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玉_大学语文,第三、九《张中丞传后叙》课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717273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1.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中玉_大学语文,第三、九《张中丞传后叙》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徐中玉_大学语文,第三、九《张中丞传后叙》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徐中玉_大学语文,第三、九《张中丞传后叙》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徐中玉_大学语文,第三、九《张中丞传后叙》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徐中玉_大学语文,第三、九《张中丞传后叙》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徐中玉_大学语文,第三、九《张中丞传后叙》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中玉_大学语文,第三、九《张中丞传后叙》课件(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张中丞传后叙 韩 愈整理:Sanco 要课件,就找1导入新课n1941年9月30日,纳粹德国向莫斯科发起代号为 “台风”的最后攻势,苏联军民浴血奋战,取得 莫斯科保卫战的伟大胜利。而公元757年,当张巡 、许远二公守卫睢阳的时候,在内无粮草,外无 援军的情况下,他们率领那些剩下的因受伤而残 废的、饥饿的和瘦弱的士兵,坚守一城,捍卫天 下,掩蔽了江淮地区,阻遏了叛军的攻势。使唐 王朝没有灭亡。 守卫睢阳完全可以同莫斯科保卫 战相媲美。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一历史事件 。2韩 愈3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 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 至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

2、“文”,又称韩文 公。幼年家贫,由嫂抚养,刻苦读书。 德宗贞元八年(792)进士,屡应吏部试无成 ,遂任宣武军、宁武军节度使幕僚,后任监察御史 等职。贞元十九年,因言关中旱灾,得罪权贵,贬阳 山令。宪宗元和间,官至中书舍人、刑部侍郎等。元 和十四年,上表谏宪宗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穆宗 初召还为国子祭酒,再迁兵部侍郎、吏部侍郎等。长庆四年卒于长安。生 平4古代官职简介(六部)n南北朝后,皇朝中央形成尚书、中书、门下三省 分职制度。n六部:隋代始定为吏、民、礼、兵、刑、工六部 ,属于尚书台。唐改民部为户部,此后历代相承 ,作为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制基本未变。n六部的职掌:n各部首长称尚书,副首长称侍

3、郎。部下设司,司 的首长成为郎中,副首长称为员外郎。属官有都 事、主事等。5韩 愈6焦作孟州市韩愈陵园7焦作孟州市韩愈陵园8宋代刻本韩昌黎集 9苏轼书韩文公庙碑 10韩愈主要思想n政治思想:反对藩镇割据,主张中央 集权。n哲学思想:恢宏儒道,排斥佛老。n文学创作思想:倡导古文,反对骈文。11代古文运动n古文:以宗经载道、劝世救俗为旨归,以单 行散句为主要创作形式,行文类于先秦典籍, 与雕绣藻绘的骈体相对立的文体。n古文运动:在复古的旗帜下,对骈文从内容 到形式的革新。n主要代表人物:韩愈、柳宗元12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 导者,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他 反对六朝以来的骈文,提倡先秦、

4、两汉 的散文,文学上主张“辞必己出”、“ 惟陈言之务去”。他的文章,说理透辟 ,气势充沛,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对 当时及后代的散文创作都有重大影响。 有昌黎先生文集13韩愈的艺术风格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而其诗亦卓绝千古。14散文:敛气蓄势,雄奇奔放,曲折变化,流畅明快。苏洵上欧阳内翰书:韩子长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 鱼鼋蛟龙,万怪惶惑,而抑遏蔽掩,不使自 露,而人望见其渊然之光,苍然之色,亦自 畏避不敢迫视。15诗歌:以文为诗,奇崛险怪。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七:皇甫湜云:韩公愈茹古涵今,无有端涯 。及其酣放,豪曲快字,凌纸怪发,鲸铿春 丽,惊耀天下。16课文题解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张中丞,即张

5、巡,邓州南阳人。开元末进士。安 禄山反,张巡起兵抗击,同睢阳(今河南商丘)太守许远 共同守护睢阳,被拜为御史中丞,故称其张中丞。“序”是文章体裁的一种,古人常用它来说明著 作写作出版的情况,和对作家作品的介绍评论,一般放在 书前,变称作“叙”或“引”。“后序”除具备“序”的 作用外,还可对著作进行补充,批评或反驳,一般放在书 后。本文是作者在阅读李翰所写的张巡传后,对有关 材料作的补充,对有关人物的议论,所以题为“后叙”。17课文背景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安庆绪部将尹 子奇率领12万大军攻睢阳,张巡,许远率兵七千人坚守 数月,终因粮尽兵绝,睢阳陷落,张巡及部将三十余人 牺牲,许远被叛

6、军掳至洛阳,不屈而死。张巡,许远等 因之受到了人民的赞扬传颂。但当时一些坐观睢阳陷落 而不增援的武官,同某些嫉妒张,许功绩的文人一起, 散布流言,对张,许等抗敌英雄诋毁。张巡的友人李翰 写了张巡传以正视听。韩愈在阅读此传后,写下了 这篇散文名作。 18安史之乱地图19睢 阳 古 城20睢 阳 古 城21睢 阳 夕 阳22张中丞传后叙 韩愈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 得李翰所为张巡传。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然 尚恨有阙者:不为许远立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 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 与巡死先后异

7、耳。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 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 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 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 。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而犹 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远之不畏 死亦明矣!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 忍为,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 23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 始。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其 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 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 论,不乐成

8、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 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 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 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 穷也,将其创残饿嬴之余,虽欲去,必不达。二公之 贤,其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 ,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 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 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24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 其所谓双庙者。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云:南霁云之 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 出师救

9、;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 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 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 !”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 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 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着其上砖半箭,曰: “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愈贞元中过 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 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 “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 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25张籍曰:“有于嵩者,少依于巡;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 。籍大历中

10、于和州乌江县见嵩,嵩时年六十余矣。以巡初尝得 临涣县尉,好学无所不读。籍时尚小,粗问巡、远事,不能细 也。云:巡长七尺余,须髯若神。尝见嵩读汉书,谓嵩曰 :何为久读此?嵩曰:未熟也。巡曰:吾于书读不 过三遍,终身不忘也。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嵩惊 ,以为巡偶熟此卷,因乱抽他帙以试,无不尽然。嵩又取架上 诸书试以问巡,巡应口诵无疑。嵩从巡久,亦不见巡常读书也 。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 ,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 巡怒,须髯辄张。及城陷,贼缚巡等数十人坐,且将戮。巡起 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巡曰:汝勿怖!死,命也。 众泣不能仰视。

11、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远宽厚长 者,貌如其心;与巡同年生,月日后于巡,呼巡为兄,死时年 四十九。”嵩贞元初死于亳、宋间。或传嵩有田在亳、宋间, 武人夺而有之,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嵩无子。张籍云。26串讲课文 翻译课文:n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得李 翰所为张巡传。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晚,我与吴郡的张籍翻阅家中的旧 书,发现李翰所写的张巡传。n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然尚恨有缺者,不为许远 立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李翰一向因文笔好而自豪,这篇传记写的也很详细周密。 然而我觉得遗憾的是、仍有遗漏,(那就是)没有为许远写 传记,也没有记载雷万春事迹的始末。27

12、层次结构第一段(1):交待写作本文的时间和缘由 。28n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许远虽才能似乎比不上张巡,但打开城门接纳张巡, 职位本在张巡之上,n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 。却把指挥的权力交给张巡自己甘居其下,而且丝毫也 不怀疑和猜忌,最终与张巡一同守城至死,成就了功 名。n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雎阳城陷落而被俘获,与张巡死的时间前后不同罢了 。29以上几句是对许远在睢阳之战 中的表现以及他和张巡的关系作了 一个总的评价。结论是,许远的死 和张巡的死在性质上是一样的,所 不同的只是死的时间有先后罢了。30n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

13、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张、许两家的子弟才智低下,不能全面理解他们 父亲的志向,认为张巡被杀而许远成了俘虏,便认 为许远是怕死而用言辞向敌人降服了。提出问题,以便后文进行驳斥。31n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 与贼抗而不降乎?许远真的怕死,为什么还要苦苦坚守住那小小的 地盘,吃他所爱之人的肉,来抗击敌人而不投降呢 ,n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 与主耳,当他在围城中坚守时,城外没有一丁点的援助,他 所要效忠的,国家与君主而已,32n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 言为信。而敌人告诉说唐朝已亡了,国君已经死了。许远眼看救援 的军队不到,而叛军

14、却越来越多,必定会认为他们的话是真 的。n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 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 在外无援兵可待的情况下仍誓死守城,已经人吃人且将 要吃尽,即使是愚蠢的人也能数着日子知道死的地方了,由 此看来,许远不怕死这是很清楚啦。33n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 者不忍为。 哪有城被攻破、部下都死了,只有自己蒙受羞 愧耻辱而求活命的呢?即使是最愚蠢的人也不忍 心这么做。n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耶?唉!难道说像许远这样贤明的人会做这样的事 吗?34这段话是驳论,驳对方的结论,着重在“畏死”二字上做文章。列举了两条理由 :1、“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

15、(反证法)2、“外无待而犹死守”,“虽愚人亦能 数日而知死处矣”(直接论证)以上第二自然段,补叙许远轶事,用事实批 驳许远畏死而辞服于贼的错误观点。35n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 ,以此垢远。 造谣的人又说什么许远与张巡分守雎阳城,城池 的陷落,从许远所分守的地方开始的,想用这些来 诽谤许远。提出问题,以便后文驳斥。36n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 受其病者;这种论调又跟儿童的见识没有什么两样。人快要 死了他的五脏六腑必定有先患病的地方,n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 之,其亦不达于理矣。拉绳子而拉断它,绳子的断绝必定有裂痕处。旁 观的人看到它这

16、样,就跟着归罪它(先患病的脏腑 和绳断之处),也太不通达事理了。37n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小人喜欢发议论,不乐于成全别人的美名就是这样啊 !n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 何说!像张巡、许远所成就的事业,如此卓绝不凡,还不能 免遭非议,其他人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这里用两个比喻作论据,对敌论进行驳斥。38n此第三自然段,以人之将死心脏肺腑 先病和引绳而绝必有断处为喻,说明城 陷必有一处先破的道理,批驳“城之陷 ,自远所分始”,因而把城陷的责任归之于许远的观点。39n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当初许、张二公初守雎阳时,哪能料到别人最终不来救援,因 而抛弃城池预先逃跑呢?n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假如这里守不住,即使逃避到其他地方又有什么用处呢?等到 他们终无救援而又困难到极点时,n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二公之贤,其讲之精 矣。带领那些受伤残废饥饿疲弱的残余士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