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义乌市2018年度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8796832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2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义乌市2018年度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江省义乌市2018年度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江省义乌市2018年度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浙江省义乌市2018年度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浙江省义乌市2018年度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义乌市2018年度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义乌市2018年度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浙江省义乌市浙江省义乌市 20182018 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1. 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成语。1920 年早春拂晓,江南一个 c (1) 拥着杏花的小农舍里,木板搭就的简易桌上,小油灯旁,一方yn (2) 台里是新磨的墨汁,边上的小碗碟里,是红糖。29 岁的陈望道手拿着蘸着墨汁的白米粽,一边du (3) 步一边念念有词地翻译着共产党宣言:“人对人的剥削一消灭”推门进来的母亲看到满嘴乌黑的儿子,rn jn b jn (4) :“粽子蘸红糖甜吗?”陈望道连声说:“甜!甜!甜!”习近平总书记对此点赞说:“信仰的味道是甜的!”【答案】(1)簇 (2)砚 (3)踱 (4)忍俊

2、不禁【解析】试题分析:(1)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簇” “砚” “忍” “俊”等造字法都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2. 鸟影蹁跹,入诗入文,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入相应的句子。(1)蝉噪林逾静,_。 (王籍入若耶溪 )(2)_,蝉鸣黄叶汉宫秋。 (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3)塞下秋来风景异,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晓雾将歇,_。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5)晏殊浣溪沙中惋惜与欣慰交织,又深含理趣的句子是:_,

3、_。(6)杜甫春望一诗中, “_,_”两句移情于物,因时伤怀,表达了诗人深切的爱国情怀。(7)在美丽的义乌乡村,浅山婀娜,暮色氤氲,群鸟纷纷归巢,再现了陶渊明笔下“_,_”的田园美景。 (饮酒其五)【答案】 (1). (1)鸟鸣山更幽 (2). (2)鸟下绿芜秦苑夕 (3). (3)衡阳雁去无留意 (4). (4)猿鸟乱鸣 (5). (5)无可奈何花落去, (6). 似曾相识燕归来 (7). (6)感时花溅泪, (8).恨别鸟惊心 (9). (7)山气日夕佳, (10). 飞鸟相与还23. 用现代汉语给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作注释。(1)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塞翁失马 )(2)策之不以其道,

4、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马说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居:_ 将:_ 策:_ 食:_ 作:_ 再:_【答案】 (1). 居:经过 (2). 将:带领 (3). 策:用鞭子打 (4). 食:通“饲” ,喂 (5). 作:振作 (6). 再:第二次【解析】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要求学生注意识记、积累,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考查“居” “将” “策” “食” “作” “再”的意思,其中“将”和“策”是名词作动词;“食”是通假字;“再”是古今异义

5、词,要注意识记与积累。4. 小明在复习自己读过的科幻类小说时,发现一张掉落的插图(见下) 。根据画面内容,他应将此页放回(1)_一书中去,理由是(2)_。【答案】 (1). 海底两万里 (2). “鹦鹉螺号”尼摩船长把金锭装在小箱子里,用千百万金银来支援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斗争。【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插图的提示,正确判断名著名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故事情节是应考的基本策略,还应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易记错的故事情节,只有认真、仔细识记,才不会出错。此题根据题干的提示,可知这张插图是一部科幻小说的插图。根据画面内容,3一个人正要将他手里的金锭装进另一个人搬着的小

6、箱子里。这能让我们联想起“鹦鹉螺号”尼摩船长把金锭装在小箱子里,用千百万金银来支援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斗争。据此,我们判定这部科幻小说应该是海底两万里 。5. 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姓名往往体现作家的匠心。它们或体现了人物性格,或暗示了人物命运,或寄寓了作者态度,或暗示了文章主旨。下列小说中的人物姓名有哪些深意?请参考示例(不要求仿照) ,选择其中一个,结合小说有关内容写出你的理解。鲁达(水浒 ) 翠翠(边城 ) 祥子(骆驼祥子 )【示例】香菱(红楼梦 ):“香”昭示了她的美丽温柔,诗心才情;“菱”是一种浮水水生植物,随波逐流,无所归依,暗示了她的命运从小被拐,后来被卖,最后被弃,一生悲惨。她的本名“甄

7、英莲”谐音“真应怜” ,寄寓了这位女子悲惨的人生际遇,表明了作者对她的怜惜。我选(_):_【答案】 (1). 【示例】鲁达: (2). “鲁” ,鲁莽,他生性粗豪爽快,如会为素不相识的金翠莲三拳打死镇关西。 “达” ,通达,他生性豁达不拘,如提辖的官位,一声不响就扔下了;他的法号“智深” ,智慧深沉之意,如野猪林救林冲,理智冷静。翠翠:“翠” ,暗含她如茶峒的青山绿水般纯洁美好,温婉多情,跃动着原始的生命活力,洋溢着自然之趣,更暗喻着这个山里女孩生命力的顽强。她一出生便无父无母,与祖父相依为命。在天保意外溺亡,傩送赌气出走,祖父撒手人寰时,她坚强地撑起了渡船。翠翠身上寄托了作者的审美理想。祥子

8、:吉祥如意之子,但他的一生总是与“不祥”联系在一起。他事业不顺,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三次买车,但都以失败告终;他生活悲惨,妻子虎妞难产而死,真爱小福子上吊自尽,最后变成一个麻木、潦倒、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在他身上,寄托了作者对劳苦人民的深深同情。【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姓名与人物性格、人物命运、作者态度、文章主旨的联系。需要从鲁达(水浒 ) 、翠翠(边城 ) 、祥子(骆驼祥子 )之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作品谈其名字的深意。如果选择鲁达,可以从他性格的鲁莽和豁达两个方面去分析。如果选择祥子,可从其名字的吉祥寓意与其命运的不祥的角度分析。如果选择翠翠,可作如下分析

9、:“翠”的意思是翡翠,翠玉。在古代诗文中,玉常用来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在作者笔下,翠翠是美好的,她淳朴、善良、坚韧,具有很多美好品质。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点睛:名著导读是中考试题中必考的一项内容,常与文学常识在一起进行考查。考查形式有填空、选择、简答等多种形式。考查内容有名著的作者、年代、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性格、艺术特色、相关情节等。需4要平时广泛阅读课外名著,深入了解作品内涵,注重对作品的情感体验,并积累相关知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飘逝的风筝徐国平三月的暖风一吹,催着万物,都跟长了翅膀一样。鹞爷也感觉到了,一大早儿就拿起那只“年年有余”的风筝,迈出了家门。整个村庄

10、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鹞爷一边走着,一边四下观望着。若在以往,身后总会尾随着一群欢天喜地的孩子,一个个抢夺着他手中的风筝。唉,娃们一个个都去哪儿了?一路上,那些残墙断壁、破砖瓦砾、树林和那些废弃的打麦场,被风吹过,尘土飞扬,凌乱不堪。两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鹞爷瞧着心痛,就像被抽筋剥皮一般难受。很快,自家那二间旧屋也难逃一劫了,只是满屋子的风筝,又将栖身何处?鹞爷忧心忡忡,步履沉缓,一直走出村外。村外的那大片麦地,整整荒废了一个冬天,听说要建飞机场。一阵春风吹来,那只风筝有些急不可待地拽紧了他的手。若在过去,鹞爷早就手脚

11、利落地将风筝放飞起来,心也随着风筝,飞到天上去了。如今,鹞爷却攥紧风筝,迟迟不肯撒手。鹞爷又想到过去。他自幼就跟师傅扎风筝。这辈子,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扎了多少只风筝。每只风筝经过他的手,都活灵活现,千姿百态。那些走在归途上的人老远瞅着,就觉得离家近了,浑身的疲惫便飞到九霄云外。后来,鹞爷成了民间艺人,还上过电视报纸,甚至大洋彼岸的一些老外都来参观他的手艺。只是,他手艺慢慢失传了,现在的年轻人谁还学这些费事的玩意。而且,大都跑到城里,一走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心也收不回来了。最初,儿子大龙还跟他学扎风筝。可刚刚学了个皮毛,便被一帮记者吹捧成风筝世家的传人。大龙心高气燥,觉得小村子施展不开,跑到城里开了

12、一家风筝作坊。好几次,大龙苦口婆心劝他也搬到城里去赚大钱,鹞爷却一口回绝了,他知道儿子无非让他去做招牌,糊弄人。唉,不想这么多了,趁着天暖风轻,还是放风筝吧。鹞爷仰着脖梗,望着蔚蓝的夭空,正专心致志地操弄着风筝,突然,一声嫩生生的童音传来,老爷爷,放风筝好玩吗?5你玩一下,就知道了。他连忙将手中的风筝线递给男孩,有些蛊惑地说。男孩牵着那只风筝在麦地里奔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鹞爷远远地望着,眼前一会儿闪过儿子的影子,一会儿又闪过孙子的影子。突然,男孩像是被脚下的什么东西给绊倒了,风筝线随之撒手松开。男孩爬起来,紧追了几步,却没有拽住随风筝渐渐升起的风筝线,只好哭着跑回鹞爷跟前。鹞爷没有责备,一脸

13、温和地劝慰着男孩,没关系,风筝早晚要飞走的。男孩用手抹了一下眼角的泪,问,风筝还能飞回来吗?鹞爷望着那只风筝摇了摇头,没有吱声。男孩撅着小嘴,有些难过。许久,鹞爷才开口问男孩,你家在哪里,怎么一个人跑出来了?男孩晃了晃脑壳说,他的家在很远的城里,学校放假,父亲开车带他回来寻根祭祖的。说着,男孩伸手指了指麦地远处。果真,有一辆轿车,停在一块老坟地前,几个人正在烧香焚纸。鹞爷心一动,随口问,告诉爷爷,根是啥?男孩一脸迷茫,摇头不知。鹞爷就仰头指了指天上的风筝说,根是啥?根就是你手中的那根风筝线,人就是天上的风筝。有根线扯着还能落回来,如果那根线断了,就四处漂泊,永远也飞不回来了。男孩似懂非懂地点了

14、点头。此刻,就见那只摆脱了束缚的风筝有些飘摇不定地朝下沉落了一会儿,最后猛然折了一个方向,有些留恋地渐渐飞高了,飞远了,最终淡出了鹞爷的视线。恍然间,鹞爷觉得手心一湿,低头一看,是一滴滚落的老泪,他揉了揉眼睛,那么困惑,那么茫然(选自小小说月刊2018 年第 4 期,有删改)6. 读完本文,你觉得文中的鹞爷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7. 读文中的画线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请任选一句作答)(1)两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 (品析“蚕食”的表达效果。 )(2)鹞爷远远地望着,眼前一会儿闪过儿子的影子,一会儿又闪过孙子的影子。 (结合加点词揣摩

15、人物心理。 )8. 文章设置男孩放风筝这一情节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9. 本文题目是“飘逝的风筝” ,飘逝的仅仅是风筝吗?请结合文意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6【答案】6. 鹞爷是一个扎风筝技艺精湛、淡泊名利、固守传统技艺、渴望亲情、对农村前景深感忧虑的民间老艺人。 7. 选(1):“蚕食”形象地写出了现代化进程中挖掘机一步步摧毁村庄院落的过程,传达出鹞爷对农村美好家园渐渐消逝的痛心与无奈。选(2):写出鹞爷此刻复杂的内心:对儿孙的想念,对美好往事的眷恋,对儿孙不在身边的失落,对风筝技艺后继无人的痛心。 8. 这一情节照应了“飘逝的风筝”这一题目;表现鹞爷复杂的内心,丰富人物形象;促人思考“根”是什么,深化小说主题。 9. 示例一:飘逝的是乡村文明的生机和活力。由于城市化的进程,社会经济的发展,年轻人不愿学习如扎风筝一般费事的传统技艺,他们纷纷进城。美丽乡村日渐荒芜,老人孤单留守,传统技艺面临消失。示例二:飘逝的是乡村文明的生机和治力由于城市化的进程,传统技艺面临消失,美丽乡村日渐荒芜,老人孤单留守。小说旨在促使人们对现代化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乡村文明的保护之间的矛盾进行思考,呼吁全社会都要关注优秀民间传统技艺的传承、美丽家园的守护和农村留守老人的生存状态。【解析】6. 试题分析:人物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