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肌张力正常化的姿势及选择性运动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019603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5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使肌张力正常化的姿势及选择性运动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使肌张力正常化的姿势及选择性运动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使肌张力正常化的姿势及选择性运动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使肌张力正常化的姿势及选择性运动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使肌张力正常化的姿势及选择性运动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使肌张力正常化的姿势及选择性运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使肌张力正常化的姿势及选择性运动(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使肌张力正常化的姿势及选择性运动l 对于治疗师来说,最重要、最困难的任务是使肌张 力正常化及教患者如何以正确的模式省力地运动。正常肌张力:可以感觉到有适当的阻力感,可以保持 各种姿势,运动可以平稳地、不间断地进行。肌张力过低:运动时感觉阻力很小、或无阻力感,肢 体软弱、松弛。当松手时,被活动的肢体顺着重力方向下 落 。肌张力过高:被动运动时感觉阻力增加,程度从肌肉 轻微阻滞到需要非常用力才能活动,(采用Ashworth评痉 价挛程度是以肌张力的增加程度来决定)肢体有沉重感, 当松手时,肢体被拉向肌群痉挛方向。(如下肢痉挛)张力过高或过低,患者在运动过程中会很费力,导致 张力进一步异常。l 肌张

2、力低下:1、Brunnstrom第一阶段,其主张诱 发联合反应入手,将作为随意运动的准备,利用联合反 应进行训练,健侧抗阻使患侧体会伴有随意性肌肉收缩 。反复刺激,健侧抗阻越大,患侧联合反应越明显。可 发现从肌肉紧张出现运动。2、采用Rood疗法:从浅感觉方面刺激 触觉、温度 觉.因痛觉程度不易控制,轻- 效果不明显,重 -易诱发 痉挛。振动、叩击、拍打。牵伸、挤压。l 肌张力偏高:1、抑制痉挛和异常姿势反射,主要是 关键点的控制。2、反射性抑制,利用与痉挛模式相反 的体位或姿势抑制痉挛。l 运动再学习中的功能重建的机制:反复强化、避免 或减少损伤后的适应性改变。基于上述情况,所以从一开始患者

3、就学习选择 性地运动,并帮助患者使共同运动不变成习惯。否 则张力不断增高,习惯(适应性)模式难以改变且 反复的异常运动促进痉挛。从而妨碍患者恢复功能 性活动所以在治疗期间尽可能使肌张力正常后,开 始进行选择性运动,然后进行功能性活动。否则身 体的某一部分异常运动会影响身体的其它部分的运 动。下肢的选择性运动,患者的上肢应放于体侧, 有意识抑制异常模式。在训练过程,辅助量要适 宜,难度不易太大。下面以躯干及下肢的活动为例: 一、卧位下躯干和下肢的重要活动:1、抑制下肢的伸肌痉挛如图一l2、选择性腹肌活动的再训练:l 为了使步态接近正常,选择性控制腹肌是基l础。偏瘫时腹肌的随意运动和反射活动都丧失

4、, 使肌张力和运动控制受到很大影响。应进行腹肌 的选择性活动再训练。有节律,患者主动配合, 治疗师患者一只手放于胸部按压胸骨,另一只手 放在膝部给予辅助控制方向,只要该活动能平稳l进行而无额外用力,可减少辅助,一旦患者运动 困难或费力,并失去节律,就立即给予促进。活 动时,手臂没有表现处张力增加,患者抬起健侧 手臂,保持外旋,肩屈曲90度。如图2-4l3、下肢的全活动范围的控制与置放训练:抑制下肢的 屈肌及伸肌联带运动训练及下肢在不同位置的置放。随 着控制能力的改善,可进行更难的选择性运动,如髋屈 曲并内收内旋。如图5-6l4、易化下肢分离运动的训练:伸髋同时屈膝的能力是行 走时摆动期开始的基

5、础。治疗师一只手控制髋关节运动 的方向,另一只手抑制趾屈,同时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 持踝背屈。如图7l5、选择性伸髋桥式运动:l 治疗师一手放于膝关节上方,用其前臂下压膝关节 ,同时牵拉股四头肌。另一手轻拍患侧臀部,刺激其活 动,帮助伸髋。应有节律的训练。随控制能力的改善, 可以单腿搭桥训练,训练患侧下肢的负重与控制能力 。如图8-9 l6、伸膝分离运动:l 患者仰卧,治疗师用身体使患者踝背屈位。患者以 静态的伸肌收缩做伸膝等长运动,抑制小腿三头肌痉挛 ,也有利于踝背屈。如图10l7、刺激足和足趾主动背屈:l 患者在仰卧位,下肢屈曲、足支撑放于床上,刺激 足背屈运动。足趾稍抬起,然后放松。辅助量

6、适宜,如 果患者过分用力,导致拮抗肌的张力增高,患者不能完 成或引起足内翻。治疗师一手用虎口下压踝关节,同时 用另一只手将患者的足和足趾提至充分背屈并外翻。当 足被动运动无抵抗时,治疗师刺激足背屈,同时患者主 动参与。诱导出无足内翻、上抬足趾的正常背屈模式。 下列方法较为有效:1、用大快的冰块快速刺激足趾尖 、足背外侧缘、或外侧足趾间塞冰块。2、用毛刷刷足 趾尖和趾背或轻叩足背外侧。l患者如出现主动运动,应减少刺激的强度,治疗师可指 导下完成。如卧位下可以完成该运动,应用同样的方法 在患者坐位下刺激(如完成)在站立位下刺激。如图11l8、翻身:l 翻身,是躯干的旋转,不仅可抑制全身的肌张力,

7、还可以在张力正常后增进主动控制,也能刺激头部的直 立反应。翻身侧卧时下肢和躯干的主动运动类似步行的 运动,所以正确的翻身模式是患者重新行走的实用有效l的前期准备活动。l二、坐位的活动:l1、矫正坐姿及选择性屈伸腰椎:髋屈曲及身体挺直坐的 能力是治疗的首要任务。首先调整髋和骨盆的体位,治 疗师一手放在腰椎部向前拉,直到髋充分屈曲,躯干垂 直于骨盆。另一只手使其伸展胸椎。引导患者主动屈伸 躯干,腰椎的选择性运动是站立及行走的基础如图12l2、患腿的摆放及促进患腿交叉放到健腿上:l 患者在坐位下,治疗师一手握足使踝背屈,另一手 放于膝关节外侧控制髋关节的外展、外旋,逐步将患腿 放于健侧腿上。如图13

8、-14l3、使足跟着地:l 患者足跟压在地面上,同时刺激了主动的踝背屈, 治疗师一手抑制趾屈使踝背屈,一手放在患者膝上下压 膝部。使足跟着地,踝背屈充分。如图15-16l三、从坐位到站:l 1、选择性伸腿负重:l 对于偏瘫患者错误起立,一般是健侧负重强化了伸肌 痉挛模式。所以应练习以正常的运动模式站立:患者坐 位,脚平放在地上,将其叉握的手放在前面的凳子上, 凳子所放的位置应使患者的手放在上面时其肘能够伸直 ,头向前超过足;治疗师一只手放在患者对侧大转子部 位帮助或引导患者充分屈髋伸展躯干将臀部从椅子或矮 床上抬起,另一只手将患者膝部向前拉超过足。治疗师 用肩部抵住患者的肩胛骨以防止患者躯干向

9、后倒。逐步 将手伸展放于凳上,撤除帮助,并练习将髋部向两侧移 动,反复起坐,患者容易地进行该活动,且不引起患侧 上肢痉挛,然后前面撤除凳子不叉握双手,患者两上肢 以正常方式稍向前摆动来练习该运动。l四、偏瘫腿负重的站立活动l 1、骨盆倾斜伴腰椎选择性屈伸l 患者两脚分开,双膝屈曲站立,有节律地向前后倾 斜骨盆保持躯干、肩和头的稳定。在活动中,患者的膝 应保持在大约40度,因为膝伸直而前后倾斜骨盆对于患 者是不可能的。骨盆运动的同时患者体重逐渐向偏瘫 侧转移,直到能把健侧足抬离地面。17-18l 患者选着性地倾斜其骨盆,进行局部运动,治疗师 坐在患者前面,将膝放于患者偏瘫膝两侧,内收靠于患 者股

10、骨髁上,患者膝关节稍屈曲,指导患者骨盆选择性 运动,治疗师一只手放在患者腹肌,另一只手放在其臀 部后面,但不是躯干后倾斜来完成运动。19 l 当患者前倾时,患者不是伸直腰椎,而是通过屈髋 使整个躯干向前,胸部静止,只运动脐部以下,当患者 屈曲腰椎时,治疗师用手在臀部后面使其臀肌收缩臀部 有紧绷感。治疗师用另一只手刺激患者的收缩,患者伸 腰椎时感到,腹肌被拉长,臀部上提。l2、足趾下放绷带卷站立l 未经必要训练,大部分患者在立位下不能选择性伸 偏瘫腿。且足跖、足趾屈曲。如果不经特殊治疗及预防 肌张力会越来越增高,使关节活动度丧失。所以患者用 偏瘫腿负重活动中,在患者足趾下放置一个适当大小的 绷带

11、卷,使足趾保持背伸,抑制了踝关节的跖屈和足趾 的屈曲,保持了相关肌肉的伸展性。另外小腿及或趾屈 肌的挛缩将妨碍患者感觉与地面的正常接触,会影响患 者的站立与行走。19l3、负重腿的屈伸l 如果患者站立时出现足内翻、脚趾屈曲,患者坐l位,脚趾下放置绷带卷,治疗时一只手放在患者足背并 向下压其内侧,另一只手放在膝上,向两侧运动其腿, 握住患者的较以保持脚在地面上的正常位置。当紧张全 部解除治疗师帮助患者站起来。立位时,患者应保持对 称、直立的姿势练习重心转移。20-21l 对感觉障碍患者的促进。治疗师用双膝或大腿夹住 患者的膝部,上肢抱住患者躯干,治疗师用自己的腿交 替内收、外展来使患者做屈伸运动

12、。当患者有主动运动 时将膝稍离开患者的膝。如果患者膝关节控制能力较好 ,可练习单腿支撑能力:健腿做外展、内收等运动逐步 过度到患侧腿支撑体重。22l l4、偏瘫腿向后退步l 患者站立,治疗师一只手放在患者的髂嵴上,防止 患者上提骨盆,另一手握住患者的足和足趾于背屈位,l以促进向后退步的正常运动。即伸髋同时主动屈膝。如 果患者因阻力太大不能引导正常的运动模式,可让患者 健手稍加支持,反复运动,直到阻力消失,逐步让患者 主动做。23l5、偏瘫腿的摆放l 站立位下,健腿站立,患者必须抗重力保持身体平 衡,患者在整个过程中主动控制患腿,直至放到地面上 。治疗师引导患者的脚逐渐向下时,患者用髋屈肌的主 动离心收缩控制腿。直到脚最后着地但不负重。如果在 腿伸髋时,伸肌易痉挛,治疗师站在l患者后面,用一只手臂支持患者的身体,并把患足向身 后提起使患者屈膝,治疗师用两膝夹持住患者的小腿, 用手帮助患者保持骨盆水平位,使患者的大腿向对侧膝 部下垂。当无阻力感时,小腿逐步放下,注意不能用力 向下蹬,轻轻放下。24-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