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精品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8912779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精品(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精品精品第一课 名楼、民居、古塔(欣赏) (1 课时) 课业类别:美术欣赏课。 教学目的:通过对日常生活中较易见的建筑形式择优进行欣赏,让学生初步涉及建筑艺术领域,懂得一些常识性的知识,引导学生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各种建筑,提高审美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建筑艺术的一般常识,初步认识建筑艺术的代表性作品,增强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难点:教师用生动明晰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本课中选登的代表性建筑作品,增强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幻灯片及欣赏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

2、绪。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电视里、报刊杂志和课外读物中,甚至在我们周围地方都可以看到很多美丽的楼房、桥、塔,比如武汉黄鹤楼,我们常常被那巍峨的形象所吸引,往往情不自禁地想上去观赏一番,这就是祖国建筑艺术的魅力所在。今天我们一起了解祖国的建筑艺术,欣赏名楼、民居和古塔的建筑艺术。 三、讲授新课 建筑艺术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中国的建筑艺术,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那遍布祖国大地的名楼、民居与古塔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欣赏这些作品,不仅可以了解过去的历史,了解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而且明白建筑艺术的魅力之所在。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1.欣赏江南三大名楼。 高楼各

3、地都有,为何黄鹤楼、岳阳楼、腾王阁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呢?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此三楼都具有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综合优势。三楼都面江临水,无遮挡、视野开阔,能极目远眺,舟楫帆影,水天一色。有道是山不转水转,水有灵性,景色有水便活。而且三楼都濒临的是大江大水,同学们可知此三楼座落何地,面临什么江什么水? 学生回答:黄鹤楼在武昌蛇山上面,临长江汉水;岳阳楼在岳阳市洞庭湖畔,腾王阁在南昌面临(老师补充在赣江与抚河交汇处) 。 教师:同学们可曾读过有关黄鹤楼的诗词歌赋? 学生:读过毛主席的诗:“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处,剩有游人去。 学生:读过李白的诗“故人西辞黄

4、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教师:描写黄鹤楼的诗词很多,其中最著名的要首推唐代诗人催颢的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钱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由于这些文人名士的诗词墨宝,黄鹤楼的佳境名噪天下,因此有“天下绝景”的盛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综合优势。 岳阳楼位于岳阳市西门城墙上,面临八百里洞庭湖,是湖南入江通海的要津,岳阳楼建筑精美,具有轻健柔逸的神韵,为商贾、游人登临的要地。宋代名相范仲淹撰写岳阳楼记 ,不仅将洞庭湖的四时风光描绘得淋漓尽致,而且借景抒情,寄托了自

5、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的崇高情怀。至是岳阳楼名声大振。故历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 腾王阁临江高峙,也是登临胜地,因初唐诗人王勃所作宴腾王阁序而名噪天下。 2.欣赏中国民居。 中国民居是乡土文化和民族特性的综合体,它有两个最大的共同点:一是顺乎自然,与乡土环境共生共栖,选址一般都考虑实际需要,既方便生产,又方便生活。二是民居建筑大都就地取材,利用材料的性能,合理地运用并创造出各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和装饰手法,充分发挥地方材料资源丰富的优势和材料的效能,使民居建筑在适用、经济与美观上取得协调、统一的效果,并表现出强烈的地方色彩。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些建筑吗?能不能谈一

6、谈你的亲身体验? 教师大致介绍一下教材中所选民居的基本特点。然后重点讲述江南水乡民居。 总之民居到处都有,风格各有不同,但方便生产,方便生活,顺应自然,就地取材等方面却是完全相同的。 3.欣赏古塔。 神州大地,到处都可以看到塔的雄姿,它们千姿百态,雄伟挺拔的形象点缀着锦绣河山,为山川名胜增添风采神韵。同学们见过什么塔?上过什么塔吗?谁能讲讲自己看塔的感受? 塔的结构与材料,各地均有不同,同学们可以从课本中所选图片看到他们的区别,无论是木塔、石塔、砖塔还是铁塔,一般都修得很高很高。有的塔具有纪念碑式的意义,有的塔则是登高远望的好去处。这些古塔都具有很长的历史,是根据佛教规定建造的,传自印度,在长

7、期的实践中,逐步打上了中国的烙印,与中华建筑艺术相结合,逐渐形成了这些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 四、小结 同学们,中国的建筑艺术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些遍布祖国大地的名楼、民居与古塔,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生活习俗以文化传统都有密切的联系,学习和认识这些作品,我们将更加了解中华民族光辉的文化传统,增强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 第二课 取景构图(基础练习) (1 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二单元教学的第一课,是作为绘画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而设置的。本课初步学习取景和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并联系写生实际进行练习。取景构图是到室外风景写生的第

8、一步,可以借助自制的取景框取景,以确定理想的写生范围和主体景物;取景时可将取景框上下、左右、前后移动,以确定最佳画面。首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课本上第 4 页的图片,并指出图片上的同学们正在用取景框进行取景写生练习。取景框是用来选择画面,帮助观察景物的工具。使用取景框不仅可以选择理想的画面,还可以以框架为依据,进行横向和竖向的比较,准确地确定景物在画面上的位置。取景框是用硬壳纸制成,用刀挖去中间一块 35或 57的纸片,周边留有 2-3宽的边框,并用墨汁涂黑边框,待干后,即可使用。如无取景框,也可用两手的拇指和食指交叉搭成框形来取景。所谓构图,是将所要表现的形象的各个部分加以组织和适当的配置,构成

9、一个协调完整的画面。构图时要使所有的因素完全协调,做到“多样统一” 。 “多样统一”指构图中的形象多样又要符合秩序而不零乱,表现手法多样又要风格统一,有中心的统一又不单调刻板,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和谐的整体。应依据风景画构图原理进行取景构图,在课本的第 4 页下面有三幅取景后拍摄的图片,有农家院子(俯视) ,城市高楼(仰视) ,公园的湖面(平视) 。取景构图时视线角度的变化,会产生俯视、仰视、平视之分。采用什么样的构图,是直(竖)式还是横式构图,得视表现主体景物的需要而定,可以是直(竖)式构图、横式构图、方形构图,或是其他形状的构图。课本第五页上东湖公园的取景彩图,就是说明如何取景,采用何种形式

10、的构图处理的实例。照片上所取的二幅画面,主要景物行吟阁位置一般取稍偏的地方,偏左或偏右,而不是在画面的正中心,这样有一种“均衡”感,是为了使画面主体景物与其他衬景保持一种平衡。在画面左下角,取了湖面上的一只小船,虽然小船所占的面积并不大,却能使整个画 面保持均衡感,求得多样统一的效果。 (这个术语概念可以不讲,只讲构图均衡的一种感觉) 。还有湖面下方的树丛,可以作为前景,衬托中景或远景。教师可以另外准备一点类似教材的广阔风景画面,帮助学生掌握取景构图的方法。风景构图知识在小学阶段不宜讲得太深,不能要求过高,能做到将所取的景物合理地安排在画面上,看起来合适就可以了。 参考教案 课业类别:绘画练习

11、课。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取景和风景构图的知识,初步掌握一定的取景构图方法,并学会在风景写生中进行取舍,以利于表现主体景物、形成完整画面。 教学要求:自制简易的取景框,并用所学的取景构图知识,用铅笔线描方法画出一至二幅较合适的风景构图。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取景框选取入画的景物并构图。 教学难点:在实地的风景写生中运用取景构图的方法。 学具准备:16 开本或大 32 开本大小的硬纸板、墨汁、毛笔、剪刀或裁纸刀、硬夹子或画板、铅笔。 教具准备:若干幅有明显构图特点的风景图片资料(画面较为开阔) 、风景画挂历等,取景框 3-5 个,取景构图步骤图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12、 二、导入新课 1. 启发谈话,提问:风景写生开始如何表现景物,首先要做什么? 2. 出示新课题、解题。 (挂出大的风景图片) 当我们置身于迷人的大自然中,往往很想把那美丽的风景画下来,画风景先要选取最感兴趣、最好看的部分来描绘,这就要先学会取景构图。今天就讲如何取景,如何构图。 三、讲授新课 1. 分析课本上第 4 页与第 5 页中风景图片和取景图片,得出风景写生的一般取景构图方法:(1)横式构图;(2)直(竖)式构图;(3)方形构图及其他形式的构图。 2. 教师示范使用取景框的正确方法。用取景框示范取景,可将取景框上下、左右、前后移动,选取确定的主题景物和理想的构图画面。没有取景框的同学可

13、以用两手的拇指和食指交叉搭成框形取景。告诉学生用取景框选取入画的景物,观察视平线与主要景物在取景框中的位置,并说明取景框中的景物,就是我们将要画在纸上的画面,使学生在作画之前对画面有一个具体的形象的了解。 3. 介绍取景框的简单做法:用 16 开本或大 32 开本的废旧硬壳纸(马粪纸) ,中间挖去 35或 57的小方块,四周留有 2-4宽的边框,并用墨汁或黑色颜色涂黑一面,待干后,就可以使用了(四周黑边的用途主要在于使视线集中在框内,便于观察所取的画面) 。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1. 教师可以将准备好的取景框 3-5 个分发给部分学生,让他们上前台来;对着黑板上挂出的风景图片进行取景、

14、选景练习,下面的同学可以用自己的双手搭成取景框进行取景、选景练习。 2. 学生使用取景框,认真比较框中景物,选一个画面画在纸上,并用取景框检验画面的构图是否合理,观察是否准确。 3.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学生带到教室外,在校园内或公园里进行取景构图练习(要注意学生的安全) 。 4. 学生开始取景构图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五、课堂小结 选出一、二幅有构图意识的作业进行讲评。 布置下次课准备的用具,安排外出写生的事项。 第 3 课 家乡的房屋(线描写生) (1 课时) 教材分析 故乡是我们出生与成长的摇篮,故乡是祖祖辈辈劳动与生活的地方,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房一屋,乃至一砖一瓦,都与我们的情

15、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熟悉的东西却不一定就真正了解,了解得透彻才会爱得更深。故乡的房屋既反映了当时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同时也渗透着本乡本土的文化底蕴和父老乡亲们的审美观念。此课就是要引导孩子们有目的的观察、认识自己周围的房屋建筑特点和它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故、热爱故乡。实地了解和认识民居建筑也是我们学习了解建筑艺术的一部分。同时通过对自己所熟悉的房屋的描绘,学习深入细致地描绘复杂对象的方法,进一步了解线的丰富表现力,提高线造型的能力。 参考教案 课业类别:写生课。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自己家乡的房屋建筑,初步了解一点民居建筑的有关知识;2.学习用线深入细致的描绘复杂对

16、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观察房屋的结构造型,以及屋顶、墙面、门窗的特点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并研究怎么用线去表现。 教学难点:学会用不同线条的排列与组合去表现故乡的房屋,使画面充实、丰富、生动。 作业要求:用线画一幢自己熟悉的房屋及其相关的环境。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要求学生直接进行写生或按教材上的彩照仿画,或者临摹书上的作品。 学具准备:绘画纸、橡皮、绘图铅笔(B-2B)若干支。 教具准备:大量的挂图或幻灯片、范画,学生的优秀作业、示范用纸、炭画铅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旧知识 展示学生优秀线描作品,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作业的优点及值得学习的地方。 三、讲授新课 1. 引导学生观察房屋的外部结构,要求对房顶、门窗、墙体进行细致的分析。 2. 启发几个感觉较好的学生谈谈自己对组织线条的想法。 3. 老师总结归纳学生的意见并加上自己的想法,然后开始示范用不同的线表现房屋的屋顶、瓦片、墙壁、门窗。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线条的粗细、曲直和疏密关系、景物层次等关系的处理。 4. 教师在示范中途也可暂停,启发学生提出合理的建议,师生共同完成示范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