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课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800018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PPT 页数:151 大小:5.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51页
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51页
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51页
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51页
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课件(1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体营养状况的测定和评价Date1A 公共营养师三级:技能要求工作内容能力要求相关知识一、身体 测量 1.能测量婴幼儿身 长、胸围、上臂围 和坐高1.体格测量的标准化 2.卧式量板、量床使用 方法与原则 3.皮褶计使用方法与原 则 4.肱二头肌、肱三头肌 、肩胛下角解剖定位知 识 2.能使用皮褶计测 量肱二头肌、肱三 头肌、肩胛下角皮 褶厚度Date2A 公共营养师三级:技能要求工作内容能力要求相关知识二、实 验室指 标收集和 判断 1.能对尿液样品进 行收集、保存和处 理1.尿液样品收集和保存 知识 2.尿液的种类和临床意 义 3.粪便样品收集保存知 识 2.能对粪便样品进 行收集、保存和处

2、 理Date3A 公共营养师三级:技能要求工作内容能力要求相关知识三、营养 状况和体 征判别1.能识别能量 蛋白质营养 不良基本体征 并做出评价1.能量蛋白质缺乏体征辨别2.缺铁性贫血基本体征和评价3.维生素B2缺乏体征和评价4.维生素C、 维生素A缺乏体征和评价5.维生素D和钙缺乏体征和评价6.缺铁性贫血和锌缺乏基本体征和评价2.能识别维 生 素A、D、B2、 C、钙、铁和 锌缺乏体征并 做出评价 Date4第一节 人体体格测量一、体格测量的标准化二、婴幼儿身长、头顶至臀长、头围、 胸围和体重的测量三、上臂围和皮褶厚度的测量Date5第一节 人体体格测量【目的】评价机体膳食营养状况A 对于学

3、龄前儿童的体格测量结果,常被用 于评价一个地区人群的营养状况【反映人体营养状况的指标】A 不同年龄、不同生理状况的人群,选用的 体格测量指标有所不同,而且指标的测定 方法也存在较大差异Date6第一节 人体体格测量【婴幼儿】A 采用卧位分别测量头顶至臀部的距离(顶 -臀长)、头顶至足底的距离(身长),反映婴幼儿纵向发育情况【儿童】A 常用的测量生长发育的指标:身高、体重 、头围、胸围、坐高、上臂围等Date7第一节 人体体格测量【成年人】A 常用的体格测量指标:身高、体重、上臂 围、腰围、臀围、皮褶厚度等A 身高、体重可反映蛋白质、能量以及其他 一些营养素的摄入、利用和储备情况,反 映机体、肌

4、肉、内脏的发育和潜在能力A 身高已无变化,将体重作为了解蛋白质、 能量摄入状况的重要观察指标Date8一、婴幼儿身长、头顶至臀长、头围 、胸围和体重的测量【婴幼儿量床】A 由一块底板、两块固定的头板、两块带刻 度尺的围板、一块可移动的滑动板组成A 婴幼儿仰卧于量床上头部顶着一端头板,移动滑动板与婴幼儿的臀部或脚跟紧贴住,读取顶-臀长和身长Date9婴儿秤(测量身长、体重)Date101. 身长、顶-臀长的测量(1)测量方法A 婴幼儿脱去帽子、鞋、袜,穿单衣仰卧于 标准量床底板中线上,由助手将婴幼儿头 扶正,头顶接触头板A 身长测量:测量者位于婴幼儿右侧,左手 握住其双膝,使腿伸直,右手移动滑动

5、板 使其接触婴幼儿双侧足跟,读取围板上的 刻度读数,单位cm,保留小数点后一位Date111. 身长、顶-臀长的测量A 顶-臀长测量:测量者位于婴幼儿右侧,左手提起婴幼儿下肢,使膝关节屈曲,大 腿与底板垂直,右手移动滑动板使其接触 婴幼儿臀部,读取围板上的刻度读数,单 位:cm,保留小数点后一位Date12(2)注意事项A 测量过程中应确保婴幼儿头顶至足跟呈一 条直线A 防止婴幼儿出现身体扭动等现象 (3)测定指标的意义A 身长和顶-臀长用来反映婴幼儿体格纵向 发育情况,与骨骼的生长发育有关,用来 反映长期营养、疾病和其他不良环境因素 对婴幼儿的影响Date132. 头围、胸围的测量(1)头围

6、的测量A 头围的准确测量部位(080920考试题):从双侧眉弓上缘经后脑勺枕骨粗隆(后 脑勺最突出的一点)绕头一周的长度,表 示头颅的围长,间接反映颅内容量的大小A 头围测量的姿势:坐位或仰卧位A 头围测量的工具:软尺(皮尺)Date142. 头围、胸围的测量A 头围测量的注意事项 :婴幼儿需脱帽,软 尺应紧贴皮肤,不能 打折,长发或梳辫子 的,应先将头发在软 尺经过处向上、下分 开,使软尺紧贴头皮Date152. 头围、胸围的测量(2)胸围的测量A 头围的准确测量部位(080920考试题):从两乳头线到后面两肩胛骨下角下缘绕 胸一周的长度A 婴幼儿胸围测量的姿势:仰卧位A 胸围测量的工具:软

7、尺Date162. 头围、胸围的测量A 婴幼儿胸围测量的注意事项:应注意保持 软尺在婴幼儿后背的位置准确,必要时可 由一名助手帮助固定后背软尺的位置A 各处软尺轻轻接触皮肤,皮下脂肪较厚的 婴幼儿,软尺接触皮肤宜稍紧些A 取婴幼儿平静呼吸时的中间读数Date172. 头围、胸围的测量(3)头围和胸围的交叉年龄(080920考试题)A 对于评价婴幼儿的营养状况有一定意义, 胸围赶上头围的时间与婴幼儿营养状况有 密切关系A 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cmA 1岁左右:胸围与头围大致相等,即正常 头围与胸围交叉在1岁左右(交叉年龄)A 12-21个月:胸围超过头围Date182. 头围、胸围的测量A

8、 营养状况良好的婴幼儿:胸围赶上头围的时间往往提前A 营养不良的婴幼儿:由于胸部肌肉和脂肪发育较差,胸围超过头围的时间较迟A 如果2岁半时婴幼儿的胸围仍小于头围,则要考虑营养不良或胸廓、肺发育不良Date193. 婴幼儿体重的测量(1)婴幼儿体重测量的意义A 体重是指身体各部分的重量总和,主要反映构成体重成分的骨骼、肌肉、内脏、体质和水分等的变化情况A 婴幼儿体重对营养状况较为敏感,是评价婴幼儿营养状况的常用指标Date203. 婴幼儿体重的测量(2)婴幼儿体重测量的工具:婴幼儿体重磅秤,或成人体重计Date213. 婴幼儿体重的测量A 用成人体重计进行减差测量:脱去婴幼儿的外衣、鞋袜和帽子,

9、只穿背心和短裤,由一名成人抱着,在成人体重计上测量总体重,再单独测量成人的体重,二者之差就是婴幼儿的体重Date223. 婴幼儿体重的测量(3)婴幼儿体重测量的姿势A 小于1岁:卧位;13岁:坐位(4)体重记录A 单位为kg,保留小数点后两位(5)注意事项A 读数时不能手扶婴幼儿,避免称量时婴幼 儿身体剧烈扭动Date23三、上臂围和皮褶厚度的测量A 上臂围的测量:一般量取上臂自肩峰至鹰 嘴连线中点的臂围长肩峰鹰嘴测量点Date241. 上臂围的测量(1)15岁儿童上臂围的评价A 13.5cm以上:营养良好A 12.513.5cm:营养中等A 12.5cm以下:营养不良(2)测量方法A 受试者

10、自然站立、放松,充分裸露左上肢 ,手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Date251. 上臂围的测量A 测试人员站在被测试者身后,找到肩峰、 鹰嘴部位,用软尺测量出左臂后面从肩峰 到鹰嘴连线中点处A 用软尺起始端下缘压在中点处,水平围绕 一周,测量并读取周长A 上臂紧张围与上臂松弛围之差,可以反映 肌肉的发育状况Date262. 皮褶厚度的测量A 人体脂肪分布有一定的规律,通常2/3存在于皮 下,1/3存在于身体内部、脏器周围,皮下脂肪厚度与体脂总量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因此,皮 褶厚度的测量不仅可以反映体脂分布情况,也 可以从不同部位的皮褶厚度推算出体脂总量。 但反映全身体脂含量的程度受年龄、性别、总 脂

11、肪量及测量部位和技术的影响。一般情况下 ,同年龄女性皮下脂肪要多于男性;同性别年 轻人皮下脂肪要多与老年人Date272. 皮褶厚度的测量(1)皮褶厚度:衡量个体营养状况和肥胖 程度的指标,反映皮下脂肪含量,可间接 评价人体肥胖与否 (2)WHO推荐的评价标准:肩胛下角、肱 三头肌、肚脐旁的皮褶厚度(mm),偏 瘦、中等、肥胖的界限值分别为 A 男性:40A 女性: 50Date282. 皮褶厚度的测量(3)皮褶厚度测量的应用A 可推算人体密度,计算人体脂肪百分含量A 可反映人体皮下脂肪的分布情况,入肢体 、躯干、腰腹等部分的皮下脂肪堆积情况A 用上臂围和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可计算上 臂肌围和上

12、臂肌面积,以反映机体肌肉的 发育状况Date292. 皮褶厚度的测量(4)皮褶厚度计(皮褶计):刻度读数或数字显示Date302. 皮褶厚度的测量(5)皮褶厚度的测量方法A 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测量:用 拇指、食指和中指夹提其肱 三头肌所在的皮肤和皮下组 织,在提起点的下方1cm处用皮褶计测量其厚度,连续 测量三次,求平均值Date312. 皮褶厚度的测量(5)皮褶厚度的测量方法A 肱二头肌皮褶厚度的测 量:测试人员顺自然皮 褶方向(垂直方向)夹 提肱二头肌所在的皮肤 和皮下组织,按同样方 法测定Date322. 皮褶厚度的测量(5)皮褶厚度的测量方法A 肩胛下角皮褶厚度的测量: 在右肩胛骨下角下

13、方1cm处 ,顺自然皮褶方向(皮褶走 向与脊柱成45),用拇指、 食指和中指将被测部位皮肤 和皮下组织夹提起来,采用 同样方法进行测量Date33A 小儿体格的测量方法视频(23分钟)Date34第二节 实验室指标收集和判断一、尿液样品的收集和保存二、粪便的收集和保存三、血样的收集和保存Date35一、尿液样品的收集和保存A 尿液的种类A 任意尿A 晨尿A 餐后尿A 白昼尿及夜间尿 A 3h尿A 负荷尿:服用药品或营养素后某段时间的Date361. 尿液的种类A 24h尿:尿液中的溶质成分(如肌酐、蛋白质、糖、尿素、电解质、激素等)在一天的不同时间内排泄浓度不同,为准确定量,常须收集24h尿液

14、A 尿液留取后应即时检验,否则要选择保存方法Date372. 24h尿液的收集A 在收集容器上贴上标签,写上被检者姓名、性 别、年龄等信息 A 要求被检者早8时排空小便但不收集,然后收集 之后至第二天早8时的所有尿液(包括大便时排 出的尿液) A 收集容器需放置在4冰箱保存(或加入防腐剂 ),每次收集的尿液要及时倒入收集容器内, 收集完毕后,测量总体积,并将尿液混匀 A 取出约60mL尿液于棕色瓶内,写明总尿量,从 速送检Date383. 尿液的保存A 冷藏:4冰箱保存A 加入防腐剂:每升尿中加入5mL福尔马林 ,或510mL甲苯,或10mL浓盐酸,或 0.51g麝香草酚A 无论采用何种保存措

15、施,在条件允许的情 况下应尽快送检Date394. 注意事项A 收集容器:要求清洁、干燥、一次性使用 ,有较大开口以便于尿液收集;有明显标 记,入被检者姓名、编号、收集日期等A 尿液样品:无化学干扰物质(如表面活性 剂、消毒剂等)的混入;样品新鲜、无污 染;放置在阴凉避光处,防止阳光直射; 冷藏保存,必要时加入防腐剂保存Date404. 注意事项A 样本量:要足够用于分析。任意一次尿不少于12mL,其余尿样大于50mLA 无菌采集:如果需要进行尿培养,应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容器收集中段尿液A 收集方法:正确,并及时送检Date415. 尿液用于营养评价的意义(081122考试题)A 用于测定人

16、体蛋白质的需要量和氨基酸代 谢实验A 用于测定水溶性维生素的耐受试验和研究 水溶性维生素的需要量A 用于评价矿物质的代谢A 用于评价机体水溶性维生素的营养状况A 用于研究人体矿物质的需要量Date42二、粪便的收集和保存A 粪便收集的种类A 常规粪便标本:自然排出的粪便,取拇指 大小的一块粪便送检;如为腹泻病人,应 采取脓血或黏液部分送检A 浓缩粪便标本:将24h内排出的所有粪便收集于同一容器中送检,应注意防止尿液 的混入Date432. 常规粪便样品的收集A 收集容器:贴上标签,写上被检者姓名、 性别、年龄、编号、待检测内容A 标本采集:一般由被检者完成。对于外观 无异常的粪便,应从表面、深处等多处采 样(代表性);对于外观异常的粪便,应 采集含有脓血、黏液等成分的样品。用竹 签或棉签采集样品A 及时送检Date443. 粪便样品的保存A 根据检测目的和项目的不同,采取不同的 保存措施A 固定保存:适于寄生虫及虫卵的检测A 将样品置于聚乙烯醇(PVA)、硫柳汞- 碘-甲醛(MIF)等固定液中,可保存数周A 冷藏保存:适于短期保存的样品(23天)A 用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