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课题报告

上传人:开*** 文档编号:48806446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文精神课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文精神课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文精神课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文精神课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文精神课题报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研究报告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研究报告南京市竹山中学 李照东课题界定课题界定人文精神:所谓人文精神,是指通过各种人文学科知识(本研究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主)的吸取而形成的人格、气质、道德和思维方式。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担负着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任。人文精神体现在人格、信念以及道德规范之中,是对人的价值、人类命运、生存意义等问题的思考和探索。人文精神是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它要求尊重人的需要、情感,并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它也提倡每个人在自由生活的同时承担不可推卸的对他人、社

2、会、自然的责任。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过程是情感、人格的陶冶过程。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热情、信心与责任。为学生形成丰厚的文化底蕴、高尚的思想情操、高雅的文化品位、健全的人格魅力奠定基础,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课题的理论(政策)依据课题的理论(政策)依据1、居里夫人理论。语文渗透人文精神正如居里夫人所说:“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好书,以它的健康的思想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2、论语理论。论语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它集中体现了人文精神。品味其中的“德”诚信、正直、宽厚、谦虚、

3、勤敏,正是重拾人性中淳朴善良品德最好的途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推崇的人才成长的必由之路。3、孔子理论。孔子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4、新课程标准理论。新课标强调:“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正确把握教材中的人文理念,人文情操,人文精神,合理加以阐发,有效加以渗透,使学生的心智得以健全,灵魂得以净化,生命得以闪光,无疑是新世纪和2新课标赋予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新课标和新课改对语文

4、教学的基本要求。由于语文教学“人文性”的缺失,所以才有呼唤加强语文教学人文性的问题。比如,在语文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语文教师较多地关注文章的字、词、句、段落大意、篇章结构等,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时,也往往倾向于语句的斟酌。又比如,语文教学方式理科化,机械地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偏重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得大量语文练习题充斥着课堂内外,练习题成了提高语文成绩的法宝。还比如,课堂教学缺乏民主、平等意识,对学生进行的传统文化的熏陶不够等。现在提倡大语文教学,就是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在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培养,为现代化建设

5、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人文精神培养,需要教师在学生心智的开发、个性的培养、理想的构建等方面付出极大的努力。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传递人文精神的最好媒介。加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研究的目标研究的目标1、探索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有效途径。2、通过优化语文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批判性思考的形成,获得审美体验。3、在课题研究中提高语文教师的情感素质和教学质量。研究主要过程(时间、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研究主要过程(时间、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准备阶段 2011 年 6 月7 月:文献研究法、调查分析法:1、搜集与课题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分析对于人文精神的理解程度和参与度。2、确定研究

6、班级,对其进行观察分析,找出学生在人文精神培养上存在的不足,对学生讲解人文精神的相关知识及重要性,为研究做好准备。3、学习相关理论,撰写研究方案和计划,申报立项。实施阶段 2011 年 7 月2012 年 4 月:行动研究法、调查分析法、经验总结法:3在实施研究阶段,我注重实践反思,在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提高的行动研究中,落实人文精神培养的研究目标。具体措施如下: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1、制定人文化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上,把“三维目标”有机融合成为一个整体,落实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关注。首先,构建一个必要的人文知识教育目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确立人文知识的功能定位,使人文知识在课堂上的渗

7、透从无序走向有序。其次,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主体性。一是给学生一些自由时间,就是给学生充分的心灵自由、议论自由、行动自由的空间,包括独立思考和互动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二是通过疏导和引领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自我改变。让他们在学习中时时体验到他们的个性所能受到的尊重以及教师对他们的人文关怀。使学生在充满尊重、理解和信任的人文关怀中,心情舒畅地学习。2、建构人文化的教学环境(1)建构人文化的物质环境在教室环境布置上,发挥自我的主导作用,努力体现生动活泼,体现艺术风格与追求,可以设置名人名言栏,可以张贴名书名画,可以开辟图书角,可以设置园林角,甚至可以允许学生在墙上画上自己的创意画等等,使每

8、一个专栏实际上都成为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实践的课题和园地,让文化和艺术的理念深深地根植于每个学生的心田。 (2)建构人文化的精神环境人文的精神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中产生,这种自由即精神的自由。教学是生命体之间自由沟通的过程,因此,建构人文化的精神环境,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基础,也是关键所在。3、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底蕴有人说,天下文章两个字,一个是“情”,一个是“理”。这“情”“理”二字,共同筑成了人类文化的宝库。因此,我们语文教育中不管是处理什么文体的文章,都不能撇开“情”、“理”而只对作品作毫无生气的语言解剖。首先,要有人文教育的意识,在教每一篇文章前,教者先要仔细揣摩文章所蕴含4的人文要素,教学

9、要点中必须体现其要素,且将其分解到课文教学各环节中。其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带领学生走进课文去涵咏,去体悟,去感受。语文教育的灵魂是变,是创新,对学生人文教育的方法也必须不断创新。有的文章适合整体感知其精妙,就采用像陶潜的“观其大略”式读书法,把握好它的思想;有的文章适合字斟句酌,仔细推敲把玩才能感知其精髓;有的又将二者结合起来不可。总之,我们在处理不同的课文时,必须因文而异,才能真正把其中的人文因素充分挖掘出来。4、重视语文教学的文学性。文学性,是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文学价值,给学生以美感,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1)朗读中感受美。语文课本上所选的美文,都有很强的可读性。如春一课,以优美

10、的文笔、流畅鲜活的语言,呈现给我们一个色彩斑斓、生机盎然的春天。通过配乐朗读,学生脑海便会不断更迭一幅幅春景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这些图景都是可感可触可闻的。学生流连其中,很自然地感受到作品中的自然美,从而产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又如皇帝的新装,可以分角色朗读,以夸张、讽刺的语调表现皇帝、大臣的虚伪、愚昧。至于诗歌,因其句式整齐、音律和谐、讲求压韵、想象丰富等,更是具有无穷魅力,朗读中能感受音乐的美,想象驰骋,带来无穷的乐趣。(2)人物性格中辨别美。对一些文学作品,要注意分析人物性格,体会其内心情感,辨别真正的美。如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作为文章事件中的线索人物,他的思想感情变化贯穿全

11、文,从厌学、逃学、怕老师,到爱学、爱老师、爱法语、爱祖国,是一种理性认识的深入,是感情的升华,他是一个不太懂事但心地善良的小学生。因此,他是可爱的。而韩麦尔先生,是文中的主人公,深怀爱国情感却承受着国土沦陷的煎熬。文章运用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描写手法,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一个爱国者的形象,这形象是高大的、美好的,具有强5大的感染力。学生在分析人物过程中,很自然感受到爱国的美好情感,从而会自觉地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操。(3) 语言中体会美。优秀的作品都是以精妙的语言见长的,语言是作品的生命力所在,要引导学生在语言中体会美。老舍被誉为语言大师,他的名篇济南的冬天,使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活

12、脱脱地呈现给我们一个温暖、和煦的冬天。他的语言鲜活,切入角度巧妙,读来令人兴味盎然。例如:“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里使用拟人修辞,表现了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又如春中:“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拟人和比喻的合用,描写出春天的艳丽色彩,愉悦了读者的视觉,树儿之间的争相开放,表现了一派热闹的图景,让人深切地感到春之美好,春之可恋。5、营造平等和谐的人文课堂语文是一门很感性的学科,许多时候需要一种感应,一种心灵上的沟通和交流,而这种

13、交流特别需要一种其乐融融的心理环境。教者一定要将教材中蕴含的人文教育因素与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心理氛围合理、有机、巧妙地整合,让学生“沉浸”其中,把学生内心最美好的东西激发出来,使他们的语言丰妙起来,让课堂韵味十足。(1)教师走下来。教师从神圣的三尺讲台上走下来,到学生中去,做学生的朋友,让学生卸下心理上的包袱,迸发出创造的潜能。(2)教师退下来。教师从学生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宰者的位置上退下来,改变自己无视学生人格,忽视学生个性差异的做法,容许学生自由活动,容许学生提问质疑,容许学生指出老师的错误,打破教师的“权威”,把学生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创造融合的人文环境。6、提倡人文化的教学

14、评价6教学评价就是根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教育的要求、过程和效果等进行价值评判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间的评价应体现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的评价主要表现为:(1)评价中有激励教育,首先是一种保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注意用心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用目光鼓励他们,切忌简单打断、插话或另请发言者,注意少用或不用否定性的语言。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和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用真挚的情感、朴实的语言振奋、感化他们。然而,鼓励性的评语也并不是浮光掠影、轻描淡写地给学生廉价的吹捧。给学生评价应该是从心底里发出的最真诚的肯定与建议,这样才能感动到学生心

15、灵深处。总之,评价应该以真诚的情感作基础,以有效的指导为后盾。(2)评价中有交流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意让孩子学会交往。在学习中有交往,才会有合作。评价这一环节也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参与进来,让他们相互评价,共同提高。但有时也需要教师的“点拨”来促进交流,体现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而不是简单的一评了之。学生也可以评价教师,教师应该向学生敞开心扉,真正愿意与学生作心与心的交流。相信在这种平等的交流中,师生都会有收获。7、鼓励伸延,拓宽人文空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要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还需要课内外结合,因为语文课的时间和空间毕竟有限。语文老师可以跟其他科目老师联手,

16、开一些文学、书画、音乐欣赏和历史知识课的讲座。尽量找到语文知识和其他人文学科的交汇点,使学生融会贯通。课堂内外,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演说、辩论、采访、参观、评论等方面的锻炼,他们便会在喜欢的活动中提高人文素养。二、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教师情感素质的培养由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语文教师的情感素质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十分重要。1、积极实施情感教育7因为语文教师的情感素质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与学生相互影响、共同作用而形成、展现并得以提升的,所以结合语文教学实践,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识基础,创造各种条件和教学情境,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情感教育,促进学生认知、情感的和谐发展。语文教师在积极实施情感教育的实践中,不断地将有关情感知识与技能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体验,在体验中提高,其自身情感素质在情感教育及教学研究中也会随之不断地优化。2、在读书思考中不断完善有关情感的知识与技能的储备增加教师的阅读量,这是激发和提升教师自主发展的内驱力,提高教师情感素质的内在、最为根本的手段之一。通过勤读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