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故事:一堂很“乱”的语文课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8967035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教学故事:一堂很“乱”的语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语文教学故事:一堂很“乱”的语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语文教学故事:一堂很“乱”的语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中语文教学故事:一堂很“乱”的语文课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中语文教学故事:一堂很“乱”的语文课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教学故事:一堂很“乱”的语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教学故事:一堂很“乱”的语文课(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教学故事:一堂很初中语文教学故事:一堂很“乱乱”的的 语文课语文课一堂很“乱”的语文课余蕾我听了一堂很“乱”的语文课。那是 20 世纪 80 年代,我带几位老师到北京学习教改经验,在北京一所全国有名的重点中学听了一节登泰山记 ,第一次感受到“茶馆”式教学气氛。这是一堂秩序很“乱” ,却又分明是谁都叹服的语文课。我当时的评价是两句话:学生眼里无老师,老师眼里有学生。上课老师姓王,40 来岁,本校高中毕业,是被老校长硬留下来任教的。上课铃响后,王老师大步迈进教室,没有起立坐下的环节。王老师风度不凡,既有学者儒雅洒脱的气质,又有朋友平易随和的作风。他转身在黑板上挥就四个笔力雄健、字字见骨的大

2、字“登泰山记” ,见其字使人想起杜甫“书贵瘦硬方通神”的书法评点来。接着他便用略带京味的普通话,妙语连珠地侃起了泰山,似在导游,又似在说书, “立片言而居要” ,字字切题,绝无赘语,还不时半文半白几句,让你不能不产生立即动身去爬十八盘,去登天门以领略“登泰山而小天下” 的冲动。王老师的魅力,在短短几分钟里展示的淋漓尽致,此时的课堂早已掀起一股走进泰山的激情,还怕你不读登泰山记?接下来就没有王老师的“戏”了,想“唱”也不行了,课堂已成了学生们的天下:读读议议的,摘摘抄抄的,争争辩辩的,说说笑笑的,在黑板上写写画画(画登山路线)的,几次因讲台上人多硬把王老师“挤”下了台。有几位索性跑到我们跟前讨论

3、起来,似乎我们不是听课老师而是他们的同学。由于该校是所有名老校,楼上教室都是红木地板,时时能响起激动的学子们激动的足音,这样直到下课,王老师又被学生拦了回去整堂课没有一个人闲着,没有一个人不在“登泰山” ,他们眼里“没有”了老师,但他们始终配合着老师,因为是老师为他们营造了这样的气氛,老师眼里有着几十名学生。我问陪同听课的老校长,这样的场面会不会影响其他班教学,校长说:“当然有影响,但没办法呀,你能限制吗?这种局面建立起来多不容易啊。 ”校长还开玩笑地说:“我看,今后得罚王老师到远离教室群的音乐教室折腾去。 ”去学校前,就听人介绍,王老师的课深受学生欢迎,他的课无法用“一堂好课”的分项记分标准

4、去衡量,所以他虽有名气却没有上大型示范课的份,但同行们在品了有宗有系的“大餐”之后总不忘到他的堂上去品一品“特色风味” 。我们决定把他的课录下来,所以带了一个砖头录音机,回到宾馆放出来一听,如同茶馆纪实,拿去作电影茶舍的场景效果还可以,如果作教学资料,谁也不会相信也不会认可。好一堂“乱”课,好就好在它的“乱” 。后记:这是十几年前听过的一堂课,典型的“茶馆式”,就是忘不了,听课的几位老师每每聊起来,依然津津乐道。我最怕这样的语文课:老师讲一句,学生听一句;老师抄一段,学生记一段;老师问一题,学生答一题,讲得十分标准,记得十分完整,答案十分统一,课堂肃穆庄严,安静得让人胆寒。语文课学的不是 1+

5、1,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科学,更是艺术,艺术离不开生动,它的严谨蕴含在生动之中。“乱”者,活也;活者,生动也。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最佳境界。正如令人眼花缭乱的拳术中,其实招招都藏着严谨的章法,自然这是修炼的结果。一堂很“乱”的语文课余蕾我听了一堂很“乱”的语文课。那是 20 世纪 80 年代,我带几位老师到北京学习教改经验,在北京一所全国有名的重点中学听了一节登泰山记 ,第一次感受到“茶馆”式教学气氛。这是一堂秩序很“乱” ,却又分明是谁都叹服的语文课。我当时的评价是两句话:学生眼里无老师,老师眼里有学生。上课老师姓王,40 来岁,本校高中毕业,是被老校长硬留下来任教的。上课铃响后,王老师大步迈进教室

6、,没有起立坐下的环节。王老师风度不凡,既有学者儒雅洒脱的气质,又有朋友平易随和的作风。他转身在黑板上挥就四个笔力雄健、字字见骨的大字“登泰山记” ,见其字使人想起杜甫“书贵瘦硬方通神”的书法评点来。接着他便用略带京味的普通话,妙语连珠地侃起了泰山,似在导游,又似在说书, “立片言而居要” ,字字切题,绝无赘语,还不时半文半白几句,让你不能不产生立即动身去爬十八盘,去登天门以领略“登泰山而小天下” 的冲动。王老师的魅力,在短短几分钟里展示的淋漓尽致,此时的课堂早已掀起一股走进泰山的激情,还怕你不读登泰山记?接下来就没有王老师的“戏”了,想“唱”也不行了,课堂已成了学生们的天下:读读议议的,摘摘抄

7、抄的,争争辩辩的,说说笑笑的,在黑板上写写画画(画登山路线)的,几次因讲台上人多硬把王老师“挤”下了台。有几位索性跑到我们跟前讨论起来,似乎我们不是听课老师而是他们的同学。由于该校是所有名老校,楼上教室都是红木地板,时时能响起激动的学子们激动的足音,这样直到下课,王老师又被学生拦了回去整堂课没有一个人闲着,没有一个人不在“登泰山” ,他们眼里“没有”了老师,但他们始终配合着老师,因为是老师为他们营造了这样的气氛,老师眼里有着几十名学生。我问陪同听课的老校长,这样的场面会不会影响其他班教学,校长说:“当然有影响,但没办法呀,你能限制吗?这种局面建立起来多不容易啊。 ”校长还开玩笑地说:“我看,今

8、后得罚王老师到远离教室群的音乐教室折腾去。 ”去学校前,就听人介绍,王老师的课深受学生欢迎,他的课无法用“一堂好课”的分项记分标准去衡量,所以他虽有名气却没有上大型示范课的份,但同行们在品了有宗有系的“大餐”之后总不忘到他的堂上去品一品“特色风味” 。我们决定把他的课录下来,所以带了一个砖头录音机,回到宾馆放出来一听,如同茶馆纪实,拿去作电影茶舍的场景效果还可以,如果作教学资料,谁也不会相信也不会认可。好一堂“乱”课,好就好在它的“乱” 。后记:这是十几年前听过的一堂课,典型的“茶馆式”,就是忘不了,听课的几位老师每每聊起来,依然津津乐道。我最怕这样的语文课:老师讲一句,学生听一句;老师抄一段

9、,学生记一段;老师问一题,学生答一题,讲得十分标准,记得十分完整,答案十分统一,课堂肃穆庄严,安静得让人胆寒。语文课学的不是 1+1,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科学,更是艺术,艺术离不开生动,它的严谨蕴含在生动之中。“乱”者,活也;活者,生动也。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最佳境界。正如令人眼花缭乱的拳术中,其实招招都藏着严谨的章法,自然这是修炼的结果。一堂很“乱”的语文课余蕾我听了一堂很“乱”的语文课。那是 20 世纪 80 年代,我带几位老师到北京学习教改经验,在北京一所全国有名的重点中学听了一节登泰山记 ,第一次感受到“茶馆”式教学气氛。这是一堂秩序很“乱” ,却又分明是谁都叹服的语文课。我当时的评价是两句话

10、:学生眼里无老师,老师眼里有学生。上课老师姓王,40 来岁,本校高中毕业,是被老校长硬留下来任教的。上课铃响后,王老师大步迈进教室,没有起立坐下的环节。王老师风度不凡,既有学者儒雅洒脱的气质,又有朋友平易随和的作风。他转身在黑板上挥就四个笔力雄健、字字见骨的大字“登泰山记” ,见其字使人想起杜甫“书贵瘦硬方通神”的书法评点来。接着他便用略带京味的普通话,妙语连珠地侃起了泰山,似在导游,又似在说书, “立片言而居要” ,字字切题,绝无赘语,还不时半文半白几句,让你不能不产生立即动身去爬十八盘,去登天门以领略“登泰山而小天下” 的冲动。王老师的魅力,在短短几分钟里展示的淋漓尽致,此时的课堂早已掀起

11、一股走进泰山的激情,还怕你不读登泰山记?接下来就没有王老师的“戏”了,想“唱”也不行了,课堂已成了学生们的天下:读读议议的,摘摘抄抄的,争争辩辩的,说说笑笑的,在黑板上写写画画(画登山路线)的,几次因讲台上人多硬把王老师“挤”下了台。有几位索性跑到我们跟前讨论起来,似乎我们不是听课老师而是他们的同学。由于该校是所有名老校,楼上教室都是红木地板,时时能响起激动的学子们激动的足音,这样直到下课,王老师又被学生拦了回去整堂课没有一个人闲着,没有一个人不在“登泰山” ,他们眼里“没有”了老师,但他们始终配合着老师,因为是老师为他们营造了这样的气氛,老师眼里有着几十名学生。我问陪同听课的老校长,这样的场

12、面会不会影响其他班教学,校长说:“当然有影响,但没办法呀,你能限制吗?这种局面建立起来多不容易啊。 ”校长还开玩笑地说:“我看,今后得罚王老师到远离教室群的音乐教室折腾去。 ”去学校前,就听人介绍,王老师的课深受学生欢迎,他的课无法用“一堂好课”的分项记分标准去衡量,所以他虽有名气却没有上大型示范课的份,但同行们在品了有宗有系的“大餐”之后总不忘到他的堂上去品一品“特色风味” 。我们决定把他的课录下来,所以带了一个砖头录音机,回到宾馆放出来一听,如同茶馆纪实,拿去作电影茶舍的场景效果还可以,如果作教学资料,谁也不会相信也不会认可。好一堂“乱”课,好就好在它的“乱” 。后记:这是十几年前听过的一堂课,典型的“茶馆式”,就是忘不了,听课的几位老师每每聊起来,依然津津乐道。我最怕这样的语文课:老师讲一句,学生听一句;老师抄一段,学生记一段;老师问一题,学生答一题,讲得十分标准,记得十分完整,答案十分统一,课堂肃穆庄严,安静得让人胆寒。语文课学的不是 1+1,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科学,更是艺术,艺术离不开生动,它的严谨蕴含在生动之中。“乱”者,活也;活者,生动也。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最佳境界。正如令人眼花缭乱的拳术中,其实招招都藏着严谨的章法,自然这是修炼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作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