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建设中校长的管理行为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9048152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文化建设中校长的管理行为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校文化建设中校长的管理行为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校文化建设中校长的管理行为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校文化建设中校长的管理行为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校文化建设中校长的管理行为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文化建设中校长的管理行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文化建设中校长的管理行为(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文化建设中校长的管理行为学校文化建设中校长的管理行为深圳市笋岗小学 刘锋摘要学校文化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传统、群体价值取向和校风校貌的综合体现。先进的学校文化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校长是先进学校文化创建的核心领导者。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校长要确立“文化立校”的意识,要把握学校文化的发展方向,着眼整体,以人为本,坚持继承与创新,引领师生全员参与,着力打造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以“学校文化力”来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关键词学校文化 文化建设 管理行为笔者有幸在北大学习一月有余,身处北大,总有一种神圣而庄严的感觉。未名湖、博雅塔、叶落的冬树,布满各色海报的“三角地” ,略

2、带古朴色彩的建筑,校道上行色匆匆的学生,每日上映的经典电影,随处可见的各式标语,学生组织的各类社团活动这一切,无不渗透出深厚的人文底蕴。课堂上,教师学识渊博、才智闪烁、个性张扬、思想独立、敢想敢言;永不落幕的讲座,形形色色,兼容并包,聆听者众,质疑者多这一切,无不彰显着“民主与科学”的精神。难怪人们会夸张地说:“你在北大四处逛逛,浸染其中,你就会吸收到它特有的灵气” 。我想,这种灵气就是北大的精神,就是北大特有的学校文化。毋容置疑,北大之所以成为国内超一流的高等学府,其根基就在于它拥有独特而先进的学校文化。置身文化的圣殿,很自然引发了笔者对学校文化的深思:学校文化是什么?学校文化对学校的发展有

3、何作用?作为校长,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应该怎样有意为之?本文愿就这些问题谈谈肤浅的认识。一、学校文化是什么一、学校文化是什么学校文化一词的涵义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台湾学者林清江把学校文化定义为:“学校中各组成分子所构成的价值行为体系,称为学校文化。 ”1朱颜杰认为:“所谓学校文化,是指一所学校内部所形成的为其成员共同遵守并得到同化的价值体系、行为准则和共同作风的总和。 ”2安文铸则认为:“中小学校园文化是指以中小学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在学校教育、学习、生活、管理过程中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这种方式和结果以最有校园特色的物

4、质形式和精神形式为其外部表现并影响和制约着校园人的活动和校园人的发展。 ”3 首都师范大学杨朝晖教授认为:“学校文化以价值和假设为核心,含涉于学校制度、课堂教学方式、学校科研活动、师生互动方式以及学校的文化建筑、故事、仪式、庆祝活动、典礼等具体行为或具象之中,是学校群体成员秉承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动机的统一体。 ”尽管学者们对学校文化都有不同的表述,但多数学者认为: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学校文化存在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地讲,学校文化是在办学过程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狭义地讲,学校文化是指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传统、校风校貌的综合体现。一般

5、看来,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共同创造和享受的学校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学校物质文化主要是指学校里的教育教学设施和生活资料,例如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图书馆、运动场及其它内部设施。这些外显的以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化设施,既是校园文化活动的场所和设备,又体现学校所有的文化特征。它以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影响师生的观念和行为。学校的制度文化是指学校的校纪、校规、制度、公约以及习俗等等,如学生守则,行为规范、作息时间、课堂纪律、教学管理制度等等,当这些制度内化为人的行为习惯时,不但保证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而且对学生道德品质、纪律性、意志等品质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

6、学校精神文化是指包括校园历史文化传统和绝大多数师生认同的文化观念、价值体系、生活信念等意识,也是通常所说的学校精神,它属于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由此看来,学校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这三个层面的学校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共同发挥学校育人的效应。二、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二、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学校文化建设对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美国的沙因教授认为,文化是“更深层的为组织成员所共享的基本假设和信念,它无意识地发生作用,并以一种被人们视为理所当然的方式规定着组织对自身及其环境的认识” 。4当这种组织文化不能与时俱进地不断更新的时候,就会成为组织发展的滞障。相反,当一个组织形成一种优

7、质的文化氛围的时候,这个组织就拥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学校文化就是一种力。积极的、开放的、先进的学校文化,其所蕴含的学校主流价值取向,能够潜在地约束和规范学校群体的个人价值取向,使群体成员更多地表现为认识趋同、目标一致、行为自觉,使学校集体更富有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学校更好地形成并保持学习、开放、反省的优良作风和氛围,进而使学校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然而,学校文化却以复合的方式存在着,因此,也就产生了双重功能。正如亚太教育研究学会会长郑燕祥教授所言:“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校园文化,因此,重要的不是有没有校园文化,而是有什么样的校园文化。正确的、开放的、前进的、迈向未来的

8、校园文化,对学校的发展自然有积极的影响,没落的、悲观的、封闭的校园文化产生的影响,必然是消极的” 。 5纵观办学的实践,积极的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活力的源泉。北大历经百年风雨久盛不衰,正是由于它“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博大胸怀, “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主旋律,共同铸造了根植于北大人心中的北大精魂。北京四中、上海中学等国内名牌学校无不是具有独特而积极的学校文化。笔者曾访问过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直言谈到:“一所现代化的学校,是在先进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支撑之上的学习型组织,促进所有的人,包括教职员工和学生共同发展。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设是

9、学校更深层次的修炼,也是学校的主要内涵。当然,现代学校最重要的特征是体现现代教育的理念,体现现代的人文精神、科学思想和民主意识的文化氛围。构成这样的文化氛围,应当是现代化学校建设的最重要的任务,这也是全体四中人不断追求的理想和目标。 ”从他的谈话中,可以感受到,北京四中的过去、现在乃至未来都植根于先进的学校文化。没有先进的学校文化就不会有北京四中的昨天和今天。由此可见,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先进的学校文化是学校作为一个组织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三、用文化变革和发展学校三、用文化变革和发展学校校长应有的管理行为校长应有的管理行为学校文化是由校长、教师和学生所共同创造的。学校文化的形成与学校历史传

10、统相联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校长作为领导者的角色参与其中,对学校文化的统领作用是非常大的。校长的兴趣是什么?做了什么?关注什么?倡导什么?都在向师生传达着“学校领导的价值观” ,并逐渐形成相应的价值取向。可以说,校长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继承者、领导者、设计者、弘扬者和创新者。校长的理念、价值取向和管理行为直接影响着学校文化的形成。因此,在办学中,校长就要具备“文化立校”的意识,并在管理中体现出文化自觉的行为,积极打造学校文化力,并以此来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笔者认为,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校长应着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一)承前启后,把握方向,规划长远,整体推进学校文化是学校群

11、体成员所秉承的价值取向,它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的进程,是长期积淀的结果。因此,作为管理核心的校长,在进行学校文化的变革与重构时,不能操之过急。一个首当其充的命题就是要对现有的学校文化做出科学的诊断。笔者认为,校长进行文化诊断,可以采用传统中医的“望、闻、问、切”四法。 “望”就是要通过细致的观察深入了解学校显性文化,如:校园环境、文化设施、各类标识、师生的行为习惯、各种典礼仪式和活动的组织方式,并从中思考隐含的行为动机和价值取向;“闻”就是要广泛地聆听师生之间、家校之间、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话语,了解学校群体成员的话语方式,并从中判断学校人际关系和师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问”就是要通过设计问卷,分别向

12、教师、学生和家长了解各自的需求及其对学校办学理念、优良传统和学校精神的熟知与认同程度;“切”就是要用历史的眼光和发展的眼光深入分析现有的学校文化,准确把握学校文化中的积极和消极成分,做到了然于胸。在此基础上,校长要从长计议,要用“文化变革”的视角来审视和规划学校的发展,做到“规划长远、整体推进” 。笔者认为,实施学校文化规划,绝不能搞全盘否定,正确的做法首先是继承,是“扬弃” 。因为,每一所学校都有它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轨迹,都有它值得称道的文化传统。为此,学校文化规划首先要对学校好的理念、好的传统进行保留,否则,学校文化的积淀将是肤浅的,学校的主流价值取向也将摇摆不定,将难于得到学校群体的理

13、解与认同。其次,实施学校文化规划,要把握先进的文化发展方向。当前,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以人为本” ,倡导人的平等、民主、自由、发展已成为世界文化的潮流。这种文化潮流在客观上影响着学校教育,改革着教育的思想、理念和行为模式。尊重生命,促进师生的主动、和谐、终身的发展已成为教育文化的主题。因此,学校文化规划,就不能逆文化发展潮流而动,特别是在我国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学校文化变革要自觉地与之适应,一是要建构促进人的生命主动展现、主动发展的文化,二是要以课程文化的转型为突破口,三是要主动回应蕴涵着时代精神的社会文化,如:和谐、民主、合作、创新等等,只有这样,学校文化才能引领和推动

14、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第三,实施学校文化规划,要整体推进,循序渐进,相互渗透。学校文化含涉显性的、隐性的,含涉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学校文化建设中,不少管理者往往单纯在外显的物质环境上下功夫,而忽视了制度的变革、行为方式的导向和主流价值追求,这种片面的做法是低效的,甚至是徒劳的。为此,管理者要更多地关注“人” ,把心思放在“人心”上,以主流价值来统领物质环境、制度的变革和群体思维模式、行为方式的改变,使学校文化要素中显性的、隐性的相互渗透,整体推进。与此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学校群体对主流价值的理解与认同需要一个过程,切莫操之过急,欲速不达。(二)在精神文化建设中注意培植主流

15、价值观念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层面。它是学校办学理念的深刻投射,是学校主流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一所真正能久盛不衰的学校,不在于它有多少有形资产,不在于它是否有华丽的校园,而在于它存于师生员工的脑海和心灵之中的精神文化。只有这种文化,才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真正动力,才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精神文化的建设首先要求校长要确立先进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并把这种办学思想和理念具体化为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物化为学校的办学规划、学期计划、管理制度,把办学思想贯穿于学校日常的管理工作,用先进的教育观念和鲜明的价值取向去影响、带动师生并转化师生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校长在管理行为上要注意三个方面:一要

16、善于运用话语权,不断正面强化主流价值观念,进行价值引领,从具体的有象征意义的行为、事件、故事或者人物入手,大力宣传和弘扬学校的主流价值取向。如:笔者所在学校提出了“健康育人,育健康人”的办学理念,这一理念具有先进性和独特性,它所倡导的主流价值取向就是“让每一个孩子获得健康成长”为此,笔者有意识引导教职工讨论其深刻的内涵,并结合学校各项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契机,加以强化。实践证明,强化的结果是群体认识和行为的趋同。二要重视整理和讲述学校的历史、故事及先进人物事迹,致力挖掘学校文化的精神内涵与传承载体。这一方面,北大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该校出版了北大人文与风物丛书,共有“风骨” 、“风物” 、 “风范” 、 “风采”四卷,很好地挖掘和诠释了北大学校文化的精神内涵,此外,北大坚持为新生开设“北大风物与人文精神”课程,讲述北大的历史与故事,宣扬北大代代相传的主流价值,值得借鉴。为此,作为中小学的管理者,就要重视梳理和挖掘校史所折射出的精神内涵,并创设平台让师生对其中的主流价值取得认同。此外,管理者也要重视挖掘学校现实生活所折射出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