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16区域地理专题训练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8727484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16区域地理专题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16区域地理专题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16区域地理专题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16区域地理专题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16区域地理专题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16区域地理专题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16区域地理专题训练(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专题十六专题十六 区域地理区域地理高考命题规律高考命题规律2014 年2015 年 2016 年2017 年2018 年2019 年高考必备 卷卷 卷 卷卷 卷 卷 卷卷 卷 卷 卷卷命题 角度1世界地理3、574,68911命题 角度2世界范围内地理环 境描述、分析及评 价36(1) (3), 16 分37(2) (3), 16 分命题 角度3中国地理命题 角度4中国范围内地理环 境描述、分析及评 价37, 24 分命题角度 1 世界地理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2018 全国911)澳大利亚(图 1)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 季最高气温可达 50 ,冬季气温较低。

2、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 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 2)。据此完成第 13 题。图 12图 2 1 1.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 1 所示的( )A.地附近B.地附近 C.地附近D.地附近 2 2.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 A.收集雨水B.方便通信 C.增加采光D.通风换气 3 3.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 室温不变 冬暖夏凉 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 类似草原的蒙古包A.B.C.D. 答案 1.B 2.D 3.B 解析第 1 题,考查自然环境整体性特点。图中地为澳大利亚西海岸珀斯,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地为澳大利亚中部库伯佩迪,该地为热带沙漠气候,与材料

3、中的自然环境特点符合,故 该类住宅可能分布于地附近;地为澳大利亚北部城市吉德帕拉,受季风影响形成了热带 草原气候;地是澳大利亚东海岸城市悉尼,该地为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第 2 题,考查读 图判断地理事物的能力。据图看出,该住宅位于地下,与地面有一定深度,通天井为一竖井, 通过通天井进到室内的光线很弱,主要起着通风换气的作用。该地降水稀少,且收集雨水的 器具应放置在地表。第 3 题,考查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据材料,该地气温年较差大, 夏季高温而冬季气温较低。该住宅在地下温差较小,与外界相比冬暖夏凉。其自然环境特点 及房屋的位置更接近黄土高原的窑洞。蒙古包是游牧业方便迁徙而形成的特色住宅。

4、 4 4.(2017 全国4)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芬兰伊瓦洛(位置见图)吸引 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 11 月至次年 4 月。推测该地轮胎 测试场供轮胎测试的路面是( )A.冰雪路面B.湿滑路面 C.松软路面D.干燥路面 答案 A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芬兰位于北欧地区,纬度较高,距海洋较近,冬季降雪量较大,路面冰雪覆盖,故选 A 项。 (2017 全国68)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 6 10 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 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第 57 题。

5、 5 5.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 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 A.用水便利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D.植被缺失36 6.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7 7.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 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 ) A.热带雨林气候区B.地中海气候区 C.热带草原气候区D.热带季风气候区 答案 5.D 6.A 7.B

6、 解析本组题考查北非地区的地理特征。第 5 题,由于尼罗河定期泛滥,泛滥区被肥沃淤泥覆盖,没有其他植被,故可以直接在沉积物上种植,故选 D 项(刀耕火种方式出现前,土地若有茂 密的乔灌植被则无法直接耕种)。第 6 题,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是东非高原, 这里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一年分明显的干湿两季,故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此外,从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也可以推测出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 第 7 题,注意题目中“周边区域引入”和“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 一致”。由材料可知,尼罗河的泛滥期为每年的 610 月,故作物的生长期应为 11 月

7、至次年 5 月,引入植物的生长期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并且是从周边地区引入,地中海气候 区的植物最有可能,故选 B 项。 新题演练提能刷高分 (2018 四川凉山州一诊)南极洲大陆几乎全部被冰川覆盖,冰川内陆厚,边缘薄。杰夫威尔 逊在南半球夏季进行了横跨南极洲的单人探险,脚蹬滑雪板,拖着 180 千克的雪橇,尽量借助 风筝助力,从新拉扎列夫站到南极点用 44 天,从南极点到海格力斯湾用 9 天。读探险路线图,完 成第 13 题。1 1.从南极点到海格力斯湾的前进速度明显快于从新拉扎列夫站到南极点的速度,影响的主要 因素有( ) 风力 风向 气温 地势A.B.C.D. 2 2.风筝助力最明

8、显的是( ) A.开始几天B.P 地附近 C.南极附近D.最后几天 3 3.途经南极点时,最可能看到( ) A.极光B.晴朗天气 C.大雨D.云雾 答案 1.A 2.D 3.B 解析第 1 题,探险途中尽量借助风筝助力,说明途中尽量是顺风前进,用时与风向无关,错。南极地区盛行极地东风,从新拉扎列夫站到南极点,顺风时间少,风力小。从南极点到海格力 斯湾是顺着极地东风的方向,顺风时间多,且风力强,对。南极点附近地势较高,周围地势4较低,向南极点前进过程以上坡为主,速度慢,返回途中以下坡为主,前进速度明显快,与地势 有关,对。第 2 题,南极地区盛行极地东风,返回途中是顺风前进,风筝助力最明显的是最

9、 后几天。第 3 题,南极点附近受极地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途经南极点时,最 可能看到晴朗天气。 (2018 天津河东一模)中国国家天文台和智利于 2016 年 11 月签订协议,在智利北部阿塔卡 马高原沙漠边缘合作建设天文观测基地。该基地成为继南极站后,中国又一个海外天文观测 基地。据图完成第 45 题。4 4.阿塔卡玛沙漠极度干旱的原因是( ) 暖湿气流难以到达 大气对流旺盛 寒流影响,多雾少雨 人类影响,植被稀少A.B.C.D. 5 5.有关智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形狭长,地势落差大,水利资源排在世界前列 B.西部海域有秘鲁寒流流过,渔业资源丰富 C.天文观测点的优势

10、是海拔高、干旱,大气透明度好 D.天文台的观测与国内观测构成时空互补性 答案 4.D 5.A 解析第 4 题,阿塔卡玛沙漠东部安第斯山脉阻挡来自大西洋的水汽,地处东南信风背风坡,暖湿气流难以到达,正确;又因秘鲁寒流经过沿岸,降温减湿作用显著,形成热带沿海荒漠 区,正确。第 5 题,智利西部地区位于安第斯山脉,地势落差大,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沿岸 寒流的影响,大部分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所以水能缺乏。 (2018 广东茂名二模)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平均深度 744 米,形成于构造山谷地 带。冬季有 146 天的结冰期,南北结冰期差异大。受全球变暖的影响,贝加尔湖水温在升高, 结冰期也

11、略有缩短。下图示意贝加尔湖位置及周边范围。读图,完成第 68 题。6 6.形成贝加尔湖的地质作用是( ) A.断裂下陷B.岩浆活动 C.板块张裂D.板块碰撞 7 7.导致贝加尔湖南北结冰期差异大的原因是( ) A.南北狭长,湖水流动通畅 B.北部更靠近冷空气源地 C.南部受夏季风影响较大5D.地势南高北低 8 8.贝加尔湖水温升高,可能使湖泊( ) A.泥沙淤积严重B.水中藻类增多 C.流域面积扩大D.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 6.A 7.B 8.B 解析第 6 题,贝加尔湖形成于构造山谷地带,是构造湖,即地壳断裂下陷,积水成湖。第 7 题,贝加尔湖南北狭长,湖水沟通不畅;南北纬度跨度大,且北侧更

12、靠近冷空气源地,因此南北气温 差异明显,结冰期差异大。第 8 题,由于河流带来营养物质,贝加尔湖水温升高,因温度适宜 可能导致水中藻类大量繁殖,生物多样性可能增加。 (2018 山东青岛期末)慕尼黑地处德国西南部,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为适应可持续发展的 需求,也为满足都市居民在生活、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在郊区农村实施了“绿腰带” 项目。在慕尼黑的部分地区,尽可能做到退耕还绿,构建符合当地实际需要的群落生境组合, 充分利用大都市所带来的可能性与机会实行“直接市场化”与“休闲休养区”,促进整个郊 区农村在休养、农业与自然保护等方面的协同发展。据此完成第 911 题。 9 9.发展“

13、绿腰带”项目的前提是当地拥有( ) A.大量可利用的荒地 B.都市居民的消费需求 C.发达的高速公路网 D.掌握现代科技的农民 1010.德国发展“绿腰带”项目最主要的目的是( ) A.保持农业用地B.满足农民文化休闲 C.美化农村环境D.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1111.在“绿腰带”地区适合种植( ) A.柑橘和水稻B.蔬菜和玉米 C.小麦和鲜花D.牧草和马铃薯 答案 9.B 10.A 11.D 解析第 9 题,由材料可知,“绿腰带”项目的主要目的是满足都市居民在生活、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能够发展的前提应是都市居民的消费需求。第 10 题,材料“促进整个郊区农 村在休养、农业与自然保护等方面的

14、协同发展”说明,“绿腰带”项目的主要目的是保持农 业用地。第 11 题,德国位于西欧地区,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明显,这种气候不利于农作物 成熟,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2018 四川乐山第一次调研)澳大利亚的金伯利高原,总面积约 31 万平方千米。大部分地区 夏雨冬旱,每年湿润西北风为高原中的奥德河地区提供了灌溉之利,使该地成为农业试验区。 高原西部和西北部濒临海洋,南部邻沙漠。据此完成第 1214 题。1212.金伯利高原应位于图中的( )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61313.形成金伯利高原奥德河地区湿润西北风的主要成因是( ) A.冷暖气团的相遇,造成锋面的移动 B.热带气旋的

15、移动 C.厄尔尼诺现象的产生 D.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414.下列气候类型图中,最能体现金伯利高原地区气候特征的是( )答案 12.A 13.D 14.D 解析第 12 题,由图文材料可知,金伯利高原应位于澳大利亚西部高原地形区;且为夏雨冬旱的热带草原气候区,西部和西北部濒临海洋,南部邻沙漠,故图中甲地符合要求。第 13 题,金 伯利高原奥德河地区湿润西北风是北半球的东北风随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越过赤道,受地转 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转形成的。因此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D 项正 确。第 14 题,注意图中横坐标月份的排列顺序。结合图文材料可知,金伯利高原地区是南半 球地区的

16、热带草原气候。 (2018 辽宁大连联考)随着 T 海峡海底隧道开通,国家间和大洲间的流通进一步加大。读图 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 1516 题。1515.图示铁路联通了( ) A.非洲和亚洲B.欧洲和亚洲 C.北美洲和南美洲D.亚洲和北美洲 1616.开凿 T 海峡海底隧道面临的最大的自然威胁最可能为( ) A.寒潮B.飓风C.潮汐D.地震 答案 15.B 16.D7解析第 15 题,依据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可判断该海峡为土耳其海峡,是欧洲与亚洲的分界线。第 16 题,海底隧道一般不会受海洋表面的风、水的威胁,但易受地质因素影响,该处位于地 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附近,故地震是最大的自然威胁。命题角度 2 世界范围内地理环境描述、 分析及评价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1 1.2016 全国37(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某科考队于 8 月考察堪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