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规范练习-人教版[全套]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9125996 上传时间:2018-07-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规范练习-人教版[全套]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规范练习-人教版[全套]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规范练习-人教版[全套]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规范练习-人教版[全套]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规范练习-人教版[全套]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规范练习-人教版[全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规范练习-人教版[全套](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52006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规范练习(一)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规范练习(一)历历 史史 试试 题题(试卷范围: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试卷范围: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 1、2、3 课课 考试时间:考试时间:60 分钟)分钟)命命题题人:金国人:金国华华 审审核人:金国核人:金国华华 难难度系数:度系数:0.75第第 I 卷卷 (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60 分分 )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宗法制度构成了夏商周三代的各种政治制度的基础。经历了形成、发展和完善的变化 过程。请回答:

2、 1下列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C ) A 由母系家长制演变而来 B.庶子的嫡长子只能是小宗 C.在政治制度上体现为分封制 D.其最大特点是长子继承制 2西周宗法制维系的纽带是( C ) A.土地 B.义务 C.血缘 D.权力 3 论语季氏载:“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这段材料所描述的最主要指的是 ( A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世袭制 4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这种现象主要最突出 反映了( C ) A周天子失去了文化和军事的领导地位 B周天子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 C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D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 5之所以

3、说:“宗法制度构成了夏商周三代的各种政治制度的基础” 。最主要是因为:( A ) A.分封制等各种政治制度是基于宗法制度而产生并变化的 B.宗法制度是我国古代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 C.宗法制度维系的纽带是国王与地方侯伯之间的权利与义务 D.宗法制度最能够反映社会发展最根本的推动力的发展变化分封制度是夏商周三代的地方政治制度,也经历了形成、发展和完善的变化过程。请 回答: 6西周时期为巩固政权采取的政治制度是( D )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中央集权制度 D.分封制 7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实质上是 D A.巩固国家政权的需要 B.由中央直辖的地方行政单位 C.西周的地方政权机构

4、D.拱卫周天子的藩属国 8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 称鲁国,并辖“殷民六族” 。在这段文字中“殷民”是指( B ) A.夏人后裔 B.商代遗民 C.周朝百姓 D.少数民族 9西周时期的诸侯国,位于最北和最东面的是( D ) A鲁、卫 B齐、楚 C宋、晋 D燕、吴10关于分封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B ) A、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 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 C、体现了中央和地方的行政关系 D、体现了官僚机构对人民的压迫关系 11 史记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期) “(楚庄王)八年,伐陆军戎(在洛阳西南) ,遂 至洛,观兵于周郊。周

5、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 因在于( D ) A 王权的衰弱 B 楚王的野心 C 分封制度不够森严 D 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 12分封制在周初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 导致这种截然不同结果的最主要因素是( A )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发展 C、诸侯争权夺利 D、井田制的破坏皇:大,伟大,人们把祖先或者神明称作为是“皇”;帝:通蒂,最根本,是上古时 人们想象出来的主宰万物的最高神明。请回答: 13 “皇帝”成为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首创于( A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14以下有关

6、“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立志效法古代明君 C是君主集权的产物 D体现了专制主义倾向 15据史记卷 6 载:“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 诛暴乱,六王咸伏,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据此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 ) A、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大一统的产物 B、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王嬴政谦虚的产物 C、丞相和御史主动提出要给秦王改名号 D、秦王试图通过改名号让子孙认识自己 16秦始皇时,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这突出地说明 ( B ) A秦始皇非常勤政 B秦始皇总揽全国大权 C秦朝地方官员失职 D中央集权制度

7、已过时历史上形成的县制机构管理模式,对历代封建王朝乃至今天的中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请回答: 17我国历史上的县制和省制最早分别开始于( B ) A、夏商、宋朝 B、春秋、元朝 C、战国、明朝 D、秦朝、清朝 18秦朝的郡县制开辟了中国行政区划的先河,下列关于郡守、县令的表述不正确是( C ) A、都是地方行政长官 B、都直接由皇帝来任免 C、可以在辖区内建立武装 D、是皇帝加强对各地控制的工具 19郡县制与分封制最大的区别是 B A、实施条件 B、传承方法 C、职责范围 D、历史作用 20周武王主张实行分封制,而秦朝时李斯坚决反对实行分封制。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历 史环境,最恰当的评价是(

8、B ) A 都是片面的 B 都是相对进步的 C 都阻碍了历史进步 D 有利于封建统治秦始皇根据战国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的政治理论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专制主义的 中央集权制度。请回答: 21我国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决定性因素在于( B )A、地主阶级的要求 B、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C、法家思想的启示 D、统治阶级的权力欲 22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是( A )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23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指( D ) 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全国有通行的文

9、字、车轨 C.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 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 24与分封制相比,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C ) A.皇位时代相传,以稳固“家天下” B.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皇帝掌握从中央地方的人事大权 D.为提高最高统治者威权而神化皇权从汉到元,我国政治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回答: 25汉武帝为加强皇权,巩固国家统一,采取的措施有起用布衣为相 建立中朝,削弱 相权 扩大尚书台的权力 逐步削弱诸侯王国势力 设置刺史加强对诸侯和地方高官 的监察( A ) ABCD 26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其中具有审议职能的部门是 C A.尚书省 B.中书门下

10、 C.门下省 D.中书省 27之所以说三省体制能保证君权的独尊,主要是因为 三省合作 三省长官都是宰 相 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 三省分工明确 C A B C D 28下列官职中,只有文官才能担任的是 B A秦朝的地方郡守 B北宋的地方知州 C明朝的地方布政司 D清朝的地方巡 抚 29 “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番归于临司,收监司之权 悉归于朝廷。 ”有关宋代上述做法的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 A目的是为了提高地方政府办事效率 B有利于消除地方权重的弊端 C造成地方政府权力过小 D导致地方政府人浮于事 30、在某一学校的一节历史课堂上,学生这样表演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 “

11、三公”坐着在议事,各自对自己所管辖的事情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皇帝只是听取三 人的情况汇报,当意见相左时,大臣可与皇帝据理力争。 皇帝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他把想法告诉中书省,然后由中书省起草一份文件,交由门 下省审核,门下省官员认真审核后,认为还有不合理之处,于是将之驳回,由中书省再次 请皇帝略作修改。当门下省再次审核通过后则交给尚书省,尚书省再按事情所属部门交给 六部办理。 请回答:剧本、分别反映的情况最主要代表的是什么朝代的中央官制 A秦朝、汉朝 B汉朝、宋朝 C秦朝、唐朝 D唐朝、元朝第第卷卷 (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共共 40 分分 )二、阅读与思考:二、阅读与思考:(本大题共 1 小题,

12、计 37 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 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摘自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 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摘自孟子告子 材料三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 (周)王卒大败,祝

13、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摘自左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周武王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1 分)受封的主要是哪几类人?引用材料 加以说明。 (6 分) (2)材料二说明周天子与诸侯间的什么关系?(1 分)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4 分) (3)材料三反映出周天子与诸侯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1 分)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 有哪些?(3 分) (4)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历史简要分析评价这种政治制度的历史作用。 答案:(1)分封制。包括三类人:王族,如封弟周公旦、召公,弟叔鲜、叔度;功臣,如 封师尚父;先代的贵族,如封神农、黄帝、帝尧、帝舜、大禹之后。 (按类别每一个列举一 个人物材料即可。

14、 ) (2)臣属关系。诸侯要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3)周天子不能再对诸侯发号施令。由于社会发展,生产进步,一些诸侯国势力日益 壮大,王权衰弱,诸侯争霸;诸侯世袭,封国权大,周王无法对其势力进行直接地干涉和 控制;随着时期推移,血缘疏远,对周天子的忠诚度也一日不如一日。 (4)分封制的实行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首先,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 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并逐步构织出遍及全国的交通网络, 加强各地之间的联系,促进民族融合;以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使周成为 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是从西周后期开始,出现了大国兼并小国,诸侯相互争战的现 象;分封制受到破坏,成为导致西周灭亡的一个重要因素。三、问答题:三、问答题:(本大题共 1 小题,计 38 分)要求:言辞简约,层次清楚。要求:言辞简约,层次清楚。 1、举例说明从汉至元的历代中央机构是如何加强君主权力的?地方机构又是如何加强中央 集权的?并由此指出 答案:中央政治机构:汉朝:以布衣为相;汉朝时“中朝”决策机构的形成;尚书台权力 的扩大;隋唐:逐步形成和不断发展完善的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并相互牵 制;宋朝设立“二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