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讲稿 培训教材课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9143969 上传时间:2018-07-24 格式:PPT 页数:113 大小:4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心理学讲稿 培训教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管理心理学讲稿 培训教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管理心理学讲稿 培训教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管理心理学讲稿 培训教材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管理心理学讲稿 培训教材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心理学讲稿 培训教材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心理学讲稿 培训教材课件(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管理心理学第一章 学习要点一、研究对象: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二、研究内容:个体心理、群体心理、组织 心理、 领导心理。三、研究意义: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能; 充分调动积极性;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 凝聚力;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第二章 学习要点三、西方管理心理学关于人性的假设的演变1、经济人假设:动机-挣钱;表现-天生懒惰 、逃避责任、消极被动、因循守旧。麦格雷格将其概括为X理论。其相应的管理 措施是:外力强制(物质刺激、任务管理、 命令管理),即所谓葫萝卜加大棒政策。2、社会人假设:动机-不仅仅是挣钱;表现- 天生需要工作,工作是满足人的社会需要的 重要场所。相应的管理措施是:参与管理一

2、、管理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1、是社会化大生产迅速发展和管理职能日益复 杂化的必然结果。2、是劳资矛盾日益加剧的必然结果。3、是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新学科理论获得长 足发展并运用于管理领域的必然结果。二、管理心理学的形成过程下列理论的出现标志着管理心理学早期理论形成人际关系理论(梅奥)、群体动力理论(勒温) 、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社会测量学(莫雷 诺)3、自我实现人假设:动机-发挥潜力,表现 特长;行为-自我管理、自我激励。麦戈雷格将其概括为Y理论,其相应管理措 施是:创造适宜的环境;通过增加自由度 如弹性工作制、工作扩大化、丰富化和增加 工作挑战性、责任感、成就感实行内在激励 。4、复杂人

3、假设:动机-复杂(因人因事而异 );行为表现-复杂(因环境、成熟度而异、 领导而异)。摩尔斯据此提出超Y理论或权 变理论。管理对策应依据环境、对象、领导 三方面情况而定。第三、四章 学习要点一、什么是心理现象(一)心理现象的实质是什么?1、是大脑的机能(哪里/何时/怎样 )2、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二)心理现象的内容是什么?1、心理活动 :知(认知活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情(情绪活动)喜怒哀乐/心境、激情、应激意 (意志活动)目的性/调节性/排难性2、个性(人格):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价值观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相关性”:心

4、脑发育的相关性心脑异常的相关性心脑结构功能的相关性三个“性”:客观性主观性能动性心脑发育成熟的相关性年龄 脑重 心理水平初生 390克 空白简单反 射9个月 600克 感觉25-3岁 900-1000克 前运算阶段2-7岁 1250克 具体运算阶段15岁 1400克 运算阶段回一、从心理学的视角看管理问题(一)管理与心理关系的要害是什么 ?1、管理活动是否顺应人的心理活动规 律是管理与心理关系的要害2、人心的向背关系到组织成员的工作 顺逆、事业成败及组织整体的活动效 率(二)什么是管理1、管理是一群人为达成某一目标而对 共同活动进行的组织、调节和控制。管 理贯穿共同活动的全过程。2、管理的对象

5、不仅是财务、物资、信 息、时间,更重要的是人。(三)什么是管理的核心1、是人2、归根到底是人心三、 管理中涉及哪些心理问题?(一)个体心理问题1、个性差异与管理管理者的一个重要工作是选人用人 。“选人”是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用人”是为“人得其职,职得其 人”。而无论选人或用人,一个重要 前提是掌握人的个性特征。v个性特征:是指心理活动各个方面经常 地、比较稳定地表现出来的特征的总和。 主要表现为:气质、性格、能力。v气质:是指与生俱来的、稳定典型的心 理活动动力特征。即心理活动的强度、速 度、稳度、向度。气质有四种类型即多血质、胆汁质、粘 液质、抑郁质。它们是四种高级神经活动 类型(

6、即活泼型、兴奋型、安静型、抑制 型)在心理行为上的表现。而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又与基本神经 过程(兴奋与抑制)的三种特性( 即强度、平衡性、灵活性)有关。故气质涉及一个人的反应快慢、耐 力大小及不同程度的灵活性、兴奋 性、外向性。v性格:是指个体对现实稳定的态度 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性格具有道德评价意义,是个性的核 心特征。它最集中地反映了个体对社 会规范和行为准则的内化状态,它制 约着气质与能力的表现。性格涉及个体的各种态度特征:在处理与他人、集体、社会关系方 面的特征有:关心集体、助人为乐、 诚实正直、守纪律抑或对集体漠不关 心、自私自利、冷酷无情、虚伪、狡 猾、自由散漫。在对待劳动、工作、

7、学习方面的特征有 :勤劳、积极、认真、细致、有创造精神 抑或懒惰、消极、马虎、粗心、因循守旧 。在对待自己方面的特征有:谦逊、自信 、自尊自重抑或骄矜、自卑、自暴自弃。性格还涉及个体在知、情、意各方面的特 征:在认识方面的特征有:反应的快慢、观 察的粗细、记忆的好坏及类型、想象的宽 窄贫富、思维的深浅平奇及类型、语言的 类型。在情绪方面的特征有:情绪的强 弱、久暂和主导心境的明暗。在意志方面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对 自己行为的调节方式和调节水平如 :不同程度的目的性、独立性、主 动性、自制性;急难困境中的表现 (是否镇定、果断、勇敢、顽强) ;长期工作中的表现(是否严肃认 真、坚韧不拔)。v能力:指

8、心理活动的效率特征。对 某种工作角色而言,有无能力决定 了个体能否担任该角色即所谓是否“ 力所能及、得心应手”;能力强弱决 定了个体能否胜任该角色即所谓可 否“事半功倍、举重若轻”。能力特征在质方面的差异: 不同 能力类型、不同特殊能力(不同学 科能力、不同非学科能力)能力特征在量方面的差异:IQ水 平高低、能力成熟早晚v个性差异的管理意义:人事配合:扬长避短,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适得其所,人得其职,职 得其人。人群配合:心理相容,关系和谐; 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人才培养:因势利导,因人而宜, 有的放矢。v气质的管理意义:应用范围:o人机关系涉及人与技术环境的适应问 题(有关特征是耐用受力、

9、兴奋性、灵活 性);o人际关系涉及人与人的关系问题(有 关特征是外向性、灵活性、兴奋性);o思想教育涉及教育方式的选择,教育 重点的确定。应用原则:绝对原则:以某种工作所要求的气质特 征为选取、训人员的绝对标准;互补原则:工作对某种气质特征的要求 可由其它气质特征代替,而不影响工作的 完成。发展原则:虽然气质是与生俱来,不易 改变的,但在主客观条件影响下,仍会发 生缓慢变化。尤其是会受性格掩盖而发生 变化。v性格的管理意义:应用范围:思想教育(根据性格类型选择角度 、掌握分寸);人员选拔(重视考核性格的主导性 特征);行为预测(提高选人、用人的正确 率)。应用原则顺应原则(涉及性格类型与工作本

10、身 及组织结构的适应问题);互补原则(涉及人与人之间性格类型 的相容配合问题)。v能力的管理意义应用范围:选人、用人(了解人的特殊能力、能力 类型、能力水平,找到人与事的最佳结合 点,提供发挥特长的岗位);培养训练(抓住黄金时期、培养优势潜 能)。应用原则能阈原则;合理安排原则;互补原则。认知理论与管理q社会知觉:是指对人的知觉。这里 的“人”,指他人、人际关系、自我。 这里的“知觉”,内容涉及人、人的行 为及其原因。q特征:情境性投射性表面性标准的相对性q社会偏见: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q归因:指对他人行为原因的推测 与解释。q影响因素对归因对象的成见归因者是否当事人行为结果对周

11、围人有无损害q探讨正确归因的理论凯利的三维理论;维纳的成就归因理论。三维:一致性:与周围人行为的相同性一贯性:归因行为的经常性特殊性:归因行为与类似行为的区别性四分图:能力努力难度运气主观客观稳定性q自我意识:指对自己的认识。由于 每个人都是复杂的多面体,故对自己 的认识亦有不同的方面:物质的我或生理的我;精神的我或心理的我;社会的我或文化的我。自我的功能与作用:自我评价自我修养、自我塑造、自 我完善;自我调控收放有致、行止有度、适 当有效;自我统合表里如一、始终如一、心 理平衡、社会适应。箴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 有力,自胜者强。态度与管理v态度:是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 评价和行为

12、倾向。态度具有三种成份:其一认知成份,指主体对态度对 象的理解和看法;其二,情感成份,指主体对态度 对象的情感体验;其三,意向成份,指主体作用于 态度对象的行为准备状态。三者在态度中的作用:认知成份是态度形成的基础情感成份是态度的核心意向成份是态度导向行为的桥梁。三者关系与态度的强度:协调一致时,态度强矛盾时,态度容易转变v态度的作用:影响社会判断影响忍耐力影响学习影响工作效率v态度形成的影响因素:社会影响群体的影响个体所具有的知识和经验个性因素(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 征) v探讨态度转变的理论平衡理论:单元关系:指构成一体的两 个认知对象的关系感情关系:指主体与认知对 象间的情感海德认为人

13、的认知系统内存在着使某些 情感或评价之间趋于一致的压力。这种压 力源自平衡与和谐的普遍需要。 O-P-X图式与平衡理论:P-表示认知主体O-表示态度对象X-表示认知客体三者构成八种可能的情感关系模式。例:P-某管理者 O-某管理对象X-某件事或某个问题PXO海德认为,个体在恢复平衡的努力中 ,将运用“最小努力原则”。即尽可能 少地改变人际之间的情感关系,或更 倾向于通过改变与事物或观念间的情 感关系来恢复平衡。从而强调了人际 关系对态度转变的影响。认知失调理论:菲斯廷格在基本假设上 与海德是一致的。但有两点不同。一是,强调了认知不协调的程度差别不协调程度=不协调认知项目数*此项目 的重要性/协

14、调认知项目数*此项目的重 要性二是,主张通过自我调节消除认知不协 调状态,其方法是:o改变某一认知因素;o增加新的认知因素;o强调某一认知元素的重要性。态度变化阶段理论:凯尔曼认为满足人的需要和期待有利于 态度的改变。态度的变化常经历顺从、同 化、内化三个阶段。参与改变理论:勒温从群体动力学角 度提出群体对个体态度改变有两种影 响:其一是,群体的规范和价值可影响态 度改变。其二是,个人在群体中的活动方式会 影响其态度的改变。态度的管理意义改变态度的方法o宣传新知识、新观点,影响态度的改变 ;o利用良好的人际关系影响态度的改变;o引导个体积极参加活动。其一,通过接触和实践改变态度;其二,通过角色

15、扮演改变考察问题的立 场和角度,从而改变态度;其三,改变行为习惯,通过态度中的 意向成份改变态度;o利用团体规范影响态度改变;o通过改变客观现实改变态度;o通过满足需要改变态度。说服在态度转变中的作用q说服涉及的环节及其影响因素: 说服者及影响因素:权威性 、隐蔽动机 、人格魅力。 说服内容及影响因素:信息的相差效果 、信息的情绪效果 、信息的组织效果 。 说服对象及其影响因素:说服对象原有 态度的强度 、原有态度的免疫状态 、说 服对象的人格特征 。激励与管理刺激需要动机行为目标需要状态v激励的概述激励的概念激励的过程激励理论的分类: 内容型激励理论:从激励过程的起点“需要”出发, 旨在解释是什么因素引起、维持并 且指引某种行为去实现目标这类问 题。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是由需要引 起的,了解人的需要尤其是优势需 要是激励的出发点。中心任务是,了解组织成员的各种 需要,确定这些需要的主次顺序或结 构,以及满足何种需要将导致最大的 激励。属于这型理论的有马斯洛的需要层 次理论、奥德弗的ERG理论、赫茨伯 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利兰的成就需要 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从激励的过程探讨分析人的行为是如何 产生、导向目标并维持下去或最后终止等 问题。主要任务在于找出对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