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会学、善学、乐学的学习方法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9019432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7.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学生会学、善学、乐学的学习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培养学生会学、善学、乐学的学习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培养学生会学、善学、乐学的学习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培养学生会学、善学、乐学的学习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培养学生会学、善学、乐学的学习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养学生会学、善学、乐学的学习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学生会学、善学、乐学的学习方法(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养学生会学、善学、乐学的学习方培养学生会学、善学、乐学的学习方 法法(一)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在过去漫长的教育史上,许多人都孜孜不倦地研究教法,我也是这个队伍中的一员,也曾提出并试验过不少教法。随着头脑中思想的更新,我认识到光重教法还不行,必须研究学法,使教与学和谐统一,学习效率会不断提高。我曾教过一个姓赵的学生。她说起话来一板一眼,背起诗来一套一套的,谁见了,都说她是个天性聪慧的孩子。可是她上学以后,这种天生的智慧非但没有表现出来,反而越落越远了。家长着急,老师补课,全无效。此后,我天天都在琢磨。一天,我讲完课,让学生做练习。我一边在桌间巡视一边下意识地重复讲过的加法交换律,偶然一回头,

2、发现她正目不转睛地盯着我,我立刻感到有些诧异。“你在干什么?”我问她。“我在听你讲加法交换律呢。 ”“怎么不做练习呢?”“刚才您讲的我没记住。 ”我马上意识到她的学习方法有问题。第二节课正好是数学练习课,我边讲课边观察,哦!我发现了她的眼睛总是盯着我。我叙述黑板上写的话,她也不看黑板。我初步认定她是不会听课,不会学习。下课了,我把她叫到一边,师生进行了一番有趣的对话:“讲课时你为什么总不看黑板呢?”“我想把你讲的话都记住,不盯住您怕落下。”“当你背书上的法则时你是想方框里的黑字怎样写的还是想老师在课堂上怎样讲怎样算的呢?”“我想方框里的黑字是怎样写的,哪个字挨着哪个字。 ”得了,不必再问,我完

3、全证实了自己的判断。从此以后,我开始对她进行个别指导,这指导不是指导怎样做题,而是指导她怎样听课,怎样看书,怎样做作业,怎样预习她渐渐地会学习了,成绩上来了。我体会到,必须让孩子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在学完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后,我在黑板上写出了一道算式:同学们都刷地举起小手。我叫起一位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口算得数,从右向左,一步一问,2 乘3 得 6,是哪位?是个位;2 乘 1 得 2,是哪位?是十位,20;2 乘 2 得 4,是哪位?是百位,400。然后,我连续叫起许多学生,让大家反复说明运算过程,突出每次得数应

4、写在哪位上。学生都脱口而出,无一错误。我接着问:“如果在乘数 2 的前面填上个1 ,怎样算呢?”说着,我随即用红色粉笔在乘数的十位上写了一个醒目的“1” ,原算式变为:学生在认真地看着、听着、思考着。“继续乘。 ”另一个男生抢着回答。“怎么乘?”我接着问道。“像用 2 乘一样,一位一位地乘。 ”“对,你请坐。现在这道题已由一位数乘多位数变为两位数乘多位数。一位数乘多位数,我们会做,两位数乘多位数,怎么乘呢?”我说:“乘数中十位上的数也和个位上的数一样,要分别与被乘数的每一位数相乘。乘的顺序也是从个位开始,但1 乘 3 的积往哪里写呢?”我讲到这里,稍加停顿,然后加重语气说:“如果这个问题我们搞

5、清楚了,那么乘数是多位数的乘法就会做了。 ”学生一听,都来劲了,有好几个反应快的马上举手发言,我没有叫他们,而是让大家讨论一下, “1 乘 3 的积应写在哪一位的下边?为什么?”教室内又出现了那种令人鼓舞的讨论气氛。我在桌间巡视着,听着,不时地加入讨论的行列。我叫了两名学生发言,他俩的意见恰好不同:一名主张 1 乘 3 的积应写在个位上;另一名则主张写在十位上。我让他们说出各自的理由,学生广泛发言补充。经过一番争论,大家一致认识到乘数是十位数即表示 10,是几就表示几十,故应写在十位上。我便用鲜红的粉笔把 3 写在十位上。最后,在练习两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我们又乘胜追击,共同讨论了在三位数乘

6、多位数。由于两位数乘多位数中位数确定这一难点突破了,因此,多位数乘多位数运算法则很容易被学生掌握了。随后,我又出了以下练习题:经抽查,第一小组 12 名同学中 10 名做得完全正确。(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技巧 教学中我不但注重让学生会学,同时也注意训练学生善学。我认为,任何知识都有规律可循,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一个寻找规律的过程,找到规律就能会学,会找规律,就能善学。沿着找规律的轨迹发展,学生的学习技巧就会得到培养。我在带领学生学习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以后,出了这样一道计算题:2536=?并要求口算出来。学生有点漠然了,这么大的两位数相乘,还能口算?我不断地激励学生,让

7、大家自己去发现规律。忽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会算了!2536=900。 ”“你是怎样算的?”我问。“254 得 100,我把 36 分解成 49,这样25 先乘以 4,再乘以 9 就是 900。 ”“好,说得好!那么你是怎么想到这个方法的呢?”“老师,刚才我们做的练习中不就有2549 吗?根据乘法结合律知道 2549 和25(49)的结果是一样的。听他一说,学生都赶紧去看自己刚才的练习。可不是,还有几道同类练习题,都能使人看出简便算法的来龙去脉。我接着在黑板上写出了两组口算题:学生很快地算出了结果。(三)要培养学生强烈的、稳定的学习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现在的小学生独生子女多,多数家长都重视

8、智力开发,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造成了许多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发展不协调。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儿童成长的两个翅膀,哪一个不丰满都会影响起飞,影响发展。在教学中,我竭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尤其是学习兴趣。我想,学生要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就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产生“我要学”的心理需要。一是以美引趣。我用美的语言、美的表情、美的动作和美的板书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以奇诱趣。用新奇的内容和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设疑激趣。抓住知识内容的关键处设疑引思,开拓学生的思路,使之产生求知欲望。四是以动唤趣。课堂上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多种教学活动形式,唤起学生兴趣。我对数学教学的认识和想法是

9、我 20 年的教学实践的总结,未免有偏差,恳请指正。(一)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在过去漫长的教育史上,许多人都孜孜不倦地研究教法,我也是这个队伍中的一员,也曾提出并试验过不少教法。随着头脑中思想的更新,我认识到光重教法还不行,必须研究学法,使教与学和谐统一,学习效率会不断提高。我曾教过一个姓赵的学生。她说起话来一板一眼,背起诗来一套一套的,谁见了,都说她是个天性聪慧的孩子。可是她上学以后,这种天生的智慧非但没有表现出来,反而越落越远了。家长着急,老师补课,全无效。此后,我天天都在琢磨。一天,我讲完课,让学生做练习。我一边在桌间巡视一边下意识地重复讲过的加法交换律,偶然一回头,发现她正目不转睛地

10、盯着我,我立刻感到有些诧异。“你在干什么?”我问她。“我在听你讲加法交换律呢。 ”“怎么不做练习呢?”“刚才您讲的我没记住。 ”我马上意识到她的学习方法有问题。第二节课正好是数学练习课,我边讲课边观察,哦!我发现了她的眼睛总是盯着我。我叙述黑板上写的话,她也不看黑板。我初步认定她是不会听课,不会学习。下课了,我把她叫到一边,师生进行了一番有趣的对话:“讲课时你为什么总不看黑板呢?”“我想把你讲的话都记住,不盯住您怕落下。”“当你背书上的法则时你是想方框里的黑字怎样写的还是想老师在课堂上怎样讲怎样算的呢?”“我想方框里的黑字是怎样写的,哪个字挨着哪个字。 ”得了,不必再问,我完全证实了自己的判断

11、。从此以后,我开始对她进行个别指导,这指导不是指导怎样做题,而是指导她怎样听课,怎样看书,怎样做作业,怎样预习她渐渐地会学习了,成绩上来了。我体会到,必须让孩子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在学完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后,我在黑板上写出了一道算式:同学们都刷地举起小手。我叫起一位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口算得数,从右向左,一步一问,2 乘3 得 6,是哪位?是个位;2 乘 1 得 2,是哪位?是十位,20;2 乘 2 得 4,是哪位?是百位,400。然后,我连续叫起许多学生,让大家反复说明运算过程,突出每次得数应写在哪位上。学生都

12、脱口而出,无一错误。我接着问:“如果在乘数 2 的前面填上个1 ,怎样算呢?”说着,我随即用红色粉笔在乘数的十位上写了一个醒目的“1” ,原算式变为:学生在认真地看着、听着、思考着。“继续乘。 ”另一个男生抢着回答。“怎么乘?”我接着问道。“像用 2 乘一样,一位一位地乘。 ”“对,你请坐。现在这道题已由一位数乘多位数变为两位数乘多位数。一位数乘多位数,我们会做,两位数乘多位数,怎么乘呢?”我说:“乘数中十位上的数也和个位上的数一样,要分别与被乘数的每一位数相乘。乘的顺序也是从个位开始,但1 乘 3 的积往哪里写呢?”我讲到这里,稍加停顿,然后加重语气说:“如果这个问题我们搞清楚了,那么乘数是

13、多位数的乘法就会做了。 ”学生一听,都来劲了,有好几个反应快的马上举手发言,我没有叫他们,而是让大家讨论一下, “1 乘 3 的积应写在哪一位的下边?为什么?”教室内又出现了那种令人鼓舞的讨论气氛。我在桌间巡视着,听着,不时地加入讨论的行列。我叫了两名学生发言,他俩的意见恰好不同:一名主张 1 乘 3 的积应写在个位上;另一名则主张写在十位上。我让他们说出各自的理由,学生广泛发言补充。经过一番争论,大家一致认识到乘数是十位数即表示 10,是几就表示几十,故应写在十位上。我便用鲜红的粉笔把 3 写在十位上。最后,在练习两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我们又乘胜追击,共同讨论了在三位数乘多位数。由于两位数

14、乘多位数中位数确定这一难点突破了,因此,多位数乘多位数运算法则很容易被学生掌握了。随后,我又出了以下练习题:经抽查,第一小组 12 名同学中 10 名做得完全正确。(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技巧 教学中我不但注重让学生会学,同时也注意训练学生善学。我认为,任何知识都有规律可循,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一个寻找规律的过程,找到规律就能会学,会找规律,就能善学。沿着找规律的轨迹发展,学生的学习技巧就会得到培养。我在带领学生学习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以后,出了这样一道计算题:2536=?并要求口算出来。学生有点漠然了,这么大的两位数相乘,还能口算?我不断地激励学生,让大家自己去发现规律

15、。忽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会算了!2536=900。 ”“你是怎样算的?”我问。“254 得 100,我把 36 分解成 49,这样25 先乘以 4,再乘以 9 就是 900。 ”“好,说得好!那么你是怎么想到这个方法的呢?”“老师,刚才我们做的练习中不就有2549 吗?根据乘法结合律知道 2549 和25(49)的结果是一样的。听他一说,学生都赶紧去看自己刚才的练习。可不是,还有几道同类练习题,都能使人看出简便算法的来龙去脉。我接着在黑板上写出了两组口算题:学生很快地算出了结果。(三)要培养学生强烈的、稳定的学习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现在的小学生独生子女多,多数家长都重视智力开发,忽视非智

16、力因素的培养,造成了许多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发展不协调。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儿童成长的两个翅膀,哪一个不丰满都会影响起飞,影响发展。在教学中,我竭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尤其是学习兴趣。我想,学生要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就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产生“我要学”的心理需要。一是以美引趣。我用美的语言、美的表情、美的动作和美的板书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以奇诱趣。用新奇的内容和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设疑激趣。抓住知识内容的关键处设疑引思,开拓学生的思路,使之产生求知欲望。四是以动唤趣。课堂上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多种教学活动形式,唤起学生兴趣。我对数学教学的认识和想法是我 20 年的教学实践的总结,未免有偏差,恳请指正。(一)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在过去漫长的教育史上,许多人都孜孜不倦地研究教法,我也是这个队伍中的一员,也曾提出并试验过不少教法。随着头脑中思想的更新,我认识到光重教法还不行,必须研究学法,使教与学和谐统一,学习效率会不断提高。我曾教过一个姓赵的学生。她说起话来一板一眼,背起诗来一套一套的,谁见了,都说她是个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