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公开课《搭石》教学设计及反思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9010145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5.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公开课《搭石》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四年级语文公开课《搭石》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四年级语文公开课《搭石》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四年级语文公开课《搭石》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四年级语文公开课《搭石》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公开课《搭石》教学设计及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公开课《搭石》教学设计及反思(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公开课四年级语文公开课搭石搭石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及反思及反思搭石教学设计松柏小学 陈利兴教材分析搭石在农村是司空见惯,而城里的孩子却是见所未见,缺少农村生活体验的城市学生,要领会文中搭石的美以及联结着家乡的小路,联结乡亲美好的情感,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更要让学生透过朴实的文字感受乡村人们走搭石的情景,感受山里的人朴实、善良的人性之美。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探究、实践、体验”的学习方式。在教室搭建搭石让学生走一走搭石,使学

2、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走搭石的情景引导学生充分地研读课文,合作探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结合画面体验,理解文本。教学目标1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11 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美的。2理解“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句子的深刻含义课前准备铺搭石用的石头。教学时间:2 课

3、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步学习感知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交流自己学习收获,对课文进行质疑。第二课时一、复习,质疑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搭石这篇课文,同学们从中读懂那些内容?2在学习中还有哪些疑问需要大家讨论的问题?二、学习课文,解质疑1在这些问题中“为什么说搭石,构成家乡一道风景呢?” ,这道题理解了,其它的几个问题就迎刃而解。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风景是什么意思?师: 是啊,风景是指美丽的地方,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家乡搭石的“美” ,请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师:不错,我们的班的同学真会读书,找出了文中描写搭石美的句子,请自己再读一读好好体会一下家乡的搭石到底美在哪里?(生说出自己喜欢的

4、句子,师相应指导学习,师简笔画)2找出文中描写人们排搭石的关联词(“无论只要直到才” )读读, 从这些关联词中你读懂什么?课件:课间同学在操场做游戏,做得很高兴,可看到地上有纸张,他们都会停下来把纸拣干净。谁能用书上关联词(“无论只要直到才” )说说这件事。 (小组交流) “在家乡上了点岁数的人“无论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稳”他为什么 “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石块搭上而且还要在再上边踏上几个来回?这是什么美?所以这一段应带着什么语气来读这句?【通过对照亲身体验,感受乡亲们美好的心灵】3这里的人心真美。还有哪些句子也是写家乡搭石的美?4你是从哪里看出来?轻声读这段话,想象那优美动人的画面,说说你眼

5、前浮现出什么情景。(简笔画)【简笔画勾勒,再现人性之美。研究表明,看一遍比听一遍所获得的信息多 1.66 倍。单凭听觉,一份材料 3 天后只能记住 15%;单凭视觉 3 天后只能记住 40%;如果视听结合,3 天后则能记住 7075%。通过简笔画把老人摆搭石、一行人走搭石、在搭石前互让、背老人走搭石一道道亮丽山村风景图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感受山村搭石的美,感受乡亲互帮互助的心灵美。简笔画在给学生传递信息的同时也给学生想象空间。 】师:同学们很会想象,老师这儿也有一排搭石,谁敢来走一走?(学生一个个争相上来走搭石,师随机抽几个上台走搭。 )A(一个人走)师:你为什么要走这么快?B(两个人走)师:你

6、想办法超过他?师:你为什么不超过他?师:所以走搭石生齐:不能抢路。C(三人一起走第一个人突然止步)师:他突然上步会造成什么情况?师:所以走搭石生齐:不能突然上步。D 三人依次走。师:这就叫(协调有序)【情景演示,展示人性之美。文中“紧走搭石慢过桥” 、走搭石不能抢路、不能突然止步、一行人走搭石人影绰绰,协调节器有序,对于没见过搭石,更没走过搭石的城里的孩子,单靠读文是很难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根据研究表明识别一种东西,用语言描述,要用 2.3 秒;用线条符号和图示要用 1.5 秒;用黑白照片,要 1.2 秒,用彩色照片,要用 0.9 秒;用实物要用 0.4 秒。因此在课中请一个学生走,后师问:

7、“你为什么要走这么快?”生:“保持平衡,不会摔倒。 ”无需教课开讲解,看到眼前的情景学生自然理解 “紧走搭石慢过桥”的意思;再请两个学生一起走搭石,让后面学生想办法超过前面的学生,师:“你为什么不超过他?”生:“搭石太小,我没处落脚。 ”师:“所以走搭石” ,生齐:“不能抢路。 ” ;三人一起走第一个人突然止步,后面的学生从搭石上落下来,这就是不能突然止步;最后让一行学生依次走过搭石,这就叫协调有序。在情景展示中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受乡村人们走搭石的美景。 】5真是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出示画面,这是什么美?)能把这美感读出来吗,读出叠词给人的韵律感。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人们摆搭石、走搭石的情景,

8、文还有哪些句子也写出搭石的美?师:你再给大家读一下,同学注意听这一句写什么?(简笔画)师:还有呢?“假如遇到”师:“理所当然”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会看成“理所当然”?师:为什么人们会觉得是应该的?师:是啊,这两句话读来让人感到融融乡亲之情,读起来让人感到多么亲切。谁能把这亲切感读出来?谁能读得更亲切一点?指读。6老师跟你们配合读好吗?老师读前面的词语(如果,总会。假如年轻人总要)停下来后你们接着读。【读中感悟,领会人性之美。语文不仅是工具学科更是人文学科。语文课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

9、,并最终积淀成为人的精神世界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要实现语文课这一教学目标,就必须强调通过读以获得感悟的教学方法。 “一读”领会自己能读懂的内容,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二读”找出文描写搭石美的句子;“三读”带着赞美的语气读这些句子领悟乡亲心灵美的情感; “四读” ,让学生轻声、自由地读。读时做到如醉如痴物我两忘,把读书、理解、表达融为一体,做到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陶冶。 】师:刚才同学提的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吗?(逐一把已解决的问题擦掉。 )7学习、了解了作者家乡的搭石,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作者发出怎样的感慨?生齐读:第 5 自然段。师:“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这是赞美什么

10、?师:还赞美搭石的什么?师:乡亲哪些美好的情感?(小结:摆搭石、走搭石、互让、背老人过搭石板书: 心美)三、布置作业1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景物美和人们心灵的美;2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写一件平凡事物中的美。板书设计:21 搭 石 美好的心灵教学反思: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为此本课教学从以下三各方面着手:1质疑问难。本课教学从指导从质疑入手,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梳理学生的质疑以“为什么说搭石,构成家乡一道风景呢?”统领学生的问题。这样做: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发现问题

11、;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自学情况,老师教学有的放矢。2情景展示。什么是搭石对于城里的学生是陌生的,更没有走搭石的体验,因此课堂教学通过简笔画勾勒搭石、让学生走搭石感受家乡人们走搭石的情景,把家乡搭石美丽风景展现在学生面前。3读中感悟。本可教学不仅重视朗读指导,更重视读中感悟,四次朗读每次要求不同从初读到欣赏陶醉感悟搭石那种不求名利,默默无闻,为社会做贡献精神,以及乡亲们为他人着想互帮互助的人性之美。搭石教学设计松柏小学 陈利兴教材分析搭石在农村是司空见惯,而城里的孩子却是见所未见,缺少农村生活体验的城市学生,要领会文中搭石的美以及联结着家乡的小路,联结乡亲美好的情感,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教学不仅要

12、让学生读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更要让学生透过朴实的文字感受乡村人们走搭石的情景,感受山里的人朴实、善良的人性之美。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探究、实践、体验”的学习方式。在教室搭建搭石让学生走一走搭石,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走搭石的情景引导学生充分地研读课文,合作探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结合画面体验,理解文本。教学目标1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11 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13、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美的。2理解“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句子的深刻含义课前准备铺搭石用的石头。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步学习感知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交流自己学习收获,对课文进行质疑。第二课时一、复习,质疑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搭石这篇课文,同学们从中读懂那些内容?2在学习中还有哪些疑问需要大家讨论的问题?二、学习课文,解质疑1在这些问题中“为什么说搭石,构成家乡一道

14、风景呢?” ,这道题理解了,其它的几个问题就迎刃而解。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风景是什么意思?师: 是啊,风景是指美丽的地方,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家乡搭石的“美” ,请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师:不错,我们的班的同学真会读书,找出了文中描写搭石美的句子,请自己再读一读好好体会一下家乡的搭石到底美在哪里?(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师相应指导学习,师简笔画)2找出文中描写人们排搭石的关联词(“无论只要直到才” )读读, 从这些关联词中你读懂什么?课件:课间同学在操场做游戏,做得很高兴,可看到地上有纸张,他们都会停下来把纸拣干净。谁能用书上关联词(“无论只要直到才” )说说这件事。 (小组交流)

15、 “在家乡上了点岁数的人“无论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稳”他为什么 “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石块搭上而且还要在再上边踏上几个来回?这是什么美?所以这一段应带着什么语气来读这句?【通过对照亲身体验,感受乡亲们美好的心灵】3这里的人心真美。还有哪些句子也是写家乡搭石的美?4你是从哪里看出来?轻声读这段话,想象那优美动人的画面,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什么情景。(简笔画)【简笔画勾勒,再现人性之美。研究表明,看一遍比听一遍所获得的信息多 1.66 倍。单凭听觉,一份材料 3 天后只能记住 15%;单凭视觉 3 天后只能记住 40%;如果视听结合,3 天后则能记住 7075%。通过简笔画把老人摆搭石、一行人走搭石

16、、在搭石前互让、背老人走搭石一道道亮丽山村风景图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感受山村搭石的美,感受乡亲互帮互助的心灵美。简笔画在给学生传递信息的同时也给学生想象空间。 】师:同学们很会想象,老师这儿也有一排搭石,谁敢来走一走?(学生一个个争相上来走搭石,师随机抽几个上台走搭。 )A(一个人走)师:你为什么要走这么快?B(两个人走)师:你想办法超过他?师:你为什么不超过他?师:所以走搭石生齐:不能抢路。C(三人一起走第一个人突然止步)师:他突然上步会造成什么情况?师:所以走搭石生齐:不能突然上步。D 三人依次走。师:这就叫(协调有序)【情景演示,展示人性之美。文中“紧走搭石慢过桥” 、走搭石不能抢路、不能突然止步、一行人走搭石人影绰绰,协调节器有序,对于没见过搭石,更没走过搭石的城里的孩子,单靠读文是很难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根据研究表明识别一种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作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