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土地供给量预测.课件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70461783 上传时间:2024-08-04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土地供给量预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第四章-土地供给量预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第四章-土地供给量预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第四章-土地供给量预测.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第四章-土地供给量预测.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土地供给量预测.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土地供给量预测.课件(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土地供给量预测n n第一节 土地供给预测n n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n n第三节 土地利用潜力分析n n第四节 不同用地利用的潜力分析第一节 土地供给预测 土地供给分为土地自然供给和土地经济供给。土地供给分为土地自然供给和土地经济供给。土土地地自自然然供供给给系系指指大大自自然然提提供供给给人人类类可可资资利利用用的的土土地地资资源源总总量量,具具有有固固定定不不变变和和无无弹弹性性的的特特点点,如如全全球球土土地地自自然然供供给给量量为为1.491.49亿亿平平方方公公里里(陆陆地地为为土土地地)或或5.15.1亿亿平平方方公公里里(全全球表面为土地);球表面为土地);我国土地自然

2、供给量为我国土地自然供给量为960960万万平方公里平方公里大卫大卫 李嘉图指出,土地面积是土地的最基本和永恒的财富。李嘉图指出,土地面积是土地的最基本和永恒的财富。土土地地经经济济供供系系指指土土地地自自然然供供给给中中的的人人类类实实际际利利用用部部分分,随随着着土地利用效益的提高而有所扩张,具有弹性的特点。土地利用效益的提高而有所扩张,具有弹性的特点。影响土地经济供给的基本因素有:(1)土地自然供给量 各种土地自然供给量,占土地经济供给的基础和前提;(2)知识和技能 人类利用土地的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原来不能利用的土地变为可以利用;(3)交通运输条件 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发展,原来不便利用的

3、土地可以利用,降低了成本;(4)土地利用集约度 随土地利用集约度提高,土地经济供给随之增加;(5)现代科技发展 化纤业发展代替了部分棉布,直接影响棉田的经济供给。提高土地经济供给的主要途径:(1)开垦土地(2)土地集约利用(3)土地政策与制度(4)调节消费需求(5)发展新型工业(6)土地生产能力的保持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规划后评价1 目的和内容2 土地资源数量分析3 土地资源结构分析4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1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目的与内容 现状分析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和出发点,是编制规划现状分析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和出发点,是编制规划的重要依据。的重要依据。分析现状,为了警示未来分析现状,为

4、了警示未来 目的:目的:(1 1)了解区域土地利用条件(自然、社会)了解区域土地利用条件(自然、社会) (2 2)土地利用的历史演变及其未来趋势)土地利用的历史演变及其未来趋势 (3 3)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及其特点)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及其特点 (4 4)土地利用的效果及其评价)土地利用的效果及其评价 (5 5)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目的与内容内容:(1)土地利用影响因素分析 (2)土地资源利用的数量和质量分析 (3)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分析 (4)土地利用现状评价2 土地资源数量分析n n 土地资源均以一定量存在于地表空间。土地资土地资源均以一定量存在

5、于地表空间。土地资源的数量分析,首先分析已利用土地如耕地、园源的数量分析,首先分析已利用土地如耕地、园地、林地、牧划、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地、林地、牧划、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等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的数量及其占通用地、水域等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的数量及其占规划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其次,掌握各种地规划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其次,掌握各种地貌类型、土壤类型和不同坡度等自然状况下的土貌类型、土壤类型和不同坡度等自然状况下的土地资源的数量。地资源的数量。2 土地资源数量分析n n例:耕地例:耕地 着重分析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着重分析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耕地内部水田与旱地的比

6、例关系,人均耕地占有耕地内部水田与旱地的比例关系,人均耕地占有量,耕地生产力水平结构,耕地的地域分布,利量,耕地生产力水平结构,耕地的地域分布,利用差异,制约耕地利用的主要因素等用差异,制约耕地利用的主要因素等1949-1996全国土地资源数量变化3、土地资源结构分析n n土地资源结构是在一定地域内土地资源的数量、是在一定地域内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类型给合的空间格局,或者说,在一定地质量和类型给合的空间格局,或者说,在一定地域内土地资源子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地域组合域内土地资源子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地域组合即土地资源在空间上的组分结构。即土地资源在空间上的组分结构。3、土地资源结构分析n n

7、 对土地资源结构,或土地资源组合进行分析,对土地资源结构,或土地资源组合进行分析,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土地资源系统内的组分结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土地资源系统内的组分结构(子系统结构)分析,二是包括土地资源在内构(子系统结构)分析,二是包括土地资源在内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三大系统的组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三大系统的组分结构分析。前者可称之为土地资源单项分析,分结构分析。前者可称之为土地资源单项分析,后者可谓土地资源综合分析。后者可谓土地资源综合分析。(1) 评价步骤评价步骤(一)评价指标的选定(二)评价指标权无量纲化(三)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四)评价综合指数的计算(五)评价等别

8、的划分4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一)评价指标的选定 (1)土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8)(2)人地关系条件(8)(3)土地利用程度(11)(4)土地利用效益(6) 考虑指标的科学性、目标性、简明性、易得性等项原则,最终选4个方面33项指标1.土地的自然和经济条件2人地关系条件3.土地利用程度4.土地利用效益(1)水蚀面积(平方公里)(1)人均土地(公顷/人)(1)土地利用率()(1)单位土地产值率(万元/公顷)(2)1525间耕地率()(2)人均耕地(公顷/人)(2)农地利用率()(2)单位利用土地产值率(万元/公顷)(3)25以上耕地率()(3)人均园地(公顷/人)(3)土地垦殖率()(3)单位

9、土地农业产值(万元/公顷)(4)人均国民收入(元/人)(4)人均林地(公顷/人)(4)林地利用率()(4)耕地单位面积粮食产量 (公斤/公顷)(5)区位商(5)人均牧草地(公顷/人)(5)森林复盖率()(5)耕地单位面积产值 (元/公顷)(6)工业化水平指数()(6)人均市地(公顷/人)(6)建设用地率()(6)单位市地产值(万元/平方公里)(7)人口平均增长率()(7)人均交通用地(公顷/人)(7)公路密度(公里/100平方公里)(8)城市化水平()(8)人均水域(8)铁路密度(公里/100平方公里)(公顷/人)(9)有效灌溉面积率()(10)单位产值占地率(公顷/万元)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

10、工业化水平指数:区域工业人口/区域总人口全国工业人口/全国总人口区位商:区域的GDP/全国的GDP区域的人口数/全国的人口数 林地利用率: 林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森林复盖率:树冠投影面积之和土地总面积100%公路密度: 公路线总长 土地总面积(平方公里) 有效灌溉面积率: 灌溉面积耕地总面积100% 已利用土地面积单位产值占地率(公顷/万元):总产值 总产值单位土地产值率(万元/公顷):土地总面积 总产值 单位利用土地产值率:已利用土地面积 农业产值 单位土地农业产值:农用地总面积 粮食总产量 耕地单位面积粮食产量:耕地总面积 工业产值 单位市地产值:城市用地面积(二)评价指标无量纲化(

11、二)评价指标无量纲化 由于评价指标实际值均具有不同由于评价指标实际值均具有不同量纲,为了进行省区间土地利用差异比较,应当将各省区量纲,为了进行省区间土地利用差异比较,应当将各省区指标加以标准化处理并换算成评价指数,即将相异量纲指指标加以标准化处理并换算成评价指数,即将相异量纲指标实际值换算成为统一量纲或无量纲的指标评价值。标实际值换算成为统一量纲或无量纲的指标评价值。具体可按下列公式进行标准化即无量纲化:具体可按下列公式进行标准化即无量纲化: S Sij ij=(A=(Aij ij-A-Aminmin)/(A)/(Amaxmax-A-Aminmin) )(适用于正相关指标)(适用于正相关指标)

12、 S Sij ij=(A=(Aij ij-A-Amaxmax)/(A)/(Aminmin-A-Amaxmax) )(适用于负相关指标)(适用于负相关指标)式中,式中,S Sij ij第第i i省省j j项指标的评价系数;项指标的评价系数; A Aij ij第第i i省省j j项指标的实际值;项指标的实际值; A Amaxmax所有省区中所有省区中j j项指标的实际值的最大值;项指标的实际值的最大值; A Aminmin所有省区中所有省区中j j项指标的实际值的最小值。项指标的实际值的最小值。1.土地的自然和经济条件2人地关系条件3.土地利用程度4.土地利用效益(1)水蚀面积(平方公里)(1)人

13、均土地(公顷/人)(1)土地利用率()(1)单位土地产值率(万元/公顷)(2)1525间耕地率()(2)人均耕地(公顷/人)(2)农地利用率()(2)单位利用土地产值率(万元/公顷)(3)25以上耕地率()(3)人均园地(公顷/人)(3)土地垦殖率()(3)单位土地农业产值(万元/公顷)(4)人均国民收入(元/人)(4)人均林地(公顷/人)(4)林地利用率()(4)耕地单位面积粮食产量 (公斤/公顷)(5)区位商(5)人均牧草地(公顷/人)(5)森林复盖率()(5)耕地单位面积产值 (元/公顷)(6)工业化水平指数()(6)人均市地(公顷/人)(6)建设用地率()(6)单位市地产值(万元/平方

14、公里)(7)人口平均增长率()(7)人均交通用地(公顷/人)(7)公路密度(公里/100平方公里)(8)城市化水平()(8)人均水域(8)铁路密度(公里/100平方公里)(公顷/人)(9)有效灌溉面积率()(10)单位产值占地率(公顷/万元)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三)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三)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由于所选用的评价指标对由于所选用的评价指标对于各省区土地利用最终结果的影响作用程度各异,应当为于各省区土地利用最终结果的影响作用程度各异,应当为各项评价指标赋权(各项评价指标赋权(WWij ij),权数是以某种数量形式对比、),权数是以某种数量形式对比、权衡被评价事物总体中诸因素相对重要

15、程度的量值。一般权衡被评价事物总体中诸因素相对重要程度的量值。一般常用特尔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常用特尔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n n(四)综合指数的计算(四)综合指数的计算 评价指数的计算采评价指数的计算采用加权平均方法即式中用加权平均方法即式中P Pi i第第i i省综合评价指省综合评价指数,数,S Sij ij第第i i省省j j项指标评价系数值,项指标评价系数值,WWj jj j项项指标的权重,指标的权重,n n指标数(指标数(n=33n=33)。)。省(市区)ABCD合计省(市区)ABCD合计北京5.602.1176.7973.36117.873河南3.691.7625.959

16、1.64813.059天津6.381.6996.1862.51414.565湖北3.192.1586.0521.69113.091河北3.831.9124.9311.37112.044湖南3.852.3906.5302.14014.911山西3.281.9913.5920.4859.348广东4.782.5086.8782.5226.688内蒙古3.481.6092.8580.0197.966广西3.442.4505.0301.08312.004辽宁4.422.3535.3971.28913.459海南3.762.5275.4320.78312.502吉林3.301.7105.4230.853

17、11.256四川2.202.3484.9101.01110.460黑龙江4.481.6735.0080.43011.591贵州1.652.3754.7230.4059.153上海8.000.9337.5195.98022.432云南1.432.9184.7740.7489.870江苏5.051.8356.3533.30016.538西藏2.665.9892.7120.16011.521淅江4.922.7687.1825.24318.113陕西1.732.0895.2060.5979.622安徽3.732.1886.4251.59713.940甘肃2.141.9022.2970.2056.544

18、福建4.092.7286.8662.99116.675青海3.241.7351.7340.1766.395江西3.242.2886.4891.58413.601宁夏3.302.0543.4340.3969.184山东4.342.4496.3042.11615.209新疆3.271.6772.1070.3207.374中国各省区土地利用现状综合评价指数n n(五)评价等别的划分(五)评价等别的划分 根据各省区的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综合根据各省区的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综合指数,同时考虑有关评价指标的差异和评价值的差别,以及指数,同时考虑有关评价指标的差异和评价值的差别,以及省区土地利用方向的一致性等因素,

19、确定:综合指数省区土地利用方向的一致性等因素,确定:综合指数1919为为等,等,16161919为为等,等,13131616为为等,等,11111313为为等,等,8 81111为为等,等,8 8为为等。等。等别评价指数省 区数量19以上上海11619北京、江苏、浙江、福建、广东51316天津、辽宁、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山东81113河北、吉林、黑龙江、广西、海南、西藏6811山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宁夏68以下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4地区省区数量东北区123华北区111115华东区1337华中区1326西南区134西北区235合计15866430省区土地利用等别指数 不同等别省

20、区的空间分布 5 规划后评价一、规划后评价的概念二、规划后评价的内容一、规划后评价的概念 规划后评价:是指在规划实施一段时间或规划结束后,对规划的目标、效益、影响和守法等情况所进行的系统的客观的总结和分析。 规划后评价是国际的一个通行的术语。规划后评价是整个规划工作中的一个独特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要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从规划制定者和执行者以外的第三者角度出发,独立的进行,避免完全的自我评价,以免产生盲点。后评价同时要反应规划的成功和失败教训,增强后评价报告的透明性,接受公众的监督。后评价还要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见意,促进规划内容和方法的改进,使后评价的成果成为未来规划制定的基础。 二、

21、规划后评价的内容 根据国内外有关研究认为,规划后评价的内容应包括: 1.目标评价、2.效益评价、3、影响评价、4、守法评价、5、规划后总评价。 1.目标评价 规划实施过程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规划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反应规划的执行和完成程度。一般用规划完成度来表示。 规划完成度(D)=实际完成数/规划规定数 在计算这项指标时,要使实际数与规划数具有可比性。计算结果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若D1,说明规划目标已得到完全实现; D1,说明规划目标还没有实现(这时必须 要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地类2010年规划(1)2003年实际(2)差距(3)=(1)-(2)完成度(D)(2)/(1)一、农用地47830

22、1.6466661.8+11639.80.981.耕地341267.5330547.8+10719.70.972.园地21716.118144.0+3572.10.833.林地78669.163204.8+15464.30.804.牧草地847.15.4+841.70.006二、建设用地137792.8154989.3-17196.51.121.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08905.1139344.2-30439.11.28(1)城镇用地37480.028833.9+8646.10.76(2)农村居民点用地49140.079598.7-30458.71.62(3)独立工矿地20113.428499.4

23、-8386.01.42(4)其它用地2171.72412.2-240.51.112.交通运输用地19185.310249.8+8935.50.533.水利设施用地9702.45395.3+4307.10.55三、未利用土地137161.9131605.2+5556.70.96某市上一轮规划指标完成度计算某市上一轮规划指标完成度计算 单位:公顷单位:公顷 % 2.效益评价 为了对上一轮规划的效益评价,可通过揭示耕地面积减少和建设用地增加所带来的正负效应。为此可选用以下指标加以评价:(1)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2)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3)城镇用地效益系数(4)单位GDP占地系数(5)耕地与城镇用

24、地转化系数(6)耕地增长弹性系数(7)耕地面积减少效益系数等。指标1996年(1)2003年(2)增减数(3)=(2)-(1)年变率(4)=(3)/(1)1.总人口(人)60756006877150+801550+0.1322.农业人口(人)40645004457234+392734+0.0973.非农业人口(人)20111002419916+408816+0.2034.耕地总面积(公顷)342067.5330547.8-11519.7-0.0345.人均耕地(公顷/人)0.0840.074-0.01-0.1196.粮食总产量(吨)14830001399000-84000-0.0577.人均粮

25、食(公斤/人)244203-41-0.1688.GDP总量(万元)50449029283000+47238098+0.8409.人均GDP(元/人)835313604+5251+0.62910.城镇用地(公顷)1390528834+14929+1.07411.建设用地(公顷)129666.1154989.3+25323.2+0.195 某市某市1996年和年和2003年有关指标变化情况年有关指标变化情况 3.影响评价 任何产业部门的存在都离不开土地。由于部门用地的增减直接影响其存在和发展。任何一个部门的存在和发展都会对另一个部门的存在和发展产生影响,所以规划的影响评价包括对本部门的影响和对相关

26、部门的影响两方面内容。即土地利用的内部性和外部性问题。 内部性问题如耕地面积减少直接影响粮食总产量、人均耕地和人均粮食占有量。其弹性系数分别为1.676、4.210和4.911,可见耕地面积减少尤其对人均粮食占有量影响最大。 外部性问题如耕地面积减少对经济增长影响较大,具体表现为对GDP和人均GDP总量影响很大其弹性系数分别为24.710和18.500,说明耕地面积减少换取了GDP和人均GDP大幅度增长。4.守法评价 针对规划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土地违法案件的数量及其所产生的原因的评价。案件类别19992000200120022003件数面积件数面积件数面积件数面积件数面积1.历年隐满案件408

27、62.631087162.8434558.6028360.612471022.本年发生案例34651.59111367.64781215.921140323.30566247(1)买卖和非法转让242.641113-64.4464.36148.29(2)破坏耕地82.08-284.201387.61245.17(3)未经批准占地30745.26-746205.86993305.80512229(4)非法批地51.2-(5)低价出让土地-(6)其它20.14-11.4235.52164.61合计754114.22200230.481126274.521423383.91813347.0 某市某市

28、19992003年间土地违法案件发生情况年间土地违法案件发生情况 单位:件、公顷单位:件、公顷 5.规划后总评价 主要针对上述四个方面的评价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得到对规划实施的评价分数,借以判定规划实施的等级分别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 经济效益指标经济效益指标 社会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 生态效益指标生态效益指标1.GDP1.GDP总量总量1.1.总人口总人口1.1.能量产投比能量产投比2.2.人均人均GDPGDP2.2.人口人口2.2.光能利用率光能利用率3.3.工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3.3.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3.3.森林复盖率森林复盖率4.4.农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4.4.人口密度

29、人口密度4.4.复种指数复种指数5.5.第三产业总产值第三产业总产值5.5.城市化率城市化率5.5.垦殖系数垦殖系数6.6.万元产值利润万元产值利润6.6.人均粮食消费量人均粮食消费量6.6.土壤侵蚀系数土壤侵蚀系数7.7.万元产值占地万元产值占地7.7.人均居住面积人均居住面积7.7.人均绿地面积人均绿地面积8.8.万元产值耗能万元产值耗能8.8.人均热量摄入量人均热量摄入量8.8.水土流失程度水土流失程度9.9.万元产值用水万元产值用水9.9.思格尔系数思格尔系数9.9.水土流失治理率水土流失治理率10.10.土地纯收入土地纯收入10.10.吉尼系数吉尼系数10.10.水质达标程度水质达标

30、程度11.11.土地利用投资土地利用投资效果系数效果系数11.11.贫困人口数贫困人口数11.11.大气达标程度大气达标程度12.12.费效系数费效系数12.12.规划满意度规划满意度12.12.人均湿地面积人均湿地面积第三节 土地利用潜力分析 一、土地开发潜力 土地开发系指人类通过一定的技术、经济手段,扩大土地的有效利用范围,提高土地利用深度,以满足生产和生活不断发展的需要。狭义土地开发仅指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垦;广义土地开发系指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垦利用和对已利用土地追加投资和劳动,实施土地集约利用。二、土地复垦潜力土地复垦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

31、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的活动。据1996年调查资料,全国待复垦土地共计280万公顷,其中露天采矿场、排土场、塌陷区破坏土地100万公顷,占35%;煤矿石、粉煤灰,工业废渣等固体废弃物占土地80万公顷,占30%。1996年全国累计复垦土地34万公顷,土地复垦率为12%。三、土地整理潜力土地整理是对田、水、路、林等综合整治,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综合措施。土地整理可分为农地整理和村庄整理。根据资料表明,农地整理是可增加耕地面积2.5%3.5%,据此推算全国可增加耕地面积为308.68万431.44万公顷,村庄整理包括村庄的集中,缩并和搬迁。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村庄整理可增加耕地面积2%3%。 第四

32、节 不同用地利用潜力分析 一一 、农农用地利用潜力分析用地利用潜力分析1 1光光热热水水土土条条件件 从从总总体体看看,我我国国粮粮食食气气候候生生产产总总量量可可达达92593.1592593.15万万 吨吨 , 目目 前前 已已 开开 发发 利利 用用 部部 分分 气气 候候 生生 产产 力力 仅仅40615.1740615.17万万吨吨,占占44%44%;尚尚存存有有51977.9851977.98万万吨吨;从从单单产产看看,我我国国粮粮食食耕耕地地单单产产水水平平365365公公斤斤,平平均均气气候候生生产产水水平平可可达达905905公斤,尚存公斤,尚存540540公斤的单产潜力。公

33、斤的单产潜力。2 2复复种种指指数数 我我国国平平均均复复种种指指数数152%152%,就就全全国国而而言言,每每增增加加复种指数复种指数1%1%,粮食总产量增加,粮食总产量增加256.15256.15万吨。万吨。3 3物物质质技技术术投投入入 粮粮食食产产量量(Y Y)与与农农机机总总动动力力(X1X1)、化化肥(肥(X2X2)、农药()、农药(X3X3)、灌溉()、灌溉(X4X4)等)等4.4.耕地生产潜力耕地生产潜力人口、耕地、粮食恒等式:人口、耕地、粮食恒等式:P PDD=C=CG G p p人口总量,人口总量,DD人均粮食需求量,人均粮食需求量,CC耕地面积,耕地面积,GG耕地生产力

34、耕地生产力(1 1)在一定耕地和生产力条件下,人口承载能力)在一定耕地和生产力条件下,人口承载能力 P=C P=CG/DG/D(2 2)一定人口和人均粮食需求量条件下,耕地面积)一定人口和人均粮食需求量条件下,耕地面积 C=PD/G C=PD/G (3) (3)一定人口和人均粮食需求量条件下,耕地生产力一定人口和人均粮食需求量条件下,耕地生产力 G=PD/C G=PD/C(4)(4)一定耕地和耕地生产力条件下,人均粮食需求量一定耕地和耕地生产力条件下,人均粮食需求量 D=CG/P D=CG/P 5.5.低产林地的利用潜力低产林地的利用潜力 根据林业区划资料,全国宜林地为根据林业区划资料,全国宜

35、林地为280000280000千公顷,扣千公顷,扣除除5%-10%5%-10%河道、房屋、道路等占地面积,尚有河道、房屋、道路等占地面积,尚有260000260000千公顷。依此计算全部实现绿化以后,可使全国森林复千公顷。依此计算全部实现绿化以后,可使全国森林复盖率达到盖率达到27%27%,接近国务院要求达到的,接近国务院要求达到的30%30%的目标。的目标。 人工林单产水平还有潜力可挖。人工林单位面积畜积人工林单产水平还有潜力可挖。人工林单位面积畜积量每公顷为量每公顷为3535立方米,是天然林每公顷立方米,是天然林每公顷9191立方米的立方米的38%38%,这相当于世界平均畜积量每公顷,这相

36、当于世界平均畜积量每公顷114114立方米的立方米的30.7%30.7%。6.6.农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农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 全国未利用地总面积为全国未利用地总面积为2.452.45亿公顷(未包括台湾省)亿公顷(未包括台湾省)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7.3%27.3%,其中难利用的土地为,其中难利用的土地为1.811.81亿亿公顷,占未利用地的公顷,占未利用地的74%74%;可利用但尚未利用的土地后备;可利用但尚未利用的土地后备资源面积为资源面积为0.640.64亿公顷,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亿公顷,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7.8%7.8%,占,占未利用地的面积未利用地的面积26%26%

37、。 根据国土资源部调查资料,我国土地后备资源大约有根据国土资源部调查资料,我国土地后备资源大约有0.640.64亿公顷,其中亿公顷,其中3.333.33公顷以上的大片荒地为公顷以上的大片荒地为0.620.62亿公顷,亿公顷,占后备土地资源的占后备土地资源的84%84%。滩涂水面。滩涂水面0.0270.027亿公顷,占土地亿公顷,占土地后备资源的后备资源的3.8%3.8%;闲散荒地;闲散荒地0.080.08亿公顷,占土地后备资亿公顷,占土地后备资源的源的11.2%11.2%;工矿废弃地;工矿废弃地0.060.06亿公顷,占亿公顷,占0.88%0.88%。7.7.农业用地整理农业用地整理 主要指耕

38、地整理,经过整理可提高耕地利用率主要指耕地整理,经过整理可提高耕地利用率5%-10%5%-10%。二、建设用地的利用潜力分析二、建设用地的利用潜力分析1.1.挖掘存量城市用地潜力挖掘存量城市用地潜力 现有城市人均用地尚有很大潜力现有城市人均用地尚有很大潜力 1998 1998年人均用地年人均用地153153平方米,按人均用平方米,按人均用100100平方米计算,可节约平方米计算,可节约1/31/3建设用地。建设用地。2.2.调整城市用地布局调整城市用地布局 从从19941994年每平方米产值年每平方米产值679679元,元, 2010 2010年计划提高到年计划提高到33003300元,按工业

39、产值元,按工业产值60006000亿元计,可节约用地亿元计,可节约用地2.282.28万公顷用地万公顷用地3.3.提高城市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提高城市建筑密度和容积率 根据全国设市城市根据全国设市城市455455个平均容积率(个平均容积率(19981998)为)为0.310.31,若提高,若提高10%10%则可增加建筑面积则可增加建筑面积4104108 8平方米(平方米(4 4亿亿平方米)平方米)4.4.重视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重视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 根据有关学者研究,人均根据有关学者研究,人均GDPGDP达到达到800800美元时就拥有美元时就拥有开发地下空间的经济实力。根据日本城市建设有关资料开

40、发地下空间的经济实力。根据日本城市建设有关资料表明由于地下表明由于地下 建筑不必和少交纳土地税,所以地下建建筑不必和少交纳土地税,所以地下建筑费用要比地面建筑投资降低筑费用要比地面建筑投资降低20%20%。5.5.生态建筑的推广使用生态建筑的推广使用 山东省胶东半岛农民修建多层生态住宅。山东省胶东半岛农民修建多层生态住宅。 淅江省永康县农民以修建人工生态系统为特色的生态淅江省永康县农民以修建人工生态系统为特色的生态住宅。住宅。6.6.村庄土地整理村庄土地整理 依据城镇体系规划进行拆村并点,确定远景居民点的依据城镇体系规划进行拆村并点,确定远景居民点的数量和位置。通过土地整理可增加用地面积数量和位置。通过土地整理可增加用地面积3%-5%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