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脏神经传导通路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48795600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7.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脏神经传导通路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内脏神经传导通路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内脏神经传导通路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内脏神经传导通路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内脏神经传导通路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脏神经传导通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脏神经传导通路(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内脏神经系统内脏运动神经 周围部副交感神经 内脏感觉神经交感神经包括中枢部周围部内脏运动神经又称自主神经系统或植物神经系统。第三节 内脏神经系统内脏感觉神经内脏运动神经 (自主神经、植 物神经)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周围部脊神经节脑神经节脊髓:交感和副交感低级中枢 脑干:孤束核、心血管、呼吸调节中枢 间脑:情绪、体温、摄食、水平衡 大脑:边缘叶、新皮质内脏功能中枢中枢部内脏神经系统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区别一、Visceral Motor Nerve 内脏 运动神经(一) Sympathetic Nerve 交感神经(1)交感神经低级中枢: 脊髓T1L3

2、中间带外侧核1、交感神经概观(2)椎旁神经节(交感干神经节)每侧1924个节间支交感干: 椎旁神经节借节间支连成颈部3-4个胸部10-12个腰部4个骶部2-3个尾部两侧合成1个奇节 (3)椎前神经节 :腹腔神经节主动脉肾神经节肠系膜上神经节肠系膜下神经节神经丛(一) Sympathetic Nerve 交感神经(4)交通支白交通支(T1-L3): 15对灰交通支:31对椎旁神经节(一) Sympathetic Nerve 交感神经(5)节前纤维去向:1)终止于相应椎旁 神经节,换神经元2)上升或下降,在 上下方的椎旁节换 元:3)穿椎旁神经节 终止于椎前节换神 经元(一) Sympatheti

3、c Nerve 交感神经血管、汗腺、竖毛肌(6)节后纤维的去向: 1)攀附灰交通支 (31对)脊神经2)形成动脉丛( 伴动脉及分支)3)直接到达脏器(一) Sympathetic Nerve 交感神经3、交感神经的分布(1)颈部交感干神经节颈上神经节 、颈中神经节 、颈下神经节颈上神经节颈中神经节交通支颈下神经节(一) Sympathetic Nerve 交感神经颈部交感神经分布1)经灰交通支返至第18 颈神经,分布至头颈上肢的 血管、汗腺、竖毛肌 2)至邻近动脉,形成颈 内、外动脉丛脉等 3)咽支参与形成咽丛4)心上、中、下神经形 成心丛,分布于心脏及大 血管动脉丛(一) Sympathet

4、ic Nerve 交感神经(2)胸部交感干神经节 位于肋骨小头的前方 每侧有1012个胸神经节(一) Sympathetic Nerve 交感神经交感 干胸神经 节1)经灰交通支至12对胸神经,分布 胸腹壁的血管、汗腺、竖毛肌 2)T1-5 肺丛、心丛、食管丛等3)T5-9 内脏大神经腹腔神经节换元 4)T10-12 内脏小神经主动脉肾节换元肝、胰、脾、肾、胃、结肠左曲以上的肠管胸部交感神经分布(一) Sympathetic Nerve 交感神经(3)腰部交感干神经 节:共4对1)经灰交通支至5对腰神经分 布至下肢血管、汗腺等2)L1-3 腰内脏神经,至腹主动 脉丛和肠系膜下丛,节后纤维 分布

5、结肠左曲以下消化管、盆 腔脏器、下肢(一) Sympathetic Nerve 交感神经(4)盆部交感干神经 节: 有2-3对骶交感干神经节 和一个奇神经节 1)灰交通支,(6对)骶 尾神经分布下肢、会阴2)加入盆丛(一) Sympathetic Nerve 交感神经腰神经节腰内脏神经骶神经节(二) 副交感神经1、组成(1)低级中枢 1)脑干副交感神经核 :动眼神经副核 上泌涎核 下泌涎核 迷走神经背核 2)脊髓骶部 :2-4节段的骶副交感核(2)周围部神经节:节前纤维 脑神经、 盆内脏神经节后纤维器官旁节、器官内节(二) 副交感神经颅部副交感神经(1)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 睫状神经节 瞳孔括

6、约肌 睫状肌 (2)上泌涎核 面神经 翼腭神经节 下颌下神经节 泪腺、下颌下腺、 舌下腺(3)下泌涎核舌咽神经耳神经节腮腺 (4)迷走神经背核迷走神经 神经节 颈胸脏器、腹腔的肝、胰、脾、 肾、胃、结肠左曲以上的肠管颅部副交感神经骶部副交感神 经骶2-4副交感核Pelvic Splanchnic Nerves 盆内脏神经盆丛神经节结肠左曲以下肠管和 盆腔脏器(三)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区 别1.低级中枢的部位不同2.周围神经节的位 置不同3.分布范围不同 4.对同一器官 所起的 作用不同 5.节前神经元与节后 神经元的比例不同二、Visceral Sensory Nerve 内脏感觉神经牵涉痛

7、 :概念及机制特点:痛阈高、弥散只有不经过大脑皮质的上、下行传导通路才称为反射通路 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听觉传导通路 平衡觉传导通路感觉(上行)传导通路意识性 非意识性躯干、四肢 头面部本体(深)感觉传导通路躯干、四肢 头面部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浅)传导通路内脏感觉传导通路一般内脏感觉 特殊内脏感觉皮质新纹状体背侧丘脑皮质环路 新纹状体黑质回路苍白球底丘脑环路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皮质脊髓束 皮质核束 锥体束 运动(下行)传导通路 锥体外系一、Sensory Pathways 感觉传导通路(一)本体感觉传导通路1.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 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2.躯干四肢的非意识性本

8、体 感觉传导通路1.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皮肤的精细触 觉,肌、肌腱 、关节、骨感 受器 脊神经(周围突 )脊神经节1后根 薄、楔束(中枢突)经脊 髓后索 薄、楔束核2内侧丘系交叉经延髓、脑桥、中脑内侧丘系腹后外侧核3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及中 央前回损伤及其表现:脊神经、脊神经节、后根 :同侧相应分布区的本体感 觉及精细触觉障碍。脊髓后索损伤: 同侧损伤平面以下的本体 感觉、精细触觉障碍延髓薄束核、楔束核:同侧半身本体感觉、精细 触觉障碍1.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延髓内侧丘系交叉处: 双侧上下肢及躯干本体感 觉、精细触

9、觉障碍 内侧丘系、腹后外侧核 、内囊: 对侧半身本体感觉、精细 触觉障碍 大脑皮质:损伤及其表现:对侧相应支配区本体感觉、 精细触觉障碍1.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2.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肌、肌腱 关节感受 器脊神经(周围突 )脊神经节第1级神经元后根中枢突胸核、腰骶膨大 (C8-L2) 层,颈膨大、 层第2级神经元脊髓小脑后束、前束经小脑下、上脚旧小脑 皮质(二)痛、温觉和粗触觉压觉传导通路1. 躯干、四肢的痛温觉和粗触觉压觉传导路.头面部痛、温、触压觉传导路脊神经 (周围突 )脊神经节1后根中枢突皮肤感 受器、层2 1.躯干、四肢的痛温觉和粗触觉压觉传导 路上升1节白质

10、前连 合交叉经延髓、脑桥、中脑脊丘侧束(痛温觉)脊丘前束(粗触觉压觉 )腹后外侧核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损伤及表现 :脊神经、脊神经节、后根 :同侧分布区的节段性痛温 觉粗触觉压觉障碍 后角: 同侧支配区的节段性痛温 觉粗触觉压觉障碍 白质前连合: 双侧对称性节段性痛温觉 粗触觉压觉障碍1.躯干、四肢的痛温觉和粗触觉压觉传导 路脊髓外侧索: 对侧损伤平面以下(下 节段)的痛温觉障碍 脑干损伤累及脊髓丘脑束 、腹后外侧核:对侧躯干及上、下肢痛温觉粗触觉压觉障碍 内囊、大脑皮质: 对侧相应支配区感觉障碍损伤及表现:1.躯干、四肢的痛温觉和粗触觉压觉传导路.头面部痛、

11、温、触觉传 导路皮肤粘 膜感受 器三叉神经 (周围突 )三叉神经节1三叉神经 (中枢突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2三叉丘系腹后内侧核3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中央后回 下部三叉丘系交叉损伤及表现: 三叉神经、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根、三叉神经 脊束、三叉神经脊束核: 同侧相应支配区的痛 、温觉及触压觉障碍 三叉丘系、腹后内侧核 、丘脑中央辐射、内囊、 中央后回下部: 对侧头面部痛、温觉 及触压觉障碍.头面部痛、温、触觉传导路(三)视觉传导路及瞳孔对光 反射: 1.视觉传导路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双极细胞 1节细胞2视神经鼻侧纤维交叉、 颞侧纤维不交叉外侧膝状体3视辐射经内囊后肢距状沟上 下皮

12、质视交叉视束损伤及表现:视神经损伤 : 患侧全盲视交叉中部损伤 : 双颞侧偏盲 视交叉外侧部损伤 :同侧眼鼻侧半偏盲(三)视觉传导路及瞳孔对光反射:视束、外侧膝状体、视辐射、视中枢损伤 :双眼对侧同向性偏盲2.瞳孔对光反 射: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两侧视束上丘臂顶盖前区两侧动眼 神经副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三)视觉传导路及瞳孔对光反射:损伤及表现: 视神经损伤 :患侧瞳孔直接对光反 射消失(阴性)动眼神经损伤:患侧瞳孔间接对光反 射消失(阴性)患侧瞳孔间接对光反 射存在(阳性)患侧瞳孔直接对光反 射消失(阴性)2.瞳孔对光反射:(三)视觉传导路及瞳孔对光反射:(四)听觉传 导路感

13、受器 螺旋器 蜗神经节第1级 神经元蜗神经蜗神经核第2级 神经元斜方体、 外侧丘系 交叉与 不交叉下丘核第3级 神经元下丘臂内侧膝状体第4级 神经元听辐射 经内囊后肢颞横回双侧传导二 、Motor Pathways 运动传导路(一) Pyramidal System 锥体系(二) Extrapyramidal System 锥体外系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 锥体细胞皮质核束皮质脊髓束锥体束脑神经运动核锥体束 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巨型锥体细胞(Betz细胞)和 其他类型的锥体细胞以及位于额、顶叶部分区域的锥体细胞的 轴突共同组成锥体束. 躯干肌、四肢肌中央前回中上部 中央旁

14、小叶前部锥体细胞内囊后肢中脑、脑桥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脊神经(一)皮质脊髓束 延髓锥体细胞 (中央前回下部)皮质核束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展神经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 面神经核上部 疑核 副神经核 面神经核下部 舌下神经核眼外肌 咀嚼肌 面肌(额肌、眼轮匝肌) 咽喉肌 胸锁乳突肌 斜方肌内囊膝 (二)皮质核束 3.上、下运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 :指大脑皮质的锥体细胞及其轴突下运动神经元:指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脑干的一般躯 体运动神经核和特殊内脏运动神经核上运动神经元(核上瘫:损伤在皮质脊髓 束表现为硬瘫) 即肌张力增高、肌肉不萎缩、深反射亢进 、病理反射出现等;损伤在皮质核

15、束表现 为:即对侧眼裂以下的面肌瘫痪和舌肌瘫 痪(伸舌时舌尖偏向对侧)。 下运动神经元(核下瘫:损伤在神经表现 为软瘫) 即肌张力降低、肌肉萎缩、深、浅反射消失 、无病理反射等;损伤在皮质核束表现为: 即同侧全部面肌瘫痪和舌肌瘫痪(伸舌时舌 尖偏向同侧)。是指锥体系以外的影响和控制躯体运动的一切传导路径.二、锥体外系 (二) Extrapyramidal System 锥体外系1.组成 :大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底丘 脑、红核、黑质、脑桥核、前庭核、 小脑、网状结构等及它们的纤维联系 。2.特点 :结构复杂、纤维联系广泛,多级神经元传导 发生上较古老,在鸟类以下是控制运动的中枢 。在功能上与锥体系是统一的整体,锥体外系功 能的实现必须依赖锥体系的发动,而锥体系功能 的实现又必须有锥体外系保证稳定的肌张力。 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肉活动、维持体态姿势 和习惯性动作,协调锥体系的活动。锥体外系的传导构成很多环路,主要有: 新纹状 体黑质 多巴胺能 通路损伤可致震颤 麻痹皮质新纹状体背侧丘脑对皮质运动区有反馈调节 作用皮 质脑桥小 脑完成共济运 动损伤表现共济失 调(二) Extrapyramidal System 锥体外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