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货币信用论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801966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PPT 页数:121 大小:1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部分 货币信用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第四部分 货币信用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第四部分 货币信用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第四部分 货币信用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第四部分 货币信用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部分 货币信用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部分 货币信用论(1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部分 货币 信用论 概述 信用是一个很古老的经济、金融概念,银行信 用出现以后,对这种信用的本质和作用西方学 者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早 期古典学派对此进行过讨论,后来很长时间存 在着两种相对立的理论:信用媒介论和信用创 造论,同时还围绕信用货币(以银行券为主) 的发行以及相关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争论,对 这些问题了解,至今仍对我们具有很大的启发 意义。 古典学派的信用学说 “古典学派”是马克思首先提出来的,847年 在哲学的贫困中,他第一次使用了“古典 ”这一概念 ,古典学派产生于资本主义的上升 时期,其学说观点代表的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利 益。它存在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2、以后 ,1830年以前 。 他们在英国从威廉配第开始到李嘉图结束, 在法国从布阿吉尔贝尔开始到西斯蒙第结束。 在当代西方经济学中也有“古典学派”这一概 念,它通常是指从李嘉图的理论前辈开始到马 歇尔、庇古结束这段时期的经济学家 。信用的产生 在古典学派中,对于信用产生的原因大体有两 种见解: 货币分配不均论:配第和洛克 货币资本闲置论:诺思和马西。他们区分了作 为资本的货币与作为货币的货币,马克思说诺 思是经济学说史上“第一个正确理解利息的人 ” ,关于信用产生的条件,马西比诺思更加明 确地指出:它是由于货币资本的闲置与对闲置 的货币资本的需要。 信用的性质(一) 借贷的是生产利润的能力 借贷

3、的是货币的购买力 借贷的是对财富的使用权 借贷是一种等价的商业交易 借贷的是一个生产力 能借贷的资财量是多少? 信用的性质(二) 马西认为:借贷的是货币的使用价值。 他说:“取息的合理性,不是取决于借入者是否赚 到利润,而是取决于它(所借的东西)在适当使用 时能够生产利润”。 贷出的货币资本是一种可能性的资本;贷出本身包 含着利息的来源;贷出本身就包含着偿还;他所让 出的东西,是作为商品让出的(让渡使用价值,也 有有供求形成的价格;但从这两种行为所产生的经 济关系看,二者又有不同:不发生价值形态的变化 ;借入者不用付出等价物;商品的使用价值的实体 和它的价值被保存下来,并随着对它的使用而增殖

4、。) 信用的性质(三) 斯密认为:借贷的是货币的购买力。 把借贷看成是转让产品使用权的见解,是斯 密在马西基础上的发展,马西认为借贷是让 渡货币资本的使用价值,即生产利润的能力 ,斯密却认为“所贷借的,其实只是购买那 些货物的能力。借贷的价值与效用,都在于 这种购买力”。 信用的性质(四) 魁奈认为:借贷的是对财富的使用权。 魁奈所谓的财富的使用价值既包括给贷出者带来收入 的能力,又包含着把非生产性财富转化为生产性财富 的能力 。魁奈认为,有两种性质的借款:一种是永久租金机构 的借款,另一种是贸易中的短期借款。都不需要。 “在一个富裕的国家里,总会有很多的商人;然而要 知道,并不是商人使国家富

5、裕,而是财富使商人的人 数增加,从而引起贸易的繁荣除国家财富的吸引 以外,不需要任何别的刺激的转卖贸易的繁荣”。 信用的性质(五) 杜尔阁认为:借贷是一种等价的商业交易。 他说:“贷款是一种由当事人双方自由缔结的互惠契 约,他们缔结这种契约,只是为了双方都有好处”。 所卖的东西是本金加所能带来的收入,所买的东西也 是本金加所能带来的收入,所以这种交易是等价的。 把借贷看成是一种等价交换的商业交易是不正确的。 第一,借贷本身没有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存在等价 问题。第二,在归还时,借者以本金加利息归还贷者 ,不能认为贷出的东西(即所卖的东西)与归还的东 西(即所买的东西)价值等同 。 信用的性质(

6、六) 西斯蒙第认为:借贷的是一个生产力。 他的逻辑是:一切财富都是由劳动生产的资本是 财富的一部分一切劳动要靠资本来推动出借资 本的人就是提供推动劳动要素的人提供了劳动要 素便借出了一个生产力 出借资本并不是直接提供原料和食物,而是“提供以 货币为标志的原料和食物” 这样看待借贷的实质,正确的一面是,他实际上已 经肯定了信用是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一个不可缺 少的因素;不正确的一面是,他夸大了借贷的作用 信用的性质(七) 我们说:信用是实现商品形态变化的媒介, 向职能资本家提供货币也就向他提供了购买 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手段。因此从信用促进 扩大再生产的意义上说是一个积极的因素, 但信用本身并不是

7、生产力,信用不能创造资 本,只是提供占有资本的手段。能借贷的资财量 斯密说:“一国能有多少资财在收取利息的方式 下出借,并不受货币价值的支配,而受特 定部分年产物价值的支配”。 “特定部分年产物”是指“从土地生出或由生产工 人制出后,即被指定作资本用,同时所有者又 无意亲自使用”的部分。决定于三个因素:(l )土地产出和工人制造出了多少产品;(2) 被指定作资本用的有多少;(3)所有者无意 亲自使用的有多少。 与马克思主义信用理论所指出的可供借贷的资 本量是不同的 信用与货币流通(一) 古典学派的多数人都主张以信用流通工具去代 替金属货币流通,只有极少数人反对信用货币 (如大卫休谟)。 斯密是

8、较早地主张以银行信用流通工具代替金属货 币流通的代表人物之一。认为银行的第一个作用是 提供廉价的流通工具,他说金银是昂贵的商业工具 ,纸币是廉价的商业工具,银行发行纸币来代替金 属货币流通,不仅能大大节省为制造和维持流通工 具所需要的费用,而且还能够把大部分金银取代出 来用作对外贸易。那么,怎样以信用流通工具代替 金属货币流通呢?他提出了两种办法,即“贴现票据 法“和”现金结算法”。 信用与货币流通(二) 法国古典学派的创始人布阿吉尔贝尔把货币 看成是万恶之源,主张保留商品交换,废除 货币,废除货币后的商品交换,他提出了两 个办法:一是直接的物物交换,二是利用信 用和票据进行交换。而且认为,使

9、用信用和 票据进行交易比用现金交易“更胜一筹”。 斯蒙第认为“票据也起着货币的作用,甚至比 货币本身所起的作用还要优越。”这种作用就 是用转让票据的方式偿还债务。 信用媒介学说 信用媒介学说创始于十八世纪,而盛行于 十九世纪的前半期。其主要代表人物是亚 当斯密、李嘉图、约翰穆勒及克尼斯、 华格勒等,后来仍有人(如李芙、狄尔) 坚持其主张,但影响已极其微弱,无法与 信用创造学说相抗衡。 亚当斯密的信用媒介 学说(一) 亚当斯密的时代,还是产业革命刚刚开始,大 型机械工业尚未出现的时代,这时产业资本主 义虽已形成,但占支配地位的却还是工场工业 ,从而所需的资金主要属于短期流动资金的性 质。同时,这

10、时英国的金融机构也还在近代化 的过程中,尚未具有宏大的规模和巩固的基础 ,因而其所经营的业务,也主要属于商业金融 的范围。面对着这样一种历史现实,所以亚当 斯密的信用理论,也就表现得非常质朴和简单 ,甚至在他的论述中,还未直接使用信用一词 。 亚当斯密的信用媒介 学说(二) 认为:一般银行所经营的信用形式有二种,一 种是票据贴现,一种是叫做“现金帐户”的帐簿 信用。 “银行所垫借给商人的金额,仅为商人所必须保 有的、但系备而不用以应不时之需的准备金那 一部分的价值。” 亚当斯密用爱丁堡商人与伦敦商人对比的方法 ,详细地、具体地论述了帐簿信用所具有的作 用。 银行信用的作用:一则可节约资本家所必

11、须保 有的准备金和社会流通的金银货币,二则可将 此节约下来的准备金和金银货币转化为生产的 资本,扩大生产过程,促进一国产业的发达。 亚当斯密的信用媒介 学说(三) 认为银行信用的作用是如此,同时银行信用的 作用也只能如此。银行通过票据贴现和帐簿信 用方式所能贷放给职能资本家的资金,就止于 他们所必须保有的准备金部分,超过这个范围 ,银行就应该拒绝贷放,同时也没有能力贷放 。这是银行提供信用的限度 只要这样才能使银行所发行的银行券数额,恰 好等于社会流通所必需的金属货币数额。但怎 样才能不超过准备金的限度呢?亚当斯密提出 了一个准则,就是在一定期间内商人偿还的金 额必须等于其所借出的金额。 李嘉

12、图的信用媒介 学说(一) 李嘉图认为信用是将资本从一人转让于他人, 以资有效利用的手段。所以信用起着媒介现有 资本的作用,银行发行银行券及纸币,可以代 替金属货币行使,从而可以节约在货币流通上 的费用,可以使一国非生产性的资本所占的比 例减少,而使生产性的资本所占的比例增加。 促使一国的物质财富增多。这样,银行的创设 ,就可收到如发现金矿一样的效果。 还第一次发现了信用的另一个重大作用,即信 用促进了资本的再分配,从而促进了利润率的 平均化。这是他的一大功绩 。 李嘉图的信用媒介 学说(二) 他说:“当每一个人都可以随意把自己的 资本爱用到什么地方就用到什么地方的时 候,他自然会寻找那种最有利

13、的行业。如 果把资本转移一下可以得到百分之十五的 利润,他自然不会满足于百分之十的利润 。所有使用资本的人,都希望放弃比较不 利的行业,而趋向于比较有利的行业。这 种孜孜不息的要求,具有一种强烈的趋势 ,使得大家的利润率都平均化。 约翰穆勒的信用媒介 学说(一) 他首先否定信用可以创造资本的说法。他说:“ 信用具有巨大的力量,但非如多数人所想象那 样,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信用绝不可能从无 中创出任何物质。人们常谓信用的扩张等于资 本的创造,或谓信用在实际上,俨然就是资本 。但信用则实不过为使用他人资本的许可,通 过信用,并不能使生产资料有任何增加,而不 过使其从一人移转于他人而已。此事本为自明

14、 之理,今日还须指出,实属不可思议。若谓借 款人因信用的提供,而增加了生产资料与雇佣 劳动,则贷款人便因信用的提供而如数减少了 生产资料与雇佣劳动。同一数额是不能被所有 人与借用人同时用作资本的。” 约翰穆勒的信用媒介 学说(二) “信用虽不过为使资本从一人到他人的移转,但 却一般是、同时也自然是转向于能使资本有效 地运用于生产的人的移转。假如没有信用,或 由于不安全与缺乏信任之故而致信用受到阻害 ,则许多虽保有一些资本,但或由于职业之故 、或由于缺乏必需技能与知识之故,以致不能 亲自支配和运用的人,便不能从其资本得到任 何利益。这样,他的资本就必将被呆置着,或 在不熟练的尝试之下而被浪费掉、

15、甚至被毁灭 掉。有了信用以后,所有这些资本便都可以有 息地贷出,并且,还可以将其利用于生产。 约翰穆勒的信用媒介 学说(三) 所以,一国的生产资本,虽然并未因信用 而增加,但由于信用之故,却使其生产活动达 到更加完善的状态。随着信用赖以建立的信任 的扩展,每一个人必须随身保持以备紧急之需 的小额资本,现在都可利用于生产的用途。为 着这样一个目的而兴设起来的主要工具就是存 款银行。假如没有存款银行,则一个谨慎的人 就必须备而不用地保持足够的金额于身边,以 应付每一个临时需要。但当人们习惯于保持其 准备金于银行而不保持于自己的箱内时,许多 本来是呆置着的微小金额。现在便大部积聚于 银行之内。约翰穆

16、勒的信用媒介 学说(四) 而银行则基于其业务经验,知道在一定时期内 存户需要提取的比例大约为几何,并知道纵使 一个存户的提取数额,可能多于平均比例,但 另一存户的提取数额,则可能少于平均比例。 因此,银行就能放心将平均比例以外的金额也 就是将其所收存款的绝大部分贷放于生产者和 商人。这样,虽然并未真正增加了现有资本的 数额,但却增加了运用资本的数额,由于运用 资本数额的增加,就促成了社会生产总额的相 应的增加。”约翰穆勒的信用媒介 学说(五) 他接着又说:“信用除必然使一国总资本成为生 产的资本而外,还能使一国的产业人才能转用 于生产的目的。有许多人或根本没有资本或虽 有资本而极微小,但其事业才干则为众所知悉 和爱重;信用就能使这样一种人得到货币的垫 借或财物的赊给,以使其事业才干能有助于公 共财富的增加。” 约翰穆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