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631138 上传时间:2018-07-18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32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开启城乡一体化发展新 时代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 福州大学形势与政策第五小组n(一)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基本背景n(二)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基本精神n(三)关于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几点思考n(四)关于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几点思考(一)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基本背景:新一轮改革大幕为何再从农村拉开 ?n重中之重,历史机遇,崭新起点n粮食安全,定国之本,博弈资本n金融海啸,经济紧缩,拉动内需重中之重,历史机遇,崭新起点n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 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 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

2、 n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 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n时不我待(有危机),机不可失(有机遇),力所能及(有能力)。n全会向全国及世界释放了明晰的信号:中国在改革开放进行了30年后的今天 ,再次将改革攻坚的新起点定在农村改革上。n30年前,中国改革发轫于农村,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的历史新时期。 30年后的今天,在全世界疲于应付金融危机、中国经济面临内外不确定因素 的压力、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寻求转变的情势下,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聚焦农 村,并非简单的历史轮回。中国农村经过30年的改革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 的巨变,但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依然突出,农民持续增收的

3、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刚刚起步,这些 问题和矛盾,决定了农村问题是我国下一步改革将如何走、能否保持持续快 速发展下去的实质内容。 n困扰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两大制度瓶颈问题 :传统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为基础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初始水平低下、覆盖范围狭窄的农村社会公共 服务体系。 重中之重,历史机遇,崭新起点n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 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 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 n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 收仍

4、然困难,最需要加快。n时不我待(有危机),机不可失(有机遇),力所能及(有能力)。n全会向全国及世界释放了明晰的信号:中国在改革开放进行了30年后的 今天,再次将改革攻坚的新起点定在农村改革上。n30年前,中国改革发轫于农村,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的历史新时 期。30年后的今天,在全世界疲于应付金融危机、中国经济面临内外不 确定因素的压力、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寻求转变的情势下,十七届三中全 会再次聚焦农村,并非简单的历史轮回。中国农村经过30年的改革与发 展,实现了历史性的巨变,但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依然突出,农民持续增 收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城乡基本公共 服务均等化刚刚

5、起步,这些问题和矛盾,决定了农村问题是我国下一步 改革将如何走、能否保持持续快速发展下去的实质内容。 n困扰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两大制度瓶颈问题 :传统的以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为基础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初始水平低下、覆盖范围狭窄的农 村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粮食安全,定国之本,博弈资本n我国耕地保护形势异常严峻,耕地已由2000年的19.24亿亩减少到18.26亿 亩,今后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仍要占用一定的土地。但是, 在人口增加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社会对农产品需求将 呈刚性增长,这就要求今后我国必须保持必要数量的耕地。n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和农业争夺农业资源日益突

6、出,特别是科学技 术的长足进步,使粮食加工业和深加工业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粮食供需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供求平衡、丰年有余转向供求紧平衡、适 当进口。n粮食的潜伏隐患:三大制约因素不可逆转(耕地、播种面积;水资 源;消费快速增长);气候条件不稳定性增加;农业基础设施老化, 严重失修;农业经营规模小,劳动力素质差,边际成本高;粮食政策 激励作用逐渐降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国际粮源库存减少;等 等。n对粮食安全形势的基本判断:我国粮食供求缺口将长期存在;粮 食要立足于基本自给;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15.9亿亩,人均粮食 不低于350公斤;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将伴随着全面小康社会建 设全过程

7、,政府财政长期加大扶持不可扭转;玉米资源产业链快速 向工业延伸,对粮食安全将产生重大影响;等等。n在现代社会,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和粮食安全是最为重要的。我 国真正有能力保证的可能只有粮食安全,我国真正有资本博弈的 可能只有粮食安全。金融海啸,经济紧缩,拉动内需n美国金融危机的持续时间和规模均超出预期,正在演变成为一场全球性 的金融海啸。在实体经济遭受沉重打击的情况下,美国已经无法独自应 对金融危机。目前,欧洲也深陷其中,亚洲也无法独善其身,全球经济 命悬一线。n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的主题已由不久前的遏制通货膨胀一变而为遏制经 济衰退。n就我国而言,在需求的三大构成中,出口已急剧衰减,政府正在紧急

8、启 动巨额投资,但是,从根本上讲,只有调动国内消费需求才能有效应对 困境。(二)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基本精神:超越和提升n基本判断(“三个没有”和三个进入”):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 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 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我国总 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n指导思想(“三个作为”):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全面贯彻党 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

9、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 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 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 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 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n六大目标任务:n(1)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 建立;n(2)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 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n(3)农民人

10、均纯收入比二八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 贫困现象基本消除;n(4)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 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n(5)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 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 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 一步完善;n(6)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 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n五大重大原则:n(1)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 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n(2)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

11、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 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n(3)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 展的根本动力; n(4)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 n(5)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 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 n三大实现路径:n(1)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n(2)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n(3)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n一个政治保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n若干新提法: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

12、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 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业经营方 式转变/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 、使用、收益等权利/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 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逐步 缩小征地范围/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 围/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事业水平,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 务制度/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放宽中 小城市落户条件 /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 n若干热点:土地权益问题、农村金融问题、农民组织问题、城乡统筹问 题。 (三)关于贯彻

13、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几点 思路: 新理念、新思路、关键环节n(1)要重新认识经济发达地区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足的深刻意义和 现实价值。生活资料、生产资料、生态循环、文化传承。n(2)要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支持农民群众的制度选择,使千百万人民 群众真正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体,从而使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了持 久的动力和创新力。 n(3)政府的正确的角色定位和恰当的作用发挥,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 展是否顺利、有效的关键所在。地方政府在适当的时候要敢于“有所作为” ,善于“有所作为”。当然,这种“有所作为”,其原则必定是符合中央政 府的基本意旨和名义偏好,其时机一般是在微观制度创新与

14、宏观管理体制发 生较大摩擦和矛盾时,其切入点往往是改革和创新阻碍微观领域创新和发展 的中观管理体制或制度,其限度通常是不逾越中央政府默认的地方政府自主 性扩张空间。n(4)要清醒地认识到必须有利弊选择,帕累托改进的事在现阶段已几乎不存 在。很多时候不是不明白,而是政治智慧和决断。n(5)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组织、基层干部、基层党员、基层党风至关 重要。n(6)什么是关键环节?一是外部性强;二是本地优势;三是投入可能。n(7)什么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一是农产品产业体系。在稳定发展粮食 生产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棉花、油料、畜牧、水产、蔬菜、水果等各个产 业,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

15、二是多功能产业体系。在发 挥农村提供食品和原料功能的同时,加快培育和拓展循环农业、特色农业 、农村二三产业、生物能源产业、乡村旅游等。三是现代农业支撑体系。 加快发展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加工、市场流通等为农服务的相 关产业,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 可持续发展能力。 n(8)什么是“四农一村”?农业、农村、农民、农民工、城中村。n(9)能否“走出去” “再造一个常州”?n(10)金融海啸应该让我们检讨什么?是对市场化方向的怀疑吗?(四)关于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几点思 考n中国“三农”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相互关联的、风险叠加的问题集合 。这些问题不仅必

16、然地服从于社会化大生产、市场经济、工业化、城市 化、全球化等人类社会演进的客观规定性,也根本地受制于中国作为人 地关系紧张、区域差异极大的人口大国的基本国情,还现实地依赖于中 国经济发展、政治进步、社会转型、文化变革的历史进程,更因中国作 为发展中大国在市场化、全球化条件下实现后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而 突显急迫。n必须将“三农”问题及其解决放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空间结 构、制度框架中来加以考察、研判。n从根本上说,中国“三农”问题的本质是中国特定转型过程中的发展问题 ,中国“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则是农民发展 的问题。n所谓农民发展是指农民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全面发展,主 体性得以彰显,现代性得以提升,最终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 现代主体。换言之,所谓农民发展也就是农民逐步获致较为合理的从业 方式、较为富裕的经济收入、较为合意的生活品质、较为公平的主体地 位、较为充足的知识水平的过程。简言之,所谓农民发展即提升农民主 体性、现代性的问题。n我们不妨设问:何时可谓“三农”问题得以解决呢?一方面,就是农业主 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