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79416 上传时间:2017-08-06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8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断句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文言文断句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文言文断句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文言文断句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文言文断句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断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断句(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语文复习新题型,文言文断句,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趣味断句,韩愈师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什么叫断句 ?,我国最早的古书是没有标点的。 大约在汉代,开始使用句读。语意完整的一小段为“句”;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顿的一段为“读”。 到了宋代,开始使用圈点。 到了明代又出现和,分别用来表示人名和地名。,知识导航,古书无标点,古人读

2、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u)。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所以用标点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掌握了句读规律,才能够真正读懂古文。,断句:,考点解析,2011年,断句被列入江西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作为一项能力来考查。2005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试题中也出现了给文言文加标点的题目,2005、2006全国高考有多个省市考了文言文断句。2010年湖南拟将文言断句列入高考内容。出题形式可能有两种:客观题:选择断句的正确选项;主观题:用 “/”给文言句子断句。,文言文断句,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原则、技巧

3、。2.初步理解文言材料,读懂文意,正确给文段断句。3.通过有梯度的练习训练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真题回放,2011江西卷文中画波浪的部分断句最恰当一项是A、丞相弘燕见/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账中/黯前凑事上不冠/往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B、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账中/黯前凑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C、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账中/黯前凑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使人可其奏D、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账中/黯前凑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解

4、题透析】【C】(在古文言文中,省略宾语应较省略主语频繁。在句读时特别要注意。C项里,上既可为主语,亦可为宾语,划入后作主语,还是划入前作宾语。显然,将上视作主语语势更畅),前提: 读文段,通文意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例】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这

5、样,我们对上文经过通读,就能了解文意及层次。本文是讲湖阳公主新寡,帝为他物色丈夫之事。主要分两层:一是“微观”湖阳公主之意,了解女方的意向;二是询问宋弘,了解男方的态度。基本上了解文章的大意之后,便可按照从大到小,逐层、逐句标点。,【答案】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探究一:试给下列语段断句看有什么特点,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小鸟时来啄食人至

6、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总结归纳一:,标名(代)词,定主宾,文言文中名词代词,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代词,就基本可以断句了。,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常见代词基本有下面三种: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其中“阁下”“陛下

7、”有外交用语中还用。,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注

8、意: 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例】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2005年北京卷)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草堂(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答案】匡庐奇秀甲天下山/ 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 介峰寺间/ 其境胜绝/ 又甲庐山/ 元和十一年秋/ 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 若远行客过故乡/ 恋恋不能去/ 因面峰腋寺/ 作草堂【解析】在选段中,“匡庐即庐山

9、”、“香炉峰”、“遗爱寺”、“太原”都是地名,“草堂”是常用的名词,“元和十一年”是年号,“白乐天”是白居易的字,知道这些,对正确断句是很有益处的。,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探究二:,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总结归纳二:看虚词,找位置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表敬副词有: 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 等等;,夫、惟、盖、凡、窃、敬、请、苟、若、岂,者、也、矣、焉、乎、哉、与(欤)、耶、耳,有些常用

10、在句首的关联词: 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常在句首的时间词 :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其它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还有些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它们大体上都位于一句

11、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至若、于是、是故、若夫、至于、嗟夫、虽然、且夫、向使、纵使、然而、然则等等。,有 志 矣 不 随 以 止 也 然 力 不 足 者亦 不 能 至 也 然 力 足 以 至 焉 於 人为 可 讥 而 在 己 为 有 悔 尽 吾 志 而 不 能 至 者 可 以 无 悔 矣 其 孰 能 讥 之 乎 此 予 之 所 得 也。,例如:,【例】(2006年北京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

12、矣。,典型例题,利用重要虚词可方便快捷地为上段文字断句。,赵国对于齐国楚国来说,就犹如牙齿有了嘴唇一样。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了。今天灭了赵国,明天忧患就会波及齐国楚国了。况且解救赵国,是高尚的道义;退却秦国军队,是显赫的名声。不努力干这种事情,反而吝啬自己国家的粮食,为国家考虑的人(指国君),错误啊!,参考译文,文言虚词断句歌 “曰”后冒(:),“哉”问叹(?!) “于”“而”一般在中间 “耶”“乎”经常表疑问(?) “则”前断句常加逗(,) “矣”“耳”“焉”后常加句(。) “者”“也”作用表停顿 或句(。)或逗(,)酌情看 “盖”“夫”“若夫”“纵”“向使” “然则”“是故”“于是

13、”“苟” 经常用于句子首,解释,1“曰”后面加冒号是不言而喻的;“哉”常用在句末,表示感叹、询问或反问语气,句末常用叹号或问号。例如:“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2“而”作连词经常用于句子中间,起连接作用,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于”是文言文中用得最多的介词,由它和名词组成介词结构多数放在动词、形容词谓语后作补语。例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3“则”作连词,可表示多种关系。其中,“则”表示承接、假设、转折等关系时,“则”前常有停顿。例如:“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则”表示并列关系时,常用

14、于句中。例如:“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语气词“盖、夫、且(若)夫”等常用在句首,它们前面要断句。此外,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则”“苟”“纵”“是故”“于是”“向使”“是以”“纵使”“然则”等前面也常常要断句。例如:“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夫战,勇气也。”“若夫淫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然则何时而乐耶?”“苟富贵,勿相忘。”“向使无君,人各自私,人各自利也。”,5“矣、耶、乎、焉、耳、而已”等是句末语气词,后面要断句。例如:“古之圣人其出他人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此亡秦之续耳。”“然则何时而乐耶?”“积土成山

15、,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壮士,能复饮乎?”,*提示:利用虚词标志断句时必须注意灵活性。 1“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时不能点断。例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一句中,“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就不能断句。 2“也”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可点断也可不点断。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是说也,人常疑之。”,3连词“而”有时用于词或短语之间表示并列关系,所连接的并列短语共同作句子的成分,前后联系很紧密,一般不在其前断开,但如果“而”是连接两个句子,则往往要在其前面断开。例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独以钟名,何哉?” 4“夫”有时可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语气,有时也作指示代词(兼有舒缓语气的作用)用在句中,有时甚至还可作名词,这几种情况都不能点断。例如:“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探究三:给下列语段断句,看有什么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