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复习整理全册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8960555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复习整理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课改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复习整理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课改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复习整理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课改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复习整理全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课改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复习整理全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改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复习整理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复习整理全册(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15 页(最新人教版)新课改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复习整理(最新人教版)新课改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复习整理 全册全册专题专题学习要求学习要求知识点拨知识点拨专专 题题 一一 、 中中 国国 传传 统统 文文 化化 主主 流流 思思 想想 的的 演演 变变百 家 争 鸣 和 儒 家 思 想 的 形 成1. 知道知道诸子百家。2. 认识认识春秋战国 时期百家争鸣局面 形成的重要意义。 3. 知道知道孔子、孟 子、荀子的主要观 点,理解儒家思想 的形成。 4.感受感受人类思想解 放对社会发展的推 动力,用赞赏的态 度认识认识思想传承的 价值。1 1、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百家:泛指,形容

2、数量多,主要有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争鸣:指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 展开争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 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 经济:经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政治: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阶级关系:“士”阶层活跃,受诸侯 国统治者重用;思想文化:思想文化:学术下移, “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 ,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 为学术的繁荣提供了条件。 主要代表人物及观点:主要代表人物及观点: 学 派代表 人物主张地位(影响特点)墨 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俭代

3、表平民百姓的愿望老子哲学思想: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丰富的辩 证法政治思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道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 家道 家 庄子万物是相对的,放弃差别观念能获得精神自由继承和发展老子的学说 法 家韩非 子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主张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 央集权国家 社会不断发展变化,主张变法革新在当时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在后世与 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百家争鸣的意义:百家争鸣的意义: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 ,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础。它是中国 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

4、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 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 2000 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 2、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 人 物时 代主要观点影响孔 子春秋 末期思想核心:仁“爱人” 、 “克己复礼”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处理人际关系的 最高准则) ;一生追求“礼” (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协调“仁”和“礼”的关系 上主张中庸;政治思想:“为政以德” ,包含了民本思想;教育思想

5、:“有教无类” , 因材施教;文化贡献:整理“六经” (诗 书 礼 易 乐 春秋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 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础。孟 子战国 中期把孔子的“仁”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施 仁政于民)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即“民贵 君轻” ;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被称为“亚圣” (其思想 在当时具有一定进步意义, 但很难实现) 荀 子战国 末期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 , “以德服人” 。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 则载舟,水亦覆舟”的著名观点,即“君舟民水” 。 (民

6、本思想)“性恶论” 。 主张儒家体系更完整,更能适 应社会的需要。第 2 页 共 15 页“法治” 。 3 3、儒家思想的形成、儒家思想的形成 春秋末期孔子创立; 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经过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其体系更加完整,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汉 代 儒 学 成 为 正 统 思 想知道知道汉代儒学通过 “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 、创办太学 等手段,逐渐成为 正统思想的史实。1 1、董仲舒的儒学主张、董仲舒的儒学主张 董仲舒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他糅合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 造儒家思想,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主张:主张:“春秋大一统” “

7、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君权神授” , “天人合一” (加强君权的需要) ; “仁政”:限田、薄敛、省赋役(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作用:作用:新儒学为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为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起到了关 键性作用; 2 2、汉朝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朝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原因:原因:新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思想) ;起用文学儒者参政 (政治) ;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教育) 儒学被统治者奉为正统思想的影响:儒学被统治者奉

8、为正统思想的影响:使儒学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儒学上升的同 时,政府也加强了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对民族文化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尤其是隋唐以后,儒家经义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促进了民间向学的风气,儒学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皇权,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宋 明 理 学1.列举列举程颢、 程颐、朱熹、王阳 明等宋明理学的代 表人物及主要观点。2.说明说明宋明时 期儒学的发展状况。3.感受感受理学中 无私无畏,大智大 勇,襟怀磊落的精 神价值。1 1、程朱理学、程朱理学(1(1)理学含义:)理学含义: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儒学从佛

9、、道中汲取了有益的内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成为新兴的儒学。 (2 2)思想观点:)思想观点: 代 表 人 物时代背景主要观点影响程 颢程 颐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天理是万物的本 原, 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把天理和伦理道 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发挥了孔子“仁“的学说,认为仁是与万物 俱生的。提出“格物致知” 朱 熹佛教、道教的兴盛; 唐末封建割据局面;辽宋对 峙,使儒家的“大一统”观念 受到挑战。宋代重文轻武, 对学术文化较少干涉,学术活 跃“理气论”,主张先有理而后有气,把人 间的伦理道德和理气论结合起来;强调存天 理,灭人欲。认为“物”指天理、人伦、圣

10、 言、世故, “格物致知”目的是明道德之善。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 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其四书章句集注 ,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朱熹 学术思想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极大, 还远及日本、朝鲜以至欧洲,在日本、朝 鲜形成了“朱子学“学派。 王 阳 明封建社会衰落,社会矛盾进 一步尖锐。社会动荡不安程 朱理学官方化和成为科举教材 以后,功利逐渐掩盖了学术应 有的探究精神。佛教思想的宣扬“宇宙便是吾心”,“心即理也”,“心 外无物”等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认为人心是 世界万物的本源。“致良知,知行合一”认 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要“视天下为一 家,中国犹一人” ,进一步发挥了儒

11、家“仁“的明朝中期儒学的代表人物,把理学发展 到一个新阶段,号称“心学“,更多的吸取了 佛教禅宗的思想第 3 页 共 15 页影响。思想; 2 2、宋明理学的影响:、宋明理学的影响:宋明理学成为官方正统儒学后,影响了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它用 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但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 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明 清 之 际 的 儒 学1.列举列举李贽、 黄宗羲、顾炎武、 王夫之等思想家及 主要观点。 2.了解了

12、解明清时 期儒学思想的发展。3.感受感受明清时 期儒学思想中“提 倡个性” 、 “批判专 制”等积极精神的 价值。1 1、李贽:、李贽:明朝后期人。自称“异端” 。背景:背景:明朝后期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吏治腐败,奸佞当道。江南一带市民工商业 者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道学家对儒家经典僵化。 (2 2) 思想主张思想主张: :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揭露道学家的虚 伪,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批判道学家的虚假说教,强调个性发展。 (3 3)进步性:)进步性: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带有 民主性色彩,一定程度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2 2、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明末

13、清初进步思想家 出现的社会背景:出现的社会背景: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逐步达到顶峰,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科技上自然科学有了一定发展。 人物及主张:人物及主张: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来隐居著书立说) 共同思想主张:共同思想主张:反对君主专制独裁反对君主专制独裁, ,主张主张“人民为主人民为主” 。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 责焉”(后演变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王夫之认为土地不能为帝王私有,应当耕者有其田。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黄宗 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资本主义萌芽在思

14、想上的反映) 。顾炎武、王夫之主张“经世致用”即研究学术要为现 实所用。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批判继承传统儒家思想批判继承传统儒家思想, ,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 3 3、明清时期儒学地位:、明清时期儒学地位:明清时期儒学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旧儒学的藩篱,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 对传统儒学唯心体系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4 4、明清儒学对传统的批判继承:、明清儒学对传统的批判继承:从儒学思想中吸取了有益的营养,又不拘泥于传统儒学,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具体表 现

15、是: 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批判旧儒学“君为臣纲”的封建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崭新思想命题。 顾炎武反对道学空疏浮泛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积极思想。钻研学问,提倡到实践中求得真知。 王夫之虽然坚持以儒家六经为自己的治学原则,但绝不盲从。他反对“天命论”和“生知论”,主张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不断变 化是万物发展的规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思想家。 专题专题学习要求学习要求知识点拨知识点拨古 代 中 国 的 发 明 和 发 现1.概述概述古代中国四 大发明的产生及外 传。认识认识古代中国 四大发明对世界文 明发展的贡献。 3.体会体会古代中国人 民的勤劳智慧

16、,感 受古代人民的科学 创造精神的价值。1 1、四大发明、四大发明 发 明产生外传影响造 纸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有利于信息的记录、储存、 传播和继承,促进了中国和人类文化事业的发展。 指 南 针 战国司南 北宋指南针发明,并用于 航海。13 世纪传到西欧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对于航海事业 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对世界的进一步交流和发展具有 巨大的作用。 火 药唐朝中期已有火药配方的记录;唐 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两宋进一步 发展。14 世纪初由阿拉伯人传到 欧洲改变人类作战方式;成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 重要武器印 刷 术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金刚 经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13 世纪中期,活字印刷传 到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