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轨经济国家的经济改革和发展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8860490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5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轨经济国家的经济改革和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转轨经济国家的经济改革和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转轨经济国家的经济改革和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转轨经济国家的经济改革和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转轨经济国家的经济改革和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转轨经济国家的经济改革和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轨经济国家的经济改革和发展(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九章 转轨国家与中国的发展第一节 苏联、东欧国家的经济改革一、传统的经济体制 特征: 高度的公有制经济 经济决策权集中在国家手里 采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排斥市场 分配上带有明显的平均主义特征 导致: 经济体制束缚了经济的发展 经济结构不合理 价格体制不合理 经济效率低下二、解体前苏联的经济改革 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 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改革。三、90年代之前东欧国家的经济改革 南斯拉夫、匈牙利、波兰和其它国家第二节 俄罗斯的经济体制改革一、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方式 激进式 渐进式 二、俄罗斯的“休克疗法” 三、转向务实的改革 四、普京总统治理下的俄罗斯经济现状第三节 东欧国

2、家的经济体制改 革一、改革的基本措施 二、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趋势 三、加入欧盟后的经济现状第四节 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一、中国经济发展历史轨迹一、中国经济发展历史轨迹 公元0年至1800年:中国既是世界人口大 国,又是世界经济最强大的国家。 18001950年:中国经济迅速衰落的时 期,成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 19502050年:中国进入现代经济增长 时期,再次成为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中国经济占世界总量比重的变化:U 字型曲线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全球GDP中的比重(01998年 )中国在世界贸易格局中的变化:从 封闭社会到全面开放社会中国经济发展历史阶段(1700 2050年)经济发经济发 展阶阶

3、段中国占世界GDP总总 量比重中国人均GDP增长长 特点中国人口增长长特点中国占世界贸贸易 总总量比重经济趋经济趋 异时时代传统农业传统农业 停滞时时期( 1700-1820年)居世界首位人均GDP增长长率为为 0.0%人口较较高增长长率, 0.85% ,高于欧洲( 0.46%)传统农业传统农业 解体时时期( 1820-1950年)迅速衰落期,由 32.9%下降至为为 4.5%人均GDP增长长率为为 0.0%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低增长长率,0.30%比重低且下降经济趋经济趋 同时时代现现代经济经济 增长长初期( 1950-1978年)占世界比重仍处处在 历历史最低点,持平 期,变变化不大人均

4、GDP增长长率为为 2.34%高生育率,高增长长率 2.06%比重降至历历史低 点,不足1经济经济 起飞飞期1(1978- 2000年)迅速上升期,由 5.0%上升为为11%以 上人均GDP增长长率为为 6.04%较较低生育率,较较低增 长长率,1.45%迅速上升,达到 4经济经济 起飞飞期2(2000- 2020年)迅速上升期,达到 20%人均GDP增长长率为为 4.50%低生育率,低增长长率 ,低于1%迅速上升,达到 10经济经济 强盛期(2020- 2050年)居世界首位,且持 续续上升期稳稳定增长长,人口零增长长,总总人口 居世界第二位居世界第二位世界著名学者如何看待中国历史 (1)

5、伏尔泰提出了著名的“中国之谜谜”。 伏尔泰的评论评论 中国是“举举世最优优美、最古老、最 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我们们不必 被中国人的成就迷住心窍窍,以至竟承认认其帝国 的体制真乃世界有史以来最好的(伏尔泰, 1764年)。 伏尔泰十分惊人地感叹叹到,早在几百年前,中 国的发发明,包括四大发发明和天文学的研究已超 过过欧洲。但是他提出了一个中国之谜谜:既然在 如此遥远远的古代,中国人便已如此先进进,为为什 么他们们又一直停留在这这个阶阶段;中国既然不间间 断地致力于各种技艺艺和科学已有如此遥远远的历历 史,为为什么进进步却微乎其微? 世界著名学者如何看待中国历史 (2) 亚当斯密对

6、中国作了十分有意义的分析和评论 。他说,“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 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最勤 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这似乎就停滞于 静止状态。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 人口稠密状态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 可波罗的记述比较,似乎没有什么区别。” 亚当斯密分析了中国社会长期停滞的三大原因 :首先是停滞于农业和农业的停滞;其次是对 工业和商业的轻视;第三是中国的法律制度已 到了极限。中国停滞的关键因素 公元2世纪15世纪期间,中国发展水平远高于 欧洲的平均水平(Needham,1961)。中国在 世界的领先地位比欧洲早700年。 中国停滞的关键因素(Mad

7、dison): 自身对海上贸易和殖民地化的限制 政治集权体系不利于技术的革新 人口统计学和生态压力:高人口密度,缺乏易于采 掘的煤矿 缺乏可开垦的新土地 (Jefferey Sachs) 官僚体制是阻碍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儒家思想和教育制度的官方化不利于普及教育中国应对现代化的挑战第一个时期(18401950年):中国被迫响应现代化的挑战,也 多次丧失发动现代化的机遇。中国受到西方现代化的公开的强大的 挑战,挑战来自外部的世界工业化文明的冲击和帝国主义的入侵。 中国总是在发生外部挑战并遭受挫折引起内部危机的时候,才发生 改革运动,被动式的对现代化挑战作出反映。当中国统治者既不能 对西方现代化

8、做出响应,又不能对此提出中国实行现代化的方略时 ,就会急剧地衰落下去。这是中国成为世界最贫穷国家的根本原因 。第二个时期(19502000年):对现代化主动应战时期,积极推 进现代经济增长,全面改造整个社会,主动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 球经济化。这是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综合国力大国的根本原因 。建国初期到全面经济建设 19491956年期间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 主义转变时期 19561966年期间是全面开始建设社会 主义时期 19661976年期间是“文化大革命”时期 1978年至今是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时期二、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1976年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 国民经济整顿和恢复

9、 重新恢复国民经济秩序 重新恢复国民经济 重新构建国家官僚机构 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 线,为改革做准备 重新恢复国民经济秩序 整顿各行业经济秩序 重新建立生产指挥系统 强调进行企业整顿,建立各项规章制度, 恢复和发展生产 1978年47月全国财贸会议要求发展对外 贸易,反对闭关自守;恢复和制定以岗位 责任制为中心的管理制度,恢复了奖励、 计件工资和企业基金制度 对国民经济体制进行局部性调整,包括:加强 对铁路、邮电、民航的集中统一领导。对全国 重点工业企业由中央和地方双重领导调整为中 央领导为主,其它企业则由地方或地方为主进 行管理。对部分财政、税收、物质的管理权上 收中央部

10、门。 1978年1月国务院仍规定农副产品的收购价仍然 执行政府的价格改革,不得任意提高或降低, 坚持计划价格,反对自由价格,打击违法价格 行为。 从农村改革到全面改革 (19781992年) 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经济改 革时代,也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对外开放时代,这是中国 现代化历史性的重大转变,主要表现为: 在思想上,冲破了长期存在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严重束 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坚持和发 展了毛泽东思想。 在政治上,结束了长达10年的文化大革命政治动乱,出现了 建国历史上政治稳定、社会稳定、人心安定、生动活泼的政 治局面,逐步建立和健全了社会主

11、义民主和法制,改善了党 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也改进了公共政策决策机制。 在经济上,中国出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持续高增长的经济 繁荣时期。 在国际上,中国主动实行经济开放政策,不断参与经济全球 化,并从中获得更大的收益,也极大地促进了全球经济与贸 易增长。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 2002年) 从经济改革到经济转轨国际背景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得中国成为极少数仍在坚 持社会主义的国家之一。 只有中国和越南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而其他转轨 国家都放弃了这一道路。 苏联解体大规模地减少了其对中国北方的军事压力 ,同时越南也与中国缓和了关系,南北两方面关系 的缓和大大减轻了中国的安全压力。 九

12、十年代以来中国坚持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 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入中国,中国大量参与全球 化,进一步全面开放。邓小平南巡 针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中国是否 坚持现有的改革这一重大问题。 中国是否能够快速发展。 “发展才是硬道理” 。 重申“先富论”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到20世 纪末再来解决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问 题。 中国经济改革的模式应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 “社会主义也要搞市场经济”。 十四大报告主题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是什么”。 实践的发展需要认识的深化,我们经济体制 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大 问题的决议中明

13、确提出中国建立的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与其他国家的自由市场经济有所 不同,后者是建立在自由竞争的基础上,自 发地建立起来,经过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 时间,从自由市场经济进入现代的混合经济 。 十四大从“放权让利”的政策转向制度创新。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与基本框架 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 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对 中国经济改革过程基本状况的现实肯定。 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已经达到较 高程度。 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市场化范围不断扩大,大 多数商品价格已经放开,计划对经济的直接 管理不断缩小,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大大 增加,这反映了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 改革

14、目标是对中国经济改革十几年来实践的 理论认同。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与基本框架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大 问题的决议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取代原来的基于承包制的 企业改革。 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打破地区、部门的分割和 封锁,反对不正当竞争,创立平等竞争的环境, 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 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建立管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建立多种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三、中国对外开放 从闭关自守到全面开放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820-1950年期间,闭关自守,被迫 型开放,更为落伍,贸易大国的由盛而衰, 在西 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下,中国在丧权辱国的条件 下被迫开放

15、,也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外国资本控 制重要经济命脉,民族工业发展受到极大的限 制,与西方国家趋异;闭关自守是中国经济发 展停滞不前、国力迅速衰落的重要原因。 第二阶段:1950-1978年期间,内源型追赶, 封闭型追赶,采取的基本方针就是 “自力更生 ”, “自给自足”,建立比较完整配套的经济体 系,也迟迟不愿打开国门。 第三阶段:1978年以来,外向型追赶,开放型追 赶,全面开放,中国主动对西方世界开放,积极 参与经济全球化,加快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 中国在过去的几百年中始终是落后的、衰 落的、封闭的、闭关锁国的历史。所以我 们认为邓小平对中国的贡献,关键就在于 “开放”政策上。大家平常总是在

16、将“改革 开放”,其实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进行过 无数次的改革,而只有在20世纪70年代才 开始进行了真正的开放。通过这个数据表 ,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其他国家曾经比中 国发展得快,以及中国为何在最近20年发 展的比较快。 中国贸易自由化进程 到2001年中国加入WTO时,平均名义关税税 率已经降低了四分之三,从80年代早期的 56%到2001年的平均仅15%。到2005年平均 名义关税税率降到9%。 在加入WTO之前,中国也以同样快的步伐降 低非关税壁垒。有进口配额和许可证限制的 进口商品占全部进口的5%,而十年前几乎占 一半还多。中国经济开放度 中国对外开放的收益 通过国际贸易,中国根据其比较优势进行了 结构调整,提高了自己整体的资源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