着强 烈的仇恨,要确保贵族的地位甚至会引起“真实的麻烦”( 指人民革命),但是,他并不因此而放松对人民的压迫和 勒索。这种执迷不悟、冥顽不化的态度,正是狄更斯要当 时的资产阶级统治者引以为戒的。 第二类n 另一类是得伐石夫妇等革命群众。伐石夫妇伐石夫妇n例如得伐石的妻子狄安娜,她本名狄尔斯,生于农民家庭 ,父亲、姐姐和哥哥都惨死在侯爵兄弟手中,只有她一人 躲藏在外,幸免于难。她从小就在心中种下了对贵族的仇 恨的种子,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复仇女神”,任何情况下都 没有一丝一毫的动摇,坚信理想必将实现。n当她丈夫因准备革命的时间太长久而感到疲乏和灰心时, 她精辟地指出:“复仇和报应必须有一

11、个长时间;这是定 规。但是它时常在准备之中的。”n当暗探来到酒馆时,她机智勇敢,应付自如。她编织毛线 时,把贵族阶级处决革命者的暴行和名单织进去,革命时 就成了起诉书。当革命爆发后,她手里握着斧头,腰间别 着手枪,率领妇女冲锋陷阵,毫不含糊地砍下敌人的脑袋 ,是一员勇猛的女将”。n作者对得伐石太太家庭的遭遇,寄予深切的同情。 对她的描写、在革命爆发之前的那一部分,是真实 可信的,生动地表现了她的卓越智慧、才能和胆略 。,革命爆发前后很赞赏她坚强的性格、卓越的才 智和非凡的组织领导能力;但必须指出的是,他们 的形象是被扭曲的,是被作者当作批判的反面形象 来刻画的。当写到革命爆发后的那一部分时,作

12、者 出于对革命暴力的恐惧和反对,也就怀着厌恶的情 绪对她的形象进行丑化、把“复仇女神”描绘成了“嗜 血女魔”,把她贬斥为一个冷酷、凶狠、狭隘的复仇 者。她不仅一心要置代尔那于死地,还要斩草除根 ,连代尔那的妻子、女儿一并消灭。n她在大庭广众之中听完露茜的申诉后说:“ 我们晓得她的父亲和丈夫,被禁在牢狱中 ,这是很平常的这一个人的妻子和小 孩的母亲(露茜)的患难,现在在我们看 来又值得什么呢?”甚至他丈夫得伐石劝她 ,她也丝毫不为所动n这本来是一个具有革命坚定性的妇女,但作 者故意把她写过了头,要表明一种残酷的报 复心理如何使她达到了丧失人性的地步。小 说不止一次地把她写作一道暗影“可怕而且阴

13、沉地投射在那母亲和小孩身上”。应该说,这 道暗影首先是投射在作者的心上,同时也企 图投射在读者的心上,激发起读者对她的反 感和恐惧。 第三类n第三类是理想化人物,是作者心目中以人 道主义解决社会矛盾、以博爱战胜仇恨的 榜样,包括梅尼特父女、代尔纳、劳雷和 卡尔登等。鸡群中的凤凰n代尔纳是贵族中的理想人物,他在全书中始终是被作者用歌 颂笔调来刻画的,他处于一个罪恶累累的家庭,但他出淤泥 而不染,是鸡群中的凤凰。他憎恶并且谴责自己贵族家庭的 罪行,面对面向叔父侯爵说:“我们曾经胡作非为”,“甚至 在我父亲的时代,我们就已经犯下了许多罪恶,伤害了妨害 我们享乐的每一个人。”他并不停留在言辞的谴责,而

14、且有 实际行动:主动放弃爵位、官衔、财产、隐名换姓,到英国 当教师,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显然,在他的心目中,人 的价值不是由权力、地位、金钱之类来解决的,更不能因自 己的享乐而伤害别人的尊严,甚至危害别人的生命。为了爱而自我牺牲n理想人物卡尔登,是狄更斯心目中的一个伟大的利他主义 者,可敬的自我牺牲者。他有才华,有见识,思想敏锐, 道德高尚,但却不为社会所赏识,只能屈身于庸俗的皇家 律师史曲勒孚之下,充当其助手。生活使他变的懒散、冷 漠、玩世不恭。他的性格被社会扭曲了,然而,他的心地 依然充满了人道和善良。他深深爱上了露茜,愿为露茜牺 牲自己的一切。露茜不爱他而爱代尔那,他痛苦但并不嫉 妒。

15、他向露茜表白:“为了你,为了你所亲爱的任何人, 我愿意做任何事情,倘若我的生涯中有值得牺牲的可能和 机会,我甘愿为你和你所爱的人牺牲。”果然,他最后实 践了自己的诺言,为了露茜的幸福,顶替代尔那走上断头 台,含着微笑,宁静地走完了人生最后的路。n作者认为此举乃是人道主义最美的篇章。遗憾的 是这个人物的真实性是最差的,特别是作者以卡 尔登的死来作为对革命暴力的批判,暴露了他思 想的严重局限。他把卡尔登视为“卓越的先知”, 临终时发出了这样的预言:“我看见由毁灭了 的旧的压迫者而兴起的新的压迫者们都成排成对 地被这报复器械(断头台)所毁灭,在这器械被 废除不用之前。”狄更斯认为,无论是贵族的暴力

16、还是革命的暴力,通通应予以废除;凡施暴力于 别人者,都没有好下场。只有高踞于任何暴力之 上的人道的化身卡尔登才是不朽的。 闪光的理想人物n梅里特医生,就作品的情节结构来说,他是一个 居于中心地位的主要人物,但并不是最能体现作者人道主义理想的那种“理想人物”。这个知识分 子,年轻时正直,富于同情心,不向邪恶势力屈 服,这都是为作者所赞扬的优秀品格。他目睹侯 爵兄弟残害狄更斯全家的罪行,不揭发就不能解除自己“良心上的负担”,终于因此身陷囹圄。他 的行为,闪烁着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光辉。严酷 的铁窗岁月,增强了他对残暴的侯爵家的仇恨。n他后来说:“我在狱中的时候,有时候我的报仇的 欲望是无法抑制的。”作者同情他的不幸遭遇,但 对他的这种无法抑制的报仇欲望却持否定态度。出狱后,他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的心完全 被对女儿的爱所占据,为了女儿,他甘冒 一切风险,甘受任何苦难。在作者笔下, 梅里特俨然成为人道主义的化身,而在我 们看来,狭隘的爱已使他成为一个目光短 浅的庸人。n为什么作者又给他安排了一个悲惨的结局呢?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