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_1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9089244 上传时间:2018-07-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8.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_1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_1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_1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_1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_1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_1(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六年级数学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比的应用说课稿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及地位:本节课我教学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三单元最后一节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理解了分数与比的联系,掌握简单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并在实际生活工作中有广泛的应用,学习它能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后又服务于生活的辩证关系。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生产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今后学习“比例” “比例尺”奠定良好的基础。按比例分配问题看似新知,实际上是用比的

2、意义和分数乘法的意义来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是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曾经遇到过,甚至解决过的问题,每个学生都有一定体悟和经验,只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总结并内化成学生的一个巩固的、规范的分配方法,继而形成数学模型。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六年级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按比例分配是比的一种应用,又是“平均分”的发展,以加深对按比例分配的意义的理解。2、通过解决问题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

3、用题。3、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关注学生自主探索意识、灵活思维品质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知识的能力和多策略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教学重点:体会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现实意义和特征,探索并掌握其解决策略,能正确解决相关的现实问题。教学难点:把比转化分数或成份,再使题目转化为分数乘法应用题或归一应用题来解决。教具准备: 幻灯片电视三、教学设想:本着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要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 ”这一理

4、念,对比新旧教材对该内容的呈现方式,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情的需求,本节课我预设了五个环节:热身练习,复习铺垫;激趣引入,揭示概念;引导探究,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形成体系;分层练习,拓展延伸。力求达到课堂环节环环相扣,学生认知步步为营。在每个环节中也只是预设了有层次性和目的性较强的问题,而给学生以较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以问题为引路,在学习活动中活跃思维、畅所欲言,使所学的知识自然生成,使学生既对只是有较深的体验和理解,又可提高能力、训练思维,使每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四、教法和学法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 。因此教学中要因势利导,采用合理的教法,教给学法,掌握学法

5、,学会用法。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法我总体归纳为两点:1、 “引导探索”是本节可我采用的主要教学方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只是适当的点拨引领,而把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提高能力。2、紧密结合实际体现数学的应用性。长期以来应用题教学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只是流于简单的解题训练,而忽略了数学自身的应用价值,本节课我将力求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体现其应用性,将数学生活化。例如:截木棒,分苹果,种树,分红利等情景的引入,问题的呈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体现数学价值的同时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五

6、、课堂流程一、热身练习、复习铺垫1、 35 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 7 段,每段长()米,2 段长()米,5 段长()米。2、六二班男生和女生的比是 2:3,男生占全班的() ,女生占全班的() 。3、盐和水的比是 1:10,盐占盐水的( ) ,水占盐水的( ) 。(设计意图:从学生最基本的认知水平出发,复习旧知,为新知做好铺垫,同时让学生以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情景引入,揭示意义1、一根木棒,按 1:1 分成两段,你如何分?2、一个苹果 3 个同学来吃,如果让你来分,你如何分?教师:像这样将一个物体等分成若干份,叫做平均分。3、生活中的比(1)我们喝的鲜橙中橙汁与水的比是 2:9.(

7、2)安利洗涤剂与水的正常比是 1:8.(3)妈妈做米饭时,水与大米的比是 2:1.质疑:所给信息中,两个部分量是平均分吗?教师:像这样的分配方式叫做按比例分配,也就是比在生活中的应用。出示课题:比的应用按比例分配(设计意图;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易于解决的例子和生活中的比,使学生体会“平均分”和“按比例分”只是两种分配方式, “平均分”只是“按比例分”的特例,而“按比例分”是“平均分”的发展,从而体会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问题 1. 一个农场计划在 100 公顷地里播种大豆和玉米。播种的面积比是 3:2。两中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问题 2. 学校把栽 280 棵树的任务

8、,按照六年级三各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 47 人,二班45 人,三班 48 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最主要的一个环节,以教材中的两个例题为依据,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教师只是适当进行点拨,以及线段图的出示,让学生从份数转化成分数,然后用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问题,加强学生对部分量和总量之间关系的掌握,让后在用份数归一的方法解决,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多策略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四、对比归纳,形成体系同时呈现已解决的两个问题:1、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点?2、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3、小组交流,归纳概括。(设计意图:将已经解决的两个问题同时呈现,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归纳概

9、括“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策略,从而形成数学模型。 )五、分层练习,巩固延伸1、基本练习(1)一个三角形三各边的长度比是 3:5:4.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36 厘米,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厘米?(2)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 2:3:4.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 12.这三个数分别是多少?2、应用拓展小明说:“我爸爸和王叔叔合作投资做生意,爸爸投资 8000 元,王叔叔投资 4000 元,一年后共获利 3000 元,请你帮我算一算,我爸爸和王叔叔各应分得多少元钱?”(设计意图: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练习是课堂教学效果的体现和验证,我设计的练习力求做到从易到难,由浅入深,有层次,有

10、坡度,有利于数学知识的领会、掌握、巩固和发展,并能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设计意图:将已经解决的两个问题同时呈现,引导学生观一、教材分析及地位:本节课我教学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三单元最后一节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理解了分数与比的联系,掌握简单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并在实际生活工作中有广泛的应用,学习它能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后又服务于生活的辩证关系。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生产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

11、的问题,也为今后学习“比例” “比例尺”奠定良好的基础。按比例分配问题看似新知,实际上是用比的意义和分数乘法的意义来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是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曾经遇到过,甚至解决过的问题,每个学生都有一定体悟和经验,只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总结并内化成学生的一个巩固的、规范的分配方法,继而形成数学模型。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六年级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按比例分配是比的一种应用,又是“平均分”的发展,以加深对按比例分配的

12、意义的理解。2、通过解决问题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3、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关注学生自主探索意识、灵活思维品质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知识的能力和多策略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教学重点:体会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现实意义和特征,探索并掌握其解决策略,能正确解决相关的现实问题。教学难点:把比转化分数或成份,再使题目转化为分数乘法应用题或归一应用题来解决。教具准备: 幻灯片电视三、教学设想:本着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要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

13、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 ”这一理念,对比新旧教材对该内容的呈现方式,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情的需求,本节课我预设了五个环节:热身练习,复习铺垫;激趣引入,揭示概念;引导探究,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形成体系;分层练习,拓展延伸。力求达到课堂环节环环相扣,学生认知步步为营。在每个环节中也只是预设了有层次性和目的性较强的问题,而给学生以较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以问题为引路,在学习活动中活跃思维、畅所欲言,使所学的知识自然生成,使学生既对只是有较深的体验和理解,又可提高能力、训练思维,使每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四、教法和学法所

14、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 。因此教学中要因势利导,采用合理的教法,教给学法,掌握学法,学会用法。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法我总体归纳为两点:1、 “引导探索”是本节可我采用的主要教学方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只是适当的点拨引领,而把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提高能力。2、紧密结合实际体现数学的应用性。长期以来应用题教学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只是流于简单的解题训练,而忽略了数学自身的应用价值,本节课我将力求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体现其应用性,将数学生活化。例如:截木棒,分苹果,种树,分红利等情景的引入,问

15、题的呈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体现数学价值的同时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五、课堂流程一、热身练习、复习铺垫1、 35 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 7 段,每段长()米,2 段长()米,5 段长()米。2、六二班男生和女生的比是 2:3,男生占全班的() ,女生占全班的() 。3、盐和水的比是 1:10,盐占盐水的( ) ,水占盐水的( ) 。(设计意图:从学生最基本的认知水平出发,复习旧知,为新知做好铺垫,同时让学生以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情景引入,揭示意义1、一根木棒,按 1:1 分成两段,你如何分?2、一个苹果 3 个同学来吃,如果让你来分,你如何分?教师:像这样将

16、一个物体等分成若干份,叫做平均分。3、生活中的比(1)我们喝的鲜橙中橙汁与水的比是 2:9.(2)安利洗涤剂与水的正常比是 1:8.(3)妈妈做米饭时,水与大米的比是 2:1.质疑:所给信息中,两个部分量是平均分吗?教师:像这样的分配方式叫做按比例分配,也就是比在生活中的应用。出示课题:比的应用按比例分配(设计意图;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易于解决的例子和生活中的比,使学生体会“平均分”和“按比例分”只是两种分配方式, “平均分”只是“按比例分”的特例,而“按比例分”是“平均分”的发展,从而体会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问题 1. 一个农场计划在 100 公顷地里播种大豆和玉米。播种的面积比是 3:2。两中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问题 2. 学校把栽 280 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各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 47 人,二班45 人,三班 48 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最主要的一个环节,以教材中的两个例题为依据,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教师只是适当进行点拨,以及线段图的出示,让学生从份数转化成分数,然后用分数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