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简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619757 上传时间:2018-07-18 格式:PPTX 页数:43 大小:3.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简介(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简介刘廷雍 前言:为了促进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的了解,丰富学生的知识,帮助学生学好语 文课和历史课,我收集和整理了有关中国古 代文化常识的一些知识,对学生进行专题教 育,不足之处,望诸位同仁指正。姓氏名号称谓节日礼仪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典籍文娱古代文化常识一、姓、氏1、姓氏的源流:姓是氏族的标志,氏是家族的标志,氏是 由姓衍生出来的分支。2、秦汉之前,姓氏分开,汉以后,姓氏合一,通称姓,或兼称姓氏。3、姓氏的作用:表血缘、识宗亲、明贵贱、别婚姻。根据现有姓氏、推究它们的来源或者说最初确定它为姓 氏的缘由,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崇拜的反映: (2)以动植

2、物或其他自然物为姓氏: (3)以封国、采邑或职官、爵位为姓: (4)以出生地、居住地或职业为姓: (5)以祖先族号、谥号为姓: (6)其他A、皇帝赐姓:B、为避灾难而改姓:C、为避皇帝或圣人讳而改姓:D、嫌原姓复杂、字多而改姓:E、少数民族主动从汉姓:F、另外,拓跋、单于、宇文、长孙、呼延、尉迟、耶 律、完颜,爱新觉罗等都是少数民族姓的汉语译音。1、名“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 故以口自名”。说文 “名”是社会上个人的特称。“婚生三月而加名。 ”周礼二、名、字、号2、字“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 。“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 3、号 号之种类:“别号”、“封号”

3、、“谥号”、“庙号”“年号”、“尊号”、别号:也叫别称、别字、封号:生前由诸侯、国君、帝王封赏的爵位、名号。、谥号:诸侯、大臣、皇帝等死后,朝庭根据其生平功德、业绩面追赠的封号。拟定的称号。、庙号:就是已故皇帝在太庙中的称号。、年号:是帝王记年的名号。、尊号:是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三、避讳三、避讳1 1、避讳的种类:、避讳的种类: 国讳国讳官讳官讳圣讳圣讳家讳家讳 2、避讳的方法: 改字省字空字缺笔改音 四、称谓 称谓的各类:直称姓名称字称号称号称籍贯称郡望称官名称爵名称官地兼称敬称贱称百姓的称谓职业的称谓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年龄的称谓清高宗实录、“文景之治”、永乐大典 三个专有名

4、词中的“高宗”“文景”“永乐”分别 是( ) A、谥号、年号、年号 B、庙号、谥号、年号 C、年号、尊号、庙号 D、尊号、谥号、庙号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前 221)下 令“更名民曰黔首”。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27)下令 “使黔首自实田”。黔首之称,在战国时已经广泛使用 ,含义与当时常见的“民”、“庶民”相同。下列选项 中同属于对百姓称呼的是( ) 黎庶 苍生 优伶 氓 A、 B、 C、 D、 传统节日 春节 元宵 寒食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冬至春节春节习俗 扫尘 贴春联 年画 守岁 爆竹 年夜饭 拜年 元宵节元宵节习俗吃元宵观灯猜灯谜清明节清明节习俗 禁火扫墓 踏青插柳

5、放风筝端午节习俗赛龙舟 端午食粽 佩香囊 悬艾叶菖蒲 饮雄黄酒 七夕节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我国的传统 节日之一。 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 饼以示“团圆”。 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 法定节假日 重阳节登高 吃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 插茱萸和簪菊花冬至节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 岁”等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 ,也是一个传统节日。是二十四节气中最 早制订出的一个。冬至过节的习俗源于汉 代,盛于唐宋 ;在南方冬至有吃馄饨的风俗,而北方则有 吃饺子的风俗 古代礼仪 吉礼 凶礼 军礼 宾礼 嘉礼吉礼 主要指祭祀自然神和祖先的 礼仪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

6、“牲”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 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 三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 牺牲的总称。凶礼 指凭吊各种天灾人祸的丧葬的礼节。 如:古代的“五服”制度古人对“死”的讳称 1、天子、太后、公卿 王侯之死:薨、崩、百 岁、千秋、晏驾等 2、父母之死:见背、 孤露、弃养等 3、佛道徒之死:涅 磐、圆寂、坐化、羽化、 仙逝等 4、一般人的死:亡 故、长眠、长逝、谢世、 殒命等军礼 指军事活动中的礼节规范。 包括出师祭祀、誓师等宾礼 朝聘: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 礼制。主要有三种形式:每年 派大夫朝见天子称为“小聘” ;每隔三年派卿朝见天子为“ 大聘”;每隔五年亲自朝见天 子为“朝”。

7、揖让:古代宾主相见的礼 节。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 三揖”:一为“土揖”;二为 “时揖”;三为“天揖”。嘉礼 有关个人成长和交往 以及王位承袭的礼 节。 婚冠礼:男子二十岁 行冠礼后即可成婚, 享受成人待遇;女子 十五岁行笄礼后也可 结婚。所以把婚礼、 冠礼合成为婚冠礼。 座次:家庭礼节: 排行婚配宗法鼠牛虎兔十二生肖圖龍蛇馬羊猴豬狗雞12345678910 11 12 天 干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地 支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01 甲子 11 甲戌 21 甲申 31 甲午 41 甲辰 51 甲寅 02 乙丑 12 乙亥 22 乙酉 32 乙未 42 乙巳

8、 52 乙卯 03 丙寅 13 丙子 23 丙戌 33 丙申 43 丙午 53 丙辰 04 丁卯 14 丁丑 24 丁亥 34 丁酉 44 丁未 54 丁巳 05 戊辰 15 戊寅 25 戊子 35 戊戌 45 戊申 55 戊午 06 己巳 16 己卯 26 己丑 36 己亥 46 己酉 56 己未 07 庚午 17 庚辰 27 庚寅 37 庚子 47 庚戌 57 庚申 08 辛未 18 辛巳 28 辛卯 38 辛丑 48 辛亥 58 辛酉 09 壬申 19 壬午 29 壬辰 39 壬寅 49 壬子 59 壬戌 10 癸酉 20 癸未 30 癸巳 40 癸卯 50 癸丑 60 癸亥 月/年甲

9、己乙 庚丙 辛丁 壬戊 癸正 月丙 寅戊 寅庚 寅壬 寅甲 寅 二 月丁 卯己 卯辛 卯癸 卯乙 卯 三 月戊 辰庚 辰壬 辰甲 辰丙 辰 四 月己 巳辛 巳癸 巳乙 巳丁 巳 五 月庚 午壬 午甲 午丙 午戊 午 六 月辛 未癸 未乙 未丁 未己 未 七 月壬 申甲 申丙 申戊 申庚 申 八 月癸 酉乙 酉丁 酉己 酉辛 酉 九 月甲 戌丙 戌戊 戌庚 戌壬 戌 十 月乙 亥丁 亥己 亥辛 亥癸 亥 冬 月丙 子戊 子庚 子壬 子甲 子 腊 月丁 丑己 丑辛 丑癸 丑乙 丑时/日甲 己乙 庚丙 辛丁 壬戊 癸子甲 子丙 子戊 子庚 子壬 子 丑乙 丑丁 丑己 丑辛 丑癸 丑 寅丙 寅戊 寅庚

10、 寅壬 寅甲 寅 卯丁卯己 卯辛 卯癸 卯乙 卯 辰戊 辰庚 辰壬 辰甲 辰丙 辰 巳己 巳辛 巳癸 巳乙 巳丁 巳 午庚 午壬 午甲 午丙 午戊 午 未辛 未癸 未乙 未丁 未己 未 申壬 申甲 申丙 申戊 申庚 申 酉癸 酉乙 酉丁 酉己 酉辛 酉 戌甲 戌丙 戌戊 戌庚 戌壬 戌 亥乙 亥丁 亥己 亥辛 亥癸 亥五 行天 干地 支木甲、乙寅、卯火丙、丁巳、午土戊、己辰、丑、 戌、未金庚、辛申、酉水壬、癸亥、子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 天文班固在汉书艺文志曰:“天文者,序二十八宿 ,二十五星月以记吉缘,圣王所以参政也,周易曰:观 乎一天文以察时变,天重象记吉凶。”五、【地理山川 】 1.阴阳(古

11、代地名中的“阴” “阳”实际上是一种方位指示,阴阳原指日光 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我国位于北半球,以我们的视点来观察太阳, 从东方升起经由南方最后落到西方,山水一般呈东西走向,山水相间。“日 之所照曰阳”,因为山峰高耸,日光能照射到的地方是山的南面;河流因位 于地平面以下,太阳能照射到的是其北面。故“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 谓之阴”。我国历史上的许多地名及地理表述与此关系密切,如衡阳、汉阳. 江阴等。 2.中原、关中、江南、岭南、塞北。中原:“中原”一词原是没有特殊意义 的原野之意,后来发展到专指黄河中下游一带地区。从东晋南北朝以后,每 一个朝代都沿用了中原地区的地理范畴。狭义的中原,指

12、今河南一带;广义 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3.关中:“关”指古代的函谷关,以东为关东,以西为关西。现代,人们习 惯上认为仪陇以东至黄河西岸、秦岭以北的泾河和渭河流域为关中地区。明 清以后,“关”主要指山海关,今东北三省称为关东、关外。 4.江南:“江”指长江。由于长江流到今九江后折向东北,因此古代以这段 江为界,来区分东西或左右。古代的江东或江左,指长江下游江苏南部一 带;江西或江右,指长江下游现在安徽省中部地区。江南现指长江以南广大 地区。 5.岭南:岭指五岭,岭南泛指五岭以南地区,又名岭外。 6.塞北:塞北即长城以北地区,其自然条件比较差。塞北亦称塞外、口北、 口外等。

13、7.江河(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8.关内、关外(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 外“。 我国古代图书分类,始于晋荀勗(xu)。 经,指儒家经典; 史,指各种体裁的史学著作; 子,指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及政治、哲学、医学等著作; 集,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诗文集的命名方式】古人为诗文集命名的方式,主要的有: (1)以作者姓名命名。如孟浩然集、李清照集、陶渊明集。 (2)以官爵命名。如王右丞集(王维)、杜工部集(杜甫)。 (3)以谥号命名。如范文正公集(范仲淹)、欧阳文忠公集(欧阳修)。 (4)以书斋命名。如七录斋集(张溥)、饮冰室合集(梁启超)、惜抱轩

14、 文集(姚鼐)。 (5)以作者字、号命名。如李太白全集、文山先生全集、王子安集 (王勃)、苏东坡全集、稼轩长短句(辛弃疾)、徐霞客游记(徐宏 祖)。 (6)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如樊川文集(杜牧)、贾长沙集(贾谊)、 长江集(贾岛)、梦溪笔谈(沈括)。 (7)以出生地命名。如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柳河东集(柳宗元)。 (8)以帝王年号命名。如白氏长庆集(白居易)、嘉祜集(苏洵)。九、文史典籍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简称 【六经】指的是六部儒家经典,即在“五经”外,另加乐。 【二十四史】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被称为“正史”,其 中史记是通

15、史,其余的都是断代史。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东汉以后始称史记, 西汉司马迁撰。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全书二百九十四卷。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 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是一部对后代产生很深影响的编年体通史。 春秋三传: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史书编写方式】分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国别体、断代史。 (1)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由司马迁首创。二十四史 全是纪传体。 (2)编年体是按年月日先后顺序来记述史实的史书体裁,如左传、资治通鉴 。 (3)纪事本末体是以历史事件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这种体裁在南宋时才 出现 (4)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 (5)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 (6)断代史的主要特点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七、音乐文娱【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 宫、商、角、徵(zhi)、羽五个音级。 【文房四宝】旧时对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总 称。 【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