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神(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902603 上传时间:2017-08-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神(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神(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神(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神(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神(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神(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神(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神(上)XXX一、中国文化充满艺术精神我今天要给大家讲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间的艺术精神。我们讲中国文化的最根本的特征就是以人为本,或者以人为中心一种人文的文化。它体现出来的一种人文的精神,那么怎么样来养成这样一种人文精神呢?主要是通过传统的礼乐教育,礼乐教育从一方面来讲它是讲的两个方面,礼,我们说也可以作为一种伦理的教育,那么也体现为一种伦理的精神,那么乐的教育呢,也可以说是一种艺术的教育,或者说是美育的教育,体现中一种艺术的精神。为什么我这儿要把艺术教育还要跟艺术精神提出两个概念来,主要艺术精神它所包含的意义要比一般的艺术教育或者艺术来的宽泛,它并不一定说我要教你做一个

2、会写诗、会画画、会演奏乐器等等一个具体的艺术的门类,而是指它一种体现艺术所追求的一种境界的那么一种精神。所以不一定跟具体的艺术完全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某种程度上它是超越具体艺术的这样一种精神。所以这个可以说是中国文化中间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伦理的精神,一个方面是艺术的精神。这两个方面它又是互相配合的,不可分割的。那么礼来规范人的社会的身份、地位等等。就像我这儿讲的礼是辨易、来明分,说明分就是来确定每个人在社会上的身份、地位、责任、权利、义务等等这样一些方面。也就是社会秩序的建立。乐按照传统说法它是统同的,也就是来合群的,因为这个社会都是一个群体,那么用礼把这个群分成了各种不同的身份、地位、等级

3、、各种不同的责任、权利、义务,同时又用乐,通过乐教来使得这个群体使得不同的身份、等级、地位的人能够和谐一体,能够达到一种和谐,通过这个乐来表达人们自己的一种志向、情感,那么来交流、构建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以在中国的文化中间可以说礼乐这两个方面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通过这个礼乐教化来养成一个人的最根本的品质。也就是说使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合格的人,一个有高尚品德的人,都是通过礼乐来实现的。因此中国历史上大家都可以看到非常重视乐教,因为礼教大家都比较熟悉,很多过去常常讲中国历史上的文化是一种伦理的文化,实际上只看到礼教这一方面。很少注意到乐教那一方面,不仅仅是好像看起来非常严肃的、非常等级森严

4、的,而同时又是非常和谐的。所以我讲要了解中国文化,如果不了解乐教这个方2面或者是不了解中国文化中间是充满了一种艺术精神的文化,那么我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也是不够全面的。过去实际上也有人讲了中国的文化是一种艺术的文化,那一讲到艺术的文化,我们很显然就会想到我们有很多的艺术的形式,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个从文学上面来讲这一串,从音乐方面来讲我们也是各种各样的音乐的样式,而且不仅仅是传统的而且把外来的音乐、舞蹈吸收进来,非常的丰富。再加上我们一直延续下来的琴棋书画,如果再找推上去,六艺,诗、书、礼、乐、射、御这些都是我们艺术的各种各样的样式。但是我们讲中国文化是一种艺术的文化,它不仅

5、仅是指有那么丰富多彩的艺术的样式,而且可以说那些艺术样式在某些方面都达到了世界一流,这样的这种成就。我们知道2001年我们国家的昆曲被列入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2003年我们古琴又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这都是说明了中国的艺术、这种艺术,它是一个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达到了也可以说是一个顶点。那么古琴艺术流传到现在应该说至少我们可以说有三千年的历史。那么昆曲艺术流传到现象我们也说至少有500年,如果从它源头上再追一追的话还要远,这些都达到了在世界上可以跟其他的国家民族跟同类的艺术来比较,中国的昆曲它可以跟世界希腊的悲剧、印度的梵剧、日本的能剧,等等可以相提并论。而且从某种程度

6、上来讲呢,也就是流传到现在的世界,包括昆曲在内的四大戏曲来讲,昆曲应该说流传到现在无论从剧本文学艺术来讲、音乐演唱艺术来讲、舞台表演艺术来讲、以及整个的戏曲的理论系统来讲,那应该说是最完整的。最完整的保留到了现在,希腊悲剧早就没有了,剩下了一些文学作品,印度的梵剧也已经不存在了。也就是零零散散存在现在印度的舞蹈里面,日本的能剧,它虽然比昆曲的历史还要早,早几百年,但是它整个的从剧本到唱腔到表演艺术理论方面来讲都没有昆曲那么丰富、那么完整。那么古琴也可以说流传到现在整个世界上来讲是弹拨乐的最古老的一种乐器,这些都是中国构建艺术精神、人文精神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和内容。而中国道德的教育跟艺术的教育紧

7、密的结合,也就使得道德所追求的一种最高的境界常常实际上也是一种艺术上来追求的最高的境界,所以我们常常讲真善美,真是对于知识真理的追求,善是对于伦理道德这种追求,而美实际上对于一种艺术境界的一种追求,那么中国人不仅讲天人合一,而且也强调真善美的统一、一致,所以道德的追求跟艺术的追求他们在最高处、极致点上面它是完全是汇通的,是合二为一的。那么不仅如此,中国人还把艺术的精神贯彻到他日常的生活中去,所以也有人说中国人的生活是艺术的生活,非3常讲究人生的艺术,在做各种事情,处理各种事情上面都要讲究一种艺术,这个后面我还会讲到的,总之来讲就是中国文化中间可以说是渗透了一种追求艺术境界的这样一种艺术的精神。

8、二、乐教的作用那么我们讲到我们文化中间的礼乐教化,礼、乐。我们就来讲乐教,乐教从狭义上面来讲他就是指音乐,这个音乐里面当然包括了诗歌、舞蹈,因为中国古代讲音乐常常把诗歌、舞蹈这方面也包含在里面的,而从广义上讲也可以说它指所有的艺术教育或者美育的教育。所以孔子曾经讲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那么通过诗,这个诗就是指的我们现在流传下来的诗经,因为孔子认为不学诗,无以言,不学诗经人们连说话可以说也说不好,那么诗经里面可以感化你的志向,也就是说通过诗来表达你的一种志向。所以中国历来就有这样的说法,诗言志,诗是表达人的一种志向,通过诗来表达人的一种志向。所以诗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辞藻的一种堆砌或者是卖弄某种

9、文采的,而诗里面是要包含了表达一个人的一种志向、情感,所以孔子非常强调一定要学诗,学了诗以后你就懂得怎么样里表达自己的志向,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还能够学会跟人交流的那种语言。那么诗经里面包含了许许多多的各方面的知识,至少是鸟兽草木等等的名字很多,诗经第一首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雎鸠就是一个鸟名,其他还有很多,参差荇菜,左右采之,里面包含了大量的草木鸟兽的知识,所以学了诗经也可以增长大量的知识。所以孔子才讲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所以要学诗,要学礼,那么这就是开始讲的兴于诗,从诗开始,然后立于礼,最后通过乐来完成一个人的这样一种整个人格的培养和树立,那么也就是说把乐看成是人格完成的一个最高

10、的境界。古人把音乐教育放在艺术教育或者美育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地位,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认为音乐是感人最迅速、最深刻的,它可以移风易俗,所以礼记里面有专门的一篇文章叫做乐记,这个乐记就是来讲这个音乐它是怎么产生的,以及音乐的它的一种社会的功能,我们读了以后就会体会到它不仅仅是指音乐这一项艺术来讲的,它同时实际上包括了整个的艺术教育或者美育的教育。我想我们对乐记可以稍微的选择一些话来给大家讲一讲,礼记里面,乐记里面它首先考察了音乐这个东西的产生,怎么产生的。它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音是人心所生的,情动于中,你的感情在心里面发动了,故形于声,所以它开始表现出来,声音不等于音乐,乐记里面把这个分得很

11、清楚,我激动了,我一喊这只是一个声音,声音4要通过编排连在一起,用乐记里面的话来讲声成文,文是文饰,经过了整修、经过了整理,谓之音,这才叫音。到了音还不是乐,音跟乐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有声然后通过整理变成音。那么这个音还要经过一番,把一个一个音节联系在一起,然后有了高低快慢,声音大声音小,这样联系在一起,这个乐记里面叫做比音而乐之,把这个音给编结起来的,有快慢、高低,有声音大,有声音小,这样才称之为乐,比音而乐之,谓之乐。所以乐是由音所生的,而它的根本呢?在于人心之感于物也,所以它高兴了,也要喊出来,悲伤了也要喊出来,总之是人的一种感情的,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才变成音,音才变成乐,所以它是这样

12、一个过程。那么这种感于物而动,情动于中,乐记认为这是正常的,是人的一种正常的也可以说是一种生理的欲望,所以它讲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是一种性的欲求,但是这种欲求发出来了,有了这样一种音乐了,那么如果我们没有加以引导的话,那么就会被它牵着鼻子走了,不知道走到哪儿去了,没有节制了。所以它讲这个物感人是无穷的,我们天天在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物体,我们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这是没有问题的。物感人是无穷的,如果人的好恶没有节制的话,那么人就会被物所化,人如果被物所化的,这就是会成为灭天理而穷人欲,所以必须要用正确的乐来引导,要节制,要有节制,这个音乐实际上也是一种教化民众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所以它是把礼乐和行

13、政,国家的政治放在同等的地位来看的,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最后终极的目标完全一样。声音之道,与政通矣,声音这个道理跟我们政教是实际上完全相通的,那么所以这个里面它非常要辩明这几个层次,它说音乐跟整个的社会的伦理是完全相通的。所以它说如果你只知道声音,不知道音的话,那就是禽兽一样,因为禽兽就是喊,我们看不管是鸟也好,野兽也好,它就只会发声,喊。所以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所以他把乐提到一个很高的位置来强调。所以它认为礼乐这两种是相配合的。那么它又认为这个音乐对人的这种感受力、震慑力是最为强大的。它曾经讲到如果你这个音乐是非常的混乱的话,人们听了以后这个心

14、里也就不会安定,那么如果你这个音乐是非常和谐的,那么人听了以后就会非常的安静,如果你这个音乐是非常的肃飒的话,非常凄厉的话,人听了以后就会产生一种悲哀,如果你这个音乐非常雄壮的话,那么人们听了以后就会奋发,就会勇往直前,所以不同的音乐会对人产生不同的作用。所以它说音乐它的感人是最深的,它能移风易俗的,也可以善民心的,使民心向善。而且如果我们这个音乐教育得很好的话,那么耳目会聪明,血气会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所以音乐也5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一种刚才讲的欲望上面的需求,而且要通过这个音乐我们来达到一个理想的一种人格,所以它讲对于音乐来讲,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就是小人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

15、一种欲求,可是君子呢,在这里面是追求它这里面所包含的所谓的道,那么所谓的道也就是说一种人格的境界。那么所以如果说是道能够制欲的话,那么这个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让大家都非常的迷惑。所以中国历来对于音乐的作用更注重的是在于通过乐来导民俗,来导社会的风气,来培养人们的那种情操。所以形式是需要的,但是如果停留在形式上面,停留在外在的东西上面,那就不是这个乐的本质。所以这个乐记里面就讲到了乐者,非谓黄钟大吕弦歌干扬也。黄钟大吕是音乐的声音,弦歌干扬,弦歌就是唱,干扬就是舞蹈的一种道具,所以乐并不是指奏响黄钟大吕之音,大家唱唱歌,舞舞道具,这些都是乐之末节也,全都是乐的末节。这个思想我们也知道

16、在孔子那儿其实也讲了,孔子讲: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礼难道就是那些玉啊,帛,送礼物的东西吗,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就是那些钟鼓吗,因此说这些都是乐的末节,是一种外在的东西。乐教或者艺术的精神根本的是通过这些东西来寻求人生最高的境界。所以乐记里面特别提到了这样一个观点,音乐的根本是在培养你的品德,培养你的德行,而不是来培养你的艺事,艺就是艺术的艺,事情的事,是来培养你的德行,所以它就讲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行成而先,事成而后。这个也就是说德行是最高的、最尖的、最重要的,而艺事实际上是其次的,是外在的。 所以中国对于艺术的认识,基本上它不是一种竞技的、表演的,其实中国对于体育的了解也是这样的,体育在中国大概念里面也属于艺术,包括刚才我们讲六艺,六艺里面诗书礼乐射御,射御实际上就是一种体育的活动。这些东西,它的本质不是一个竞技性的,也不是一种表演性的,而是通过这种艺术的活动、体育的活动是来陶冶性情的,来寻求更高的人生的境界。所以它就把这个德行放在第一位,把艺事放在第二位,而不是把艺事放在第一位,把德行放在第二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