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九下第十课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8807223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9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历史九下第十课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人教版历史九下第十课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人教版历史九下第十课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人教版历史九下第十课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人教版历史九下第十课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历史九下第十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九下第十课(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 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 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请回答:1、邓小平说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指的是什么?2、苏联的模式具体是指什么模式?其特征和弊 端弊端分别是什么?实施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斯大林逝世一、赫鲁晓夫改革一、赫鲁晓夫改革赫鲁晓夫(18941971)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 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 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1.赫鲁晓夫为什么要进行改革?2.赫鲁晓夫在经济领域进行了哪些改革? 取得了怎样的成绩?3.赫鲁晓夫在经济方面的改革为什么并未 从根本上改变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4.赫鲁晓

2、夫改革对斯大林采取了什么做法 ?其后果是什么?阅读课文回答问题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赫鲁晓夫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斯大林时代”存在严重弊端,改革势在必行。2.赫鲁晓夫在经济领域进行了哪些 改革?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内容: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削减农业税 、增加国家对农业的投资、扩大集体农庄经营 自主权等。成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苏联 农业形势有所好转。3.赫鲁晓夫在经济方面的改革为什么并 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原因:改革只是在具体做法上对原有 经济体制进行修补和调整,没有从根本 上改变斯大林模式;改革缺乏深思熟虑 和反复试验;赫鲁晓夫个人性格存在着 独断专横、急于求成的毛病。4.赫

3、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采取了什 么做法?其后果是什么?做法:错误地全盘否定斯大林,仅仅把 弊端的根源归结为斯大林的个人品质,而没 有从经济政治体制上去寻找原因。所以,他 虽然从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但 只是在原有体制的框架内进行小修小补。后果:不但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 制,反而因为改革激化了各种矛盾,赫鲁晓 夫被迫下台。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 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 制。二、二、勃列日涅夫勃列日涅夫(1906198219061982)改革)改革经济改革的重点 是重工业,苏联 的综合国力有所 提高,但仍未突 破斯大林木模式 的制约,愈加僵 化三、戈尔巴乔

4、夫改革阅读归纳:戈尔巴乔夫的背景、 时间、内容是什么? 结果如何?1.背景:20世纪80年代,苏联的政治和经 济陷入危机前的困境。 2.时间:1985年戈尔巴乔夫苏共中央总书 记,进行改革。 3.内容:首先进行经济改革,后又转向政 治改革,由一党制改为多党制,国家权力 分散。 4.结果:导致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 势加强。四、苏联的解体1991“八一九事件”苏联解体15个加盟共和国独立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爱沙尼亚格鲁吉亚哈萨克吉尔吉斯拉脱维亚立陶宛摩尔达维亚俄罗斯塔吉克土库曼乌克兰乌兹别克白俄罗斯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根 本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原因西方的和平演变外部原因“

5、和平演变”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利 用武力侵略不能将社会主义国家消灭的情况 下,通过采用技术交流、文化交往等方式影 响社会主义国家人们的心理、行为方式,进 而使社会主义国家的生活方式、国家运行变 成资本主义式的,从而在不动声色中消灭社 会主义国家的战略。为什么中国和苏联 为什么中国和苏联 的改革会导致不同的结的改革会导致不同的结 果?苏联的解体给我们果?苏联的解体给我们 留下了哪些经验教训?留下了哪些经验教训?社会主义应不断通过改革来完善;社会主义应不断通过改革来完善; 社会主义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社会主义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日本西欧美国苏联东欧国家亚 非 拉瓦解着两极格局东

6、欧 剧变苏联 解体两 极 格 局 最 终 结束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一、单项选择:1.斯大林去世后,在20世纪50年代担任苏联党和 国家领导人的是( )A列宁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2.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首先形成冲击 的是( )A、赫鲁晓夫改革 B、勃列日涅夫改 革C、戈尔巴乔夫改革 D、东欧剧变BA3.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改革的重点放在 哪个领域( )A、政治 B、经济 C、军事 D、外交4.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的后果包括( ) 苏联的政治体制急剧变化 国家权力分散 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 苏联立即解体 A B C DBC5、 苏联解体的实质是( )

7、A、经济制度的变化 B、社会制度的变化C、国家名称的变化 D、国家之间关系的变化B6、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 )A、戈尔巴乔夫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B、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C、民族矛盾年久日深D、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D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91年8月19 日, 由8名苏联高级官员组成的国家 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政变,试图使国家和社会尽快 摆脱危机。但不到三天,他们就失败了。12月28日, 独联体宣布成立;1991年底,苏联解体。8名苏联高级官员发动政变的目的是什么?此事件对苏联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假若没有这件事的发生,苏联会继续存在下去吗?根 本原因是什么?阻止苏联解体加速了

8、苏联解体不会苏联僵化的体制阻碍了产力的发展3.阅读材料:“亲爱的同胞们!鉴于独 立国家联合体成立后出现的局势,我决定停 止行使苏联总统职务。” 戈尔巴乔夫1991年12月25日请回答:()戈尔巴乔夫的发言表明了苏联发生了 什么变化?()苏联发生剧变的实质是什么?()苏联发生剧变对国际局势产生了什 么影响?能力拓展()苏联解体;()由苏维埃联盟共和国 转变为各个独立的资本主义 国家; ()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 争霸的结束,世界两极格局 的结束,世界格局开始走向 多极化。4.有人认为苏联解体责任主要在戈尔巴 乔夫,由于他的无能而导致苏共权力丧 失,国家易帜,因此苏联解体的悲剧是 可以避免的;而有人认

9、为“冰冻三尺非 一日之寒”,苏联的解体早已经注定, 是不可避免。你是如何认为的?同时在 你研究过程中,能否给同样处于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改革提出些借鉴的经 验教训呢?延伸探究答题要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与社 会生产力的矛盾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如果苏联能够通过改革改变斯大林模式 对生产力的束缚,苏联解体的悲剧是可以 避免的。(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经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 以本国国情为基础,不断进行改革,才能 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同时改革必 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等。中国和苏联所进行的改革为什么会导 致不同的结果?1.我们在改革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人民的拥护 和支持。2.我们在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 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具有明确坚定的指导思想。3.我们在改革中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有效地发挥了国家职能。4.我们在改革中对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和价值观采取了正 确的对策,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团结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