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音乐教案:第三单元民族的节日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8866832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4.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音乐教案:第三单元民族的节日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人教版四年级音乐教案:第三单元民族的节日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人教版四年级音乐教案:第三单元民族的节日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人教版四年级音乐教案:第三单元民族的节日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人教版四年级音乐教案:第三单元民族的节日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音乐教案:第三单元民族的节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音乐教案:第三单元民族的节日(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四年级音乐教案:第三单元民人教版四年级音乐教案:第三单元民 族的节日族的节日第三单元 民族的节日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快乐的泼水节 。2、初步了解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并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愿望和对音乐的亲近感。3、学会几个傣族的舞蹈动作,随音乐表演。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泼水节的录像片段)师:我们今天将学唱的歌曲就是表现傣族人民泼水节情景的。2、学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1)教师范唱或播放范唱带,使学生对歌曲的内容、情绪、音调、节奏、速度有所了解。随范唱的录音学唱歌词。注意区分“X.XXX”“XXX.X”这两种不同的节奏和第二段歌词“

2、人人都像只小水鸟”节奏的正确。难点是结束句中“哎罗”两字,起于第二拍的后半句,可用指挥手势予以提示。(2)引导学生分析乐谱,哪两个乐句节奏完全一,音调也大多相同,两处不同的音调你能唱准吗。(3)学唱第一、二乐句的歌谱,可结合运用听唱法。(4)随伴奏带再学唱几遍歌词。(5)介绍傣族乐器锣与象脚鼓的斗争,部分学生可用大锣和铃鼓模仿其音响。3、学生几个傣族舞蹈动作,随音乐自由表演。傣族人民与其他少数民族一样,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舞蹈动作很有特点,也不难学,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学跳几个傣族舞蹈的动作。三、音乐活动:当学生初步学会后可让他们伴随快乐的波水节的音乐自由起舞,也可以作些即兴的变化,教师还可

3、以再找些傣族风格的乐曲来代替快乐的泼水节 ,这不但可使学生更增添兴趣,而且可让他们更多地接触傣族风格的音乐。四、最后在边唱边舞蹈中结束全课。教学反思:学生对本课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唱歌时感情投入,歌声整齐,音乐活动积极参与。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弹拨乐合奏塔吉克的节日和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 。教学目标:1、继续培养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能随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2、初步了解塔克族及该民族乐器常用的民族乐器鹰笛和手鼓,了解火把节的概况和民族乐器的中阮。3、学习演奏手鼓,为乐曲伴奏。教学过程:1、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表现傣族泼水节欢快情景的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今天我们要到傣族的山乡去“旅游” ,参

4、加他们的火把节。现在我们先来欣赏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 。2、欣赏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提出要求:同学们已经到了四年级了,今后欣赏的乐曲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听,器乐曲没有歌词,该怎样欣赏呢,首先能跟着哼唱几遍,以后有一听到这个主题就能说出这乐曲的曲名和作者,这也是我们欣赏音乐的重要目标之一。再者,听音乐时要根据乐曲的标题展开联想和相象,想象越丰富,你对乐曲的理解就越深,对“对音乐语言”就越熟悉。最后,还要注意乐器的音色。(1)初听乐曲。随教师学唱主题 A,要求能初步记住。(2)复听主题 A。(3)复听全曲,要求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4)完成课本上的作业:为 A、B 两段旋律填上速度和表情用语。3、

5、欣赏弹拨乐合奏塔吉克的节日(1)简介塔克族及鹰笛、手鼓。(2)初听乐曲。(3)随教师学唱主题,要求能初步记住,边用“X.XXX”的节奏型为这一主题伴奏。(4)学习手鼓的演奏方法,部分学生持手鼓实践,部分学生模仿击手鼓的动作。(5)教师奏主题音乐,学生用手鼓伴奏。(6)复听乐曲。4、小结:教学反思:学生能专心投入的欣赏音乐,学习用手鼓的为音乐伴奏。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那达慕之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目标:1、了解蒙古族的节日那达慕。2、初步接触歌曲。吐字清楚、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能唱出气势。3、能为结束句设计不同的力度变化。教学重、难点:相关文化的渗透以及情感的启发。吐字清楚、有感情

6、的演唱歌。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学生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音乐进入教室。2、师生问好。二、新授导入1、美丽的内蒙草原师:“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白鸟儿唱、一弯碧水映晚霞、骏马好似草一朵、牛羊好似珍珠洒,啊!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 ”(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为背景音乐)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描写的是哪里?生:内蒙古大草原!师: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绿色的草、五彩的繁花、白色的羊群、枣红的马,还有远处缓缓起伏的丘陵和挺拔的白桦林。这就是盛夏的内蒙草原,从广袤的内蒙古大草原,到空灵的藏北大草原,从绚丽的木兰围场,到优雅的巴音布鲁克。然而,柔美的漂亮并不是草原的唯一,它还有阳刚的豪放。让我们一同走进

7、蒙古大草原领略他的美丽与豪放(播放课件,随课件带领学生观赏草原美景,并由学生汇报交流相关的民族文化。如:地理位置、生活习惯、服饰、节日等等)通过学生的汇报、教师的及时补充,结合课件给学生听觉和视觉的刺激,带领学生了解蒙古族,引发学习兴趣后引导到蒙古的节日。2、热闹的那达慕师:你们知道蒙古最盛大的节日是什么吗?生:那达慕!初听环节,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认真的聆听那达慕之歌 ,了解旋律理解歌词内容。师:歌中写了什么?(请同学读词)师:从中你了解了哪些“那达慕”的情况?生:人们要穿好节日的服装!有骑马比赛!参加那达慕的人很多很多,节日的场面很热闹!晚上人们载歌载舞、拉马头琴庆祝节日。师:同学们说得真好

8、,除了这些你们对这个盛大的节日还有更深的了解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查找到的相关资料,并以小组为单位作汇报。(播放课件, 那达慕之歌作背景音乐)学生进行小组汇报,进行信息交流。教师结合课件作补充,让学生了解“那达慕”的来历、节日活动内容、现在的“那达慕”等信息。那达慕,蒙语,意为游戏或娱乐。是集祭祀、竞技、娱乐和祝福于一体的民族体育盛会。教学反思:学生唱歌时感情投入,歌声整齐。第四课时教学内容:音乐活动欢腾的那达慕 。教学目标:1、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对少数民族节日的向往之情。2、培育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过程:1、导入今天我们要请同学们自己来组织、参与盛大的那达慕大

9、会,请大家看课本,其中有摔跤、赛马、射箭、唱加油歌等五个部分的内容,这几个部分的内容都要求同学们与伙伴合作,共同来创造、来表现,比如摔跤,课本上规定了节奏 XXXXX0,还规定了只能用 56123 五个不同的音,但也可以只选择其中的一个或两个,因此,就有多种可能性,就要看同学们的创造精神如何了,例如:1=F2/45555550565650156150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166560嗨嗨嗨嗨嗨又如射箭,课本中只规定用 XX00XX00的节奏,X是表现箭飞出去的声音;X0是表现箭中靶的声音,现在请同学们用打击乐器来模仿,这就要动脑筋了,可能要用上许多非常规的演奏方法,这就培育了我们的创

10、新思维。还要请同学们注意第 21 页的排成圈状的图片,这图片表明了活动的路线,但既可以是顺时针,也可以是逆时针,从加油歌开始,中间插入摔跤、射箭、歌唱、和赛马,最后在加油声中结束。现在请同学们分成四组,大家共同商量设计活动如果进行,每个组里谁表现摔交,如何伴唱,谁表演赛马,谁来用打击乐器伴奏,如何伴奏,谁表演射箭,谁来用打击乐器模仿其声音效果,如果模仿,谁来唱那达慕之歌 ,其他的人干什么,谁来唱加油歌,是固定还是不固定,一共要唱几遍等。2、学生们分四组,相互交流、商讨,共同设计,教师巡回指导、启发,但应尊重学生的意见,不要搞成千篇一律。3、学生分组表演,师生共同评价。4、综合四组的表演,即让四

11、组的摔交、射箭、歌唱和赛马共同表演,拉拉队共同唱加油歌,形成高潮。教学反思: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积极参与,有创新能力。第三单元 民族的节日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快乐的泼水节 。2、初步了解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并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愿望和对音乐的亲近感。3、学会几个傣族的舞蹈动作,随音乐表演。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泼水节的录像片段)师:我们今天将学唱的歌曲就是表现傣族人民泼水节情景的。2、学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1)教师范唱或播放范唱带,使学生对歌曲的内容、情绪、音调、节奏、速度有所了解。随范唱的录音学唱歌词。注意区分“X.XXX”“XXX.X

12、”这两种不同的节奏和第二段歌词“人人都像只小水鸟”节奏的正确。难点是结束句中“哎罗”两字,起于第二拍的后半句,可用指挥手势予以提示。(2)引导学生分析乐谱,哪两个乐句节奏完全一,音调也大多相同,两处不同的音调你能唱准吗。(3)学唱第一、二乐句的歌谱,可结合运用听唱法。(4)随伴奏带再学唱几遍歌词。(5)介绍傣族乐器锣与象脚鼓的斗争,部分学生可用大锣和铃鼓模仿其音响。3、学生几个傣族舞蹈动作,随音乐自由表演。傣族人民与其他少数民族一样,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舞蹈动作很有特点,也不难学,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学跳几个傣族舞蹈的动作。三、音乐活动:当学生初步学会后可让他们伴随快乐的波水节的音乐自由起舞

13、,也可以作些即兴的变化,教师还可以再找些傣族风格的乐曲来代替快乐的泼水节 ,这不但可使学生更增添兴趣,而且可让他们更多地接触傣族风格的音乐。四、最后在边唱边舞蹈中结束全课。教学反思:学生对本课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唱歌时感情投入,歌声整齐,音乐活动积极参与。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弹拨乐合奏塔吉克的节日和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 。教学目标:1、继续培养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能随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2、初步了解塔克族及该民族乐器常用的民族乐器鹰笛和手鼓,了解火把节的概况和民族乐器的中阮。3、学习演奏手鼓,为乐曲伴奏。教学过程:1、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表现傣族泼水节欢快情景的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今天我

14、们要到傣族的山乡去“旅游” ,参加他们的火把节。现在我们先来欣赏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 。2、欣赏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提出要求:同学们已经到了四年级了,今后欣赏的乐曲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听,器乐曲没有歌词,该怎样欣赏呢,首先能跟着哼唱几遍,以后有一听到这个主题就能说出这乐曲的曲名和作者,这也是我们欣赏音乐的重要目标之一。再者,听音乐时要根据乐曲的标题展开联想和相象,想象越丰富,你对乐曲的理解就越深,对“对音乐语言”就越熟悉。最后,还要注意乐器的音色。(1)初听乐曲。随教师学唱主题 A,要求能初步记住。(2)复听主题 A。(3)复听全曲,要求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4)完成课本上的作业:为 A、B

15、两段旋律填上速度和表情用语。3、欣赏弹拨乐合奏塔吉克的节日(1)简介塔克族及鹰笛、手鼓。(2)初听乐曲。(3)随教师学唱主题,要求能初步记住,边用“X.XXX”的节奏型为这一主题伴奏。(4)学习手鼓的演奏方法,部分学生持手鼓实践,部分学生模仿击手鼓的动作。(5)教师奏主题音乐,学生用手鼓伴奏。(6)复听乐曲。4、小结:教学反思:学生能专心投入的欣赏音乐,学习用手鼓的为音乐伴奏。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那达慕之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目标:1、了解蒙古族的节日那达慕。2、初步接触歌曲。吐字清楚、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能唱出气势。3、能为结束句设计不同的力度变化。教学重、难点:相关文化的渗透

16、以及情感的启发。吐字清楚、有感情的演唱歌。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学生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音乐进入教室。2、师生问好。二、新授导入1、美丽的内蒙草原师:“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白鸟儿唱、一弯碧水映晚霞、骏马好似草一朵、牛羊好似珍珠洒,啊!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 ”(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为背景音乐)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描写的是哪里?生:内蒙古大草原!师: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绿色的草、五彩的繁花、白色的羊群、枣红的马,还有远处缓缓起伏的丘陵和挺拔的白桦林。这就是盛夏的内蒙草原,从广袤的内蒙古大草原,到空灵的藏北大草原,从绚丽的木兰围场,到优雅的巴音布鲁克。然而,柔美的漂亮并不是草原的唯一,它还有阳刚的豪放。让我们一同走进蒙古大草原领略他的美丽与豪放(播放课件,随课件带领学生观赏草原美景,并由学生汇报交流相关的民族文化。如:地理位置、生活习惯、服饰、节日等等)通过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