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系統動力學方法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48800997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9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系統動力學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系統動力學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系統動力學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系統動力學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系統動力學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系統動力學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系統動力學方法(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系統動力學方法指導教授:屠益民指導教授:屠益民 博士、郭峰淵博士、郭峰淵 博士博士研究生研究生:汪維揚:汪維揚內容大綱內容大綱1. 1. 緒論緒論2. 2. 文獻探討文獻探討3. 3. 團隊自組織機制的動態模式團隊自組織機制的動態模式4. 4. 模擬模擬、情境測試與研究發現情境測試與研究發現5. 5. 結論與後續研究建議結論與後續研究建議1. 1. 緒論緒論n n研究背景研究背景、動機動機 快速與複雜的環境變動趨勢快速與複雜的環境變動趨勢 團隊發展的必然性團隊發展的必然性 團隊的彈性與適應力是關鍵團隊的彈

2、性與適應力是關鍵 轉變轉變(transformation)(transformation)與重組織與重組織(reorganization)(reorganization)的行為的行為 自我組織自我組織(self-organizing)(self-organizing)的變革方式已成為團隊存在的變革方式已成為團隊存在 的重要價值的重要價值1. 1.緒論緒論( (續續) ) 團隊的自組織團隊的自組織 自發性自發性( (非外控非外控) )的變革過程的變革過程 非規劃性非規劃性( (由下而上由下而上) )的變革的變革 透過局部性改變透過局部性改變( (適應適應) )而達到整體性改變的過程而達到整體性改

3、變的過程 目前對團隊自組織機制的了解有限目前對團隊自組織機制的了解有限 無法單從片面的策略或控制來達成無法單從片面的策略或控制來達成 動態動態、複雜的過程複雜的過程 系統性的互動關係系統性的互動關係(systemic interactions)(systemic interactions)1. 1.緒論緒論( (續續) )n n研究目的研究目的: :擴展對團隊自組織現象的理解擴展對團隊自組織現象的理解 探討相關的理論探討相關的理論,擴展理解的基礎擴展理解的基礎 建立數學模式建立數學模式,探討團隊自組織的動態過程探討團隊自組織的動態過程 萃取團隊自組織的關鍵機制萃取團隊自組織的關鍵機制大綱大綱2

4、. 2. 文獻探討文獻探討n n結構的定義結構的定義. .n n團隊自組織的現象團隊自組織的現象. .n n相關的理論與方法相關的理論與方法. .大綱大綱團隊行為的結構團隊行為的結構n n根據組織行為的觀點根據組織行為的觀點,團隊行為的結構即為團隊行為的結構即為 組織的例行常規組織的例行常規(routines)(routines) 目標導向目標導向(target oriented)(target oriented) 相互鏈鎖的行為相互鏈鎖的行為(interlocked behaviors)(interlocked behaviors) 路徑依賴路徑依賴(history dependent)(h

5、istory dependent)文獻文獻團隊自組織的現象團隊自組織的現象n n自發性的結構轉變在現象上的研究自發性的結構轉變在現象上的研究 局部性設計局部性設計( (改變創新改變創新) )造成的結構改變造成的結構改變( (Hutchins, Hutchins, 1991, 1996)1991, 1996) 任務中點的結構改變任務中點的結構改變(Gersick, 1989, 1991)(Gersick, 1989, 1991) 科技適應的結構改變科技適應的結構改變(Olikowsiki, 1994, 1996)(Olikowsiki, 1994, 1996)團隊自組織的現象團隊自組織的現象(

6、(續續) )n n團隊自發性結構轉變的特性團隊自發性結構轉變的特性 環境條件改變環境條件改變,達成績效目標達成績效目標 改變非來自外控而是自發完成的改變非來自外控而是自發完成的 由下而上由下而上,透過局部性的改變擴散至整體透過局部性的改變擴散至整體 改變過程需極度的內部與外部的互動改變過程需極度的內部與外部的互動,以建立共以建立共 享的結構享的結構 改變行為的不連續性改變行為的不連續性 互動機制的整體改變互動機制的整體改變 文獻文獻結構轉變的理論結構轉變的理論與方法與方法n n群體認知系統理論群體認知系統理論(Group Cognitive System)(Group Cognitive Sy

7、stem) Hutchins, 1996Hutchins, 1996n n耗散結構模型耗散結構模型(Dissipative Structure Model)(Dissipative Structure Model) Prigogine & Nicolis, 1973Prigogine & Nicolis, 1973n n系統動力學系統動力學(System Dynamics)(System Dynamics) Forrester, 1961Forrester, 1961本研究主要理論與方法關係圖本研究主要理論與方法關係圖耗散結 構理論群體認知 系統理論系統動力 學研究的發現自組織過程的理論 自組

8、織的數學形式 系統的操弄方式基本的群體認 知機制 團隊特性自組織的數學形式表徵 行為與情境的模擬 作用機制的分析文獻結構轉變的理論模型結構轉變的理論模型( (續續) )n n間斷平衡模型間斷平衡模型(Punctuated Equilibrium Model)(Punctuated Equilibrium Model) 生態系統的觀點生態系統的觀點 組織間隔著長時期的收斂期與短時期的重導向期組織間隔著長時期的收斂期與短時期的重導向期 的變革過程的變革過程 個人團隊組織社會皆有共通的行為現象個人團隊組織社會皆有共通的行為現象 變革原因來自壓力變革原因來自壓力( (長期績效不彰長期績效不彰) ) 變

9、革過程產生認知上的模糊與情緒上的壓力變革過程產生認知上的模糊與情緒上的壓力結構轉變的理論模型結構轉變的理論模型( (續續) )n n群體認知系統理論群體認知系統理論(Group Cognitive System)(Group Cognitive System) 觀點觀點: :團隊的行為是建立在群體認知系統上團隊的行為是建立在群體認知系統上 能展現這樣的行為能展現這樣的行為,必須知道什麼必須知道什麼? ? 行為機制行為機制 團隊的行為基於群體的認知過程團隊的行為基於群體的認知過程(cognitive processes)(cognitive processes) 以資訊回饋控制環路為基本組成單位

10、以資訊回饋控制環路為基本組成單位(cybernetics)(cybernetics) 認知的經濟性是行為的基本趨向認知的經濟性是行為的基本趨向(cognitive economy)(cognitive economy) 局部的改變擴散至整體局部的改變擴散至整體 分散的環境特性分散的環境特性 知識的重複性知識的重複性 理論理論結構轉變的理論模型結構轉變的理論模型( (續續) )n n耗散結構模型耗散結構模型(Dissipative Structure Model)(Dissipative Structure Model) 觀點觀點: :自組織行為來自開放與非平衡系統自組織行為來自開放與非平衡系統

11、 系統的有序行為是如何產生與變遷的系統的有序行為是如何產生與變遷的? ? 開放的系統開放的系統 非線性的作用關係非線性的作用關係( (正正、負回饋環路負回饋環路) ) 演化回饋演化回饋 結構演化的路徑結構演化的路徑演化回饋演化回饋(evolutionary feedback)(evolutionary feedback)不穩定或 新的耗散結構閥值熵貢獻結構變遷的路徑結構變遷的路徑1st耗散結構 (DS)2nd DS3rd DSB模擬耗散結構的數學模型耗散結構的數學模型bar2r1dq2dq1q2q1耗散結構的數學模型耗散結構的數學模型( (續續) ).群體認知系統與耗散結構理論模型群體認知系統

12、與耗散結構理論模型n n研究自發性的結構轉變研究自發性的結構轉變n n研究的對象都是系統研究的對象都是系統n n有相同的系統特性有相同的系統特性 開放開放、有序行為的流動性有序行為的流動性、自我參照自我參照n n類似的過程與條件類似的過程與條件n n微觀作用機制的形式相同微觀作用機制的形式相同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系統動力學系統動力學n n非線性微分方程系統非線性微分方程系統 正回饋環路正回饋環路 負回饋環路負回饋環路 積量積量、率量率量 時間滯延時間滯延n n可電腦模擬可電腦模擬 適於探討系統的動態行為與作用機制間的關係適於探討系統的動態行為與作用機制間的關係 了解非線性機制的互動過程了解非線性

13、機制的互動過程 發現與了解系統行為的特性發現與了解系統行為的特性系統動力學與耗散結構理論系統動力學與耗散結構理論化學反應方程 : AX B+XY+D 2X+Y3X XE (初始濃度A=a, B=b, X=x, Y=y)動力方程:(不考慮擴散情形 )例:系統動力學與耗散結構理論系統動力學與耗散結構理論( (續續) )系統動力學方程式與因果回饋圖系統動力學與耗散結構理論系統動力學與耗散結構理論( (續續) ).3. 3. 團隊自組織機制的系統動力學模式團隊自組織機制的系統動力學模式n n數學模式數學模式. . 變數間的關係變數間的關係 群體認知系統理論群體認知系統理論 變數與參數的初始值變數與參數

14、的初始值 Hutchins, 1996Hutchins, 1996案例案例 系統動力學的參數估計方法系統動力學的參數估計方法n n模式有效性檢驗模式有效性檢驗. . 大綱大綱模式概觀模式概觀- -互動的群體認知機制互動的群體認知機制績效 調整認知負荷調 整錯誤偵測與 任務監督結構 共享協力 工作績效目標可分配的 認知資源己投入的 認知資源 認知資源 分配績效目標潛在工作 績效實際工作 績效績效差距績效調整過程+-+績效差距 的壓力績效差距工作省略潛在工作 績效實際工作 績效壓力調整 率績效壓力下的工作省略過程+-認知投入造成的壓力與局部性創新過程己投入的認 知資源認知投入造 成的壓力壓力調整

15、率局部性 創新創新效 果+-+-知識重複 度共享的 結構創新的效 果局部性 創新潛在工 作績效協力工作過程+ +-結構共享的過程結構共享 的程度共享程度 增加率共享程度 減少率不一致的 錯誤數不一致錯 誤產生率不一致錯 誤更正率創新的 效果潛在工 作績效知識的重 複度+-+實際工作 績效-錯誤偵測、回復與學習的過程錯誤數錯誤發 生率錯誤更 正率認知投入造 成的壓力老手的 比例潛在工作 績效實際工作 績效錯誤偵 測技術偵測技術 增加率偵測技術 損失率知識的重 複度避免錯誤投入 的認知資源避免錯誤認 知資源調整平均錯 誤率平均錯誤 率調整錯誤偵 測率避免錯誤投入 的認知資源認知投入造 成的壓力+-+ -+-+-+-成員的學習與變動過程老手人數新手人數新手變 動率老手變 動率新手的學 習效率避免錯誤所投 入的認知資源績效目 標成員人 數溝通效 率函數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