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产栽培的理论与技术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885894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2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稻高产栽培的理论与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水稻高产栽培的理论与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水稻高产栽培的理论与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水稻高产栽培的理论与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水稻高产栽培的理论与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稻高产栽培的理论与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高产栽培的理论与技术(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稻高产栽培的理论与技术江 苏 农 垦凌 励水稻高产栽培的基本原则 1、水稻生育进程中,器管建成和产量形成规律 ,动态发展过程及诊断指标、高产群体建成过 程中分阶段的形态生理性状指标。2、环境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作 物与外界条件之间、群体与个体、个体内各器 管生长的关系。3、各项栽培措施和调节技术的作用原理,依 据和量化指标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应用原则。 水稻高产栽培的基本原则 4、良种良法结合,选用高产、优质、抗性及广 适性强(环境适应能力强)自我调节能力强( 对环境变化的调节能力)的品种,在良法上形 成与品种特性相适应的栽培技术,确定最适种 植区域和最佳种植时段,充分发挥表达出品

2、种 的基因优势(产量、品质)。5、看苗诊断和应变栽培,水稻生长发育受环境 条件变化和栽培因素的影响,表现在苗情变化 上。要注重苗情诊断及时采取应变技术。 水稻高产栽培的三个转变:1、由增穗增产转向稳定穗数,攻取大穗夺高产2、由群体数量扩大转向优化群体质量3、由增加个体转向由壮个体组成的高光效群体水稻叶龄模式 水稻是节律性生长的作物,叶片的生长与其它诸器管的 生长发育有规则性的相互关系。伸长节间数主茎总叶数/3 n=N/3n叶抽出 n-3叶位发蘖n叶抽出 n-3叶位发根n叶抽出 n叶叶鞘 n+1叶片伸长n+2 n+3叶发育n+4叶 叶原基分化发育n叶抽出 n-2节间伸长(拔节后n-3叶节间伸长)

3、 水稻叶龄模式 有效分蘖临介叶龄期主茎总叶数(N)伸长节间数(n)拔节期倒叶龄伸长节间数2上层根发生叶龄拔节前一个叶龄开始发上层根穗分化叶龄:倒四叶 苞分化期倒三叶 拔梗分化期倒二叶 颖花分化期剑 叶 成数分裂期孕 穗 花粉充实完成期以叶龄为指标,模式化的描述水稻器管发生与生育进程,指标 化的确定群体发展动态,规范化地制订配套栽培技术。 水稻群体质质量栽培 一、群体质量的概念与要点愈是高产栽培难度愈大,在高产栽培中,群体和个体,营养生 长与生殖生长、穗数与粒数、群体数量与质量之间矛盾更为突 出。群体质量理论即从高产群体各项指标的数量状况与高产的关系 分析着手,明确高产栽培中各项数量指标的最适范

4、围,由之形 成高产群体质量的概念。着眼于建立抽穗后的高光效群体,适当控制前中期的数量,提 高质量,让出空间为壮杆大穗的形成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个体(分蘖)的调节作用,以壮个体形成合理群体, 达到后期高积累的目的。栽培措施由定性向定量发展,由单元技术向配套技术发展。 水稻群体质质量栽培 二、群体质量一高三增的栽培策略在确保适宜穗数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茎蘖成穗率。在增加生物产量的基础上,着力增加抽穗后物质生产积累能力。在形成适宜叶面积的基础上,增加有效、高效叶面积率。在群体适宜(穗数适宜)的基础上,增加总颖花量 水稻群体质质量栽培 1、干物质生产与产量的关系成熟期的生物产量是经济产量的基础不同品种成熟

5、期的干物质量与产量的关系杂交稻 r=0.9328*籼稻 r0.6061*r0.6723*粳稻 r0.6427* 水稻群体质质量栽培 抽穗期适量的干物质积累是形成高光效群体结构,提 高抽穗后光合生产力物质基础。结构物质抽穗前物质积累贮藏物质抽穗后物质积累 贮藏物质籼稻 y-6364+17.386x-0.0108x2 X0pt804.6kg粳稻 y2.054+1.7124x-0.0012x2 X0pt713.5kg 水稻群体质质量栽培 经济产量主要决定于抽穗后物质生产积累能力杂交稻(汕优03) y438.35+0.4300x r0.9812*籼稻(攻661) y334.71+0.5217x r0.

6、9817*粳稻(盐粳2#) y307.54+0.5311x r0.9921*灌浆物质中80%来自抽穗后的生产积累物质20%来自抽穗前的贮藏运转物质成熟期干重 抽穗至成熟期干重占产量的比例 产量kg/亩11681293kg/亩 77.57 774.676.49 678.675.81 613.364.03 553.260.38 528.3水稻群体质质量栽培 2、在群体适宜叶面积条件下,总颖花量的产量最高颖花量万/亩 23502400 26042730 29002967产量kg/亩 500 550600 650700颖花量万/亩 22002300 24402528 27572828 28762921

7、产量kg/亩 500550 550600 650700 700水稻群体质质量栽培 3、在群体叶面积相近的条件下,有效高效叶面积率愈高的产量最高水稻干物质量的85-90来自光合作用,10-15来自土壤肥料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形成适宜的叶面积是形成产量的重要基础叶面积积相近条件下有效高效叶面积积率高的产产量最高 品种及栽培 方式最大LAI有效叶面积 率()粒/叶(cm2) (平均)总颖花数( 万/666.6m2)平均实产( kg/666.6m2)扬稻4号小苗 机插7.0-7.580.1-85.0 85.1-90.0 90.00.538 0.571 0.6032 579.6 2 720.0

8、 2 936.9512.1 550.8 603.6武育粳3号小 苗抛秧7.2-7.780.1-85.0 85.1-90.0 90.00.553 0.560 0.5822 649.4 2 760.8 2 873.0548.2 590.6 618.7LAI成穗率( )有效叶面积 率()高效叶面积 率()颖花量(万 /666.6m2)产量( kg/666.6m2)6.99 6.74 7.20 7.20 7.5883.85 78.87 73.29 72.72 65.6594.43 92.29 88.03 87.53 83.0778.21 73.57 63.78 62.28 52.533 300.34

9、3 091.44 2 933.22 2 844.84 2 716.71728.13 661.90 613.35 611.54 553.264、在穗数相近的条件下,成穗率高的产量最高成穗率 ()穗数( 万 /666.6 m2)每穗粒数总颖花量 (万/666.6m2 )结实率( )千粒重 (g)茎鞘运 转率( )产量( kg/666.6m2 )经济系数89.45 83.85 78.87 73.29 72.72 65.6327.1 27.3 26.4 28.1 28.1 28.1121.67 120.91 117.10 101.24 101.24 96.683 297.26 3 300.84 3 0

10、91.44 2 933.22 2 844.84 2 716.7190.28 86.10 84.45 82.88 83.89 80.4825.6 25.6 25.4 25.2 25.6 25.323.69 22.40 21.77 19.60 19.24 16.40762.19 728.13 661.90 613.35 611.54 553.260.589 2 0.569 5 0.545 5 0.499 3 0.496 3 0.473 5水稻栽培技术的精确定量一、 水稻生育进程与季节优化同步的量化指标合理充分利用温光资源,促进光合作物(产量)的形成和分配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前提,首先要明确对产量形

11、成的关键时期即抽穗至成熟期尽可能的与最佳气候条件同步。在此原则下通过合理安排播栽期做到水稻生育进程与季节同步。 二、 育秧技术1、壮秧指标2、确定适宜播量 适宜播量(g/盘)=秧块数/盘苗数/秧块发芽率成秧率1000千粒重 适宜播量(g/盘)=810秧块/盘3.6苗/秧块90%90%100028g=100.8g干种/盘,这和最近江苏机插稻高产田的播量相一致。3、秧田制作4、秧田管理 三、 基本苗的精确定量1、 中、大苗的基本苗计算公式合理的基本苗数(X),应是每亩适宜穗数(Y)除以每个单株的成穗数(ES ),在理论上通用公式为:X=Y/ES。(N-n-SN-1-a)+t1(N-n-SN-1-a

12、)=(1+t1)(N-n-SN-1-a)中、大苗移栽的合理基本苗的计算公式:Yx=(1+t1)1+N-n-SN-1-a)r1+t2r2以上公式可简化为:Yx1=(N-n-SN).r2、 机插稻的计本苗计算公式机插稻计算基本苗的公式为:YX= 1(主茎)+(N-n-Sn-bn-1)Cr如一中粳品种,适宜穗数26万,麦茬机插N:16、n:5、Sn:4 。26 26X= = 1+(16-5-4-2-1)Cr 1+41.250.6=26/4=6.5(万/亩) 四、 肥料运筹的精确定量合理施肥的目标1、满足作物高产优质对肥料的需求。2、稳定提高土壤肥力。3、不断提高肥效,节约成本,增加收入。4、减少肥料

13、流失,控制肥料污染,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 合理施肥的方法1、按需施肥,大量、中量、微量元素配合施肥 。2、有机与无机相结合。3、用地与养地相结合。4、不断改进肥料施用技术,提高肥效。 配方施肥的原则1、掌握作物的需肥规律和特点。2、了解土壤供肥的规律和特点。3、明确施肥以后的效应和利用状况。 配方施肥的重点1、提高肥效重于增加施肥量。2、增加P、K及微量元素重于增施氮肥。3、改进肥料施用技术重于增加施肥量。 施氮总量的精确定量的思路和方法目标产量需氮量土壤供氮量施氮总量kg/亩施用氮肥的当季利用率应用该公式计算施氮量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科学性,但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难度在于如何准确确定公式中的三

14、个参数值 ,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这三个参数均有较大幅度的变化,而且 受多因素的影响,在精确计算中难以确定适宜的数值,因此,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根据农业系统工程的“黑箱原理”和 相对比较法形成了确定以上三个参数的方法。 配方施肥养分平衡法量化计算 目标产量需氮量土壤当季供氮量氮肥适宜用量 = 氮肥表观利用率(稻谷干重含氮率+成熟期株干重含氮率) 单位产量需氮量=稻谷产量目标产量目标产量需氮量= 单位产量需氮量单位产量配方施肥养分平衡法量化计算 氮肥施用当季表观利用率=施氮处理产量/单位产量单位产量需氮量-对照处理产量/单位产量单位产量需氮量施 氮 量土壤氮素当季供应量 =对照稻谷产量含氮率+成熟期植株产量含氮率根据计算结果,结合肥料中养分含量换算出施用量达到产量的需氮量目标产量单位产量的需氮量 达到一定产量水平的稻谷产量含氮率成熟期秸杆重量含氮率 单位产量的需氮量 稻谷产量土壤氮素供产量土壤基础地力稻谷产量含氮率成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