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精品学案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9011125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精品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精品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精品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精品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精品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精品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精品学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 3 第六课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我们的中华文化精品学案精品学案【课程标准】24 考察中外历史和现实中的实例,说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引用古代文明衰落、中断、湮灭的史实,展现文化与文明的联系与区别。体现民族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文化,如生产工艺、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建筑工程等。25 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和不同样式;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着眼于中华文化的总体特质,如语言、文字、风俗等;说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以港澳台或各民族地区为例,表现不同文化样式的历史、地缘

2、因素;同时从文化心理、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的认同,强调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教材结构分析】本课时内容主要是通过分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说明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整个框题共分为三目,第一目是古代辉煌的历程,主要是以历史事实说明一些世界古老文明相继衰落或湮灭,而中华文化具有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第二目以汉字和史书典籍为见证,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并进一步分析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第三目,以近代中华文化衰2微的史实,说明再创中华文化辉煌的紧迫性和根本要求。整个教学内容与第二框有机联系,共同展示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

3、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识记: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见证;中华文化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再创中华文化辉煌的根本要求。理解:兼收并蓄、求同存异的内涵;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的意义。运用:联系中华文化发展的实际,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延续性。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充分展示中华文化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魅力,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再创中华文化辉煌的历史责任感。【重点难点分析】本框的重点是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渊源流长的见证,难点3是中华文

4、化特有的包容性及意义。【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对文化的一般常识有所了解,但这种认识是比较抽象的,而自本课起学生会系统学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而源远流长正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之一。学生应该有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组织教学时应该多结合具体的事例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刻而明确的认识,从而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振兴民族文化的历史责任感。【课时规划】本课安排一课时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学生看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学生看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1、知识目标:识记: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史书

5、典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见证;中华文化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再创中华文化辉煌的根本要求。理解:兼收并蓄、求同存异的内涵;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的意义。运用:联系中华文化发展的实际,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延续性。4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充分展示中华文化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魅力,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再创中华文化辉煌的历史责任感。【导入新课】播放奥运会开幕式视频,引导学生分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魅力所在。【自主梳理】默写:文化创新的途径有哪些?教师点评预习学案,表扬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并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

6、2 分钟,自我矫正。(学生利用晚上自习课完成,课上教师点拨,主要针对学生预习中的(学生利用晚上自习课完成,课上教师点拨,主要针对学生预习中的问题和重点知识及易混易错的知识。并引导学生能够举例说明,问题和重点知识及易混易错的知识。并引导学生能够举例说明,5 分分钟)钟)(一)基础知识 1、辉煌历程:(播放中国古代各个时期文化成就的图片,引导学生结合历史知识分析)5(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的雏形。(2)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3)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4)隋唐时期,中华文化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5)宋

7、元明延续着隋唐文化的辉煌,同时也产生了影响封建社会发展的宋明理学。(6)明清时期,随着西方近代文化思想的传入,中国传统文化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学生记忆 3 分钟,教师提问:问题: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历程是怎样的,有哪几个关键点?)2、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博大精深是另一基本特征):(1)汉字和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播放歌曲中华诵 。引导学生思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什么?它们是如何见证中华文化的?)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6(问题:文字如

8、何见证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你了解中国汉字的演化过程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教师问题:请举例说明关于我国史学典籍的发展历程。学生回答,教师多媒体展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史书)3、中华文化的衰微和辉煌:(播放视频:建国 60 年成就感)(教师提问:请结合所学的史学知识,简要分析一下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和后果?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1)由于封建统治的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华文化也经历衰微的过程。(2)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二)主干知

9、识(学生利用晚上自习课完成,课上教师重点点拨补充,(学生利用晚上自习课完成,课上教师重点点拨补充, 引导学生理解记忆引导学生理解记忆 10 分钟)分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什么?是如何体现的?参考答案:汉字和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7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中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教师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加以点拨,然后引导学生理解记忆,教师提问)【难点易混点辨析】 (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10、。课上小组合作(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课上小组合作 探究,教师点拨分析完成)探究,教师点拨分析完成)1、秦朝统一标志着中华文化的雏形形成。 (错,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2、史学典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错,应该是汉字)3、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春秋 。 (应该是纪传体)【重点问题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每一小组形成自己的(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每一小组形成自己的 比较完整的答案,分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完善。教师根据小比较完整的答案,分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完善。教师根据小 组的回答情况给予点拨,纠正。组的回答情况给予点拨,纠正。1515 分钟)分钟)汉字的内涵总是

11、在不断的丰富。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一种带有时代文化色彩的语言网络语言,正悄悄的出现在生活中,并被年轻人所热情演绎着。诸如“886” “3166” “7456” “菜鸟” “粉丝”“凉粉” “玉米” “美眉”等等,但这种语言却让家长和老师们很头痛。因为他们常常对孩子随口嘣出的“语言”而不知所云。有人认为网络语言很可能带来汉语的革命,有人认为这只能污染汉语言文字。对此,你赞成哪一种观点呢?你如何看待这种文字现象?教师点拨:此题考查汉字的作用。参考答案:对于网络语言,不管它有多少积极因素,也不管它有多少消极影响,我们即不能全盘接受,8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而应该客观公正对待它。具体讲应该保持如下态度:

12、 中华文明之所以历尽五千年而血脉不断,正是因为汉文化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所以,对我们的母语汉语来说,为了她能继续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同时也记载下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我们要用一种包容的心态,让她接受诸如网络语言等各种时代因素的冲击,并在冲击中不断取彼之长,补己之短,与时俱进!【预习效果检测】(学生晚自习完成,主要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学生晚自习完成,主要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特别注重生生合作和师生合作,出题较多的是特别注重生生合作和师生合作,出题较多的是 5 5、6 6、7 7)1、形成古代中华文化思想雏形的时期和古代中华文化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分别是在A 殷周时期和秦汉时期 B 春秋

13、战国时代和宋元明时期C 春秋战国时期和隋唐时期 D 秦汉时期和隋唐时期2、 “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为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这句话体现了中华文化A 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B 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C 盲目自大和闭塞落后 D 源远流长3、下列关于文字的表述正确的是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9金文是汉字正式文字的开始 中华文化创造的灿烂文化都使用汉字记录下来的A B C D4、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是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 维新运动出现 洋务运动出现A B C D 5、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这是基于(

14、 ) 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 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教师点拨: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是错误的,文化的转化需要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A B C D 6、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教师点拨:此题学生出错较多,关键是没审好题,没看清青花瓷穿越千年的10历史,因此出错)A包容广纳 B推陈出新 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7.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用电脑打字方便、快捷,有人提出可以放弃汉字的书写。但学者指

15、出,在电脑时代,我们还是要多写字,写好字。当汉字逐渐地在我们的手下变得生疏的时候,也许就是我们这个民族文化遗失的时候。这是因为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汉字是世界上运用人数最多的文字 汉字具有象形和表意的特点 汉字的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A. B. C. D.8、时下,在广告市场上,有些企业竞相采用篡改古诗或成语的方式 谋求广告效应,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改为“但愿人长久, 相伴-”,“刻不容缓”改成“咳不容缓”这说明 这是对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妨碍了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 标准化 不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 会影响正在成长的青少年一代 A B C D【课堂检测】(教师在学完新课后发下去,学生课堂完成)1、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A孔子的“仁政”思想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者所借鉴 B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多11C文化具有继承性 D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并被本土化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是( )中华文化没像其他文明一样,被外族入侵而中断、湮灭汉字的演变与使用史书典籍的传承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求同存异、兼收并蓄A B. C. D.今年的 9 月 28 日,是我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