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会培训课件: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基本知识传播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9019602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7.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十字会培训课件: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基本知识传播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红十字会培训课件: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基本知识传播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红十字会培训课件: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基本知识传播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红十字会培训课件: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基本知识传播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红十字会培训课件: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基本知识传播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十字会培训课件: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基本知识传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十字会培训课件: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基本知识传播(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 基本知识传播主讲:安顺市红十字会秘书长 袁静 1、红十字运动起源2、红十字运动标志3、红十字运动组织4、红十字运动的七项基本原则5、中国红十字事业发展6、红十字会工作职责六个主题红十字精神“人道 博爱 奉献 ” 红十字运 动起源于战场 救护,是人类 文明进步的象 征,是人类社 会发展的必然 产物。一、红十字运动的起源一个人红十字运动创始人亨利杜南1828.05.08 诞生于瑞士日内瓦 1910.10.30 逝世于瑞士海顿一场战争奥地利陆军与法国撒丁(意大利邦国)联军索尔弗利诺战役( 1859.6)一本书索尔弗利诺回忆录(1862.11)一、在各国设立全国性的志愿伤兵 救护组

2、织,平时开展救护技能训练,战 时支援军队医疗工作二、签订一份国际公约,给予军事 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及各国伤兵救护组 织以中立的地位(一本书) 两项重要建议一个组织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1863.2.9) 1875年,改名“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杜福尔莫诺瓦莫瓦尼埃阿皮亚亨利杜南关于改善战地陆军伤者境 遇之日内瓦公约(1864.8)一部公约日内瓦国际会议 1863.10日内瓦外交会议 1864.8红十字运动始终围绕着亨利.杜 南的两项重要建议向前发展:在各国设立全国性的志愿伤兵救护组织 (演化为当今的国家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签订一份国际公约给予伤兵救护组织以 中立地位(演化为当今以日内瓦公约及其附 加

3、议定书为核心内容的国际人道法文书)1901亨利.杜南荣获首次颁发的诺贝尔和平奖1948 红十字会协会决定把5月8日定为世界红十字日源头源头红十字会的诞生并非因为杜南突 发奇想,而是因为他内心充满激情随 时可能爆炸。索尔弗利诺之战就是爆 炸的导火索。摘自Sachiko Hashimoto,亨利杜南与我本人,亨利杜南研究中心,东京 1978红十字运动的先驱弗罗伦斯南丁格尔英国人,现代医务护理创 始人。在18531856克里米亚战 争中从事战场救护,功绩卓著 ,被称为 “提灯女神”。为表示对她的景仰,国际 护士会把 5月12日定为国际护 士节。1820.5.121910.8.13二、红十字标志186

4、3日内瓦国际会议决定 采用白底红十字作为救护 人员的保护性标志1864日内瓦外交会议签署 第一部日内瓦公约,规定 使用白底红十字标志的旗 帜和臂章以区别军队医院 和医务人员瑞士国旗标志的使用 尺寸没有具体规定 红色深浅没有具体规定 衬底一律为白色 十字或新月不得触及旗帜或徽 章的边缘标志的保护性使用 向交战各方标示受日 内瓦公约保护的人员、场 所和物品 尺寸相对大一些,以 便从远处可以辨认 保持规范形状:既不 在标志上也不在白底上添 加任何东西标志的标明性使用附属:标明某人某物属于某国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装饰: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颁发的勋章、奖章、纪念品等联想:用于其他团体设立的急救站及救护车,但

5、其提供的必须是免费的服务(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公开授权)为什么要禁止滥用标志因为生命攸关!1993年10月31日公布施行中华人民 共和国红十字会法1996年1月29日发布施行中华人民共 和国红十字标志使用办法各省市地方性法规这是红十字标志具有坚实的法律地位与 基础在我国的具体体现保护性使用标明性使用谁可以使用?武装冲突时期武装部队的医务部门政府授权允许的国家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民间医疗团体其他志愿救护团体和平时期国家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国家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 授权 许可的团体个人何谓滥用标志?严重滥用在武装冲保护武装人员或 军用器材此属背信弃义 行为(战争罪)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

6、合会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权使用(武装冲突时期与和平时期)误用 团体或个人未经授权而使用红十字 标志有权或被授权使用标志的人,未按 红十字运动的原则使用红十字标志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国家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三、红十字会组织-三个组成部分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简称国际委员会 )1863 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 1875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国际委员会的性质与身份公正中立独立瑞士机构国际使命总部(日内瓦)四项主要活动武装冲突中提供保护服务向冲突受害者提供救助开展预防工作与各国红会合作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 (简称国际联合会 ) 1919 红十字会协会 1983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协会

7、1991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国家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 (简称国家红会)救 助帮助人们生存紧急阶段救 助恢复阶段帮助人们恢复正常生活预 防传播国际人道法传播对象:红十字会工作人员 武装部队官兵 政府官员 学生合 作与各国红十字会 三个方面合作 为在战时做出及时反应做准备 传播国际人道法和基本原则 重建家庭联系明确分工与职能在战争或武装冲突中,红十字国际 委员会起主导作用;在自然灾害中,红 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起主导作 用;在特殊情况下,国家红会起主导作 用;在既有战争或武装冲突,又有自然 灾害的情况中,由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 导协调。四、 红十字运动基本原则内容提要本章主要介绍红十字

8、运动基本原 则的形成、发展和内涵,七项基本原 则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基本原则对红十 字运动的作用和意义。1965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将吉恩匹克戴所研究的原则 浓缩为现行的七项原则,作为红十字运动基本原则,提交在 维也纳召开的第20届红十字与红新月国际大会通过。人道 公正 中立 独立 志愿服务 统一 普遍1986 1986年,在日内瓦召开的第25届红十字与红新 月国际大会,将七项基本原则纳入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 运动章程。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的本意是不加 歧视地救护战地伤员,努力防止并减轻人们 的疾苦,不论这种疾苦发生在什么地方。本 运动的宗旨是保护人的生命与健康,保障人 类的尊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

9、互了解、友 谊与合作,促进持久和平。人道本运动不因国 籍、种族、宗教信 仰、阶级和政治见 解而有所歧视,仅 根据需要,努力减 轻人们的疾苦,优 先救济困难最紧迫 的人。公正三要素:1、不歧视 对一切处于危难中的人在任 何时候都给予帮助,不论他们是谁和属于谁。2、相称性 给予苦难者与其痛苦程度相 称的帮助。3、排除个人偏见 将个人感情束之高阁 ,一视同仁。红十字运动的精髓中 立为了继续得到所有人的信任,本运动 在冲突双方之间不采取立场,任何时候也 不参与涉及政治、种族、宗教或意识形态 的争论。红十字运动的态度军事中立:在战争或武装冲突中不采取任何有可 能促使有关各方加剧敌对的行动。意识形态的中立

10、:在任何时候都避开政治争论、 宗教争论或意识形态争论。国际委员会的特殊中立:为履行日内瓦公约赋予 的职权,以中立者的身份保护和救助战争和武装冲突 受难者,国际委员会必须具有自己特殊的中立。 独 立本运动是独立的。虽然各国红会是本 国政府人道工作的助手并受本国法律的制 约,但必须始终保持独立,以便在任何时 候都能够按本运动的原则行事。红十字运动的关键抵御干扰:政治性、意识形态性和经济性政府的承认:国家红会是政府人道工作的 助手(第一日内瓦公约第26条);获得政 府承认,是成立国家红会的十项条件之一与政府的关系:是政府人道工作的助手, 但作为红十字运动组成部分,必须独立自 主地开展工作志愿服务本运

11、动是志愿救济运动,绝不 期望以任何形式得到好处。统一任何国家只能有一个红十字会或红 新月会。它必须向所有人开放,必须在 全国范围内开展人道工作。三个要素一、国家红会必须是该国家独一无二的 红十字或红新月组织 二、必须一视同仁地吸收会员和志愿者 三、工作活动必须遍及整个国家领土普遍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是世界性 的。在这个运动中,所有的红十字会或 红新月会都享有同等地位,负有同样责 任和义务,并相互支援。五、中国红十字事业发展内容提要本章主要介绍中国红十字会的诞生 和历史沿革;百年来的人道工作;中国 红十字会的法律保障;新时期发展方向 和总体目标。一、中国红十字会的诞生及历史沿革西方人道理念传入

12、与中国传统仁爱思 想契合,为中国红十字会的诞生提供了社 会基础日俄战争的爆发催生了中国红十字会旅日侨胞,长期在日本经商,习见日人深获 红十字会之益,感受到红十字会活动对中国苦难 群众的重要和必要,遂与志同道合者传播红十字 精神,奔走呼号,并上奏清廷。孙淦是中国红十字会的倡导者和推进者,被誉 为“中国倡导红十字会第一人”。中国倡导红十字会第一人孙淦(字实甫)1904年2月(清光绪三十年),在我国东北旅顺口, 日俄双方为争夺在中国的特权,爆发了日俄战争,数 十万中国同胞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外国侨民都由本国红十字会出面,接运撒离战区 。清政府派船接运中国同胞,遭到俄国的拒绝。上海海关道沈敦和等人出于义

13、愤,发起成立东三 省红十字普济善会,这是中国最早的和红十字有关联 的组织。最早和红十字有关联的组织东三省红十字普济善会中国红十字会的前身为得到国际上的承认,清朝商约大臣、工部尚 书吕海寰和工部左侍郎盛宣怀等人,于1904年3月 10日,在上海邀集中立的英、美、法、德等国代 表,共同协商成立了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这 是中国红十字会的前身。清政府即予承认,拨白银10万两作经费。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1910年清廷任命盛宣怀为中国 红十字会会长,正式启用“大清红 十字会”关防。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中华民国 成立,清政府灭亡。大清红十字会改 名为中国红十字会。1912年12月,得到红十字国际委

14、 员会正式承认。1919年7月加入红十字 会协会。1933年,改名为中华民国红十字会,先后隶属内 政部、军委会和行政院领导。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的 中华民国红十字会会长蒋梦麟带一部分人去了台湾 。秘书长胡兰生等七人,于1950年组成代表团前往 北京,要求中央人民政府接管。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中央政府决定:1、考虑红十字会的特殊性质及历史状况,采取 改组而不是接管的形式,将旧中国红十字会改组为 新中国红十字会;2、总会迁往北京,现有职工除不愿赴京者外, 全部留用;3、总会所有资产妥善保管,不得随意处理; 4、将北京干面胡同22房屋腾出作为总会迁京后 的会址。周恩来总理

15、亲自修改 中国红十字会章程1952年8月,第18 届红十字与红新月国 际大会承认中国红十 字会是中国惟一合法 的全国性红十字会。 这是新中国在国际组 织中恢复的第一个合 法席位。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大 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 国红十字会法全国性人民卫生救护团体(1950) 全国人民卫生救护、社会福利团体(1985) 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1993)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红十字会性质的演变澳门红十字会澳门红十字会1997.7.11999.12.20年代 名 称 会长 名誉会长1910 大清红十字会 盛宣怀 1911 中国红十字会 吕海寰 1912 中国红十字会 吕海寰 袁世凯 1922 中国红十字会 汪大燮 吕海寰1924 中国红十字会 颜惠庆1928 中国红十字会 颜惠庆1933 中华民国红十字会 王正廷 蒋中正1938 中华民国红十字会 王正廷 蒋中正1943 中华民国红十字会 蒋梦麟 蒋中正1946 中华民国红十字会 蒋梦麟 蒋中正中国红十字会历任领导人一览表 (新中国成立前) 届 次 年代 名 称 会长 名誉会长 第一届 1950 中国红十字会 李德全 第二届 1961 中国红十字会 李德全钱信忠(1965年继任) 第三届 1979 中国红十字会 钱信忠 第四届 1985 中国红十字会 崔月犁 朱学范 赵朴初钱信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