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师随笔:始料未及,变即可及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9087511 上传时间:2018-07-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师随笔:始料未及,变即可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师随笔:始料未及,变即可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师随笔:始料未及,变即可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师随笔:始料未及,变即可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师随笔:始料未及,变即可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师随笔:始料未及,变即可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师随笔:始料未及,变即可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师随笔:始料未及,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师随笔:始料未及, 变即可及变即可及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双向互动的过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单一地向学生输出信息,而不注意接受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这种教学只是“注入式”的。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往往反映了其真实的思维状态。如果教师能灵活处理这些教学中的“突发事件” ,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化解学习中的难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找规律第二课时,在例题教学之后安排了“想一想”:如果在这三位小朋友中每次选两人排在一起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原以为学生会运用例题教学中介绍的排列方法进行思考。谁知问题一出,就有十几个学生举手,于

2、是我让其中一个学生发言。他说:“有 3 种。用A、B、C 三个字母表示三个同学,有 AB、AC、BC 3 种排法。 ”我转向其他学生:“你们同意吗?”他们齐声回答:“同意!”分析学生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往往显示出更强大的力量,而不能很快就运用新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思考;二是学生审题不清,只关注前半部分是“每次选两名同学” ,忽略了后半部分的几种“排法” 。因此,我及时反问道:“真的只有 3 种排法吗?”学生在我的质疑中进行了缜密的思考:交换 AB 的位置,就得到了不同的排法 BA,其他同学交换位置也会得到不同的排法。应该有 6 种不同的排法。问题轻松地得

3、到了解决。乌申斯基曾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学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良的教育实践者。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应变处理问题的智慧。它是建立在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和教育实践基础上的教学经验的升华。上述教学中,由于我及时分析了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因此不动声色地引导学生检查自己的答案,发现思考的疏漏,学生很自然地调整了思维的结果。“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应遵循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习惯等,只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都不失为好的教学方法。如何才能提高教学中的应变能力呢?我想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课前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

4、础,把握好新旧知识的关联。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很紧密,很多新知识都是原有知识的延伸和发展。教师要注意研究并把握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并深入地分析学生在新知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思维障碍,以便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时能灵活应变。二是教学预设时注意适当“留白” 。由于教学预设无法完全预料学生全部的思维活动和结果,因而必须为教学生成“留白” 。只有适当留白,才能给学生自主思维和活动留下合适的空间,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加以点拨和引导。三是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努力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积累教学实践经验。总之,教师应具有敏锐的教育机智和灵活的教学技巧

5、,运用“变即可及”的教学艺术应对教学中的“始料未及” ,呈现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堂。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双向互动的过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单一地向学生输出信息,而不注意接受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这种教学只是“注入式”的。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往往反映了其真实的思维状态。如果教师能灵活处理这些教学中的“突发事件” ,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化解学习中的难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找规律第二课时,在例题教学之后安排了“想一想”:如果在这三位小朋友中每次选两人排在一起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原以为学生会运用例题教学中介绍的排列方法进行思考。谁知问题一出,就有十几个学生举手,于是我让

6、其中一个学生发言。他说:“有 3 种。用A、B、C 三个字母表示三个同学,有 AB、AC、BC 3 种排法。 ”我转向其他学生:“你们同意吗?”他们齐声回答:“同意!”分析学生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往往显示出更强大的力量,而不能很快就运用新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思考;二是学生审题不清,只关注前半部分是“每次选两名同学” ,忽略了后半部分的几种“排法” 。因此,我及时反问道:“真的只有 3 种排法吗?”学生在我的质疑中进行了缜密的思考:交换 AB 的位置,就得到了不同的排法 BA,其他同学交换位置也会得到不同的排法。应该有 6 种不同的排法。问题轻松地得到了解

7、决。乌申斯基曾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学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良的教育实践者。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应变处理问题的智慧。它是建立在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和教育实践基础上的教学经验的升华。上述教学中,由于我及时分析了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因此不动声色地引导学生检查自己的答案,发现思考的疏漏,学生很自然地调整了思维的结果。“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应遵循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习惯等,只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都不失为好的教学方法。如何才能提高教学中的应变能力呢?我想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课前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把

8、握好新旧知识的关联。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很紧密,很多新知识都是原有知识的延伸和发展。教师要注意研究并把握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并深入地分析学生在新知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思维障碍,以便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时能灵活应变。二是教学预设时注意适当“留白” 。由于教学预设无法完全预料学生全部的思维活动和结果,因而必须为教学生成“留白” 。只有适当留白,才能给学生自主思维和活动留下合适的空间,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加以点拨和引导。三是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努力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积累教学实践经验。总之,教师应具有敏锐的教育机智和灵活的教学技巧,运用

9、“变即可及”的教学艺术应对教学中的“始料未及” ,呈现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堂。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双向互动的过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单一地向学生输出信息,而不注意接受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这种教学只是“注入式”的。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往往反映了其真实的思维状态。如果教师能灵活处理这些教学中的“突发事件” ,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化解学习中的难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找规律第二课时,在例题教学之后安排了“想一想”:如果在这三位小朋友中每次选两人排在一起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原以为学生会运用例题教学中介绍的排列方法进行思考。谁知问题一出,就有十几个学生举手,于是我让其中一

10、个学生发言。他说:“有 3 种。用A、B、C 三个字母表示三个同学,有 AB、AC、BC 3 种排法。 ”我转向其他学生:“你们同意吗?”他们齐声回答:“同意!”分析学生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往往显示出更强大的力量,而不能很快就运用新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思考;二是学生审题不清,只关注前半部分是“每次选两名同学” ,忽略了后半部分的几种“排法” 。因此,我及时反问道:“真的只有 3 种排法吗?”学生在我的质疑中进行了缜密的思考:交换 AB 的位置,就得到了不同的排法 BA,其他同学交换位置也会得到不同的排法。应该有 6 种不同的排法。问题轻松地得到了解决。乌

11、申斯基曾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学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良的教育实践者。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应变处理问题的智慧。它是建立在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和教育实践基础上的教学经验的升华。上述教学中,由于我及时分析了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因此不动声色地引导学生检查自己的答案,发现思考的疏漏,学生很自然地调整了思维的结果。“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应遵循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习惯等,只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都不失为好的教学方法。如何才能提高教学中的应变能力呢?我想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课前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把握好新

12、旧知识的关联。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很紧密,很多新知识都是原有知识的延伸和发展。教师要注意研究并把握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并深入地分析学生在新知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思维障碍,以便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时能灵活应变。二是教学预设时注意适当“留白” 。由于教学预设无法完全预料学生全部的思维活动和结果,因而必须为教学生成“留白” 。只有适当留白,才能给学生自主思维和活动留下合适的空间,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加以点拨和引导。三是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努力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积累教学实践经验。总之,教师应具有敏锐的教育机智和灵活的教学技巧,运用“变即可及”的教学艺术应对教学中的“始料未及” ,呈现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