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题物理及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9165000 上传时间:2018-07-2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题物理及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题物理及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题物理及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题物理及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题物理及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题物理及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题物理及Word版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 2017-20182017-2018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题物理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题物理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 2018 年开工的池黄高铁从池州出发,沿途经过九华山,然后到达黄山。设游客甲驾车从黄山大门去九华山大门总行程 198km,游客乙驾车经另一路线从九华山大门赶往黄山大门总行程185km。若两人上午 8 时同时出发经 2 小时恰好同时到达,则甲乙在两地之间运动的过程中A. 甲驾车行程“198km”指的是位移大小B. 研究乙车的行驶路程时能将车看作质点C. 甲车、乙车的平均速度相

2、同D. “上午 8 时”是指“时间间隔”,“经 2 小时是指“时刻”【答案】B【解析】A、由题可知,题中的“”指的是路程,故 A 错误;B、本题中路程长度远远大于车的尺寸,所以研究乙的行驶路程时可将车看作质点,故 B 正确;C、甲与乙运动的方向相反,所以位移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故平均速度不相同,故 C 错误;D、 “上午 8 时”是指“时刻”,“经 2 小时是指“时间间隔” ,故选项 D 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了描述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对于这些概念一定要深入理解其定义,尤其是加强理解位移、平均速度等矢量概念的含义,注意时刻和时间区别,及看成质点的条件。2. 同学们学过的测量仪器主要有:刻度尺、天

3、平、秒表、打点计时器、汽车速度计、测力计、量筒等,在下列各组仪器中,都可以用来测量国际单位制规定的三个力学基本物理量的是A. 刻度尺、天平、秒表 B. 刻度尺、测力计、汽车速度计C. 刻度尺测力计、打点计时器 D. 量筒、天平、秒表【答案】A【解析】力学中的基本物理量有三个,它们分别是长度、质量、时间,长度是用刻度尺来测量的,质量是用天平来测量的,时间是用秒表来测量的,故选项 A 正确,BCD 错误。点睛:力学中的基本物理量有三个,它们分别是长度、质量、时间,根据物理量来确定测量的仪器即可。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2 -3. 如图所示,在我国东北寒冷的冬季,狗拉

4、雪橇是上世纪人们出行的常见交通工具。狗拉着雪橇从静止开始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当狗拉雪橇加速前进时,狗拉雪橇的力大于雪橇拉狗的力B. 狗对雪橇的拉力先产生,运动后雪橇才对狗产生拉力C. 当狗拉雪橇减速前进时,狗拉雪橇的力等于雪橇拉狗的力D. 雪橇能够运动是由于狗对雪橇的拉力大于雪橇对狗的拉力【答案】C【解析】A、狗拉雪橇的力和雪橇拉狗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了,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与所处的运动状态无关,故选项 AB 错误,选项 C 正确;D、雪橇能够运动是由于狗对雪橇的拉力在水平方向的分力大于地面对雪橇的摩擦力,从而导致雪橇运动,故选项 D 错误

5、。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知道这对力的特点。4. 一辆急救车快要到达目的地时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的第 1s 内和第2s 内位移大小依次为 10m 和 6m,则刹车后 4s 内的位移是A. 16m B. 18m C. 32m D .40m【答案】B【解析】设汽车的刹车时初速度为,加速度为 a则刹车后的第内位移:代入数据得,则刹车后的第内的位移:,代入数据得,解得:,汽车刹车到停止所需的时间: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3 -则汽车刹车后内的位移:,故 B 正确,ACD 错误。点睛: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求出汽车的初速度和

6、加速度,结合速度时间公式判断物体到停止的时间,从而根据位移公式求出刹车后内的位移。5. 如图所示,水平面上固定一竖直平面的光滑大半圆环,中央有孔的小球 A、B 间由细绳连接套在环上,B 球与环中心 O 处于同一水平面上,AB 间的细绳呈伸直状态,与水平线成 30夹角,恰好保持静止状态。已知 B 球的质量为 0.1kg,取 g=l0m/s2,细绳对 B 球的拉力为 F,A 球的质量为 mA,则A. F=2N;mA=0.4kg B. F=2N;mA =0. 2kgC. F=4;mA=0.2kg D. F=4N;mA=0.4kg【答案】B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4 -

7、点睛:连接体类的共点力的平衡,一般在解题时都应分别对两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找出力之间的关系,即可求解。6. 如图所示,可视为质点的物体滑上传送带 A 端时的瞬时速度为vA=4m/s,到达 B 端时的瞬时速度设为vB。水平传送带 A、B 两端相距x=6m,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0.1,取g=10m/s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5 -A. 若传送带不动,物体到!达 B 端的瞬时速度vB=1m/sB. 若传送带逆时针匀速转动, vB一定小于 2m/sC. 若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 vB一定大于 2m/sD. 若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

8、 vB有可能等于 2m/s【答案】D【解析】A、若传送带不动,物体在传送带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根据解得,故 A 错误;B、若传送带逆时针转动,物块滑上传送带后受力情况与传送带不动时相同,运动情况也相同,所以一定等于,故 B 错误;C、若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运动,若传送带的速度,物体在传送带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到达 B 点的速度等于;若传送带的速度大于,物体在传送带上开始阶段做匀减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vB一定大于;若传送带的速度,则物块开始做加速运动,然后有可能还有匀速运动过程,则到达 B 点时速度大于,故 C 错误,D 正确。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通

9、过物体的受力判断出物体滑上传送带的运动情况,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进行求解。7. t=0 时,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以同一初速度出发沿同一直线运动,直到停止时位移相同,以出发点为参考点,它们的瑟-图象如图所示,则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6 -A. 甲运动的时间可能等于乙运动的时间B. 在运动过程中甲始终在乙的后方C. 在运动过程中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不可能相同D. 在运动过程中甲、乙两物体的加速度不可能相同【答案】B【解析】A、由于两个物体的位移相同,初速度相同,结合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作出甲、乙两个物体的图象如图所示,则知乙运动的时间一定比

10、甲的短,故 A 错误;B、根据图象知,开始阶段甲的速度比乙的小,甲在乙的后方,最终两物体的位移相同,说明乙停止运动后甲才追上乙,因此在途中甲始终在乙的后方,故 B 正确;C、由图知,两图线能相交,说明两物体的速度有相同的时刻,故 C 错误;D、根据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知甲的加速度先比乙的大,后比乙的小,因此在途中任一时刻两物体的加速度可能相同,故 D 错误。点睛:本题是速度-时间图象的应用,关键要明确斜率的含义,知道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含义,通过作图法分析两个物体之间的关系。8. 2017 年第十三届全运会在天津举行。下列关于四项运动中冠军运动员在运动的解释,下列高考资

11、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7 -说法正确的是A. 蹦床冠军涂潇在空中上升到最高点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B. 跳高冠军王宇在越杆时处于平衡状态C. 举重冠军田涛在举铃过头停在最高点时,铃处于平衡状态D. 跳远冠军陆敏佳助跑是为了增加自己的惯性,以便跳得更远【答案】AC【解析】A、蹦床冠军涂潇在空中上升到最高点时,由于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故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 A 正确;B、跳高冠军王宇在越杆时由于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故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 B 错误;C、举重冠军田涛在举起杠铃后不动的那段时间内,他对铃的支持力等于铃的重力,故铃处于平衡状态,故 C 正确;D、跳远冠军陆敏佳

12、助跑是为了增加自己的速度,以便跳得更远,惯性是不能改变的,故 D错误。点睛:掌握超重或失重的概念和特点是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当物体的加速度竖直向上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当当物体的加速度竖直向下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对支撑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对支撑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9. 如图所示,物块 m、M 叠放在一起,若 m、M 一起沿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倾角为30的斜面匀速下滑(m、M 保持相对静止),则A. m 受三个力作用B. M 对 m 的摩擦力方向沿 m 与 M 的接触面斜向下C. M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