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2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9116154 上传时间:2018-07-23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3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2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二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2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二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2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二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2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二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2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2(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学 习 要 点4、背诵这首诗。2、正确认识诗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与权 贵妥协的反抗精神和伤感情绪。 3、领会作品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 夸张等修辞手法,体味李白积极浪漫 主义风格。1、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 作品的艺术风格。作 者 简 介李白素有诗仙之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最 具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藉陇西成纪(今甘肃泰安东),生于碎叶( 今巴尔克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25岁始离川 在各地漫游。较广泛地接触现实,认识到朝廷 的腐败、官僚贵族的奢侈腐朽,写出不少抨击 黑暗现实的诗篇。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 义

2、诗人,他感情热烈,性格豪爽,想象丰富, 语言清新自然,较多地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 法,借助非现实的幻想来表现激情。李白的出身及经历具有传奇性,不论生、死还是经 历都存在很多谜,其创作也出奇。前人评李白思想及创 作,多用一个“奇”字。如“以奇文取称”(元稹)、“才大 语终奇”(钱起)、“才矣奇矣”(白居易),这类评价语 很多。其他如贺知章所说“谪仙”、杜甫所谓“佯狂”,以 至诸如令力士脱靴和骑鲸飞升之说,虽不言奇,但“奇” 寓于中。杜甫很敬佩李白,在春日忆李白写道:“白也 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突出的是李白在诗中所表现的 与众不同的独特个性。这种个性,有些用“豪放飘逸”“豪 爽感激”“豪迈俊逸”

3、来概括,虽说法有所不同,但都突出 一个“豪”字。联系他的将进酒蜀道难。等等诗 歌,可以看出他的诗往往透过“豪”的表面寓于“悲”的实 质,在悲感至极就以豪语出之。这正是李白个性的基本 特征。作 品 背 景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 由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 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 造声誉。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 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 召他到长安来。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 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 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 机。”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 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

4、醉中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 ,连玄宗也对他不满。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 多,就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 幻从此完全破灭。李白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 ,结下友谊。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 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 兖洲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越 故地。这首就是他行前写的。简介文体知识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七言古诗简 称“七古”。“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 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七言”分两 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 、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 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 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

5、 整齐。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属于哪一种呢?属于前一种,即“歌行体”。课题简析诗题中的“梦游”二字,点明了所写 内容是虚幻的,暗示了本诗运用的是一 种想像手法。“吟”,表明了本诗是一首“ 歌行体”的形式。“留别”则表明了写作本 诗的动机。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 之感,而是借题发挥,抒写了自己对自 由的神仙世界的追求。学生进一步朗读,勾画过渡性语句,理清思 路。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放录音,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听出节奏, 听出感情基调。学生朗读或默读课文,圈点难字生词,结合 注释理解。学生根据自己朗读中遇到的词语障 碍随时向教师提出,教师巡回解答。生字词消极情绪寓于积极豪迈之中现实(梦由)梦

6、幻(梦中)现实(梦后)梦游天姥吟留别具体研习,突破重点、难点本文在构思上有什么突出特点?运用了 怎样的手法达到最佳的效果?明确:构思上最突出的特点是想像奇特,为 了借别离之情来表现自己不事权贵的思想,作者 不是直接描写现实生活中景物,而是以丰富的想 像借助梦游的形式来展示一个个奇景,塑造出一 个个梦幻中的生动形象使本文具有了浓厚的浪漫 主义色彩。并大量的运用了衬托(如用瀛洲、天 台来衬天姥山)、比喻(如”身登青云梯”)、夸 张(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比(如将仙境与 人事比、理想与现实比)等手法,使幻想中的景 物活灵活现,也更好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在感情。梦游部分写出了怎样的景物特点?明确:诗中

7、借助丰富的想像, 使诗的内容变幻多姿,景色优美 。镜湖飘忽,月光照临,绿水荡 漾,清猿啼鸣;云梯直上,天鸡 晨鸣;熊咆龙吟,电闪雷鸣;楼 台耀金,仙人出游。展现了神奇 的景象。诗中对梦游景物的极力渲染、描 绘,与全文中心有什么联系?明确:作者对洞天美景的描绘 、赞颂,是为了鞭挞现实中的丑恶 ;同时也是突出个人与现实的尖锐 矛盾,表明其不妥协的反抗精神。欣赏品味名句哪能够低头弯腰伺候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使得我整天 不愉快呢!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的思想是曲折复杂的,但 是它的主要方面是积极的,富有反抗精神的。是诗中的 思想精华。这锵铿有力的十六个字,是诗人思想和个性 的体现,表达了诗人宁愿寄情山水,也

8、决不向权贵屈服 ,也决不取悦于世而苟且偷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反抗 精神和豪迈气概。这正是本诗的主题所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鉴赏述梦一入梦,便有不食人间烟火味诗人竟 然在镜湖上空飞行,又值月夜,月光把他的身 影投在清澈的湖水中;飞过镜湖,月儿依旧伴 着他,直送他到登山的起点“谢公宿处”。 接着写登山。本来是险峻的路,但诗人却毫不 费力,他“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如同飞 升一样到了山巅。这时已是黎明,眼前出现了 一幅雄奇的画面:东方的海中涌出一轮红日, 四周是莽苍的群山。他又听到了桃都山顶天鸡 的啼叫。这当然还不能说是仙境,但已经是接 近仙境了,或者说它意味着仙境即将出现。

9、果然,在诗人“迷花倚石”之际,暮色 骤然降临,熊在咆哮,龙在吟啸,巨大的 声音震得岩石、泉水、深林、峰峦抖动不 已。至此,仙境已是呼之欲出了,但诗人 却忽然将视线转向天上的云、山间的流水 及水上的烟雾,出现了瞬间的宁静。这是 为下文蓄势。接着便是雷电大作,地裂山 崩,只听轰隆一声,神仙洞府的石门大开 ,青色的天空一望无际,日、月、金台、 银台交互辉映,是真正的仙境。这一段写 梦境的进一步展开,时徐时疾,波澜横生 ,使读者目不暇接,恍若身入仙乡。梦境的高潮是仙人盛会。因为仙人们是从空 而降的,所以先写他们的衣裳和坐骑。“云之君” 即楚辞中的云中君,由于来者甚多,只拿他作代 表。他们都聚集到那金银

10、台上来做什么呢?诗人只 写了“虎鼓瑟”这样一个细节,其余一切让读者自 己去想读者一定会想到,这是一次幸福、欢 乐的盛会,所有的与会者都在那里亲切地交谈, 兴高采烈地举杯痛饮,像人世间的朋友们欢聚在 一起。这样的“梦游”真是一种美的享受!李白留别诗举例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 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 及汪伦送我情。”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 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 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 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段 落 大 意一、入梦缘由 现实天姥 神奇雄峻二、梦游幻境 梦到剡溪 清幽寂静白天景象 壮美奇绝 夜间景象 离奇险怪神仙洞府 壮丽辉煌梦境消失 无限留

11、恋三、抒情表态 蔑视权贵 反抗现实课堂小结这首诗作者用奇特的夸张描写 了天姥山的雄姿,以主要的笔墨借 助想像描绘了梦游天姥的情景,明 显地表现了作者的浪漫主义风格。 全诗通过梦境的描写反映了作者政 治上的不得意和对权贵的不妥协态 度。同时,也反映了他消极的避世 态度。课堂作业A、标题上的“吟”字,表明了古诗中的一种体式。这类诗篇的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其形式则较自由,犹如散文中的随笔。 B、“云霞明灭”4字,诗人运用光线强烈对比,侧面衬托了天姥山的既高且大有时被云遮掩,足见其硕大无朋。 C、“连天向天横”5字,诗人正面描写了天姥山的的既高且大“连天”,极言其高;“向天横”,则极言其所占空间之

12、大。 D、“一夜飞度”之“飞”,实为神来之笔,给人飘逸之感折射出诗人被誉为“诗仙”的气质。若无此“飞”,则何以“登云梯”,“见海日”,“闻天鸡” B 提示:本项的表述失实“云霞明灭”,只显其高 耸入云,时而被云掩没,时而露将出来。B1、对一二诗段的诗句与词语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2、对一二自然段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天宝元年(742年),李白42岁奉诏入京。他本想借此行施展才能,有所作为;然而他只被玄宗视为“词臣”,并不重用,且又受到权贵排挤,仅住一年便放放。这首诗便是他的“发愤”之作,以排遣胸中块垒。 B、第二诗段为全诗核心,体现了“游仙诗”特色,尤其主体部分“云青青仙之人兮列如麻”,诗

13、人展开想象的翅膀,从各种角度描写仙境,给人脱俗之感。 C、诗人游仙之念,源于对社会的不满,因而他借助梦境,虚构出万花洞般的迷离幻境,以及自己与仙人们的聚会场面,揭示出与现实世界决不合流的高尚情怀。 D、杜甫评价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上述二诗段,就体现出这种特质:对天姥山与仙境 的精心刻画,有正面直接性,有侧面烘托性的;有实写的,有虚写的其构思,的确够“不群”;其描绘,实在够“飘然”了。CC 提示:诗篇虽为对现实不满的曲折反映,想象力极为丰富,但 诗人独未写自己与仙人聚会的情节,因而本项末句评价失实。3、对诗篇末段诗句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A、“世间行乐亦如此”此,指代的是上一诗段描

14、绘的仙 人聚会的场境与情景。B、“古来万事东流水”可以联想到乐府诗“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的诗句,诗人意在激励自己“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C、“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从句式上 审视,似乎是一问一答;然而,下句并未正面回答上句所 提“何时还”的问题。D、“骑白鹿,访名山。”诗人写出了自己无拘无束的潇 洒生活;白鹿,相传古代神仙或隐士常骑着它漫游,象征 自由自在。BB 提示:本项的表述犯了拔高诗句意境的毛病诗 中没有激励自己“少壮不努力”的意思。4、对末尾诗段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李白的游仙诗,大多只有记游,而无规范的故事情节。 本诗的结尾段,也有这一特色。B、诗篇结尾回应

15、了诗标题上的“吟留别”,即留给在东鲁的 朋友,因而特提出“别君去兮何时还?”的疑问。C、诗篇卒章显志。诗人为什么梦游天姥山?为什么描摹仙 境?为什么骑白鹿访亲友?结尾的两句诗显豁地作了 回答。D、“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前5拍,后4拍。其句式与节奏参差铿锵,且富有变化, 正展现出诗人的匠心;若改为“安能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 开心颜。”句式虽整齐了,却失去了诗的韵味。CC 提示:本项的表述对诗句原意有曲解诗中只说 “须行即骑访名山”,并未明确说访亲问友。云鼎彩票 http:/ 云鼎彩票 “彩票,奖券的通称。”“奖券,一种证券,上面编有号码,按票面价格出售。开奖后,

16、持有中奖号码奖券的,可按规定领奖。体内尚有隐痛,精神接近崩溃。于是,决定去旅行。退掉租住的公寓,收拾了一个行李包便上路。像是一场逃亡之旅,辗转了许多 地方,最后终于在此落脚。开始用文字描述现实与虚幻的道路。走上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再次逃离,也许随时都有可能,也许要等到生命的终点。闲时种花泡茶。更换新的手机号,只有少数几人知道,与编辑和出版社的联系完全依靠邮件。是彻底隐居起来。不再试图与曾经一 样,需要在各种社交平台寻求稀薄的存在感。厌倦没有实质意义的形式,抛去种种表象热闹至极其实荒芜的联络。剥离身上层层束 缚,会觉得轻松自在,与花木一样应时节变化而改变。才发现以往种种执着不过皆是虚妄,像梦中的花朵,看似绚烂无双,到头来 不过只是一场幻觉。写作需要缓慢推进,反复增减。需要不断回顾之前写下的内容。有时候写了几万字后发现与自己的设想偏离太远,又全部推倒重来 。有时候一段话需要反复斟酌词句,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