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9087070 上传时间:2018-07-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信息技术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信息技术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信息技术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信息技术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信息技术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信息技术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信息技术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信息技术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小学信息技术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背景1、使用教材:信息技术(上册)2、教学内容:第 1 单元第 1 节3、课时安排:1 课时4、教学环境:校园局域网系统5、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书本自备光盘(信息技术应用的视频)二、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了解信息的编码方法。2、学习感悟:任何事物都包含特定的信息,认识信息和有效地获取信息才能更好地利用信息。3、实践创作:调查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4、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信息、信息技术的含义;、信息的二进制编码。(2) 、教学难点:、信息的二进制编码。5、内容分析:信息与信

2、息技术这一课是信息技术教材的第一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同学,它是教材关于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初步认识。本节是基础性的纯理论的内容,所介绍的一些有关信息的知识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后续内容打下基础。6、学生分析:学生对微机充满了向往,甚至用“崇拜”这词决不过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于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内容作了一些调整,我想在学生初步建立信息技术中“信息”的感性认识后,能亲自在网上根据特定的任务,搜索一些信息,来加深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7、教学策略分析:结合信息技术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以“典型任务”为主,突破一个个“思维障碍” ,因

3、此本课采用建构理论下的主体教育模式,通过学生已储备的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任务中,自己思考,主动探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能力。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组织、引导、协调、控制、咨询的作用。启发、诱导贯穿其中,创建自我探究的学习平台。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应赋予学生最多的思考、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应此在讨论的过程中,重在学生说出他的“亲眼所见、亲身经历”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逐步对问题“深层次”的思考。在情境中感悟,在解决问题中交流探索,在实践中内化、自悟。三、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这一

4、课的多媒体课件;(2) 、揭示课题:信息与信息技术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情景教学,将学生带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二) 、任务驱动,自主学习(1) 、教师展示本节课完成的教学任务。、信息的含义?信息的基本特征?、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信息的二进制编码?(2) 、学生自学书本 2 至 13 页,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3) 、学生解答问题,对于有疑问的问题,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4) 、对于共同性问题,教师做适当讲解;对于难点二进制编码,教师做详细讲解。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三) 、总结归纳,体验成功(1) 、交流学习心得,各自说

5、说本节课学了哪些内容?(2) 、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总结。(3) 、设疑,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够在本节课后能自主思考做到知识的迁移。四、教学反思本节课在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引导的过程中学,让学生自主体会信息技术的普遍性这一特征,在“讨论和实际操作”中体验信息的获得和信息的正确辨析,正是在辨析过程中,提高了分辨能力。提高学生更大的兴趣,是我这堂课的最终目标。一、教学背景1、使用教材:信息技术(上册)2、教学内容:第 1 单元第 1 节3、课时安排:1 课时4、教学环境:校园局域网系统5、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书本自备光盘(信息技术应用的视频)二、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了解信

6、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了解信息的编码方法。2、学习感悟:任何事物都包含特定的信息,认识信息和有效地获取信息才能更好地利用信息。3、实践创作:调查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4、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信息、信息技术的含义;、信息的二进制编码。(2) 、教学难点:、信息的二进制编码。5、内容分析:信息与信息技术这一课是信息技术教材的第一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同学,它是教材关于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初步认识。本节是基础性的纯理论的内容,所介绍的一些有关信息的知识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后续内容打下基础。6、学生分析:学生对微机充满了向往,甚至用“崇拜”这词决不过分

7、;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于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内容作了一些调整,我想在学生初步建立信息技术中“信息”的感性认识后,能亲自在网上根据特定的任务,搜索一些信息,来加深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7、教学策略分析:结合信息技术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以“典型任务”为主,突破一个个“思维障碍” ,因此本课采用建构理论下的主体教育模式,通过学生已储备的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任务中,自己思考,主动探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能力。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组织、引导、协调、控制、咨询的作用。启发、诱导贯穿其中,创建自我探究的学习平台。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

8、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应赋予学生最多的思考、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应此在讨论的过程中,重在学生说出他的“亲眼所见、亲身经历”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逐步对问题“深层次”的思考。在情境中感悟,在解决问题中交流探索,在实践中内化、自悟。三、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这一课的多媒体课件;(2) 、揭示课题:信息与信息技术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情景教学,将学生带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二) 、任务驱动,自主学习(1) 、教师展示本节课完成的教学任务。、信息的含义?信息的基本特征?、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信息的二进

9、制编码?(2) 、学生自学书本 2 至 13 页,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3) 、学生解答问题,对于有疑问的问题,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4) 、对于共同性问题,教师做适当讲解;对于难点二进制编码,教师做详细讲解。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三) 、总结归纳,体验成功(1) 、交流学习心得,各自说说本节课学了哪些内容?(2) 、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总结。(3) 、设疑,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够在本节课后能自主思考做到知识的迁移。四、教学反思本节课在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引导的过程中学,让学生自主体会信息技术的普遍性这一特征,在“讨论和实际操作”中体验信息的获

10、得和信息的正确辨析,正是在辨析过程中,提高了分辨能力。提高学生更大的兴趣,是我这堂课的最终目标。一、教学背景1、使用教材:信息技术(上册)2、教学内容:第 1 单元第 1 节3、课时安排:1 课时4、教学环境:校园局域网系统5、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书本自备光盘(信息技术应用的视频)二、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了解信息的编码方法。2、学习感悟:任何事物都包含特定的信息,认识信息和有效地获取信息才能更好地利用信息。3、实践创作:调查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4、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信息、信息技术的含义;、信息的二进制编码。(2) 、教学难点:、信息的二

11、进制编码。5、内容分析:信息与信息技术这一课是信息技术教材的第一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同学,它是教材关于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初步认识。本节是基础性的纯理论的内容,所介绍的一些有关信息的知识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后续内容打下基础。6、学生分析:学生对微机充满了向往,甚至用“崇拜”这词决不过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于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内容作了一些调整,我想在学生初步建立信息技术中“信息”的感性认识后,能亲自在网上根据特定的任务,搜索一些信息,来加深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7、教学策略分析:结合信息技术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以“典型任务”为

12、主,突破一个个“思维障碍” ,因此本课采用建构理论下的主体教育模式,通过学生已储备的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任务中,自己思考,主动探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能力。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组织、引导、协调、控制、咨询的作用。启发、诱导贯穿其中,创建自我探究的学习平台。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应赋予学生最多的思考、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应此在讨论的过程中,重在学生说出他的“亲眼所见、亲身经历”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逐步对问题“深层次”的思考。在情境中感悟,在解决问题中交流探索,在实践中内化、自悟。三、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

13、,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这一课的多媒体课件;(2) 、揭示课题:信息与信息技术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情景教学,将学生带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二) 、任务驱动,自主学习(1) 、教师展示本节课完成的教学任务。、信息的含义?信息的基本特征?、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信息的二进制编码?(2) 、学生自学书本 2 至 13 页,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3) 、学生解答问题,对于有疑问的问题,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4) 、对于共同性问题,教师做适当讲解;对于难点二进制编码,教师做详细讲解。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三) 、总结归纳,体验成功(1) 、交流学习心得,各自说说本节课学了哪些内容?(2) 、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总结。(3) 、设疑,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够在本节课后能自主思考做到知识的迁移。四、教学反思本节课在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引导的过程中学,让学生自主体会信息技术的普遍性这一特征,在“讨论和实际操作”中体验信息的获得和信息的正确辨析,正是在辨析过程中,提高了分辨能力。提高学生更大的兴趣,是我这堂课的最终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