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诗歌教学设计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8805462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诗歌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一诗歌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一诗歌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一诗歌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一诗歌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诗歌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诗歌教学设计(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氓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氓出自诗经,是一首叙事诗。故事情节、人物形象都不难把握 。本设计让学生通过反复的吟诵、品味、领悟,通过丰富的联想、比较 、探究,理解诗歌的内容,体验女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进而对这个人 物产生自己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重点掌握比兴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2从叙述的角度入手,理解诗歌的内容,体验人物的思想和情感。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寻找、发现、感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女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体察诗歌对个人追求与命运的思考。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

2、歌的内容,思考人物命运。 难点:解读、思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一)导入 (二)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重点掌握比兴手法 的运用及其作用。 (三)感知课文 1在预习的基础上重新感知,学生齐读课文。 2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让学生 复述课文大意。 3整合内容: (1)学生找出相应诗句,概括本节诗的内容。 (2)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每节的内容。 4运用联想和想象,举出运用类似比兴手法的文 学作品。 (四)对话作品 1教师切入:以“什么造成女主人公的这种命运,对我们有什么启 示”切入。 2学生讨论、准备、发言。 3在交流对话中,教师可视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作品内涵。如

3、 追察女主人公的历程(要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思考女主人公 的命运。 追察男主人公的行为目的(要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思考女主 人公的命运。 从女主人公追求理想的行为(要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思考行为 对命运影响。 从性格的角度(要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思考人的命运。 从自由恋爱、自由婚姻的角度(要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思考人 的命运结局。 从女主人公识人的角度(要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思考女主人公 的命运。 从容貌的角度(要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思考容貌对人的影响。 (在思考人的命运,同时可引导学生适当联系生活、历史等相关内容 ) (五)小结 (六)作业:从“为什么自由恋爱竟以悲剧收场”的角

4、度写一段 文字,不少于400字。 采薇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采薇出自诗经,向来以其丰富多彩的人文内 涵、难以言说的诗情画意、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让人 拍案叫绝。尤其是诗中那真实复杂的矛盾情感 对强敌贼寇的愤恨与对故园亲人的思念,保家卫国的 豪迈与历尽艰辛的苦涩,明媚乐景中的哀伤与阴晦哀 景中的喜悦,都给人以无穷的想像与回味,具有永恒 的魅力。本设计将情感、价值之类丰富的人文目标具 体融化在对文本的解读过程中,通过反复的吟诵、品 味、领悟,通过丰富的联想、比较、探究,在准确解 读文本的基础上,深入剖析诗的人文内核,深刻感受 诗的丰富意蕴,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人生 境界,真正实现文本的教育

5、教学价值。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 己的体验感受。 2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 歌的节奏、韵味。 (二)过程与方法 1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家园之思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 土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 展开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的对话交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 、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 :1课时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让学生从网络或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 2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

6、疏通文句,初步感知原诗。 (二)文本解读过程 1导入 2师生交流课前准备的情况(使用多媒体),明确: 采薇是西周宣王时期的作品,是诗经里最富有诗意的一 首“战争诗”。宣王时北方玁狁(xin yn)侵周,宣王命令出 征,打退玁狁(xin yn)。采薇是出征玁狁(xin yn)的 士兵所赋。诗篇洋溢着战胜侵略者的激越情感,但同时又对久戍 不归、久战不休充满厌倦,对自身遭遇无限哀伤。3文本解读 在各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中,师生着重交流或探讨以下一些问题: (1)该诗的思路结构有什么特点? (2)诗从“采薇”写起,这跟“曰归曰归”的思乡情有何关系? (3)前三章所写的“薇”有无变化?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7、体 会重章叠句的手法)。 (4)四、五两章表现了什么内容?与浓浓的乡愁矛盾吗? (5)这首诗最经典的景物描写在哪里?你是如何理解的? (6)你怎么理解这首诗交织着士兵思家恋土与保家卫国的复杂心 理? (三)小结 (四)作业: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乡愁”的新的体验 。离骚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屈原离骚一诗博大精深,主题是表达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和 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课文节选部分共13节、52句,通过比喻、 象征和比较、对照的手法及夹叙夹议的运用表现了屈原志洁行高 ,执着追求的精神。离骚的阅读向来难度较大且某些语句的 理解历来有分歧,因而学习本文应结合有关资料多花功夫。先可 查阅一些相关的

8、资料,了解屈原其人、其文、其时代、其影响等 ,然后结合课文提示和注解熟读课文,特别要能深入理解诗中作 者的处境、心情、理想的表达和花草禽鸟的比喻、象征含义。在 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深入领会屈原追求美政、九死未悔的高尚节 操和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感情及纵横驰骋的想象和幻想的 浪漫风格。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屈原其人,知道离骚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 ,是“楚辞”体的代表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感受离骚的节拍,体会“骚体诗”的特点。 2通过探究,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和创作手法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感情及他为追求理想而九死

9、未悔的精神 。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难点: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简介“楚辞” (三)屈原及离骚 (四)诵读课文 1、放录音。 2、指名学生朗读,指正生字的读音及句子的节奏。 3、教师总结骚体诗的诵读节奏: 4、请同学们集体读一遍课文,要读出语气。 (五)整体把握课文 1、要求学生借助课下的注解,疏通课文的句子,注意生字、生词 及常用字、词的特殊用法。 2、要求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课文内容,梳理课文思路。 (六)小结 (七)作业:背诵课文。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三课时) 设计理念: 孔雀

10、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一般 认为它是一首乐府民歌性质的诗歌,产生于东汉末年 。这首诗在思想和艺术上取得的成就很高,给人以美 的享受。教学时,可以抓住以下几个方面:1、动人的 人物形象。2、故事的意义。3、民歌风味。教学目标: 1、把握这首诗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男女主人 公的人物形象。 2、从诗歌的写作时代和作品反映的时代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 ,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3、熟悉汉乐府的文学常识与孔雀东南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 位,背诵默写诗歌中的名句。 4、掌握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文言实词 教学重点: 1、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 2、掌握文中的

11、“偏义复词”和“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3、识记有关文学常识,背诵有关名句。教学难点: 学习本诗的铺陈、比、兴手法。一、导入:由木兰诗导入。 二、复习旧知:乐府诗 三、检查课文预习情况:1、让学生复述故事梗概。故事梗概: 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 。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 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 是太守谴丞为媒。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 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 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12、”。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 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 故事结尾与其它中国民间文学几成千篇一律,充满浪漫主义的 理想色彩:两人合葬,林中化鸟。(其它如梁祝中的“化蝶 ”、牛郎织女的“七夕相会”) 2、课文较长,重点引读,理清情节线索。 开头两句:托物起兴,引出故事。 第一部分:兰芝被遣(25自然段)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夫妻誓别(612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兰芝抗婚(1321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四部分:双双殉情(2231自然段)故事的高潮 第五部分:告诫后人(32自然段)故事的尾声 一、人物形象分析 本文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的艺术形象,除了他们的悲剧 行为外,对话在表现典

13、型性格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刘兰芝:坚强、持重,不为威逼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 “十三能十六诵诗书”知书达礼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卑不亢 “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外柔内刚 2、焦仲卿:忠于爱情,忍辱负重,但胆小怕事。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坚贞不渝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叛逆精神 3、焦母: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是封建礼教摧残青 年的典型;她既极端的蛮横无理,又一味的独断专行。对焦刘的 婚姻强行拆散,对儿子软硬兼施。(对话鉴赏略) 4、刘兄: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帮凶。 此人性行暴戾,趋炎附势,尖酸刻薄,冷酷无情。(对话鉴赏略 ) 五、文章

14、的表现手法 1、铺陈排比的手法; 2、起兴和尾声 六、探究思考:如何理解焦、刘之死? 诗三首教学设计(两课时) (其中涉江采芙蓉归园田居用一课时,短 歌行用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 、 知识目标:鉴赏诗歌,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 、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3 、 情感目标: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 教学重、难点 : 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 诵读和鉴赏 涉江采芙蓉 设计理念:涉江采芙蓉一般认为是写游子思念远在家乡的爱 人的。关于这首诗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涉江采芙蓉是不是实 有的行为。 一、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萧统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 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从内容看,

15、主要写的是作者失意和 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 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有 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 ,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 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 。被称为“五言之冠冕”。二、 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自由朗读 3、个人朗读 三、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这首诗的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明确:游子思乡之情。 归园田居 设计理念: 归园田居共五首,课文选的是第一首。这首诗表 达了作者对官场的厌恶情绪,对理想的乡村生活的莫 大热情。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发挥再造想象将作者的 文字描述转换成形象鲜明的画面,体味这幅画面的宁 静生活。 一、导入:由桃花源记导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