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侧凸的相关知识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48609842 上传时间:2018-07-18 格式:PPTX 页数:31 大小:5.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脊柱侧凸的相关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脊柱侧凸的相关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脊柱侧凸的相关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脊柱侧凸的相关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脊柱侧凸的相关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脊柱侧凸的相关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脊柱侧凸的相关知识(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脊柱脊柱侧侧凸的相关知凸的相关知识识解 剖 学 特 点正 常 脊 柱 弯 曲 前 面 观背面观左侧面观颈前凸胸后凸腰前凸骶后凸胸段正常后凸20-40度,T8为顶 点,胸腰交界段为T11-L1,呈直 线;腰前凸30-40度,L3为顶点最先描述脊柱侧凸的人hippocrates主要观点: 姿势不良是导致脊柱侧凸的主要原因; 指出脊柱侧凸可以随着生长发育呈进行性加重; 建议过伸位轴向牵引治疗;脊柱侧弯脊柱侧凸的定义(国际脊柱侧凸研究会) : 应用Cobb法测量,站立位脊柱正位X线片的脊柱弯 曲,角度10度; 角度10度,且增大的可能性不大的脊柱侧凸则不 认为是脊柱侧凸;脊柱侧凸病因学分类 特发性;

2、先天性(发病较早,大部分在婴幼儿期被发现,发病机理为脊椎的结构性异常和脊椎生长不平衡); 神经肌源性(肌源性改变系指当肌肉组织受到外源性或内源性直接损害时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神经纤维瘤病变(为单一基因病变所致的常染体遗传性疾病); 间充质源性; 代谢性; 骨软骨营养不良性; 其他病因:外伤后;风湿病;感染;肿瘤;功能性;腰骶部病变等 根据发病年龄一般将特发性脊柱侧凸分为 : 婴儿型(03岁,其特点是男性多于女性,多为胸椎的左侧凸, 常并发有其它畸形,最常见的斜头畸形,其次是智力低下,或先 天性髋脱位。); 少儿型(310岁,约占15%左右); 青少年型(10岁后,有报道显示:9岁以下为2

3、.5%,10岁为4.1% ,11岁8.8%,12岁19.8%,13岁24.5%,14岁19.5%,15岁以上为 20.8%。说明了年龄与发展的关系)。按脊柱侧凸顶椎所在的解剖位置分为: 颈弯:顶椎在C1C6之间; 颈胸弯:顶椎在C7T1之间; 胸弯:顶椎在T2T11之间; 胸腰弯:顶椎在T12L1之间; 腰弯:顶椎在L2L4之间; 腰骶弯:顶椎在L5或S1。特征性表现: 脊柱向侧方突出; 矢状位脊柱生理弯曲改变; 椎体的旋转;早期表现: 双髋不等高,腰部不对称; 一侧肩膀比另一侧肩膀明显突出或者增大(通常右侧肩部突出多 见,呈现“剃刀背”); 领口不平,背部有不对称的隆起; 女性双乳发育不均等

4、,一般以左侧较大为多见; 平卧是双下肢不等长; 躯干部有大小不等的咖啡斑块,背部有异常毛发生长;影像学检测X线检测一般需包含左右bending像chiari畸形:枕 骨大孔区畸形 和扁桃体下疝 (90%的脊髓空 洞与此有关) ;lateral- bending:仰卧 侧屈位; fulcrum-bending :支点侧屈位脊柱侧凸X线平片的测量 侧弯度测量cobb氏角(根据X线片确定中立 椎体后,于上位椎体的上缘和下位椎体的 下缘各画一条关节面线,于这两条线各画一条 垂直线,相交之间的角度即为cobb角); 椎体旋转度测量; 骨骼发育度估计Risser征(Risser在髋关节的正位X片上,在 髂

5、前上棘到髂后上棘的总长度分为四段。从前向后测量,前1/4有骨骺出现的为度,前1/2出现为度,以此类推,3/4者为度,4/4者为度,骨骺完全融合者为度)。 PS:risser征0度和1度,由于有显著的脊柱生长潜能,弯度进展属 高危。端椎、中立椎、稳定椎的定义 端椎:EV(end vertebrae)侧 弯的头端和尾端倾斜度最大的 椎体; 中立椎:NV(neutral vertebrae)主弯以下最靠近头 侧的双侧椎弓根对称的斜度最 大的椎体; 稳定椎:SV(stable vertebrae )端椎下最靠近头侧被CSVL中 间穿过的椎体;顶椎中心 正常椎体对角线交叉法; 楔变椎体中点交叉法:脊椎旋

6、转度的测量根据顶椎位置分型按侧凸部位和形状分类 king-moe分型 1983年; lenke分型 2001年; PUMC分型 2003年;king-moe分型king I 型king II 型king III型king IV型king V型约占%13,胸弯和腰弯均超过中线 ,呈“S”形,腰弯大于胸弯,切柔 软性较差。约占%33,胸、腰弯均超过中线, 呈“S”形胸弯大于腰弯,且柔软性小 于腰弯,稳定椎为T11、T12、L1约占%33,为真胸弯,腰弯不超 过正中线,且腰弯呈非结构性, 站立位上腰弯一般无旋转。约占%9,长弧胸弯,顶椎在胸段, 通常是T10,下终椎在腰段,L4倾斜 进入该长胸弯段,

7、但L5在骶骨正中双胸弯,约占%11,为结构性,T6 一般为两弯交界椎I型II型III型IV型V型lenke分型PUMC分型I型-单弯Ia:胸弯,顶点位于T2-T12椎间盘; Ib:胸腰段弯,顶点位于T12-L1; Ic:腰弯,顶点位于L1-2椎间盘L4、5椎间盘三弯IIIa:远端弯符合IIb1条件IIIb:远端弯符合IIb2条件脊柱侧弯的治疗方法 手法复位:有剥离韧带粘连,改善肌肉营养,加强肌肉中的新陈代谢 ,增强肌肉弹力的作用,它可以通经活络、改善气血循环和使软组织和 韧带得以软化。 电疗:利用电磁疗法,增加对病变部位的吸收功能,改善气血循环,可 剥离组织粘连和防止发生再粘连。 药物:根据不

8、同病情及病人体质,采用不同药物、药量予以辅助配合治 疗。 牵引:可加大椎体间隙,使已发生粘连的组织剥离,达到复位的目的。 支具固定:经牵引后使用必要的支具迫使已复位的脊椎稳定不变,不发 生回缩变化,也有扩大椎体间隙的作用。 手术:如果侧弯旋转过大,出现明显压迫脊髓的症状,应采取手术治疗 ,目前常用打钉固定的方法。 脊柱侧弯手术适应症及目的*适应症:(1)胸弯大于40度、胸腰弯/腰弯大于35度者;(2)支具治疗不能控制,侧弯快速进展者;(3)腰背疼痛明显或者有神经压迫症状者。 *目 的 : a、防止畸形进展;b、恢复脊柱平衡;c、尽可能的矫正畸形;d、尽量多的保留脊柱的活动节段;e、防止神经损害

9、。文献学习 (一) *titles:Factors favoring regain of the lost vertical spinal height through posterior spinal fusion in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脊柱侧弯后路椎体融合术对于恢复已丢失的脊柱垂直高度中的关键因子) *goals: (1) to evaluate the increase in spinal longitudinal(2) to identify the key pre-operative factors that could affect

10、the regain of the lost vertical spinal height following posterior spinal instrumentation and fusion in AIS. *results: 172 AIS patients with single complete major thoracic curves and 104 with double complete curves were included, with a female to male ratio of 5.73:1. The average age was 15.6 3.1 yea

11、rs and the mean Cobb angle of the major curves was 53.6 15.4 (range 40 100).点击打开文献全文文献二*titles:Maintenance of spontaneous lumbar curve correction following thoracic fusion of main thoracic curves in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goals:To provide long-term information on the behaviour of the thor-

12、acolumbar/lumbar (TL/L) curve after thoracic anterior correction and fusion (ASF) and to determine the impact of ASF on pulmonary function.*results:Maintenance of MT curve correction using rigid instrumentation provided stable SLCC over time. An observed 8% decrease in %FVC indicates that ASF should be reserved for patients with no or only mild pulmonary impairment.点击打开文献全文近期实验结果展示 HE染片(第一批样本针刺组43号):4倍椎间盘全景10倍纤维环40倍交界处免疫组织化学 第一批样本号5020倍髓核细胞40倍髓核细胞100倍髓核细胞2016年7月8日最后一批预实验取材完毕,因动物实验中心SPF级饲养空间有限,拟于8月购买90只SD大鼠开展正 式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