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5《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说课稿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9013505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必修5《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数学必修5《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数学必修5《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数学必修5《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数学必修5《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必修5《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必修5《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说课稿(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一数学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高一数学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教学设计2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列的概念”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高一数学必修第二章数列的第一节,是本章的开 启课,也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它的作用非常重要: 首先数列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如存款利息、购房贷款等,使学生感 受到数列研究的现实意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数列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初中数学的许多内容在解决数列的某些问题 中得到了充分运用,同时与前面学习的映射、函数等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学习数 列的概念又为进一步学习等

2、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内容作好了准备。最后通过数列概念的引入以及数列应用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 式进行思考和作判断的能力,同时,借助函数的背景和方法来研究数列的问题,可以进一步 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关联,培养学生用已知去研究未知的能力。 2 2、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 新课程理念强调,关注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意识 的培养 ,同时为了充分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反映教法与学法的结合,体现新教材新理念,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学情的分析,我特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列及其有关概念;了解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了

3、解数列是一种 特殊的函数;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对于比较简单 的数列,会根据其前几项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一列数的观察、归纳,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通项公式,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重点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同时增强爱国情感、环保意识,激发学生为国富民强而勤奋学习的精神。通过小组讨论,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知识、建构知识的研究型学习习惯及合作化学习的团队精神。3 3、教学重点、

4、难点及确立的依据、教学重点、难点及确立的依据由前几项抽象、归纳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学生需要有很好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同时这是学生接触数列的第一节课,因此学生在理解上会有一定的困难。函数概念是高中 阶段学生感觉比较抽象的概念之一,本节课要求学生用函数去认识数列就显得比较困难, 同时用函数的观点去研究数列的性质又是很重要的一种思想方法,为此,我确定了如下的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数列的概念,认识数列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探索并掌握数列的 几种简单表示法(通项公式、列表法、图象法) 教学难点:根据一些数列的前几项抽象、归纳出数列的通项公式;认识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二、教法学法二、

5、教法学法1 1、教法分析、教法分析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主要采用“提问法、观察法、发现法、启发 式法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创 设和谐、愉悦的环境并且给以适当的引导激活学习气氛,让学生多交流多讨论,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 2 2、学法指导、学法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生课本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综高一数学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教学设计3 合素质,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终极目标,为此我主要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相 结合的方式,大家共同讨论、归纳总结、互相启发,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学习

6、能力的提升。 3 3、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映射、函数概念并且具备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同时我 们班是重点中学的重点班,学生的基础比较好,但本节课是学习数列的起始课, 在学习中也可能会遇到下列障碍: 1对数列定义中的关键词“按一定次序”的理解有些模糊 2对数列与函数的关系认识不清 3对数列的表示,特别是通项公式 anf(n)感到困惑 4由数列的前几项写不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4 4、教学手段、教学手段 利用投影仪和多媒体课件形象动态的演示功能,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增加课 堂教学的信息容量,提高教学效益,同时利用校园网和 Internet 网的强大交互功能,及时 反馈相关的信息

7、,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构建。三、教学过程三、教学过程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规划,主要设计了以下八个教学环节:1 1、创设情景,引入概念、创设情景,引入概念【本环节的总体设计思路本环节的总体设计思路】 设计这个情境目的是在引入概念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根据心 理学的理论,情境具有暗示作用,在暗示作用下,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参与了情境中的角色, 这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活动就会极大的调动起来。在教师的诱导下,学生根据自己 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很快就可以总结出这两组数的规律。教师再由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 象的启示,正式引入概念。 【问题情景问题情景】三角形数:1

8、,3,6,10, 正方形数:1,4,9,16,25,创设情境,引入概念创设情境,引入概念实例分析,熟悉分类实例分析,熟悉分类尝试练习,技能训练尝试练习,技能训练知识梳理,形成网络知识梳理,形成网络巩固练习,分层递进巩固练习,分层递进抽象概括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形成概念作业作业-探究与思考探究与思考实例分析,深化概念实例分析,深化概念高一数学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教学设计4 1234523451在给出问题情景后,教师启发学生观察图形特征,以及表示数之间的关系,重点让学 生体会这些表示数的顺序关系,为后面学生总结规律做好铺垫。 2、抽象概括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形成概念 【本环节的总体设计思路本环节的

9、总体设计思路】在本环节中,首先让学生通过上面的实例,归纳出两列数的本 质特征,然后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数列的严格定义,紧接着设计了学生比较熟悉的具体 实例,使学生在轻松、欢快的心情中辨析数列和集合的概念,最后还设计了几道巩固练习, 加深学生对数列概念的理解。 本环节具体的教学安排如下:本环节具体的教学安排如下:(1 1)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数列的定义数列的定义数列的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数列中的每一项都和它的序号有 关.排在第一位的数是这个数列的第 1 项(首项),排在第二位的数是这个数列的第 2 项,排在第

10、n 位的数是这个数列的第 n 项.数列的一般形式:,或简记为,其中是数列的第 n 项,,321naaaa nana第 n 项的 n 叫该项的序号,也叫项数。例如,三角形数构成的数列: na1,3,6,10,15,首项1251,3,15,aaa【设计意图设计意图】由学生从问题情景中独立发现共同的本质特征,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抽象、 概括出数列的严格定义。让学生的体会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区别数列和集合)区别数列和集合 思考:1、截止 3 月 10 日,NBA 西部球队前五名获胜场次从高到低所构成的数列: 47,44,42,41,40 与从低到高所构成的数列:40,41,42,44,47

11、 是否表示同一个数列?2 、冠军杯射手榜前 5 位的进球数:7,4,4,4,4 是否构成一个数列?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举例,进行辨析,从而加深对数列概念的理解(3)巩固练习巩固练习 1、下列实例能否构成数列: 1)我们班全体同学的身高( ) 2)我们班全体同学的姓名按学号的次序排成一列( ) 3)我们班全体同学的出生年份按学号的次序排成一列( ) 2、数列“1,2,3,4,5”和数列“ 1,2,3,4,5,”有区别吗?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加深对数列概念的理解 3、实例分析,熟悉分类实例分析,熟悉分类 【本环节的总体设计思路本环节的总体设计思路】通过一些学生身边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

12、数列是刻画自然规律 的数学模型, 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了解数列的分类。高一数学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教学设计5 (1)从 1988 年到 2008 年,我国体育健儿共参加了六次奥运会,获得的金牌数构成数列: 5,16,16,28,32,51 (2)据统计,从 2005 年到 2009 年,石门中学的高考重点率依次构成数列: 50.3,57.3,59.3,49.3,57 (3)全体自然构成的数列:0,1,2,3,(4)正整数的倒数构成的数列:,1 1 1 11,2 3 4 5 (5)在高一级的 6 次数学检测中,关国亮同学的成绩如下表所示:姓名123456 成绩10486101891048

13、3 (6)我贷款购房,月均等额还贷数构成数列: 4010,4010,4010,4010 (1)根据数列项数的多少分: 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 (2)根据数列项的大小分:递增数列:从第 2 项起,每一项都不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递减数列:从第 2 项起,每一项都不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常数列:各项相等的数列。 摆动数列:从第 2 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自我探究是否存在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的数列:是递减数列;是无穷数列;首 项为 1 且每一项都大于零。 4、实例分析,深化概念实例分析,深化概念 【本环节的总体设计思路本环节的总体设计

14、思路】通过开心词典节目中的一个具体问题,将序号写在上面,下面 的位置写上数列的各项,引导学生说出上下两行是两组变量,然后分析这两组变量之间的 关系,让学生体会数列与函数概念的联系,同时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能力、及观 察能力,最后使学生认识到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从而研究数列的性质可以用研究函数 的性质的方法来研究,这样就深化了数列的概念。 本环节具体的教学安排如下:本环节具体的教学安排如下: (1) 通过开心词典节目中的一个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数列的项与序号之间的对应关系。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体会数列与函数概念的联系 (2)数列可以看成以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为

15、定义域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 )naf n反过来,对于函数 y=f(x),如果 f(i)(i=1、2、3、4)有意义,那么我们可以得到一个 数列 f(1), f(2), f(3), f(4),f(n),。 数列的通项公式具有双重身份,它既表示数列的第 项,又是这个数列中所有各项的 一般形式通项公式反映了一个数列项与项数的函数关系,给了数列的通项公式,这个数 列便确定了,代入项数就可求出数列的每一项【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数列的项是序号 n 的函数.当序号 n 从 1 开始依次na取值时,对应的函数值按次序排出就是数列. 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3 3)数列的列表、图象表示法。数列的列表、图象表示法。 例如,全体正偶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构成的数列an : 2,4,6,2n, n123kan2462k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把数列看成特殊的函数后,就可以用研究函数的方法来研究数列,类比函数 的表示方法,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