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秋季中心学校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上传人:bb****7 文档编号:48716950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年秋季中心学校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xx年秋季中心学校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xx年秋季中心学校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xx年秋季中心学校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xx年秋季中心学校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年秋季中心学校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年秋季中心学校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XX 年秋季中心学校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年秋季中心学校三年级上册数学教 学工作计划学工作计划XX 年秋季中心学校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吴坤升【三(4) 】一、基本情况我们三年级()班学生一共有 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学生们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的数学基础知识,多数学生思维比较灵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较浓,但也有个别学生懒散,接受力不强,成绩不太理想。本学期将在进一步培优的基础上,力争全面发展。二、教材简析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除法、认数、千克与克、加和减、24 时记时法、长方形和正方形、乘法、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及认识分数。1、除法主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2、这是学生在表内除法和简单的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2、认数是在学生认识 1000 以内的数并能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教学认识 10000 以内的数。3、千克和克先教学千克的认识,再教学克的认识,然后安排了一个练习,巩固对千克和克的认识。最后还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4、加和减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口算 20 以内的加、减法以及正确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基础上,教学口算和在 100 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及相应减法。5、24 时记时法主要有两部分:认识 24 时记时法和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6、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教学各自的特征

3、、周长的含义及计算。7、乘法内容主要包括: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数中间或末尾有 0的乘法,及两步连乘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8、观察物体主要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物体。9、统计与可能性主要让学生会画“正”字记录数据,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10、认识分数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的需要认识简单的分数,通过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分数。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数与代数认识“万” ,知道 10 个一千是一万,了解万以内数位顺序表。理解 10000 以内数的意义

4、,掌握数的读、写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整百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整千数加、减整千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每一位都能整除)及整百数乘一位数。能正确估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得数是几十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是几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能正确列竖式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知道 0 与一个数相乘得 0,会验算除法。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母不超过 10) ,能读、写分数,在具体材料的支持下能比较两个几分之一或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能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在现实的生活情境里感受并认识千克和

5、克,通过动手实践知道 1 千克1000 克。了解 24 时记时法,能进行普通记时法与 24 时记时法的换算。XX 年秋季中心学校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吴坤升【三(4) 】一、基本情况我们三年级()班学生一共有 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学生们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的数学基础知识,多数学生思维比较灵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较浓,但也有个别学生懒散,接受力不强,成绩不太理想。本学期将在进一步培优的基础上,力争全面发展。二、教材简析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除法、认数、千克与克、加和减、24 时记时法、长方形和正方形、乘法、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及认识分数。1、除法主要学习两位数除

6、以一位数的除法。这是学生在表内除法和简单的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2、认数是在学生认识 1000 以内的数并能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教学认识 10000 以内的数。3、千克和克先教学千克的认识,再教学克的认识,然后安排了一个练习,巩固对千克和克的认识。最后还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4、加和减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口算 20 以内的加、减法以及正确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基础上,教学口算和在 100 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及相应减法。5、24 时记时法主要有两部分:认识 24 时记时法和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6、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

7、,教学各自的特征、周长的含义及计算。7、乘法内容主要包括: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数中间或末尾有 0的乘法,及两步连乘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8、观察物体主要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物体。9、统计与可能性主要让学生会画“正”字记录数据,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10、认识分数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的需要认识简单的分数,通过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分数。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数与代数认识“万” ,知道 10 个一千是一万,了解万以内数位顺序表。理解 1000

8、0 以内数的意义,掌握数的读、写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整百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整千数加、减整千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每一位都能整除)及整百数乘一位数。能正确估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得数是几十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是几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能正确列竖式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知道 0 与一个数相乘得 0,会验算除法。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母不超过 10) ,能读、写分数,在具体材料的支持下能比较两个几分之一或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能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在现实的生活情境里

9、感受并认识千克和克,通过动手实践知道 1 千克1000 克。了解 24 时记时法,能进行普通记时法与 24 时记时法的换算。XX 年秋季中心学校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吴坤升【三(4) 】一、基本情况我们三年级()班学生一共有 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学生们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的数学基础知识,多数学生思维比较灵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较浓,但也有个别学生懒散,接受力不强,成绩不太理想。本学期将在进一步培优的基础上,力争全面发展。二、教材简析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除法、认数、千克与克、加和减、24 时记时法、长方形和正方形、乘法、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及认识分数。1、除法

10、主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这是学生在表内除法和简单的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2、认数是在学生认识 1000 以内的数并能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教学认识 10000 以内的数。3、千克和克先教学千克的认识,再教学克的认识,然后安排了一个练习,巩固对千克和克的认识。最后还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4、加和减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口算 20 以内的加、减法以及正确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基础上,教学口算和在 100 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及相应减法。5、24 时记时法主要有两部分:认识 24 时记时法和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6、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

11、、正方形的基础上,教学各自的特征、周长的含义及计算。7、乘法内容主要包括: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数中间或末尾有 0的乘法,及两步连乘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8、观察物体主要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物体。9、统计与可能性主要让学生会画“正”字记录数据,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10、认识分数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的需要认识简单的分数,通过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分数。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数与代数认识“万” ,知道 10 个一千是一万,了解万以内数位顺序表

12、。理解 10000 以内数的意义,掌握数的读、写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整百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整千数加、减整千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每一位都能整除)及整百数乘一位数。能正确估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得数是几十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是几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能正确列竖式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知道 0 与一个数相乘得 0,会验算除法。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母不超过 10) ,能读、写分数,在具体材料的支持下能比较两个几分之一或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能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在现实的生活情境里感受并认识千克和克,通过动手实践知道 1 千克1000 克。了解 24 时记时法,能进行普通记时法与 24 时记时法的换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