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花开知多少——对2014年福建省质检理科第19题的探究

上传人:A*** 文档编号:48801163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84.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润物细无声,花开知多少——对2014年福建省质检理科第19题的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润物细无声,花开知多少——对2014年福建省质检理科第19题的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润物细无声,花开知多少——对2014年福建省质检理科第19题的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润物细无声,花开知多少——对2014年福建省质检理科第19题的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润物细无声,花开知多少——对2014年福建省质检理科第19题的探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l 2 福建中学数学 2 0 1 4年 第 5期 am( 1 ) 十 , c“ = a ( , 卜 1 ) +l- a , ( H一1 ) + 2 - 卅 ( 一 1 1 + ( m, , z N ), 则以下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 A数列 为等差数列,公差为 q B数列 为等比数列,公比为 q C数列 C 为等比数列 ,公比为 q D数列 C 为等比数列,公比为 q 问题 5 追溯 本题源于人教 版必修 5 第二章复 习参考题 A组第 l 0题 ,将原题中的“ 等差数列” 改成 了“ 等比数列” ,并且将其更一般化 ,将原题中“ 从第 一项开始的片断和” 改成“ 从某项开始的片断和、 积”

2、 , 使得在考查知识源于课本,能力要求又高于课本 总之 ,立足教材在重视常规解题方法的基础上, 提倡一题多探,多题一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加强对数学思想方法训练 ,进而发现 问题 ,解决问 题 ,寓素质教育于问题教育之 中,培养学生的发散 思维 ,是每位数学教师必须关注并加以研究的问题 润物细无声,花开知多少 一一对 2 0 1 4年福建省质检理科第 1 9题的探究 彭志强 蔡海涛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中学 ( 3 5 1 1 3 1 ) 纵观福建省高考课标试卷 中解析几何试题 ,普 遍反映试题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难 ,看似很熟悉 ,但 解起来却不顺手 究其原 因在于试题命制 的特点改 变 了传统

3、中大量繁杂 的运 算,在保持对其知识结构 考查 的同时,更突显 出对数学本质、数学能力、数 学素养的考查这引发我们对课堂教学的思考,提 出_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如何将例、 习题进行合理 的再利用,在似曾相识的问题情境 中提高学 习的能 力?下面笔者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谈 点滴体会与认识 1试题 回顾 ( 2 0 1 4年高考福建省质检卷 理 1 9 )如图,设 ,是圆 O: X +Y =2上的点 ,过 P作 直线 , 垂直 X轴于 点 9, 为 , 上一 点, 且 = 砸 , 当点P在圆上运 动时,记点 的轨迹为曲线 I 1 (I )求 曲线 r的方程 ; ( 11 )某同学研究发

4、现 -若把三角板的直角顶 点放置在 圆 D的圆周上 ,使其一条直 角边过点 F ( I , 0 ) ,则三角板 的另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与 曲线 r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你认为该同学的结论是否正 确?若正确 ,请证 明;若不正确 ,说明理 由 ( )设直线 m是圆D所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 过点 F ( 1 , 0 ) 作直线 m的垂线 ,垂足为 ,连接 O T, 请根据“ 线段 OT的长度” 讨论“ 直线 m与 曲线 I 1 的公 共点个数” ( 直接写出结论 ,不必证明) 2 略解(I )曲线 r的方程为 十Y =1 ( )直线 , 与 曲线 I 1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该 同学的结论正确 (

5、1 1 1 )当 l OT l 2时 ,直线 与椭圆I 1 没有公 共点; 当J OTI =4 2时,直线 m与椭圆 r有且只有一个 公共点 ; 当 O TI b 0 ) 的焦点 的直 a D 线 , 交圆X +Y =d 于 尸点 ,则过 尸点且与 , 垂直 的 直线 , 与椭 圆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证明 不妨设 F为右焦点 , 贝 0 F( c , 0 ),其中c = 口 一 b ( 1 )当 P F上X轴 时, , : X =C,则 p ( c , b ), , : Y= 2 j ,显然 , 与椭圆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 2 ) 当 P点在 X 轴上时, 则J p ( , 0 ) , ,

6、: X= , 显然 , 与椭圆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2 0 1 4 年第 5 期 福建中学数学 1 3 ( 3 )当 存在且 k t 0时, P ( x o , y o ) , : , 则 : 一 : , , c Xo k : , + : : n 2 , y 设直线 , 的方程为 Y=k x m, 其中 : 一 : 一 : 0 f Y = k x + m, 由 + 消 Y 得 【 a b b 2 x +a ( k 2 x +2 k m x+, ” : ) 一a 2 b 。=0, 即 ( b +a 2 k ) + 2 k m a _ C l 2 m 一 a 2 b =0, 贝 0 A=4 k m

7、a 一 4 ( b + a 2 k ) ( 日 m 一a : b ) =4 k m 日 一a 2 m。 b +a 2 b a 4 k m +a 4 b k 】 =4 a b ( 6 +a 2 k 一 ) b2+ 2 k2一F H 2 : ! 二 二 二 Y j b 2 y +02 c 2 c a X 。+ 。 2 一a +2 C X o a 一C 2 2 y : :0,即 :0 所以,直线 , 与椭圆有儿只有一个公共点 综上所述,直线 , 与椭 圆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2 2深化挖掘 通过恰 当的变更迁移 ,既发展基本技能 ,又展 现了知识结构使学生更全面深入地领会所学的内 容 ,起到强化知识技

8、能的学习效果 ,也有利于培养 逻辑思维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2 , 2 例 2椭 圆 + =l ( a, b 0 ) 右焦点为 F,P D 为 圆X +Y : a 上任意一点 ( 左右端点除外), 过原 n2 点 0作直线 P F的垂线交定直线 = 于点 Q, 若直 C 线 O P,尸 Q的斜率分别为 k ,k : ,则 k l k 2 =- 1 证明 设 P ( x o , Y 。 ) ,则 +Y =a , 则直线P F的斜率k p F = , 直线 D Q的斜率 。=一 , 于是直线 O Q的方程为 :一 令 : aZ ,得 Q ( , 一 a 2 ( X o-c ) ), 因此直线 P Q的

9、斜率为 一 。+ aZ ( x o - c )一c y o, +a “, ( , x o -c ) ,: 【L 一: 一 一 2 c x o yo y o c ( a 一 ) +口 。 ( 一 一X o ( 0 一 ) 一 ( C X o a 2 ) Y o( C X o n | y q y o 一一 一 一一 一 而 k l =Y_ 2 _o,则 k 1 k , =一 1 0 2 3改进重组 变换研究的对象 ,但保持命题 的基本形态 ,以 扩大命题的适应范围,特别由相对静动态的转化以 及逆向思考等串联综合,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处 理问题的能力和慎密思维的习惯 例 3 P为圆 0: X +Y

10、=口 上任一点 ,过点 P作 v2 1 , 2 椭 圆 + =l ( a b 0 ) 的两条切线 ,切 点分别为 a D ,B,D为原点,连结 O A,P A,则 O A,P A的 k2 斜率乘积为定值 ,即 一 k p A ,且 P B,O B的 口 2 斜率乘积也为定值 ,即k p 8 k o 8 :一 证 明 设 ( , ) ,可得 的方程为 X I X + a D :1 , 斜率为 k :一 , : :一 , a l “ 2 同理 =一 口 3实践感悟 在强调有效教学的环境下 ,高中数学的课堂教 学呈现出多元化的方式 教师应 依据课程标准 ,根 据自身的实践与研究,自主地领会、探讨课程

11、与教 学, 特别要强化把教材作为一种重要的“ 中介” 加以利 用, 进行“ 二次开发” 或“ 深度加工” 的意识 应该说教 师的理解、处理、驾驭和超越教材等能力,某种程 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效果 因此,教师应学会在 深刻了解例、习题详细背景的前提下,恰当地处理 4 一 6 + 2 C 2 口 + 、J , 一 2 6 1 4 福建中学数学 2 0 1 4 年第 5 期 例、 习题 ,最充分地挖掘例、习题的教学价值 ,充 分挖掘例 、习题特别是典型例 、习题 的内在联系 , 改造命题 的题设与结论 ,将例 、习题恰当地进行演 变、引伸和拓宽,精心设计、综合创新 ,实现多种 思维和方法的聚合 发挥

12、知识板块和方法综合交汇, 既巩固基础知识,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又培养学 生的基本能力 此外 ,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数学思 想方法 的渗透 ,暴露数学思维过程 ,在 问题解决之 后及时总结 ,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激发学 生的思 维活动,促使其思维多向化,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 能力和数学素养就会逐步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I 李春红,李慧 圆与椭 圆和双曲线演绎的几个优美定值 福建中学数 学,2 0 1 2( 1 0 ):6 - 7 2 林风 圆锥曲线伴圆性质的探究中学数学研究,2 0 1 2 ( 3 ):1 9 - 2 l 揭开面纱还原本质 二道高考试题赏析 肖骁 福建省厦门外 国语学校 ( 3 6

13、1 0 1 3 ) 2 0 0 9 福建省理科高考试题 2 0 第 ( I I ) 问题, 2 0 1 3 福建文科高考试题 2 1第 ( I I )问题 ,2 0 1 4年福建文 科质检 2 1第 ( I I )问题,考生在试题比较复杂的背 景下,没有细致分析试题的本质,不容易找到解题 方向如在 2 0 0 9 福建省理科高考试题 2 0第 ( I I )问 题中, 部分考生在直角坐标系背景下, 先求出 , P 点 的坐标分别为 ( 4 , 3 ) 和 ( 8 , 0 ) ,再设点 V点坐标为 ( X, ) ,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 :i MN l +l 尸J = ( x 一 4 ) + (

14、Y 一 3 ) + ( 一 8 ) + ( Y 一 0 ) 结果算不下去; 又如 ,2 0 1 3福建文科高考试题 2 1 第 ( I 1 )问题 ,很 多文科考生觉得很难,无从下手 如果考 生在解题 中,能透过表面繁杂 的问题 , 细致研究这两道试题的本质特征,揭开面纱还原本 质 ,就很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例 1 ( 2 0 0 9年高考福建卷 理 2 0 )( 本小题满 分 1 3分)如图 1 ,某市拟在长为 8 k m 的道路 O P的 一侧修建一条运动赛道 ,赛道的前一部分为 曲线段 O S M ,该 曲线段为 函数 Y=A s i n ( 0, 缈0 ), 0 , 4 的图象,

15、且图象的最高点为s ( 3 , 2 4 3 ) ;赛 道 的后一部分为折线段 MN P,为保证参赛运动员的 安全 ,限定 Z MN P=1 2 0 。 ( I )求 A, 的值和 ,P两点问的距离 ; ( I I ) 应如何设计, 能使折线段赛道 最长? 问题 ( I I )中的本质问题:已知三角形一边及其 所对 的角,求另边和的最大值 问题 即:如图 2 ,在 A MN P中,已知 Z MN P=1 2 0 。 , MP=5,求 M N+ 尸的最大值 这样 问题就非常明了,容易找到解题思路 图 1 2 1应用方程和不等式思想 方法 1应用不等式思想,令M N= X,N P: Y, 由余弦定理得 5 。 =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