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弓之鸟》教学设计及反思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903871 上传时间:2017-08-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及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惊弓之鸟》教学设计及反思(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惊弓之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3个生字,1个多音字(更) 。2、读写“悲惨” 、 “愈合”等词语的意思, ;理解“惊弓之鸟” 、“孤单失群”等词语的意思。3、学会运用读书记号学习课文,理解课文意思。4、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知道成语的比喻意义。5、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更羸观察仔细,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6、通过理解更羸说过一段话,进行弄懂自然段意思的训练,并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7、练习复述课文。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难点:读懂更羸的话,体会更羸观察、分析的逻辑关系。教学方法:1、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2、边读书边做记号,可以用不同符号标一标。3、借助字典理解词

2、语的意思。教学内容:惊弓之鸟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箭,只需拉弓,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从中反映出更羸善于思考,并能根据所见所闻作出正确分析。全文不仅用字极为准确,而且在写法上也极有特点,那就是:小至更羸对大雁分析的句子,大至整篇课文的结构安排,都是通过倒装因果关系的句段组合来谋篇布局的,不仅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特点,也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内容。教学思路:这节课我从更羸的名字入手,引导学生理解“更羸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再由“更羸为什么有名?”延伸开去。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更羸有名表现在他不用箭只拉弓就让大雁掉下来,懂得更羸

3、对事物仔细观察,并进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判断。我将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一段话作为教学的重点,通过逐层分析推理,师生接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同时让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更羸的推理过程,使学生受到正确思维方法的训练。接着,我让学生找出魏王的两句话,通过对魏王说的话反复品读,从中体会到魏王对更羸的佩服,从而更加深入体会到更羸的有名。最后理解“惊弓之鸟”的本意和寓意。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即精心设计问题,本节课我始终让学生带着“更羸为什么有名?”这个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因为任何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有价值的问题能启发儿童深刻思考,并能引导他们去提出新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思

4、维、认识能力,促进读写技能的发展。2动画演示法。课文第五自然段中的两个“直”含义不同,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在教学时采用动画演示法,帮助学生理解两个“直”字的不同含义。这是引导学生把语言还原成形象的一种方式,有助于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3角色体验法。在教学中,我给足时间让学生体会魏王的两句话,通过揣摩魏王的心理,在不断的角色体验中,使学生能更好地体会人物身上所蕴涵的情感因素。教学过程: (1)解题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0课惊弓之鸟 (看老师写课题,提示“惊”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 “弓”字第三划是竖折折钩。 )生齐读。(2)新授师:这是一则成语故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呢?让我们一

5、起来听一听,看谁听的最仔细、最认真。 (播放课件:课文朗读)师:听了一遍,我们一起来自由朗读课文,注朗读课文时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生自由读,师巡视。 )师:刚才同学们一个个挺直腰杆,认真读着,相信已经读得很好。现在我来检查一下,第一个问题: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谁呢? 生:更羸师:“更”是个多音字,还可以组词为打更,三更半夜等。谁知道它另外的读音?你能给他组个词吗?看到“羸”字,你发现了什么?和“赢”字很像,怎么记住“赢”字,可以拆开记,羸:亡、口、月、羊、凡。出示课件:“更” 、 “弦” 、 “惨” 、 “愈”读拼音并组词。 “弦”注意正音,不要读成“

6、玄” 。师可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肯定:“弦”这个生字你读得可真准。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更羸,那更羸是什么人?生自由说(更羸是个射箭能手)师:课文是怎么说的?生交流课件出示(课文解析):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师:你怎么理解“能手”?(学生思考,教师进一步引导) 师:比如某些同学很会画画,我们就叫他画画能手;很会唱歌,我们就叫他-唱歌能手。而更羸射箭百发百中,我们就叫他-(生)射箭能手,而且他可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是魏国生(有名)的射箭能手呢。师: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师:更羸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这一点的?自由默读课文,划出相关句子。生交流,课件出示(课文解析):更羸并不取箭,

7、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师:是这句吗?是啊,更羸不取箭,只拉弦,就能让大雁从半空中直掉下来,这件事真奇怪,让我们再来读读。 师:这是弓和箭,同学们画画“弓”和“箭”的图。弓上哪一部分是弦呢,也试着画画,拨动弦会发出什么声响?“嘣”师正音,后鼻音,谁能读好它你能把这句话连起来读读。 (先播放课件听听课文朗读,再自己读)预设:嗯,弦声还不够响,大雁没听见,所以没掉下来。再读读。(再请一生读。 )师:嗯,这么响,连老师都吓了一跳,难怪大雁吓得直掉下来。师:让我们再读读这句话。生读师:这句话中竟然有两个“直” ,仔细读读,这两个“直

8、”意思一样吗?生读句子体会,交流(飞得急掉得快)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句子。师:是啊, (动画演示)大雁一听到弦响,就拼命地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又从半空中直往下掉,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奇怪的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师:刚才你们交流到的内容都在课文的哪一部分?(9自然段) 师:谁来读读这段话。课件出示(课文解析):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师:这段话一共有几句?你能从中读懂什么?生自由朗读这段话。师:反馈

9、:读第一句,你知道了什么?(这是个生词,你来读悲惨,再读悲惨。理解“悲惨” 。这是更羸看到的,听到的)前文中有一句话也讲到了这个意思?找找(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 (板书)更羸大雁飞得慢,叫得很悲惨,看到这些,他想到什么呢?生交流。更羸看到大雁飞得慢,想到(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理解“愈合” (板书)更羸听到大雁边飞边悲惨地叫着,想到(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 “孤单失群” (板书)师引读:(它飞得慢,因为它叫得悲惨,因为)你看,这几句话中原因都在后面,结果在前面,这就是因果倒装句。正因为受过箭伤未愈,孤单失群,所以大雁听到弦响,就(非常害怕)

10、 ;因为心里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 ;因为拼命往高处飞,所以(就要使劲) ;因为一使劲,伤口就(裂开了) ;因为伤口裂开了,所以(它就掉了下来) 。 (板书)你们看,以上接读的过程,就是更羸的推理,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将更羸的推理过程说一说。 (一层一层地对着板书说,再请一生连起来说完整)师:(对着板书)这段话共有4句,第一句是更羸看到、听到,第二句由看到听到而想到的,第三、四句是由前面看到、听到、想到的而做出的推理分析,让我们再来读读。你佩服他吗?为什么佩服?(生交流)师板书: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推理分析。师:我们佩服他,在场的魏王也很佩服他,你从哪句话中感受到?生说并出示:“啊!

11、”魏王看了,大吃一惊, “真有这样的本事!”如果你是魏王,你会说,生初读。我还没感受到魏王对更羸的佩服,如果你是魏王,你还会说,又一生读,嗯,有一点点佩服。如果你是魏王,你还会说,又一生读。嗯,让我感受到了你的确很佩服更羸。 (我们一起读。)师:是呀,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让大雁从半空中直掉下来,真是眼见为实呀,可是魏王一开始相信吗?生交流并出示:“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问道, “你有这样的本事?”师:为什么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半信半疑你能读好吗?(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话。) 出示:“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问道, “你有这样的本事?”“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 “真有这样的本事

12、!”(读出相关语气。)师:是啊,魏王由开始的不相信,到后来对更羸由衷地佩服啦!难怪说更羸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师:他的有名不仅是他射箭百发百中,更在于他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善于推理。课文学到这里,我们再来看题, “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成语含义)是什么置大雁于死地呢。 (是那嘣的一声响)是呀,嘣的一声响,给大雁带来了惊吓,这是一只受不得半点惊吓的鸟,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一点动静就异常恐惧。师:这节课就上到这,至于该成语在生活中如何运用,我们下节课继续讨论。板书: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都说要给学生半桶水,老师必须得有一桶水。牢记着这句话,对惊弓

13、之鸟这篇讲述古时候的故事的课文,我不敢大意。因为对历史一向不感兴趣,所以为上好课事先查阅了一些资料,了解了更羸的情况,也了解了故事背景。前面很顺利,结合课件理解“惊弓之鸟”的意思,再引出更羸而且很自然地引到课文第一段:“更羸是古时候有名的射箭能手。 ”学生纷纷举手发表意见:“ 我从射箭能手这个词知道了更羸射箭本领高。 ”“我从有名知道很多人都知道更羸射箭本领高。 ”“我从古时候这个词知道了这个故事发生在古代。 ”在引入课文后,先是初读,结合课件扫清字词障碍,了解课文大意。接着训练朗读,在训练朗读过程中理解、体会更羸的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品质。最后进行拓展,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分

14、析的优秀品质。在备课时,就感觉在朗读、理解、感悟这个环节上,由于是让学生自由选择,互相质疑,会出现花的时间多,导致拓展不能深入开展的可能。但又考虑到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生动的学风,能够启迪学生思维,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因此就没有再作修改。上课时前面的环节花了较长的时间,导致朗读、体会时时间不够,而学生的发言又不能很快进入中心,还需要我的引导。而恰恰就是因为时间的紧迫,导致上课时没能耐心地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这个地方我觉得非常遗憾,如果时间再多五分钟左右的话,我就可以把学生从对魏王的话感兴趣进行引导、启发学生去朗读、体会更羸的话,学生逻辑推理的思维训练这一重点就更能体现,体会、学习更羸的品质也落实得更到位。课上完了,也让我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一个老师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拥有渊博的知识和广博的见识,这样才有可能在课堂上彰显独特的教学魅力,才有可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比如这课中要知道历史,理解故事背景,否则学生提出了问题就无法应答了。总之,上过后总有新的感触和收获,犹如经历了一次愉快的旅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