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与心肺复苏后综合症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48812171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3.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肺复苏与心肺复苏后综合症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心肺复苏与心肺复苏后综合症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心肺复苏与心肺复苏后综合症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心肺复苏与心肺复苏后综合症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心肺复苏与心肺复苏后综合症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肺复苏与心肺复苏后综合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肺复苏与心肺复苏后综合症(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L/O/G/O心肺复苏 复苏后综合征心肺复苏苏心肺复苏(CPR)2005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 2009中国心肺复苏指南 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 救指南心跳骤停的原因 心脏性:急性心肌梗死、风心病、先 心病等 非心脏性:窒息、触电、溺水、药物 过量和药物不良反应等无论何种原因,都是直接或间接引起: 1、心肌收缩力减弱 2、冠脉血流量减少 3、血流动力学剧烈改变 4、心律失常:a、冠心病、心肌炎b、 电休克、心导管c、增加心肌应激性的 药物d、电解质紊乱e、麻醉和手术心跳骤停的类型 1、室颤(ventricular fibriliation,VF):心肌纤 维不规则的快速

2、蠕动 临床最多见 2、心搏完全停止(asystole) 3、心电机械分离(electric mechanical dissociation,EMD) 共同结果:心脏不能有效泵血心跳骤停判断标准 1、意识突然丧失呈深昏迷状态 2、大动脉搏动消失 3、呼吸停止或抽搐样呼吸 4、心电图表现为心室颤动、心电机 械分离或心室停搏 5、瞳孔固定及发绀基础生命支持(BLS) 识别 心肺复苏(CPR) 除颤立即识别和启动立即识别和启动EMSSEMSS,早,早CPR,CPR,迅速除颤,迅速除颤, 有效地有效地ACLS,ACLS,综合的复苏后治疗综合的复苏后治疗识别 判断:无呼吸、意识丧失、对刺激无任何反应 重呼

3、轻拍 启动紧急医疗救援服务系统 (EMS) :呼救EMS系统:地点、呼救电话、事件、人 数、伤员情况、正在进行的急救措施心肺复苏心肺复苏(CPR)(ABCCAB)胸部按压(C,compression)开放气道(A,airway)人工呼吸(B,breathing) 脉搏检查 1岁以上触颈动脉,1岁一下肱动脉 检查循环体征 在检查颈动脉搏动的同时,要观察呼 吸、咳嗽和运动情况 专业急救者,10s内触颈动脉患者仰头后,急 救者一手按住前 额,用另一手的 食、中手指找到 气管,两指下滑 到气管与颈侧肌 肉之间的沟内即 可触及颈动脉搏 动 胸部按压技术:1)用手指触到靠近施救者一侧患者的胸廓下缘 ;2)

4、手指向中线滑动,找到肋骨与胸骨连接处;3)将一手掌贴在紧靠手指的胸骨的下半部,另 一手掌重叠放在这只手背上,手掌根部长轴与胸 骨长轴确保一致,保证手掌全力压在胸骨上,不 要按压剑突4)手指离开胸壁,不应用力向下按压为确保有效按压:1)患者应该以仰卧位躺在硬质平面2)肘关节伸直,上肢呈一直线,双肩正对双手, 按压的方向与胸骨垂直3)对正常体型的患者,按压幅度至少5cm4)每次按压后,双手放松使胸骨恢复到按压前的 位置。放松时双手不要离开胸壁。保持双手位置 固定。5)在一次按压周期内,按压与放松时间各为50% 。6)每2min更换按压者,每次更换尽量在5s内完成7)CPR过程中不应搬动患者并尽量减

5、少中断高质量心肺复苏:高质量心肺复苏: 按压速率至少为每分钟 100 次(05版为约 100次) 成人按压幅度至少为 5 厘米(05版为4- 5cm) 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 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 体位 开放气道 去除气道内异物仰头-抬颏法 托颌法(外伤时) 检查呼吸:看,听,感觉 人工呼吸 口对口:开放气道捏鼻子口对口 “ 正常”吸气,缓慢吹气(1秒以上),胸廓 起伏,810次/分 避免过度通气内容建议 识别无反应,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仅仅是喘息)10s内未扪及脉搏(医务人员)心肺复苏程序CAB按压速率100次/分按压幅度5cm胸廓回弹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2min交换一次气道仰头

6、提颏法(医务人员怀疑外伤:推举下颌)按压-通气比 (置入高级气道前)30:2通气:非专业或不熟练时单纯胸外按压使用高级气道(医务人员)呼吸:8-10次/分;与胸外按压不同步 大约每次呼吸1s;明显胸廓隆起除颤尽快连接并使用AED;尽可能缩短电击前后的胸外按 压中断;每次电击后立即从按压开始心肺复苏效果判断 瞳孔 面色 神志 呼吸 脉搏除颤 时间:尽可能早对于院外发生的SCA且持续时间45min或无目击者的SCA患者,应立即给予5个周期约2min的CPR(一个CPR周期包括30次胸部按压和2次 人工呼吸)后再除颤 方案 :1次+立即CPR 如带有自动电击功能的埋藏式复律除颤器(ICD),则在实施

7、人工电除颤前,允许3060s的时间让ICD自行处理。 电除颤前后中断胸部按压的时间要尽可能短 同步化: 完整的QRS波群和可灌注节律(脉搏) 推荐:折返:Af,AF,单行性VT 无效:VF,无脉VT,不规则VT类型能量备注单相波双相波房颤100200200100120120200递增同步房扑 阵发性室上速50100J50100J递增同步单形性VT100 J100 J递增同步多形性VT200J递增非同步VF360J仪器表面或200J非同步手动除颤仪操作: 导电糊(盐水纱布)电源是否同步调节能量(自动充电)放置电极板(心底,心尖/紧贴胸壁)按压放电开关自动体外除颤仪 (AED): 打开安放电极自动

8、分析自动除颤 可除颤的心律失常:VF和无脉VT 电极部位(前-侧):右侧:右锁骨下方左侧:左乳头齐平的左胸下外侧部 (前-后、前-左肩胛以及前-右肩胛)前-后以及前-侧位置通常是使用植入式起搏器和除颤器的患者可接受的位置电极位置对电击效果之影响图正确:通过两个心室错误:仅通过部分心室心肺复苏高级生命支持(advanced life support,ALS) 基础生命支持的延续 BLS基础上继续做好ABC 应用药物,电除颤等手段控制气道 口咽和鼻咽通气道 喉罩:通气密封罩和通气导管 气管插管: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人工通气和氧疗 1、简易呼吸器:弹性橡皮囊、三通呼吸活 瓣、衔接管和面罩 2、麻醉机

9、和呼吸机药物治疗 目的: a、提高心脏按压效果,激发心脏复跳和增 强心肌收缩力 b、提高心脑灌注压,增加心肌和脑的血液 灌注量 c、降低除颤阈值,有利于电除颤和防止室 颤复发 d、减轻酸血症和纠正电解质失衡,有利于 发挥心血管活性药物的效应心肺复苏时的用药途径 1、静脉内给药:安全、可靠,首选 2、气管内滴入法:0.10.6um3,正压通气 几次 3、心腔内给药心肺复苏时的常用药物 1、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肾上腺素、去甲 肾上腺素、去氧肾上腺素和甲氧胺 作用机制:激动外周血管a1受体;激动心 肌B受体;使心肌细颤转为粗颤 2、纠正酸中毒:PH 7.2时,适当的碱性 药物,但需通气足够,同时避免

10、滥用 3、钙剂:心肌应激性离子,CaCl2抗心律失常药 利多卡因:降低心肌应激性、提高室 颤阈、抑制心肌异位起搏点;室性心 律失常首选 溴卞胺: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阻滞剂 阿托品:抑制迷走神经,加快窦房结 激发冲动的速率和改善房室传导心肺复苏长期生命支持 (prolonged life support,PLS) 一、稳定循环功能 二、维持呼吸功能 三、保护其他器官功能,防治MODS的 发 生稳定循环功能 血压不稳或低血压,原因:1、有效循环血 容量不足;2、心肌收缩乏力和心律失常; 3、酸碱平衡失常和电解质紊乱;4、并发 症。 监测:CVP、BP、ECG,PAWP,同时将 中心静脉压、动脉压和尿

11、量结合指导补液 。维持呼吸功能 保留气管插管或控制呼吸 FiO230%40%条件下,保持PaO2在 150mmHg,PaCO2在3035mmHg, pH7.35脑复苏 脑重量:2% 接受15%的心排出量 静息耗氧量:20% 无后备毛细血管供血 安全时限:46分钟急性全脑缺血的病理生理 (一)脑缺血时组织病理学改变 a、越进化越高级的脑组织越易受损 ; b、脑缺血时间越长,缺血再灌注损伤 越重; c、脑内细胞对缺血敏感度:神经元 少突胶质细胞星状胶质细胞血管内 皮细胞。全脑缺血期间的病理生理 1、能量代谢障碍:脑内糖原和能量储备少;磷 酸肌酐(Pcr)1分钟内和三磷酸腺酐(ATP)2 分钟内消耗

12、;钠钾泵、钙泵受损。 2、脑生化代谢方面的紊乱: 3、细胞内乳酸酸中毒 (动脉血乳酸5mmol/L 和pH33)无 需积极地复温治疗,轻度低温可能会有益于神经 系统功能的恢复,并且也可能使脑组织有很好的 耐受性。但对心跳骤停患者复苏后不要过于积极 去诱导产生低温。 2.高温 很多脑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表明,心跳骤停 时或之后如伴有体温或脑局部温度的升高 会加重脑损伤。还有实验研究表明,人脑 缺血损伤如伴有体温升高可使神经系统功 能恶化,所以心跳骤停复苏后,应密切观 察体温变化,积极采取降温退热治疗。单器官或多器官系统衰竭 自主循环恢复后,患者可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内始终处于昏迷状态。此时,自主呼

13、吸可能消失 ,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十分必要。血流动力学处 于不稳定状态,可伴有异常的心率、心律、体循 环血压和组织器官低灌注。低氧血症和低血压可 加速脑损伤,一定要注意避免其发生。患者也可 能处于昏迷状态或表现为反应能力降低。当有足 够的通气和血液再灌注后,多数心跳骤停导致的 酸血症可以自然缓解,而无须缓冲液的治疗。呼吸系统 监测 床旁观察:意识、皮肤粘膜和甲床、呼吸运动、呼吸音 肺容量测定 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 呼吸末CO2 气道压力呼吸系统 气道管理和保持气道畅通 自主循环恢复后,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功能障碍。一些患者可能仍然需要机械通气和吸氧 治疗。完成一次详细的临床检查并再次

14、阅读胸部X片都很有必要。此时,需要特别注意复苏后潜在的并发 症,例如气胸和气管插管异位。气道湿化、清除痰液(吸痰、雾化、纤支镜等)呼吸系统 纠正低氧血症和CO2潴留:A、 机械通气辅助的程度可根据患者动脉血气结果、呼吸频率和呼吸的费力程度来调节。当自主呼吸变得更加有效时,机械通气辅助程度 应逐渐减少,直至完全变成自主呼吸 (减少间断控制 通气的频率)。如果患者需要高浓度氧方可以稳定时,要注意。呼吸系统B、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肺功能不全合并左心衰的患者可能很有帮助,但需要注意此时血流动力学是否稳定。通常用510mmHg。 临床上可以依据一系列动脉血气结果和/或无创监测来调节吸氧浓度、PEEP值和每分通气量。 C、注意避免使用常规的高通气治疗方法肾脏系统 留置导尿管以计算每小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文库 > 英语学习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