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的营养治疗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48801925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PPT 页数:116 大小:1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血管疾病的营养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心血管疾病的营养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心血管疾病的营养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心血管疾病的营养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心血管疾病的营养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血管疾病的营养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血管疾病的营养治疗(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血管疾病的营养治疗概 述 心血管病包括心脏和血管病,我国常见的与 膳食营养有密切关系的心血管病是高血压、 冠心病、脑卒中和高脂血症,也统称为心脑 血管疾病。 研究表明,生活方式是心血管病发病率的决 定因素,而膳食营养类型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主要内容 冠心病的营养治疗 高血压病的营养 高脂血症的营养治疗第一节冠心病的营养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定义:又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冠状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冠状动脉痉挛 的统称。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冠脉 血管内腔狭窄或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 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冠心病的临床分型由于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程度

2、的不同 ,本病有不同的临床特点,一般可分为五型。1、 隐匿型或无症状性冠心病:无症状,但 有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心肌无组织形态改变 。 2、 心绞痛: 有发作性胸骨后疼痛,为一 时性心肌供血不足所引起。心肌多无组织形态改 变。3、 心肌梗塞: 症状严重,为冠状动脉阻 塞,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所引起。4、 缺血性心肌病: 长期心肌缺血所导 致的心肌逐渐纤维化,过去称为心肌纤 维化或心肌硬化。表现为心脏增大、心 力衰竭和(或)心律失常。5、 猝死: 突发心脏聚停而死亡,多为 心脏局部发生电生理紊乱或起搏、传导 功能发生障碍引起严重心律失常所致。冠心病早期症状(1) 劳累或紧张时突然出现胸骨后或左胸

3、部疼 痛,伴有出汗或疼痛放射到肩、手臂或颈部。(2) 体力活动时有心慌、气短、疲劳和呼吸困 难感。 (3) 饱餐、寒冷、看惊险影片时感到心悸、胸 痛。 (4) 在公共场所或会场中,或上楼爬山时,比 自己以前,特别比别人容易感到胸闷、心悸、 呼吸不畅和空气不够。 (5) 晚间睡眠枕头低时,感到憋气,需要高枕 卧位;熟睡或恶梦过程中突然惊醒,感到心悸 、胸闷、呼吸不畅,需要坐起后才好转。 (6) 性生活时感到心跳、气急、胸闷或胸痛不 适等。 (7) 长期发作的左肩痛,经一般治疗反复不愈 。 (8) 反复出现脉搏不齐,过速或过缓。 冠心病的预防 一级: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冠心病 二级:确诊后的预防

4、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年龄 性别 遗传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血脂 血压 吸烟 糖尿病 超重和肥胖 性格 职业 饮食习惯 维生素 矿物质脂 类 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前者主要是脂 肪和油;后者包括磷脂、固醇等。 脂肪是由1分子甘油与3分子脂肪酸组 成的甘油三酯。食物中的脂肪和动物体 脂大多以甘油三酯形式存在。 脂肪酸根据其分子结构可分为饱和脂 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 酸。膳食营养因素与冠心病(一)膳食脂肪 1.饱和脂肪酸(SFA):显著升高血浆胆固醇(TC) 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 水平 2.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橄榄油油酸为主的 单不饱和脂肪酸能稍增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 (HDL

5、),降低TC和LDL-C. 3.多不饱和脂肪酸: 亚油酸(n-6):各种植物油中(PUFA) 亚麻酸(n-3):豆类及坚果中 能降低血清胆固醇,与冠心病心肌梗死发病率 呈负相关 胆固醇 反式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升高低 密度脂蛋白(LDL), 但不升高高密度脂蛋 白(HDL),因此使LDL/HDL比值升高,致 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比饱和脂肪酸更强 。食物来源主要是人造黄油和起酥油。反式脂肪酸 也叫反式脂肪,又称为“逆态脂肪酸”。英语 为Trans Fatty Acid。反式脂肪酸属不饱和 脂肪酸,为食品业者以植物油为原料通过部 分“氢化”处理所产生的油脂。 其分子包含位于碳

6、原子相对两边的反向共价 键结构,和顺式脂肪比较起来此反向分子结 构较不易扭结。 含反式脂肪的起酥面包 反式脂肪酸 与一般的植物油相比,反式脂肪具有耐高温 、不易变质、存放更久等优点。氢化的其中 一个目的是破坏一些基本脂肪酸, 可减少氧化 分解的危险。例如, 一包典型的糖果不用氢 化脂肪酸也许有30天保存期,而当同样产品 用了氢化脂肪酸保存期可为时18 个月! 但是研究显示反式脂肪含量高的饮食和诸如 心脏动脉疾病以及动脉硬化等疾病有关联性 。一些国家已经立法限制食物里反式脂肪的 含量与使用。 磷脂,避免胆固醇在血管沉积 膳食能量过高,易形成肥胖 饮食习惯 动物蛋白质升高胆固醇 膳食纤维膳食营养因

7、素与冠心病( 二)抗氧化维生素维生素E,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等能减少 血小板的聚集倾向,并降低血栓素A2 的 生成,因此对冠心病有预防作用。维生素E来源主要有:植物油和硬果。膳食营养因素与冠心病( 三)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B6和血清高 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心肌梗死及脑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 酸比正常人高,补充叶酸、维生素B12 、维生素B6可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冠心病的营养防治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粗粮,粗细搭 配,少吃单糖,蔗糖和甜食。膳食纤维20 -25g/d,碳水化合物占总能55-60%。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每日脱脂奶 250ml 适量禽、蛋、瘦肉,少吃

8、肥肉、荤油和煎 炸食品,多用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橄榄油、茶油、花生核桃榛子等),每 周2-3次海鱼和贝类食品。 蛋白质:每日每kg体重1.2g,占总能的 15% 保持能量摄入和消耗的平衡,控制总能 量(每日每公斤体重25-30kcal),增 加运动,防止超重和肥胖。 选择清淡少盐的膳食 禁烟酒课堂练习有关膳食脂肪对血脂水平的影响,不正确的说 法是 【 】 A饱和脂肪酸有升高血胆固醇的作用 B不饱和脂肪酸有减低血胆固醇的作用 C多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 故摄入越多越有利于机体健康 D防治冠心病应控制脂肪摄入量占总热能的 20%25课堂典型病例分析冠心病食谱举例第二节高血压病的

9、营养高血压患病率逐年上升:1959年5.1%1979 年7.7%1991年13.6%2002年17.6%。 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估算,我国18岁 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者接近1.7亿。 农村患病率上升迅速,城乡差距已不明显。 大城市、中小城市、一至四类农村高血压患 病率依次为20.4%、18.8%、21.0%、19.0%、 20.2%和12.6%。我国高血压患病现状及特点我国高血压患病现状及特点 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 24.7%,有效控制率为6.1%。 高血压存在明显地域差异:北方南方,城市 农村,经济发达地区未发达地区我国高血压患病现状及特点 我国与西方国家相比,脑

10、卒中高发,而冠心病相 对较低,但是上世纪70年代开始,多数西方国 家冠心病及脑卒中发病率及病死率逐步下降,美 国、澳大利亚、日本显著下降,但多数东欧国 家和俄罗斯等心血管病病死率却在上升。 2001年,我国心脑血管病居城市居民死亡原因 第二位,在农村居首位。我国近10年来心脑血管 发病率和病死率呈现上升趋势,与10年来心脑血 管病主要危险因素的上升趋势相一致。高血压病(Hypertension) 高血压病是指病因尚未明确,以体循环动脉 血压高于正常范围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独 立疾病。 高血压病的早期症状为头晕、头痛、心悸、 失眠、紧张烦燥、疲乏等。以后可逐渐累及 心、脑、肾器官,严重时可并发高

11、血压性心 脏病、肾功能衰竭、脑血管意外等病变。 高血压病(Hypertension) 高血压可引起心、脑 、肾并发症,是冠心病 、 脑卒中和早死的主 要危险因素。心肌梗塞 病人中50%是高血压 患者,脑卒中病人 76%的人有高血压病 史。 患病率高、致残率高且 死亡率高。高血压心脏病高血压脑病高血压肾病高血压眼病高血压病(Hypertension)高血压病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高血压多发生在中年以上的人,以脑力 劳动者居多。 继发性高血压是其他疾病的一种症状,如肾脏 、脑、血管及内分泌疾病可引起血压升高。由 于高血压持续时间过长,容易引起冠状动脉硬 化性心脏病,故高血压与冠心病有密切关

12、系。在食品选择方面有共同的要求。 祖国医学(中医)对高血 压病是怎样认识的? 根据高血压病的临床主要证候、病程的转归及并发症 ,目前比较一致认为,应属祖国医学的“头痛”、“眩 晕”、“中风”的范畴。而头痛、头胀、心悸、失眠、 眩晕、胸痛、颈强、肢麻、舌强、腰痛、半身麻木、 口眼歪斜和半身不遂等症状,都可以是高血压病的表 现。每一种症状都有不同的病因、病机,而不同的症 状可以由相同的病因和病机引起,这是祖国医学与现 代医学的不同点。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可由七情所伤、饮食失节和内伤 虚损等因素所引起。高血压病的定义和分类(WHO/ISH) 类类 别别收缩压缩压 ( mmHg) 舒张压张压 ( mm

13、Hg)理想血压 正常血压 正常高值值 高血压压 1级高血压(轻度 ) 亚组:临界高血压 2级高血压(中度 ) 3级高血压(重度 )120 130 130-139140-159 140-149 160-179 18080 85 85-8990-99 90-94 100-109 110高血压分期 1979年我国修订的高血压病临床分期标准: I期 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舒张压大部分时间波动在90 100mmHg之间,休息后能够恢复正常,临床上无心脏、脑 、肾并发症表现。 II期 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舒张压超过100mmHg以上 ,休息后不能降至正常,并有下列各项中的一项者:X线 、心电图或超声

14、心动图检查,有左心室肥大的征象; 眼 底检查,见有颅底动脉普遍或局部变窄;蛋白尿和(或)血 浆肌酐浓度轻度升高。 III期 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舒张压超过110120mmHg ,并有下列各项中一项者:脑血管意外或高血压脑病; 左心衰竭;肾功能衰竭;眼底出血或渗出,有或无视乳 头水肿。 高血压分期 急进型恶性高血压,病情急剧发展,舒张压常持 续在17.3kPa(130mmHg)以上,并有眼底出血、 渗出或视乳头水肿。 从上述分期可见,一期高血压病心脑肾等脏器尚 无受到损害;二期高血压病有心脑肾轻度损害或 单一靶器官损害的征象,但仍处于器官功能代偿 阶段;而三期高血压病心脑肾器官损害严重,且

15、已丧失代偿能力。 高血压病的病因 遗传:遗传度60-86% 体重:超重和肥胖 饮食:长期饮酒、吸烟,长期 摄入过多盐和脂肪,钙、钾、 膳食纤维等高血压病的病因 生活方式和精神 疾病 年龄:随着年龄增加,血管弹性差,小动脉阻 力增加,因而血压随之增高。持久的高血压会 使动脉壁损伤和变化又加重动脉硬化,二者互 为因果关系,故老年人容易发生高血压。 另外,要注意病因之间的关系!营养与高血压的关系 钠 能量 饮酒 胰岛素抵抗 其他:吸烟、药物等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是人体胰腺细胞分泌的身体内 惟一的降血糖激素。 胰岛素抵抗是指体内周围组织对胰岛素 的敏感性降低,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 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胰岛素促进葡 萄糖摄取的作用发生了抵抗。 谁容易产生胰岛素抵抗, 做个小测试:1有型糖尿病高血压、心肌梗死家族史者 2分 2腰围、臀围比大于0.85 1分 3高血压 1分 4高三酰甘油 1分 5高尿酸血症 1分 6脂肪肝 1分如果总分小于3分,您就可以放心了,要是大于或等 于3分,就表示存在胰岛素抵抗,需要采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