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五首》 教学设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79414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五首》 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古代诗歌五首》 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古代诗歌五首》 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古代诗歌五首》 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古代诗歌五首》 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五首》 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五首》 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古代诗歌五首 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反复吟读,体会诗歌的意境。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景物烘托在感情表现方面的作用。、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品味诗歌意境的一系列方法。通过比较阅读,使学生理解景物烘托在感情表现方面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学习重点、难点及突破学习重点:有感情地反复吟读,体会诗歌的意境。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品味诗歌意境的一系列方法。学习难点: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品味诗歌意境的一系列方法。通过比较阅读,使学生理解景物烘托在感情表现方面的作用。学习突破:古典诗歌语言优美、凝练,蕴含深厚,因此在教学中应以

2、诵读为主,让学生在诵读中想象诗歌所展现的画面,在诵读中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感情和所创造的意境。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掌握品味诗歌意境的一系列方法。学习步骤:第一课时学习观沧海一、预习1、朗读观沧海2、就诗歌中不理解之处质疑二、导入这五首古代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扬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唤起我们美好的情怀。朗读时应该讲究抑扬顿挫,在劳朗读中要想象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与诗人同喜共悲,然后再作客观评价。三、正文1、朗读观沧海 ,要求读得富有节奏感,读出作者的感情。2、作者作品简介。曹操(155220) ,字孟德,沛国僬郡(现在安徽毫

3、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196)迎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建安五年(200)在官渡打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败于赤壁。后封魏王。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帝。善诗歌, 步出夏门行 篙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有魏武帝集 。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官洛阳尉。早有闻名,往来吴,楚间。其诗流传不多。 河岳英灵集称:“湾词翰早著,为天下所称最

4、者不过一二。游吴中作江南意诗云: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诗人已来少有此句。 ”白居易(772846) ,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文学才华显露较早,16岁时就写出了赋得古原送别 。他的诗歌创作数量颇丰,留存下来的约有三千多首,特别是琵琶行 长恨歌 卖炭翁流传至今。他的诗长于抒情,语言平易通俗,在社会上流传较广。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号稼轩,济南(现在山东省济南市人) 。南宋爱国词人。21 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他力主抗金,受打击,隐居上饶带湖近 20 年曾短期被起用,但不受重视,抱恨而终,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

5、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有稼轩长短句进人辑有辛稼轩诗文抄存马志远(12501321) ,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 ,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少年时追求功名,未能得志。中年做过几年省务官。晚年退隐田园,过着所谓“酒中仙、尘外客、林间友”的生活他的散曲主要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悲哀,对隐逸生活进行歌颂,对自然景物进行描3、 引读。教师提问:你们看过三国演义吗?你们喜欢你们喜欢你一个英雄?学生回答,引入曹操。从曹操引入对曹操本人及本诗写作背景的介绍。特别指出曹的诗以“慷慨悲壮”著称。教师指出,那么我们读此诗就要读出慷慨悲壮。4、 吟读。学生自由吟读,读出感情,读出慷慨

6、悲壮。教师指导,范读。学生吟读,师生互评。5、 、导读。这首诗的题目是观沧海 ,那么作者东临碣石山,都看到了什么呢?学生回答。又想到了那些呢?从中体现了曹操什么样的感情?通过引导,使学生明白曹操的远大抱负和希望建功立业的感情。那些诗句更能体现曹操的博大胸怀呢?6、学生吟读。7、比读。试读龟虽寿 ,比较两诗的异同。第二课时学习钱塘湖春行和西江月一、吟读。试吟读钱诗和西词。二、译读。试根据注释,翻译两诗。有什么地方有问题呢?学生提问,教师解答。这两首诗,分别写了什么季节的景色?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学生回答。三、换读。如果将“几处早莺争暖树”换成“处处早莺争暖树” , “谁家”换成“家家”行吗?如果

7、将西词中的数量词换一换,行吗?四、 想读。再读诗歌,你从诗歌的诗句中想到了那些画面呢?引导学生进行联想,进一步品味诗歌的美。五、文章结构钱塘湖春行意象 顺序 特点首联 孤山寺 贾 亭水面 云脚 从远到近从高到低宁静、幽远(静景)颔联 早莺 新燕 从上到下 充满生机(动景)颈联 乱花 浅草 从上到下 美丽 、生机尾联 绿杨 白沙堤 从高到低 爱春西江月 看:明月、星云、别枝月夜 听:惊鹊、鸣蝉、蛙声嗅:稻花香农村夏夜 天气:星(七八个)雨(两三点) 雨夜 心理:急(茅店不见)喜(溪头忽见)六、 课后练习让学生课后自己把其他几首诗的文章结构写来。第三课时次北固山下和天静沙秋思 一、谈话导入,创设平

8、等、民主氛围。谈话设置:你们班谁是班长?谁课文读的好?你们的老师是怎样给你们教诗歌的?等学情估计:学生可能会七嘴八舌地说出一些。说多少算多少,目的是给学生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的氛围。引入新课:从李镇西谈起,谈他的教学民主平等。再讲讲自己与学生上课的情况,给学生树立榜样。那么,今天老师再给大家教教我们的学诗方法。进行新课。二、进行新课, “五读”课文,传授方法。(一、 )译读。同学们前面已经学习了这两首诗歌。在翻译上,还有问题吗?学情估计:学生如说有,就请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如说不出,则教师说翻译,学生说原诗;或教师说原诗句,学生翻译,进行互动。(二、 )吟读。学诗,除了了解大意外,还应该进行吟

9、读。在读中体会,读中品位。你们见过古人读诗吗?能说说是什么样子吗?学生回答。学情估计:学生能说出“摇头晃脑” 、 “有拖音”即可。阅读文章,要注意什么问题呢?或者说,怎么样才能把一篇文章读好呢?学生回答。学情估计:学生可能众说纷纭。教师引导,得出结论: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节奏) ;把握感情。这两首诗各写什么内容呢?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来?怎样才能读出这种语气呢?学生讨论。学情估计:学生能比较准确的回答出一二问。两首诗歌均写乡愁,读出忧伤的语气。对于第三问,则引导学生从语调,音高,快慢等方面进行把握,读出忧伤的语气。教师范读。学生自由吟读。学生吟读,师生互评。(三、 )比读。这两首诗歌都写乡愁,

10、你们觉得两种愁的程度一样吗?学情估计:学生通过认真比较能比出两诗在愁绪上的不同程度。 次诗较淡一些, 天则较浓一些。试分别读读,进行体会。你觉得是什么使两诗的愁绪在作品中以不同的程度表达出来呢?学生讨论。学情估计:学生可能会有不同见解,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对于学生的见解,只要有理,均予以认可。同时引导学生从景物描写的角度进行分析,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是不同的景物描写,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四、 )想读。可见景物的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好的文学作品都会引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想到自己类似的生活经历和经验,调动人们的某种感情,或悲或喜,或高兴或难过。比如,有人在看三国演义或红楼梦时,会掉泪;我

11、们有时看某些电视连续剧时,会同主人公一起高兴,难过。这也是联想,是进入了角色。这种现象在文学中叫做“共鸣” 。用李镇西老师的话讲,就是“读出了自己” ,读出了自己就是很高的境界了。那么,同学们,读了这两首诗后,诗中句子会使你想到什么画面呢?对于远在他乡的游子,你会有什么话对他们说呢?请以“我从中,看到了”和“我想对,说” ,为例说一段话。教师示例。学生说话。学情估计:学生可能会对此训练不适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并可以将有关东西写下来。因为写也是一种交流。学生说话,师生互评。(五、 )写读。既然景物描写有这么重要的作用,通过它可以表现出作者不同的感情,将不好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的暗示,可以表现出来。那么,我们就要在写作中自觉作用。下面,我们完成一个练习。试写一段景物,表现自己当时的心情。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三、总结收束,交流收获。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交谈。引导学生注意方法。四、布置作业。用本节课的方法自学其它诗歌。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户 县 牛 东 初 级 中 学 姓名:张巧艳 2006 年 11 月 22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