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9125913 上传时间:2018-07-23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2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高中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高中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高中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高中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河南省新乡市第十三中学 冯 京 广“研究性学习”概念的提出 2000年1月,教育部颁布全日制普通高级 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这是第 一次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增设“综合实 践活动”板块。“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包括 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四部分。”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纲要(试行),在规定新课程的结构 时,作出了如下阐述: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 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 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 ,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

2、 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 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 任感。” 2003年6月,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验)作了如下阐述:“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每 个学生的必修课程,三年共计15学分。设置研究 性学习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 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 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 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学生 毕业的学分要求: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 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 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 会实践6学分),在选修中至少获得6学分,总 学分达到144方

3、可毕业。”“研究性学习”方式与 “研究性学习”课程 作为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指教师或 其他成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 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 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 、所有活动之中。“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是相 对概念。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必要的,在人 的具体活动中相辅相成、结伴而行。 作为课程形态,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 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为“研究性学习 方式”的充分展开所提供的相对独立的、 有计划的学习机会。设置“研究

4、性学习”课程的根本目的 是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为学生构 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把握三个基本点 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有效指导 学生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研究性学习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 家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 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 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 。 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 题而展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发现和提出 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等研究步骤,在实践 中逐步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逐步形成发现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培养收

5、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通过研究性学习,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 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 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的 利用信息。 学会分享与合作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良 好空间。研究任务的完成,一般都离不开课题组 内的合作以及与课题组外人士(如指导教师、社 会力量、研究对象)的沟通合作。在这个过程中 ,有助于发展学生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 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和成果。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逐渐学会从实 际出发,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 结论,并且养成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的正确态

6、度。 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提高自己的 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要通过社会实践了解 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的意义和价值,学会思 考人类与世界的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学会分享与合作 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把握研究性学习的核心 学生就是学习生活,生活就是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意味着要克服、战胜或者转化在 生活中遇到的诸多障碍,解决问题有道可 循。 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问题与问题解决,研 究性学习遵循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研究性

7、 学习的目标、特点、内容、方式、评价等 围绕着这个核心生成、拓展和加深。研究性学习的设计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设计 目标是从设计到走向现实的期望值,是我们行动的 依据,也是评价设计方案、评估实施结果的基本依 据。 明确的目标使人产生积极的心态 明确的目标使人产生强大的动力 明确的目标使人最大限度地集中精力和资源于所选 定的目标上。 明确的目标有助于评价的进展。研究性学习的设计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实施,首先取决于课程目标或 活动目标的设计与表述的明确、清晰、具体、具 有可操作性。对学校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规划和教 师指导的具体方案而言,目标越是具体化、情景 化、个别化,目标的达成度越高。

8、 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高中“研究性学习” 实 施指南(试行)中的研究性学习目标。 结合学校(年级、班、组、学生)实际对高中 “研究性学习” 实施指南(试行)的目标进行分 解,具体化、分层次设计研究性学习目标。 根据研究性学习实施情况及时调整、修正目标。十三中高中研究性学习目标 高一年级: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课题研究的完整过 程,体会、感悟研究性学习的实质、特点、一般 目标、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 高二年级:学生独立从学科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发 现、提出有价值的课题,自主设计并实施具有一 定深度、广度和时间跨度的研究实践活动,得出 自己的结论,获得个性化的成果。 高三年级:学生将研究性学习中获得的成果迁移

9、 到高考复习中,完善人格、提高悟性,增强解决 问题的能力,具备独立从事社会生活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设计研究性学习内容选择和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是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的 问题、提出的问题,它涉及学生的学校生 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涉及学生的整 个“生活世界”,与一般的学科课程相比 ,研究性学习在内容上更广泛、更灵活、 更富有弹性。其基本特点是开放性和可探 究性。研究性学习的设计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范围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范围大致涉及四个方面 :人与自然关系领域、人与社会关系领域 、人与文化关系领域、人与自我关系领域 。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学 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内容逐步综合、深化 和拓展。研

10、究性学习的设计研究性学习内容选择和设计的基本要求 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尽可能创造一个可供 学生自我选择和个性发展的空间,在学生产生兴 趣和愿望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他们提出研究的 题目和思路。 关注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现 和提出问题,从中进一步提炼有价值的探究内容 和问题。 鼓励动手实践,研究性学更多地通过学生 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探究来获得直接经验,提高 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设计研究性学习内容设计策略 由扶到放,选定课题。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从学科教学内容中挖掘开放性问题。 逐步积累,资源共享。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实施的基本要求 全员参与 任务驱动 多种形

11、式 课内外结合 提倡家长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 强调过程的完整性、连续性 关注过程,兼顾结果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实施的类型 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主要可以区分为两大类:课题研究类和项 目(活动)设计类。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 要目的,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 文献研究等类型。 项目(活动)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 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会性 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 。前者如一次环境保护活动的策划,后者 如某一设备、设施的制作、建设或改造的 设计等。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实施的类型 一项专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属于一 种类型,也可以包括多种研究类型。综

12、合 性较强的专题,往往涉及多方面的研究内 容,需要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更需 要参加者之间的分工协作。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 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 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小组合作研究是经常采用的组织形式。 学生一般由3-6人组成课题组,聘请有一定 专长的成人(如本校教师、校外人士等)为 指导教师。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各有 独立的任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 所长,协作互补。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个人独立研究可以采用“开放式长作业“形式 ,即先由教师向全班学生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 可以提出一个综合性的研究专

13、题,也可以不确定 范围,由每个学生自定具体题目,并各自相对独 立地开展研究活动,用几个月到半年时间完成研 究性学习作业。 采用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 ,全班同学需要围绕同一个研究主题,各自搜集 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取得结论或形成观点。再 通过全班集体讨论或辩论,分享初步的研究成果 ,由此推动同学们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深化研究或 进入第二轮研讨,或就此完成各自的论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 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总结表达交流阶段在在学习进行的过程中这三个阶段并不是截 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流程图(一)组织辅导报告、班级布置与动员个人选择

14、题目,拟订计划、方案班主任初审,合并相近题目公布初选题目,同学自由组成课题组小组选举组长,共同设计调查方案开题报告会、方案评审小组独立实施,教师监控、指导形成调查报告,个人、小组总结班级展示、同学评议答辩会、年级报告会教师评定成绩、总结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流程图(二)准备阶段(动员、讲座、管理体系)选题阶段(教师选、学生选、确定研究方案)课题评审(组织开题评审会)实施阶段(师生定期交流,学生写研究日记 )课题成果展示与评议(以组为单位)年级答辩、报告会(按主题分类)教师、学生成绩评定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界定问题:对问题进行描述和定义 把问题分解细化,

15、找出关键问题和疑难问题 判断能否解决问题,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建立研究小组 设计制定研究方案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问题是从问题情境开始的。所谓问题情境, 是指用过去的手段和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时令人感 到不安的情形或情况。然而问题情境还不是问题 本身,它只是问题的模糊状态,或者说是一种前 问题状态。只有对问题情境加以识别和分析,才 能产生真正的问题。某一情境或事件是否成为问 题,这与个体主观的认知与感受有关,对缺乏某 种知识经验的人可能是问题,而对知识经验丰富 的人则未必是问题;对有所追求、有所发现者是 问题,对一无所求、熟视无睹者则未必是问题。研究性学习

16、的实施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问题的一个根本特点就是障碍。有障碍才会有 问题,障碍越大,问题的难度就越大,不存在没 有障碍的问题。障碍引起疑惑,疑惑产生问题。 然而,客观的障碍并不是问题本身,问题是由遇 到障碍的个体提出来的。它总是以一定的方式被 理解和表述。问题一方面可以由别人来表述,另 一方面可以由问题解决者自己来表述。正确地理 解和表述问题是问题解决的第一步。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从结构上看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 :一是给定的条件,这是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的 条件的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二是要达到的 目标,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终点)。 三是差距,即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