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文学艺术【历史课件】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48622577 上传时间:2018-07-18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5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文学艺术【历史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7年整理]文学艺术【历史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7年整理]文学艺术【历史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7年整理]文学艺术【历史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7年整理]文学艺术【历史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文学艺术【历史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文学艺术【历史课件】(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画家库尔贝绘画的对 象往往是工人、农民 、家庭主妇等,有人 批评他是“崇尚丑陋” ,他说:“我从来没有 见过天使或者女神, 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 去画她们。”库尔贝的 艺术风格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派 D现代主义 “卡门有强烈的个性, 独特的道德标准,她邪 恶堕落,却又独立自由 ,宁肯付出生命,也要 坚持个性自由和忠于自 己。”这是观众对歌剧 卡门的评价,这部 歌剧的创作风格属于 A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迷惘的一代”一语源自美国 作家海明威的小说太阳照 常升起。小说写的是一战 后,一群流落法国的美国年 轻人,由于战争给他们造成 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巨大伤

2、害,他们空虚、苦恼和忧郁 ,对社会不满,对前途失望 ,只能在沉沦中度日。由此 可以看出太阳照常升起 属于下列哪一文学流派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魔幻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法国浪漫主义的“产婆” 斯塔尔夫人说过:“忧 郁的诗歌是最能与哲理 相一致的诗歌。忧郁较 之其他心灵状态更深地 进人人的性格和命运。 ”这种“忧郁”主要反映 了人们对 A现实社会的强烈不 满 B资产阶级革命的呼 唤 C新社会制度的高度 颂扬 D人性解放的渴望 (2012高考山东基本能力 59)画家通过作品表达思 想感情,倾诉内心感受。 毕加索是西班牙著名的进 步画家,1937年他创作了 哭泣的女人,该作品 反映出作者随心所

3、欲, 追求画面偶然效果将不 同角度的形象叠加在一起 体现出现实主义美术的 价值取向直观反映出战 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 A. B. C. D. (2012高考文综广东 A卷19)18世纪末19 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 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 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 激荡、亢奋而敏感、 纤弱的心灵世界,展 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 张欲望的自我”。其创 作风格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古典主义 D理性主义 (2011年北京卷文综 22)19世纪上半叶著 名诗人华兹华斯对当 时社会强烈不满,却 又否定文学反映现实 的社会作用。他强调 作家的主管想象力, 认为诗歌应该是人的 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华兹华斯的作品风

4、格应属于 A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现 实主义 D现代 主义 (2010年广东卷文 综23)“对建立在理 性基础上的工业社 会表示怀疑,不屑 于表面的客观真实 。致力于探索离奇 别致的形式技巧。” 具有这一创作精神 的作者是 A. 雪莱 B. 毕加索 C. 贝多芬 D.巴尔扎克 (2010山东卷 基本能力测试5 )“我不会画天 使,因为我从 来没有见过他 们”是19世纪法 国画家库尔贝 的名言,他的 画风属于 A.古典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黑龙江省哈三中2012届高三 上期期末历史)它兴起于20世纪 五、六十年代,与传统戏剧不同 ,没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扣 人心

5、弦的戏剧冲突,舞台形象和 情节支离破碎,人物语言颠三倒 四,道具功能奇特怪异。这种戏 剧产生的背景是 A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 B资本主义制度的普遍建立 C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D世界大战和大萧条的冲击 (浙江省宁波市八校2012届高三下期期初 测试历史)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于 1922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尤利西斯。小 说大量运用细节描写和意识流手法构建了 一个交错凌乱的时空,语言上形成了一种 独特的风格。下列美术作品与小说所反映 的时代特征相似的是 (山东省实中山师附 中2012届高三二月 调研历史)雨果和列 夫托尔斯泰分别是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 文学大师,巴黎圣 母院安娜卡列 尼娜是他们各

6、自的 代表作,其相同之处 是 A揭露社会问题 B塑造英雄形象 C鼓吹暴力革命 D崇尚理性主义 (广东省新兴县惠能中学 2012高三上期期末热身文 综)“这个画派的画家摒弃 了传统的光影、透视和平面 表现等技巧,另辟蹊径,仅 以几何图形来构筑意象。” 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 是 A“恰似一地打碎了的玻 璃” B“光是画中的主角” C“如实地表现我所生活 的时代的风俗和思想面貌” D“我不爱理性的绘画” (吉林省吉林市2012届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蒙太 奇原义为“构成、装配”,用于电影方面有剪辑和 组合之意,是电影艺术的重要表现方法。按蒙太 奇的原则把两个以上的镜头组接在一起,产生一 种转移对照物

7、的效果,比如把情人相会与蜜蜂采 蜜两个镜头连接在一起,就会使人自然联想到甜 蜜的爱情。对以上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影片是由许多不同的镜头组成的,因此电影 需要连续的拍摄完成。 B电影拍摄过程中,应按照创作构思,把不同 的镜头有机地组接起来 C不同的镜头的组合可以产生连贯、呼应、悬 念、对比、暗示、联想等作用 D电影是工业化的产物,必须有多人、多项分 工才能完成 (江苏省无锡市2012届高三上期期末历史 )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变形记审判 城堡等小说都是写了普通人如何处 处受着不可知的恶运的任意摆布而无法逃 脱。在物质和金钱的支配下,人是那样的 可怜,成为物的奴隶,人性被扭曲,写出 了“现代人的困惑”

8、。下列作品中与卡夫卡作 品属同一风格的是 (江西省泰和中学2012届 高三周考文综)在某一流 派的美术作品中,我们可 以感觉到艺术家表现了人 们(包括艺术家们自己) 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 感觉到他们对现实生活消 极、悲观和失望的情绪, 感觉到他们思想中强烈的 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材 料描述的美术流派特征属 于 A现代主义 B印象主义 C现实主义 D浪漫主义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 2011届第一次联考文综) 马克思说“当法国革命使 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 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 ,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 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 绝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 ”下列作品与这一时代有 关的是 A.人间喜剧

9、 B.老人与海 C.悲惨世界 D.等待戈多 (湖南省四市2011届 高三3月调研文综) 鲁滨逊漂流记描述 了鲁滨逊和野人“星期 五”在无人荒岛上享受 没有教会、没有国王 的生活。这部小说在 18世纪的欧洲颇受欢 迎,主要原因是它 A体现了启蒙思想 B充满浪漫主义色 彩 C彰显了冒险精神 D适应殖民扩张要 求 (山东省泰安市2011届 高三上期期末文综)彼得 李伯庚在欧洲文化史 中说:“莫扎特(1756 1791年)的乐曲听众 往往只是挤满一个客厅, 而贝多芬的交响乐则是为 音乐厅的上千听众而创作 的。”导致这一变化的原 因是 A.共和制度的确立 B.封建等级观念被削弱 C.普通工人生活水平的提

10、 高 D.民主平等思想开始传播 (浙江省台州市2011届高三调考文综)评 论家沃塞尔认为法国画家乔治布拉克的作 品“将一切都缩减在立方体之中”。以下作 品,风格与之最为相近的是 A. 日出印象 B. 亚威农少女 C. 向日葵 D.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安徽省广德中学2011 届五次文综)美国电影 描绘了为 军方研究生化武器的研 究中心,因一次意外事 故导致泄露,使数百名 工作人员罹难的情景, 这表明 A人类难以满足的欲 望 B人们对高新科技发 展的疑惧 C科幻恐怖片适应现 代社会人们的心理 D高科技深刻影响人 类发展方向 1936年,第11届奥运 会首次通过电视实况转 播,共有162亿万观 众

11、。2008年,第29届 北京奥运会时,世界各 地收看奥运会的电视观 众累计超过了400亿人 次。这说明 A电视拉近了普通民 众与艺术间的距离 B人们只有通过电视 才能够了解奥运会 C电视为人们获取信 息提供了快捷方式 D电视给人带来更具 冲击力的视觉享受 有学生提出:“拜伦的 唐璜具有批判现 实倾向,为什么却列 为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作者属于浪漫主 义诗人 B强调理性,追求 自由 C手法离奇,注重 抒情 D关注现实,揭露 时弊 1919年,刘海粟在西 洋风景画史略中写道 :“此等画家,在户 外空气之下,先行采取 瞬息的自然现象,然后 回室内修饰之,此为诸 先达所不及之新发

12、明也 。”对“新发明”理解正确 的是 A突出强调室内装饰 B强调户外写生,捕捉 色彩微妙变化 C反传统,图像夸张变 形 D蔑视科技手段,强调 恢复事物原貌 二战期间,某位著名画家在一个艺术馆的 出口处给每个出入的德国军人分发一幅自 己画作的复制品。一位德军头目指着这幅 画问他:“这是您的杰作吗?”画家面色严 峻地说:“不,这是你们的杰作!”这位画 家的回答让我们认识到绘画具有 A艺术性 B思想性 C阶级性 D社会性 材料一 就思想文化领域而言,18世纪的欧洲堪称法国之 欧洲。当时的欧洲人为法国启蒙思想家那些顺应时代 潮流的新思想所折服。一时间,一股前所未有的“法语热” 风靡除了英国之外的几乎整

13、个欧洲。 吕一民法国通史 (1)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新思想”有哪些?分析这些思想 当时在欧洲广受欢迎的主要原因。(8分) 材料二 1850年,雨果在追悼某一位文学家时说 :“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我们在这 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 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一 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 史也没有什么。” (2)雨果所追悼的文学家是谁?属于哪种文学流 派?结合历史背景分析该文学家的作品中,令人 感到“惊惶与恐怖”的社会现实是什么?(4分) 文学家:巴尔扎克(1分)。流派:(批判 )现实主义(1分)。社会现实:资本主义 的发展,社会贫富分化日趋严重,社会矛 盾尖锐。(2分) 材料三 20世纪40、50年代,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在法国 文化界流行。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给世人描绘了一幅阴暗的 世界画面:人生是荒诞的,现实是令人恶心的,人们在生 活中充满恐惧感、迷惘感和孤独感。所以存在主义特别强 调个体自由创造性、主观能动性,把人的意义、人的价值 归结为人的自由选择与创造。吕一民法国通史 (3)萨特存在主义哲学出现的背景可能与20世纪哪些重大 事件相关?有人认为,20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正 在走向崩溃,这一观点是否符合史实?请说明理由。(8 分) 事件:世界大战(2分)、经济危机(或答经 济大萧条)(2分)。判断: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