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较中体悟在联结中发展——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上传人:A*** 文档编号:48792552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2.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比较中体悟在联结中发展——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在比较中体悟在联结中发展——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比较中体悟在联结中发展——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比较中体悟在联结中发展——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右比较中f本 傍 右 联 锘 中 岌 展 苏 教 版 五 年 级 下 册 古 诗 两 首 教 学 设 计 窦 丽 / 执 教 杨 树 亚 / 点 评(建邺实验小学,江 苏 南 京 210019)教学目标 2.同是写 六 月 西 湖 , 请 结 合 注 释 , 思考苏轼与杨I研 讨I _ 本版编辑/冯 浩_ 本版编辑/冯 浩1. 借 助 古诗注释, 结 合 课外资料, 通过自主学习, 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2. 在 两 首古诗的对比参读中, 初步感受借景抒情 的表达方式, 感受西湖晴姿雨态的独特。3. 在 反 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 咀嚼和体悟重点诗 句 的 情 味 , 感 受 诗 歌 的

2、情 绪 和 意 象 , 受到心灵的熏陶 和滋养。教学过程板 块 一 : 对 比 读 题 , 寻相同1. 课 前 板 书 , 直 接 揭 题 , 指名读题。2. 诗 题 你 能 读 出 意 思 来 吗 ?追 问 : 你为什么这么 读 ? ( 指 导 : 读懂就能读好。 )3. 两首诗题放在一起读更有意思,自己读一读, 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课题表达的相同之处, 比如诗题相同的表达方式。4齐读课题。5.预 设 :同 是 写 六 月 西 湖 , 两首诗又有什么不同 呢?(点 评 : 这两首诗的题目不仅有特点, 而且有共同 点 。 教 学 伊 始 , 教 者 引 导 学 生 品 读 关 注 , 寻

3、找诗题中 的 学 习 资 源 : 找 相 同 , 帮助学生整体上把握两首诗的 内容; 找 不 同 , 帮助学生初步感受诗人描写西湖的不 同视角。这 样 的 揭 题 方 式 , 充分地发挥了题目对于学 生 读 懂 诗 意 的 作 用 , 更 把 “ 比较阅读”的教学策略落 到了实处。 )板 块 二 : 整 体 感 悟 , 找不同1检查读诗。( 1 )课 前 练 读 了 几 遍 古 诗 ?能读出七言诗的节奏 吗?自己再练练。( 2 ) 指 名 朗 读 , 相机指导。提醒关注两首诗中的押韵(an韵 、ong韵 ) 。| 36 |诰文執学逐讯小学| 2018.2| 36 |诰文執学逐讯小学| 2018

4、.2万里笔下的诗又有什么不同呢?( 1 ) 根据注释两首诗的大意都懂了吗?那你一定 能读出两首诗的不同。 诗人所在地点不同。 选取景色不同。 写作的方法不同。 修辞手法不同。( 2 ) 相 机 追 问 :能 在 书 中 圈 画 出 所 描 写 的 景 色 吗?追 问 : 你 能 把 这 些 景 色 联 系 起 来 , 再 联 系 课 题 , 用一句话概括诗中的内容吗?如果用一个词分别概括诗人笔下景色的特点, 你 会怎么概括?(雨 : 大 、 疾 。 荷 : 美 。 )(点 评 : 这(点 评 : 这样 的 两 次 阅 读 ,不 仅 解 决 了 “ 读好”与 “ 读懂”的 目 标 ,而且打通了两

5、首诗内容上的壁垒, 在 教 师 “ 还 有 哪 些 不 同 ”的 渐 进 追 问 中 ,学生逐步身 临 诗 “ 境 ” ,为 更 好 地 “ 悟 情 ”做 了 厚 实 的 铺 垫 。这样 的问题与 环 节 设 计 ,不仅落实了教材编者的意图, 更 让 “ 整体感悟”的教学策略落地生根。 )板 块 三 : 还 原 意 象 , 悟特点板 块 三 : 还 原 意 象 , 悟特点1. 我们先来品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 从 哪些地方读出这场雨的大与疾呢?默 读 思 考 , 画句批 注 。2. 学 习 第 一 句 : 疾雨-黑 云 翻 墨 未 遮 山 ,白雨跳珠乱人船。( 1 )聚 焦 “ 黑云翻

6、墨” “ 白雨跳珠”的形象表达。( 2 ) 为 什 么 诗 人 用 白 雨 来 描 写 雨 大 呢 ?感 受 对 仗 , 感 受 对 比 , 感受画面。(3 ) “ 乱 ”能换个字眼吗?(4 )分 行 相 机 指 导 学 生 朗 读 : 通过对古诗重音与停 连 的 处 理 , 来表达对诗中关键词语的揣摩与想象。(5 )能 用 一 个 词 形 容此时眼前的雨景吗?此时你 有什么感受? 再 次 指 导 朗 读 , 读出对古诗的体悟。(6 )联结苏轼另一首 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 。“ 白 雨 跳 珠 乱 人 船 这 场 雨 深 深 印 刻 在 诗 人 的 脑 海 中 , 5 0 岁 再 到 杭 州 ,

7、 特 意 又 写 诗 与莫同年雨中饮 湖 上 说 :“ 到 处 相逢是偶然, 梦中相对各华颠。 还来 一 醉 西 湖 雨 , 不 见 跳 珠 十 五 年 。 ”这 跳 珠 之 景 就 在 诗 中 , 再次朗读第一句。3. 学 习 第 二 句 : 放晴卷 地 风 来 忽 吹 散 , 望湖 楼下水如天。( 1 )聚 焦 字 眼 “ 忽 想 象 :猛 然 间 , 大风卷地而来, 它吹散了?吹走了?吹来了?(2) “ 水 如 天 ”仿 佛 看 到 了 什 么 ? ( 相 机 板 书 : 动 静 相 宜 ) 再次感受对比。( 3 ) 指 导 朗 读 ,同时关注古诗朗读的重音与停连 的指导, 读出景美。4

8、. 总 结 : 苏 轼 站 在 望 湖 楼 上 饮 酒 赏 景 ,刚刚还风 云变 幻 、 疾 风 骤 雨 , 转 瞬 又 定 格 在 静 态 的 “ 水 如天” , 此 情 此 景 , 令 人 陶 醉 。( 相 机 点 题 ) 齐读古诗。(点 评 :(点 评 : 好 的古诗学习, 绝不是简单地通过诗意的 翻 译 把 古 诗 读 “ 长” , 而是借助于对凝练的古诗语言的 咀 嚼 品 悟 , 把 古 诗 读 “ 厚 ” 。 教 学 过 程 中 , 教者没有停 留于简单地逐句理解与翻译,而 是 寻 找 几 处 可 以 “ 提 领而顿” 的精妙之语, 师生一起驻足、 品 味 , 一起比较、 推 敲,

9、一起渐悟诗歌语言的精妙。 )“ 黑云翻墨”与 “ 白 雨 跳 珠 不 仅 让 学 生 读 懂 “ 翻 墨 ”与 “ 跳 珠 ”的 意 思 , 还 引 导 学 生 在 与 “ 白”的对话 之 中 , 感 受 诗 歌 语 言 的 对 仗 之 美 、色 彩 之 美 与 画 面 感 。 “ 还来一醉西湖雨, 不见跳珠十五年” 的无痕嵌入,更升华了诗人对雨中西湖的深切记忆, 助推了学生对 “ 诗情”的把握。从 “ 忽 吹 散 ”中 读 出 “ 快 ” , 从 “ 水 如 天 ”中读出 “ 静 ” , 在 此 基 础 上 引 导 学 生 与 诗 歌 首 句 进 行 勾 连 , 诗 中 之 景 形 成 鲜

10、明 的 对 比 , 西 湖 雨 的 大 、快 、疾得到 形 象 化 ,“ 雨中西湖” 跃然纸上。板 块 四 : 联 结 比 照 , 感诗情板 块 四 : 联 结 比 照 , 感诗情1. 苏拭还有一首诗写了先晴后雨, 是哪一首呢? 与 饮湖上初晴后雨 又有什么异曲同工之妙呢!出 示 :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1) 指名读诗。(2 ) 这首诗描写西湖的雨有什么特点? “ 奇 ”在 哪? ( 山 色 空 蒙 )(3) 西湖天晴又有什么特点? “ 好 ” 在哪里? ( 水 光 潋 滟 )(4 )晴 方 好 , 雨 亦 奇 , 西湖的晴姿雨态妙不可言,

11、引读第二句。2. 让我们再次走进(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 感受那先雨后晴。望湖楼边云翻雨疾也奇妙引读第一句。西湖的雨过风卷天晴也美丽引读第二句。3. 晴天的西湖还有怎样一番的美妙呢?让我们跟 着杨万里来到净慈寺赏荷。(点 评 :(点 评 : 在 本 节 课 的 教 学 之 中 ,引入同写西湖的 饮湖上初晴后雨 , 让学生在“ 雨中西湖” “ 晴天西湖” 与 “ 初 晴 后 雨 的 西 湖 ”这 三 幅 画 面 的 比 较 、回环中进 行 主 题 式 、群 文 式 的 古 诗 阅 读 , 其 中 更 有 教 者 的 “ 醉 翁 之 意 ”“ 比 较 中 体 悟 , 联 结 中 发 展 ”

12、,应该成 为高年级古诗阅读教学的一条途径。 ) 本版编辑/冯 浩 _ 本版编辑/冯 浩 _ I研 讨I品 村 居 之 美 俜 化 用 之 #苏 教 版 五 年 级 上 册 清 平 乐 村 居 教 学 设 计 李 筱 静 / 执教李响/ 点 评(拉萨路小学,江 苏 南 京 210029)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 初 步 了 解 “ 词 ”的特征。2 . 掌 握 “ 清平乐、 莲 蓬 、 剥 ” 的读音, 理 解 “ 翁 媪 、 吴 音 、 相 媚 好 、 无 赖 、 醉 ”的含义。3 . 把 握 词 中 描 绘 的 人 、事 、景 。明 确 题 材 , 理解词中表达的思想情感。4 . 体 会 词 人 “ 化用”前人诗句的妙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 、 乐曲导入, 走 近 “ 村居”一 、 乐曲导入, 走 近 “ 村居”1. 清平乐村居 是 一 首 词 , 词在古代都是可以2018.2 | 诰 文 取 学 讯 小 学 小 学 | 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