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A版必修4《向量加法及其几何意义》教案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9012517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A版必修4《向量加法及其几何意义》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数学A版必修4《向量加法及其几何意义》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数学A版必修4《向量加法及其几何意义》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数学A版必修4《向量加法及其几何意义》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数学A版必修4《向量加法及其几何意义》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A版必修4《向量加法及其几何意义》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A版必修4《向量加法及其几何意义》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课题课题:向量加法及其几何意:向量加法及其几何意义义 教材教材: 人教版人教版 高中高中课课程程标标准准实验实验教科教科书书 A 版必修版必修 4 第二章第第二章第 2 节节一、教学内容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A 版)必修 4 第二章第二节在学习平面向量基本概念之后,考察它的运算及运算律是数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类比数的运算,向量是否能够进行运算呢?向量的工具作用如何发挥呢?这是学生认知冲突的地方,这一冲突正使数学建模思想应运而生,也是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数学新知的契机。向量加法运算是平面向量线性运算最基本、最重要的运算,减法运算和数乘运算都可以归结为

2、加法运算,这一节内容掌握程度关系到能否进一步领会和掌握后续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为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教学教学难难点点是向量加法意义的理解。二、教学目二、教学目标标的确定的确定学情分析学情分析从心理特征来说,高一学生的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初步向理论型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强,勇于创新, 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不够缜密容易进入误区,形成思维定势,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对知识产生兴趣,形成初步认识;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物理学知识,结合实际操作探究

3、突破难点;从认知状况来说,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和已有的物理知识,学生对向量有了初步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向量加法的准确理解,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层面.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大纲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及以上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知识识与技能目与技能目标标: :通过物理中的位移合成认识、动手操作力的合成实验,了解向量加法不同于一般意义上数量相加,有其遵循的规则,在此基础上理解向量加法意义,体验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过过程与方法目程与方法目标标: :在学生探究向量加法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

4、生理解向量加- 2 -法遵循的“规则”,即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切实掌握两个向量加法运算律;情感情感态态度与价度与价值观值观目目标标: :通过由实例到概念,由具体到抽象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能用数学方法思考问题,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法上,我借助多媒体、几何画板软件及 flash 动画,采用“启发探究讨论”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学法上,我以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为出发点,着眼于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学习体验,精心设置一个个问题链,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给

5、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四、教学四、教学过过程程设计设计(一一) 设设置情景:置情景:1.复复习习回回顾顾:向量的定义以及有关概念强调: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长度相等、方向相同的向量相等.因此,我们研究的向量是与起点无关的自由向量,即任何向量可以在不改变它的方向和大小的前提下,移到任何位置.2.情景情景设设置:置:(1)小明先向东走 2 米,接着向西走 3 米,那么他所走的路程是 ,位移是 ;(2)某年春节期间由于广州到台北没有直航,乘飞机要先从广州到香港,再从香港到台北,这两次位移合成的结果是什么?通过现实的例子,引导学生对向量加法初步的直观认识。(二二) 探索

6、研究:探索研究:1.探究活探究活动动一一 (课本 P80 实验)图 a 表示橡皮条在两个力 F1 、F2 的作用下沿 GO 伸长了 EO,图 b 表示橡皮条在力 F 的作用下沿 GO 伸长了相同的长度 EO,则 F 与 F1 、F2 之间的关系如何? 同时,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交流结果:(1)力 F 对橡皮条产生的效果,与力 F1 、F2 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 3 -(2)力 F 在以 F1、F2 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上,并且大小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长;(3)力 F 可以认为是 F1 、F2 的和,即力的合成也可以看作是向量的加法.向量的加法向量的加法: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

7、加法.思考思考 1:如何求出两个向量的和?(引导和提示学生类比联系力的合成)2.平行四平行四边边形法形法则则(起点相同)(起点相同)已知向量a、 、b有相同的起点,且 OAa, OBb,作, AAACOB BCOA则向量OC 叫做a与b的和,记作ab,即 ab OAACOC . 练习练习 1:求下列向量的和向量,:求下列向量的和向量,并叙述作法abab作法:已知向量a、 、b.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作 OAa, OBb,作, AAACOB BCOA则向量OC 叫做a与b的和,记作ab,即 ab ACBCAB.3.三角形法三角形法则则( (“首尾相接,首尾首尾相接,首尾连连”) )问题问题 1:

8、:画出已知两个向量的和向量,出平行四边形法则外是否有其他的方法?(提示:位移是怎样合成的?)位移的合成是两个向量首尾相接的到的第三个向量,从而得到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已知向量a OA,bAB,则向量OB 叫做a与b的和,记作ab,即 abOAABOB .练习 2:已知向量a、b,用三角形法则作出ab .baba思考思考 2:两个共两个共线线向量如何求和向量如何求和? ABBCABBC共线向量包括同向和反向,而两向量AB、BC 同向或反向时,把两个向量首- 4 -尾相接,得到和向量 ACABBC .所以,对于共线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同样适用。思考 3: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有什么区别?(

9、学生先思考,教师总结)abab ABCABDCabab 特点:(通过平移)首尾相接特点:(通过平移)起点相同几何画板演示,当两个向量改变时,用两种法则求出的和向量是相同的。即:不同法则效果相同。(三)巩固(三)巩固练习练习例例 1. 已知向量a、b、c,求作向量abc .作法:在平面内任取一点 A,作,ABa BCb CDc 作+ +AD,ADa b c 则.练习 2:用两种方法求向量a、b的和.练习 4(1)用两种方法画出三个非零向量,使它们的和为零.abcABC BDOCAabab c(2)已知,a bc0 ab| a|= 3,|b| 4| c| ,.+ +=, ,且 且求求ab cabc

10、ABDCababab ab OABCACB- 5 -,abc0|c | | ab|, a b| c|= 5解:如右图又 +=+探究活探究活动动二二:数的加法满足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类似的向量加法是否也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即对任意向量a、b、c,是否有:(1)abba:;交换律(2)()()abcabc:;结合律通过演示验证向量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且规定00.aaa(四)(四)应应用提高:用提高:例例 2、如图一船从 A 点出发以 的速度向垂直于对岸的方向行驶,同时河水的流速为 ,求船实际航行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用与流速间的夹角表示)(用 flash 动画演示,引导学生分析这一物理过程

11、中的向量以及求向量和的过程,把实际问题转化成向量问题)解:设 表示船向垂直对岸方向行驶的速度, 表示水流的速度,则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就表示船实际航行的速度,答:船实际航行的速度为大小为 4kmh,方向与河水流速间的夹角为 60五、五、课课堂小堂小结结 1.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向量运算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六、六、课课后作后作业业: :1.基础巩固基础巩固 求出下列向量的和向量:2/km hAC22| 2 | 2 3 |4tan3 CAB9060RtABCABBCACABBCCABCAB 在中,且2 3/km hACDBADAB - 6 -abbaab2.提高练习提高练习 求出

12、下列三个向量的和并写出做法:3.能力培养能力培养 | a|b| a b|与“”+探究的大小关系,并指出何时成立.= =七、板七、板书设计书设计向量加法及其几何意向量加法及其几何意义义1.平行四边形法则 例 1. 学生练习: 性质: 作法:2.三角形法则 例 2. 性质 作法向量加法运算性质: 课堂小结:八、八、备备用用习题习题1、一艘船从 A 点出发以hkm/32的速度向垂直于对岸的方向行驶,船的实际航行的速度的大小为hkm/4,求水流的速度.2、一艘船距对岸4 3km,以hkm/32的速度向垂直于对岸的方向行驶,到达对岸时,船的实际航程为 8km,求河水的流速.3、一艘船从 A 点出发以1v

13、的速度向垂直于对岸的方向行驶,同时河水的流速为2v,船的实际航行的速度的大小为hkm/4,方向与水流间的夹角是60,求1v和2v.4、一艘船以 5km/h 的速度在行驶,同时河水的流速为 2km/h,则船的实际航行速度大小最大是km/h,最小是km/habc- 7 -、已知两个力 F1,F2的夹角是直角,且已知它们的合力 F 与 F1的夹角是 60,|F|=10N 求 F1和 F2的大小. 、用向量加法证明: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向量加法及其几何意向量加法及其几何意义义”教案教案说说明明本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A 版)必修 4 第二章第二节,为了更好的把握本课时

14、内容,对本节课的教案给与以下说明.一、授一、授课课内容的内容本内容的内容本质质在学习平面向量基本概念之后,考察它的运算及运算律是数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类比数的运算,向量是否能够进行运算呢? 向量的工具作用如何发挥呢? 这是学生认知冲突的地方,这一冲突正使数学建模思想应运而生,也是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数学新知的契机.向量加法运算是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最基本、最重要的运算,减法运算、数乘向量运算都可以归结为加法运算,同时向量运算又是以后学习空间向量等其他知识的重要基础,这一节 内容掌握程度关系到能否进一步领会和掌握后续内容.所以,本节课的本质就是使学生领会数学的工具作用,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建模思

15、想等数学中重要的思想方法。二、教学目二、教学目标标定位定位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和已有的物理知识,学生对向量有了初步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向量加法的准确理解和三角形法则与四边形法则的区别与联系,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物理中的位移合成认识、动手操作力的合成实验,了解向量加法不同于一般意义上数量相加,有其遵循的新规则,在此基础上理解向量加法的意义,体验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生探究向量加法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向量加法遵循的“规则”,即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切实掌握两个向量加法运算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